香港客家語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客家話 | |
---|---|
Hong Kong Hakka Chinese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香港 |
区域 | 新界部分地区的客家鄉村 |
母语使用人数 | 62,340[1](2011) |
語系 | 漢藏語系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無 |
管理机构 | 無官方機構 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 設有網站記錄發音 |
語言代碼 | |
ISO 639-1 | zh |
ISO 639-2 | chi (B) zho (T) |
ISO 639-3 | hak |
ISO 639-6 | htia |
本文屬於客家系列的一部份 |
---|
客家支系(客家地區) |
贛南系(贛州) - 粵東系(梅州、惠州、韶州) 新界原居民(香港) - 閩西系(汀州) - 臺灣系(臺灣) |
客家語言 |
梅縣話 - 𠊎話 - 土廣東話 - 懷遠話 臺灣話 - 香港客家話 - 平婆話 |
客家文化 |
文學 - 飲食 音樂 - 流行音樂 - 山歌 - 八音 |
客家表現藝術 |
舞麒麟 - 採茶戲(三腳採茶戲) - 平安戲(收冬戲) 木偶戲 - 廣東漢劇 |
客家建築 |
土樓- 圍屋-敬字亭-祠堂 |
客家武術 |
龍形拳 - 流民拳 - 白眉派 - 周家螳螂拳 朱家教 - 布雞拳 - 金鷹拳 |
客家信仰 |
菩薩 - 三界爺 - 民主公王 - 土地伯公 龍神 - 三山國王 - 漢帝 - 定光古佛 - 慚愧祖師 五顯大帝 - 義民爺 - 仙姬娘 |
客家傳媒 |
梅州電視台 - 客家電視台 - 講客廣播電臺 - 惠州市廣播電視台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客家之聲 - 大漢之音電台 寶島客家廣播電台 - 新客家電台 - 苗栗客家文化廣播電台 高屏溪廣播電台 |
香港客家語或香港客家話是香港新界原居民之一的客家人所使用的語言。因香港的客家人主要集中在新界,故又稱新界客家語。根據2012年的《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客家語被歸類為粵台片梅惠小片。[2]
目录
1 分佈
2 內部差異
3 使用人口
4 近況
5 音系
5.1 聲母
5.2 韻母
5.3 聲調
5.4 語音特點
6 早期客語書籍
7 相關條目
8 注脚
9 參考資料
分佈
客家话曾為香港第二大常用方言,僅次於廣府話。目前,客家话分布在香港部分地区的客家村落內。
內部差異
香港的客家人之間主要是操粵台片梅惠小片的客語,除能與惠州和河源一帶的客家人溝通外,也可以與粵東和台灣的粵台片使用者溝通;而在元朗南部一些客家村落則以操平婆話為主,屬於福建省平和縣的汀州片客家語,與新界東北的客語基本上難以溝通。
使用人口
根據香港2011年人口普查報告,以客家語為母語的有62,340人,佔香港人口的0.9%。[1][3]而通曉客家語的則有259,738人,為香港人口的4.7%。[3][4]
近況
在新界631個原住民村落裡,儘管以客家人為主的村落有341個,佔54%,[5]但是只有一部分中、老年人仍使用客家語。[6]而香港2001年,2006年及2011年普查資料也顯示以客家語為母語的比例逐年下降,情況不容樂觀。[3]
音系
聲母
唇音 | 齒齦音 | 硬顎音 | 軟顎音 | 聲門音 | |||
---|---|---|---|---|---|---|---|
無噝 | 有噝 | ||||||
鼻音 |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 m 馬慢霧襪 | ȵ 熱二軟入 | ŋ 吳顏牛硬 | ||||
塞音 | 送氣 | pʰ 皮破噴白 | tʰ 堤兔堂代 | tsʰ 且恥創值 | kʰ 狂奇群局 | ||
不送氣 | p 布玻冰半 | t 多得頂電 | ts 左沾詐質 | k 瓜狗堅割 | ʔ 亞矮安鴨 | ||
通音 | 清 | f 粉火海服 | s 蘇使商舌 | h 蝦殼喝糠 | |||
濁 | v 衛橫彎挖 | l 爛努女力 | j 爺㛰英㛯 |
韻母
介音 | ∅ | i | |||||||||
---|---|---|---|---|---|---|---|---|---|---|---|
主元音 | ∅ | a | ɛ | ɔ | u | ∅ | a | ɛ | ɔ | u | |
韻尾 | ∅ | 巴車野 | 細制計 | 課錯鋤 | 扶字誤 | 帝去遲 | 謝寫蜞 | 茄靴 | |||
i | 大曬鞋 | 祭米桂 | 來菜該 | 杯嘴貴 | 攰艾 | ||||||
u | 包嘈交 | 浮頭猴 | 秀丑舅 | 標曉超 | |||||||
m | 唔 | 藍斬鹹 | 腍參掩 | 林尋金 | 鐮陝嚴 | ||||||
n | 搬丹山 | 崩燈曾恩 | 斷轉寒 | 本倫孫泳 | 新正因榮 | 變言權 | 軟 | 君近熏 | |||
ŋ | 吳五 | 生耕影 | 幫廣江 | 鳳冬勇 | 病請驚 | 涼牆腔 | 共濃雄 | ||||
p | 蠟插夾 | 脇澀汲 | 執笠急 | 接脅貼 | |||||||
t | 末八瞎 | 北得色 | 脫撮葛 | 不出骨 | 筆七極 | 別揭鐵 | 屈 | ||||
k | 白客摘 | 作勺郭 | 福祝酷 | 壁鵲劇 | 略雀弱 | 蓄菊 |
聲調
名稱 | 調型 | 調值 | 例字 | |
---|---|---|---|---|
開音節 | 陰平 | 低升 | 13 | 多資煎柱舅滿 |
陽平 | 低平 | 11 | 麻糖潛能 | |
上聲 | 中降 | 31 | 保左影響 | |
去聲 | 高降 | 53 | 霧地贊架 | |
閉音節 | 陰入 | 中降 | 31 | 目出發日 |
陽入 | 高降 | 53 | 食月乏力 |
陽平(11)和上聲(31)會使前字變調:
- 陰平(13)變調作 35;
- 去聲、陽入(53)變調作 55。
語音特點
- 古全濁塞音、塞擦音今讀送氣清音。
- 古精、莊、知、章組聲母河合流,今讀 ts tsʰ s。
- 古非組的白讀層還保留“古無輕唇音”的特點。
- 泥、來母今讀逢洪音不分。
- 有mb ŋg 兩個帶輕微同部位鼻音的濁塞音聲母(有發音人則是發純粹的 b g)。
- 曉、匣母的一些字(主要是合口字)讀f。
- 溪母口語字讀h。
- 韻母比較完整的保留 -m -n -ŋ -p -t -k,不過曾攝字則今讀 -n/-t尾。
- 沒有撮口呼韻母。
- 止攝開口三等的精組字和莊組字讀u,有少部分口語字讀i。
- 山攝三、四等韻混入曾攝開口一等。
- 古合口一、二等韻的見系字今多讀成開口。
- 部分濁聲母上聲字讀陰平調。
- 次濁聲母平聲字有部分字在讀陰平調。
- 入聲按古聲母的清濁分成陰入和陽入調。有一部分次濁聲母入聲字讀陰入調。
- 文白異讀有三類,分別是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差別。
早期客語書籍
19世紀,西方教會派遣牧師前往廣東傳教。其中巴色會的牧師黎力基在寶安客家人戴文光的協助下於1860年出版了《客家話俗話馬太福音書》,這也是最早出版的一部羅馬字版本的香港客語聖經。1881年,畢安牧師出版了第一本漢字版本的客語聖經——《路加福音書》。除了聖經以外,洋人牧師也陸續出版了一些以羅馬字和漢字編寫的宗教性、教育性客語文獻,包括1868年出版的《聖會腔調》、1871年出版的《耶穌教會幼學》、1879年出版《啟蒙淺學》以及1880年出版的《家藏禱文》等等。其中《啟蒙淺學》兼有漢字和羅馬字兩個版本,是供客家子弟讀書識字的啟蒙教材,也是反映客家社會物種、風俗、習慣和觀念的一部百科全書,這本書使用的也是最為地道的新界客家方言口語。另外,傳教士也出版了以香港客語版本的字典、詞典或語法書。韓山明牧師編寫了第一本客英詞典,可惜直到他1854年去世時該詞典仍未出版,後來Donald MacIver 根據他的遺稿,在1905年出版了《客英大詞典》。巴色會也在1909年出版了《初學者簡明德客詞彙》和《簡明客家語法》,以讓德籍牧師能學習客語。
相關條目
- 羅屋
- 三棟屋博物館
- 香港原居民
- 香港語言
- 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
- 客家方言
- 客家民系
注脚
^ 1.01.1 2011年按新市鎮及慣用語言劃分的五歲及以上人口.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統計處 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辦事處. 2011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6) (中文).
^ 張振興. 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 北京: 商務印書馆. 2012: 116–124 [2014-12-31]. ISBN 7100070546 (中文).
^ 3.03.13.2 2001年、2006年及2011年五歲及以上人口能說選定語言/方言的比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統計處 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辦事處. 2011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中文).
^ 2011年按出生地點、慣用語言及使用其他語言/方言的能力劃分的五歲及以上人口.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統計處 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辦事處. 2011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6) (中文).
^ 張雙慶 莊初升. 《香港新界方言》. 香港: 商務印書馆. 2003: 14 [2015-02-26]. ISBN 9620716825 (中文).
^ 莊初升 黃婷婷. 《19世紀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4 [2015-02-26]. ISBN 9787218087085 (中文).
參考資料
- 香港原居民:語言及語言保育
- 李榮 主編 《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遠東出版社,1987
- 李如龍 張雙慶主編 《客贛方言調查報告》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2
- 張振興 主編 《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
- 張雙慶 莊初升 《香港新界方言》,商務印書館(香港),2003
- 莊初升 黃婷婷 《19世界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
- 香港客家話發音字典
- 香港本土語言保肓協會 《香港本土居民的四種方言》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