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象中心熱帶氣旋等級[1]
|
等级 |
风速
|
超强台风 |
≥51.4米每秒(≥16級) ≥185公里每小時
|
强台风 |
41.7–51.3米每秒(14–15級) 150–184公里每小時
|
台风 |
32.8–41.6米每秒(12–13級) 118–149公里每小時
|
强热带风暴 |
24.5–32.7米每秒(10–11級) 88–117公里每小時
|
热带风暴 |
17.5–24.4米每秒(8–9級) 63–87公里每小時
|
热带低压 |
≤17.4米每秒(≤7級) ≤62公里每小時
|
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熱帶氣旋等級
|
等級 |
風速
|
超強颱風 |
≥100節 ≥185公里每小時
|
強颱風 |
81–99節 150–184公里每小時
|
颱風 |
64–80節 118–149公里每小時
|
強烈熱帶風暴 |
48–63節 88–117公里每小時
|
熱帶風暴 |
34–47節 63–87公里每小時
|
熱帶低氣壓 |
22–33節 41–62公里每小時
|

本文介紹的是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香港天文台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之「強颱風」分級。關於英文名同為「Severe Typhoon」,但由臺灣中央氣象局採用之熱帶氣旋分級,請見「
強烈颱風」。
強颱風(英語:Severe Typhoon,香港天文台使用縮寫S.T.)是熱帶氣旋等級的一種,各機構定義不一。大韓民國氣象廳設該分級標準為近中心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时120至159公里,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2006年更改熱帶氣旋分級制時增加此分級,近中心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时150至184公里,屬於颶風級的風力,以2分鐘平均風速計算;而香港天文台及澳門氣象局分別在2009年及2018年使用新熱帶氣旋分級制時,亦新增此分級,與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唯一不同之處,則是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
作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日本氣象廳雖沒有在「颱風」之上另設分級,但有把達颱風級別的熱帶氣旋再以3種形容詞表示詳細強度(強的、非常強的、猛烈的),位處中間的「非常強的」(Very Strong)分級與「強颱風」類似;不過日本氣象廳將「非常強的」定義為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85至104海浬,即每小時157至193公里,門檻較「強颱風」稍高。
採用新分級制後,首個令香港天文台發出十號信號的強颱風是2012年強颱風韋森特,亦是新分級制下天文台首次發出十號信號。
熱帶氣旋級別
|
|
蒲福風級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無風
|
軟風
|
輕風
|
微風
|
和風
|
清風
|
強風
|
疾風
|
大風
|
烈風
|
暴風
|
颱風
|
颶風
|
|
|
世界气象组织指定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
|
|
中北太平洋:中太平洋颶風中心⊗ 東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
|
熱帶低氣壓 - 熱帶風暴 - 一級颶風 - 二級颶風 - 三級颶風 - 四級颶風 - 五級颶風
|
|
北印度洋(孟加拉灣及阿拉伯海):印度氣象局⊗
|
低气压 - 強低氣壓 - 氣旋風暴 - 強烈氣旋風暴 - 特強氣旋風暴 - 極強氣旋風暴 - 超級氣旋風暴
|
|
西南印度洋:法國氣象局留尼汪分部⊗
|
熱帶擾動 - 熱帶低氣壓 - 中等熱帶風暴 - 強烈熱帶風暴 - 熱帶氣旋 - 強烈熱帶氣旋 - 特強熱帶氣旋
|
|
東南印度洋、澳大利亚區域及南太平洋: 澳大利亚氣象局†、斐濟氣象局⊗、新西蘭氣象局†、印度尼西亞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巴布亞新畿內亞國家氣象局†
|
熱帶低氣壓 - 一級熱帶氣旋 - 二級熱帶氣旋 - 三級強烈熱帶氣旋 - 四級強烈熱帶氣旋 - 五級強烈熱帶氣旋
|
|
西北太平洋:日本氣象廳⊗
|
熱帶低氣壓 - 熱帶風暴 - 強烈熱帶風暴 - 颱風(強的、非常強的、猛烈的)
|
|
其他機構 |
|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1991年至今)[註 1]
|
熱帶性低氣壓 - 輕度颱風 - 中度颱風 - 強烈颱風
|
|
中國氣象局国家气象中心(2006年至今) |
熱帶低壓 - 熱帶風暴 - 強熱帶風暴 - 颱風 - 強颱風 - 超強颱風
|
|
香港天文台(2009年至今)、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2018年至今)[註 2]
|
熱帶低氣壓 - 熱帶風暴 - 強烈熱帶風暴 - 颱風 - 強颱風 - 超強颱風
|
|
越南中央水文氣象預報中心 |
熱帶低氣壓 - 熱帶風暴 - 強烈熱帶風暴 - 颱風
|
|
大韓民國氣象廳 |
熱帶低氣壓 - 熱帶風暴 - 強烈熱帶風暴 - 強颱風 - 超強颱風
|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
熱帶低氣壓 - 熱帶風暴 - 強烈熱帶風暴 - 颱風 - 超強颱風
|
|
泰國氣象局 |
低壓區 - 熱帶低氣壓 - 熱帶風暴 - 颱風
|
|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熱帶低氣壓 - 熱帶風暴 - 颱風 - 超級颱風
|
|
各地區氣象單位
|
颱風委員會 · 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 · 莫桑比克国家气象局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国家气象局) ·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 朝鮮國家水文氣象局
|
|
分類
主題
^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於1991年前使用的舊制中,於「強烈颱風」之上再設有「超級強烈颱風」;但此級於1991年改制後遭廢除。
^ 香港天文台自2009年起、澳門氣象局自2018年起所採用的新熱帶氣旋分級與中國氣象局自2006年採用的分級標準大致相同,惟中國氣象局採用2分鐘平均風速計算持續風力,而香港天文台及澳門氣象局則採用10分鐘計算。
⊗:代表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
†:代表 熱帶氣旋警報中心( TCWC) |
|
^ GB/T 19201-2006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