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馬丁·杜·加爾(法语:Roger Martin du Gard,1881年3月23日-1958年8月22日),法國小說家。馬丁‧杜‧加爾在1881年3月23日生在法國塞納河畔一個基督教徒家裡。少時聰穎、愛好文學,深受法文教師的器重。在老師的啟發下,對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古文字頗有研究的父親,對馬丁‧杜‧加爾影響也很大。1903年,22歲的馬丁‧杜‧加爾考入法國文獻學院,幾年的學習研究,使他榮獲文獻專家的學位。這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馬丁從文獻學院畢業後,任職於巴黎國家古文學文庫。在此後的四、五年間,馬丁利用工作之便,閱讀了更多數量的古典文學作品,在社會上結識了羅曼·羅蘭和安德烈·紀德等小說家,並成為好友。在他們的感召下,馬丁提起筆來嘗試小說的創作。[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發表了兩篇小說:《成功》(1910年)、《讓·巴洛瓦》(1913年)。1916年回到巴黎,從事戲劇活動。1920年春天開始醞釀長篇巨著《蒂博一家》,《蒂伯一家》共八卷——《灰色筆記本》、《教養院》、《美好的季節》、《診斷》、《小妹妹》、《父親的死》、《1914年夏天》、《結尾》,從1922年開始寫作,直到1940年全部完成。1937年以《蒂伯—家》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他的長篇小說《蒂伯一家》中表現出來的藝術魅力和真實性。這是對人類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作品在台灣的出版
-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馬丁卡德》,台北市:九華文化 1980年。
参考资料
^ 孟憲忠編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學,1993年,頁110。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
|
1901年-1925年 |
1901年:普呂多姆 |
1902年:蒙森 |
1903年:比昂松 |
1904年:米斯特拉尔、埃切加賴 |
1905年:顯克微支 |
1906年:卡爾杜齊 |
1907年:吉卜林 |
1908年:倭铿 |
1909年:拉格洛夫 |
1910年:海泽 |
1911年:梅特林克 |
1912年:霍普特曼 |
1913年:泰戈爾 |
1915年:羅曼羅蘭 |
1916年:海登斯坦 |
1917年:盖勒鲁普、蓬托皮丹 |
1919年:施皮特勒 |
1920年:漢姆生 |
1921年:法郎士 |
1922年:贝纳文特 |
1923年:葉芝 |
1924年:雷蒙特 |
1925年:萧伯纳
|
---|
|
1926年-1950年 |
1926年:黛萊達 |
1927年:柏格森 |
1928年:溫塞特 |
1929年:托馬斯·曼 |
1930年:劉易斯 |
1931年:卡尔费尔特 |
1932年:高尔斯华绥 |
1933年:蒲寧 |
1934年:皮蘭德婁 |
1936年:奧尼爾 |
1937年:馬丁·杜·加爾 |
1938年:賽珍珠 |
1939年:西蘭帕 |
1944年:延森 |
1945年:米斯特拉爾 |
1946年:黑塞 |
1947年:紀德 |
1948年:艾略特 |
1949年:福克納 |
1950年:羅素
|
---|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拉格奎斯特 |
1952年:莫里亞克 |
1953年:邱吉爾 |
1954年:海明威 |
1955年:拉克斯內斯 |
1956年:希梅內斯 |
1957年:加繆 |
1958年:帕斯捷爾納克 |
1959年:夸西莫多 |
1960年:圣琼·佩斯 |
1961年:安德里奇 |
1962年:史坦貝克 |
1963年:塞菲里斯 |
1964年:萨特 |
1965年:肖洛霍夫 |
1966年:阿格農、薩克斯 |
1967年:阿斯圖里亞斯 |
1968年:川端康成 |
1969年:貝克特 |
1970年:索忍尼辛 |
1971年:聶魯達 |
1972年:伯爾 |
1973年:怀特 |
1974年:雍松、馬丁松 |
1975年:蒙塔萊
|
---|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貝婁 |
1977年:阿萊克桑德雷 |
1978年:辛格 |
1979年:埃里蒂斯 |
1980年:米沃什 |
1981年:卡內蒂 |
1982年:馬奎斯 |
1983年:戈爾丁 |
1984年:塞弗爾特 |
1985年:西蒙 |
1986年:索因卡 |
1987年:布羅茨基 |
1988年:馬哈富茲 |
1989年:塞拉 |
1990年:帕斯 |
1991年:戈迪默 |
1992年:沃爾科特 |
1993年:莫里森 |
1994年:大江健三郎 |
1995年:希尼 |
1996年:辛波絲卡 |
1997年:福 |
1998年:薩拉馬戈 |
1999年:格拉斯 |
2000年:高行健
|
---|
|
2001年- |
2001年:奈波爾 |
2002年:凱爾泰斯 |
2003年:库切 |
2004年:耶利內克 |
2005年:品特 |
2006年:帕慕克 |
2007年:莱辛 |
2008年:勒克莱齐奥 |
2009年:米勒 |
2010年:略萨 |
2011年:特朗斯特罗默 |
2012年:莫言 |
2013年:芒罗 |
2014年:莫迪亚诺 |
2015年:亞歷塞維奇 |
2016年:迪伦 |
2017年:石黑一雄
|
---|
|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2018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BNE: XX996363
- BNF: cb119147766 (data)
- CiNii: DA01969411
- CONOR: 29692259
- FAST: 18115
- GND: 118672614
- ISNI: 0000 0001 2132 6497
- LCCN: n50054894
- NDL: 00449010
- NKC: jn19981001818
- NLA: 35331341
- SELIBR: 195656
- SNAC: w6417hc6
- SUDOC: 027271803
- VIAF: 51692954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