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田






錦田 (2016年)




錦田及八鄉夜景 (2007年)


錦田英语:Kam Tin)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面,具有悠久的歷史。錦田古稱岑田,明朝萬曆年間才改稱錦田。錦田位處多座包括大帽山等山中間的盆地,鄰接東面的石崗及八鄉,與西面的凹頭。錦田與屏山、厦村、十八鄉、八鄉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錦田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不少香港原居民在此居住,主要為鄧氏族人。鄉民在此興建了多座圍村,以吉慶圍最為著名。在錦田水尾村的鄉公所外,有一棵包圍著房屋而生長的樹木,被稱為錦田樹屋。據說錦田樹屋原是書齋,旁邊大榕樹自書齋主人搬走而無人打理。樹屋及後100年不斷生長,便形成樹根緊纏石屋的奇景。




目录






  • 1 歷史


    • 1.1 錦田鄧族


    • 1.2 遷海與復界


    • 1.3 錦田抗英




  • 2 發展


    • 2.1 錦田南


    • 2.2 錦田北




  • 3 鄉事委員會


  • 4 村落


  • 5 風俗


    • 5.1 洪聖誕


    • 5.2 鄧族點燈


    • 5.3 酬恩建醮




  • 6 著名地方


  • 7 主要道路


  • 8 交通


  • 9 區議會議席分佈


  • 10 參考資料


  • 11 外部連結





歷史



錦田鄧族




鎮銳鋗鄧公祠,是鎮、銳、鋗三大房子孫合建之祖祠


錦田由鄧氏建鄉,始於宋朝。錦田鄧族始祖鄧漢黻原居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白沙村,至北宋熙寧二年,其四世祖鄧符協考取進士並授廣東陽春縣令,期間宦遊至元朗,望青山與大頭山兩峰木火參天,認定是褔祉之地,退任後遂遷居古名「陳田」之地,因此地三面環山,中抱平原,故此改名為「岑里田」,其後簡稱為「岑田」。


明朝萬曆十五年,新安縣西部發生嚴重旱災,知縣邱體乾發起賑災運動,但募得的米糧各鄉僅有數石,多者亦只不過二、三十石。而當時居於岑田水尾村的鄧元勳卻捐穀壹千石。邱體乾想到岑田鄉「地皆膏腴,正錦繡之鄉村也。何以岑田名」,更改鄉名為「錦田」。


鄧符協生二子,長子名陽,次子名布;鄧陽生一子名珪、鄧布生一子名瑞;鄧珪生有兩名兒子名元英和元禧;而鄧瑞生了三名兒子分名元禎、元亮和元和,此五元祖即「五大房」。鄧元英、鄧元禧及鄧元和三房分枝到東莞多處;鄧元禎一房落戶屏山,只有鄧元亮一房世居錦田,其後分枝到龍躍頭、大埔頭、萊洞及廈村。


鄧元亮子鄧惟汲生有四子,其長子鄧林及次子鄧杞攜母宋皇姑移居石井、有一脈鄧林子孫則遷居回岑田附近的龍躍頭、而第三子鄧槐子孫遷居到大埔頭及萊洞、幼子鄧梓留居岑田。而鄧梓歷五代之後,有九世祖鄧洪生、鄧洪惠、鄧洪儀、鄧洪贄等四房。當中鄧洪贄一房與堂弟鄧洪生及鄧洪惠兩房遷居廈村,只餘鄧洪儀一房繼續留守岑田。鄧洪儀共有四子,分別為鄧欽、鄧鎮、鄧銳和鄧鋗,成為「錦田鄧氏四房」,房下還有房,而這些房各自組合築建祠堂。現時錦田共有四座祖堂祠堂:鄧欽長子鄧廣舍一房建立「清樂鄧公祠」(思成堂);鄧欽第三子鄧廣瑜一房建立「廣瑜鄧公祠」(來成堂);鎮、銳、鋗三房合組「鎮銳鋗鄧公祠」(茂荊堂);而因鄧鋗早逝而由鄧欽次子鄧廣海入嗣,而鄧廣海歷五代之後,其中一支子孫十七世祖鄧文蔚(別名鄧惟松)一房後人建立「龍游尹泉庵鄧公祠」(光裕堂)。


鄧族於錦田共建有「五圍」,分別是北圍、南圍、泰康圍、吉慶圍及永隆圍。


錦田鄧氏源流圖
.mw-parser-output .chart-container{max-width:100%;overflow:auto;overflow-x:auto;overflow-y:visible}.mw-parser-output .chart-content{border-spacing:0;border-collapse:separate}












































































































































































































































































































































































































































 
 
 
 
 
 
 
 
 
 
 
 
 
 
 
 
鄧漢黻

(始祖)
 
 
 
 
 
 
 
 
 
 
 
 
 
 
 
 
 
 
 
 
 
 
 
 
 
 
 
 
 
 
 
 
 
 
 
 
 
 
 
 
 
 
 
 
 
 
 
 
 
 
 
 
 
 
 
 
 
 
 
 
 
 
 
 
 
 
 
 
 
 
 
鄧粵冠
 
 
 
 
 
 
 
 
 
鄧粵纓
 
 
 
 
 
 
 
 
 
 
 
 
 
 
 
 
 
 
 
 
 
 
 
 
 
 
 
 
 
 
 
 
 
 
 
 
 
 
 
 
 
 
 
 
 
 
鄧日旭
 
 
 
 
 
 
 
 
 
 
 
 
 
 
 
 
 
 
 
 
 
 
 
 
 
 
 
 
 
 
 
 
 
 
 
 
 
 
 
 
 
 
 
 
 
 
 
 
鄧符協
 
 
 
 
 
 
 
 
 
 
 
 
 
 
 
 
 
 
 
 
 
 
 
 
 
 
 
 
 
 
 
 
 
 
 
 
 
 
 
 
 
 
 
 
 
 
 
 
 
 
 
 
 
 
 
 
 
 
 
鄧陽
 
 
 
 
 
 
 
 
 
鄧布
 
 
 
 
 
 
 
 
 
 
 
 
 
 
 
 
 
 
 
 
 
 
 
 
 
 
 
 
 
 
 
 
 
 
 
 
 
 
 
 
 
 
鄧珪
 
 
 
 
 
 
 
 
 
鄧瑞
 
 
 
 
 
 
 
 
 
 
 
 
 
 
 
 
 
 
 
 
 
 
 
 
 
 
 
 
 
 
 
 
 
 
 
 
 
 
 
 
 
 
 
 
 
 
 
 
 
 
 
 
 
鄧元英
 
 
 
鄧元禧
 
 
鄧元禎

(屏山系)
 
鄧元亮

(錦田系)
 
鄧元和


遷海與復界




周王二公書院


滿族入主中原後,遭受到漢人及明朝遺臣的激烈對抗,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奪取台灣作基地進行抗清活動;而原來在廣東沿海地區抗清的軍民,有一部份成為「海寇」,使清軍窮於應付。清廷在東南沿海逐步推行一個史稱「遷海」或「遷界」的堅壁清野政策,造成長達廿二年之久的大災難。


所謂「遷海」,就是沿海劃地為界,強迫居民內遷,禁止船隻出海,以割斷沿海人民對鄭氏的接濟。順治十三年六月先下「海禁令」,最初於山東、江蘇、浙江及福建等地實施,直到順治十八年八月再下「遷海令」,則禍及廣東。康熙元年二月,實施「初遷」,到康熙三年再遷。整個錦田均在「遷海」界內,當地居民受盡流離轉徒之苦,有遁入東莞歸善及流遠方不計道里者。


廣東巡撫王來任和兩廣總督周有德先後上疏,力陳「遷海」對人民造成之苦。康熙八年正月,清廷正式下令「復界」,但直至康熙廿二年始全面開放海禁,新安縣沿海居民之生活才逐漸回復舊觀。


當年錦田鄧氏族人,於康熙八年正式復村,其後至康熙廿三年有感周、王二公之恩,建立周王二公書院以祀二人功德。翌年建成後,再釐定十年一屆設壇建醮,以超渡因遷界而死之亡魂。




因「遷海」人去樓空,石屋逐漸被古榕侵佔,形成今日的錦田樹屋。




錦田抗英




友鄰堂


泰康圍初時並無圍牆,至清朝康熙年間,才由鄧文蔚及鄧皆悅加建圍牆及連環門;同時期吉慶圍亦為防範盜寇入侵,由鄧珠彥及鄧直見增建高約六米的青磚圍牆,四角築起碉堡,加挖護城河,而正門更加上一對連環鐵門作為防衛。


1899年,大英帝國透過《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從清朝租借新界;同年3月28日,以屏出為基地的「達德約」發動「抗英揭貼」。英軍於4月17日佔領大埔,並繼續向錦田、元朗一帶推進。當英軍到達錦田時,遇到錦田鄉民憑著吉慶圍高大的圍牆和護城河,以鋤頭和木棍負隅抵抗。英軍久攻不下,惟有以炸藥擊破吉慶圍的圍斗,攻入圍內,正式佔據吉慶圍。英軍還把吉慶圍和鄰近泰康圍的連環鐵門奪走,作為戰利品,運回倫敦展覽。期間數以百計的鄉民為保衛家園而壯烈犧牲,他們的神位被供奉在錦田市的「友鄰堂」;而部份犧牲的志士,則土葬於雞公山下「妙覺園」內的義塚。



發展




1920年代的吉慶圍


錦田市一帶仍保留從前的新界面貌,除了設有一些如士多等店舖外,由於鄰近石崗軍營及石崗機場,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不少在石崗軍營駐守的英軍會到錦田市一帶消遣,令這裡出現一些酒吧等娛樂場所。香港甲組足球聯賽球會天水圍飛馬練習球場亦曾設於此。


錦田位處元朗平原,但發展卻遠較同處該平原的元朗、屯門、天水圍為慢,甚至連洪水橋發展區亦已公布建議發展大綱,反觀錦田卻仍然處處為原始的村落。錦田擁有鐵路網絡的優勢,錦上路站將成為新界西和新界北鐵路(北環綫)的交匯點,以錦上路站為南面終點站的北環綫,將會途經凹頭、牛潭尾、新田至古洞,適宜拓展成為大型住宅區。但由於在鄉郊的分散土地業權及規劃上的問題,政府需要面對不同的困難。



錦田南





錦上路站現時的廣場,擬建逾2,600伙私樓


早於2007年7月6日行政長官 會同行政會議已核准《錦田南分區計劃大綱草圖》[1],規劃區佔地約785公頃,東面伸延至石崗軍營和麻包嶺, 北面抵錦田公路,西面臨蠔殼山,南面達大欖郊野公園。重點是西鐵錦上路站東面一幅約2.5公頃的土地被劃作「綜合發展區」地帶,用作綜合發展/重建作住宅用途,並提供其他配套設施。其他劃作住宅的土地,包括「鄉村式發展」地帶(119.1公頃)、用作低密度住宅的「住宅(丙類)」地帶(約11.8公頃)以及「住宅(丁類)」地帶(32公頃)。另有「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6.2公頃)及「休憩用地」(3.2公頃)。此外,三幅面積合共約24.3公頃的土地劃作「其他指定用途」。為保留及保護良好的土地作農業用途的土地劃為「農業」地帶約有236.1公頃,大約258.7公頃的土地劃為「自然保育區」和約1.7公頃的土地劃為「綠化地帶」。


2014年香港特區政府傾力覓地建屋,其中一個主要來源為元朗錦田南,當地目前以農地及鄉郊式發展為主。規劃署於完成錦田南及八鄉土地用途研究後,建議在港鐵錦上路站及八鄉維修中心附近,合共釋放152公頃土地用作私人住宅發展,其規模相比兩個太古城還要大,預料能夠為市場提供共約3.4萬伙私人住宅,足以容納約9.2萬人口。


錦田及八鄉兩個鄉事委員會原則上支持發展錦上路新市鎮,但要求政府必須答應同時將錦田公路和錦上路擴闊至四線行車。但由八鄉、錦田居兩地民組成的「八鄉錦田綠色規劃組」則發起以下聯署聲明,並徵得2,000多名居民聯署:『八鄉錦田不要「被規劃」;反對西鐵上蓋建「屏風樓」;反對開發周邊100公頃土地、逼遷居民』。


環保團體長春社發現在計劃範圍內,發現一個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私人墓地,佔擬建公營房屋地盤約2%,有在元朗建立逢吉鄉的清末民國年代將領沈鴻英的墓地,極具歷史價值,但城規會文件並無提及,反映當局對香港歷史研究不足,加以將計劃「斬件」式提交審批,而事前亦無大型公眾諮詢[2]



錦田北




建築中的峻巒


政府銳意發展錦田,規劃署於2014年4月向城規會提交文件,建議修訂6幅錦田北土地的用途,由「未決定用途」變成「住宅」地帶,其中大部分已被新鴻基地產收購,包括爾巒及峻巒。另外該6幅土地最高地積比亦相應調整為1.2倍,除了「爾巒」有高23層的建築外,其他地皮亦可建3至16層高不等,整體地皮全數發展料可提供5,330個單位,供1.1萬人居住。


整個劃區佔地約599公頃,北面和東面均與林村郊野公園接壤,位於錦田河北面和高埔村東面,西面至青山公路(潭尾段)及新田公路,南面直抵錦田公路。除「住宅」、「商業」、「工業」、「綜合發展區」及「休憩用地」外,另有「鄉村式發展」地帶、「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和其他指定用途」地帶。為保存和保護良好的農地/農場/魚塘,約229.69公頃的用地劃作「農業」地帶,以便作農業用途。約10.49公頃的用地劃作「綠化地帶」;另約61.81公頃及7.54公頃的用地分別劃作「自然保育區」地帶和「自然保育區(1)」地帶,目的分別是保護和保存區內現有的天然景觀、生態系統或地形特色。2014年12月12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錦田北分區計劃大綱草圖」。



鄉事委員會




錦田鄉事委員會


錦田鄉事委員會於1960年成立。




村落


錦田鄉內鄉村歷史源遠流長,除以下錦田鄉事委員會承認的鄉村外,尚有多條新建鄉郊屋宇村落。除錦田新村為客家鄉村外,其他大多數為圍頭鄉村。









  • 逢吉鄉


  • 錦田新村(錦田城門新村)

  • 吉慶圍

  • 高埔村





  • 沙埔村

  • 水尾村

  • 水頭村

  • 泰康圍





  • 祠堂村

  • 永隆圍

  • 長春新村

  • 北圍村

  • 泰康村

  • 錦慶圍







風俗



洪聖誕




作為錦田鄧族統一宗族組織的洪聖宫


錦田鄧族在水頭村和水尾村各建有一座廟宇,分別供奉水神洪聖和天后。昔日錦田水道縱橫,經常發生泛濫,鄉民敬拜水神是希望農作物不被掩沒,同時保佑人畜平安。


錦田鄧族没有一所統一的祠堂, 位於水頭村的洪聖宮就擔正統一宗族組織功能,每年正月十五錦田鄧族會進行大型的宗族慶祝活動,與民間一般洪聖誕的日期(農曆二月十三)不同。


在洪聖宮對面搭建的戲台在正月十四晚和十五整天演出,但不是演出傳統的粵劇或木偶戲,而是由歌星或藝員演唱流行曲。最受注目的「抽花炮」活動在十五日下午舉行,這項活動不限於鄧族各房,亦容許其他如八鄉大江埔村等友好鄉村參與,各花炮會攜燒豬花炮來還炮,並各自帶同舞獅隊前來慶賀。錦田鄉共有12個花炮,其中第九炮規定由洪聖宫保留,主辦者以木桌搭成高台,上置紅色木斗,內置寫上花炮編號紙條的紅封包,各花炮會按上一年花炮號數次序, 派出 代表「抽炮」,代表要先以水潔淨雙手, 然後抽取紅封包,抽炮活動結束後,各花炮會便可按其抽得的號碼「領炮」,各會抬炮回村內再分派燒豬肉,賀誕儀式才正式結束。



鄧族點燈




廣瑜鄧公祠是鄧族點燈的祠堂之一,但人丁較少,未必會每年舉行


錦田鄧族除了在正月十五在水頭村的洪聖宮奉賀洪聖誕外,還會在當日舉行「開燈」儀式。


當日在各所鄧族祠堂的正門口位置和內堂祖先木主與供桌之間懸掛一個紙製大彩燈,每個彩燈外繪寫上吉祥文字和圖畫。上一年度出生的鄧族男丁均需在當日由家長帶同到祠堂祭祖,添丁家庭要帶備一鍋粥和幾個小菜供族人分享,小菜用傳統長盒盛載,內有8至12格,分別有腰果肉丁、西芹鮮魷、荷荳臘腸、冬菇蠔豉、蝦、雞和鴨等菜肴,面蓋芹菜,寓意嬰兒將來勤力讀書,此為「食燈粥」。而在祖先木主前供桌上, 每個新生男丁家庭會放置一個紅色米斗,內附已點燃燈芯的油碟,米斗旁有酒肉供盤,添丁家庭會將各自的燈芯油碟放進大花燈內,以示「開燈」;於飯後,又取回燈芯油碟放回米斗內,再帶回家中恭奉。幼兒於登記「丁頭」後,就可享有族中男丁的權利。


但如果某一房在上一年只有一名或三名男丁出生,鄧族認為「單丁」不吉利;而「三丁」則與「三腳凳」同音,具有不穩的意思,該年就不會舉行點燈儀式。



酬恩建醮


錦田鄉從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每十年會舉行一次太平清醮。上一次錦田酬恩建醮在2015年舉行。


錦田鄉建醮是「吉祥醮」,具有求神賜福、祈禱闔鄉昇平和安居樂業,但最主要的目的是超渡清朝初年因「遷海」而流離他鄉身故的亡魂,並酬謝為鄉民爭取「復界」的周、王二公為主要賀醮緣起。錦田鄉打醮的特色是「行香舞鬼王」,由各村村民接力抬著「鬼王」出巡,重點行程以各村村口為主,祈求合境平安、風調雨順。



著名地方




雞公嶺




錦田樹屋




  • 桂角山(又稱圭角山、掛角山,一說是今日雞公嶺)

    • 力瀛書院(已消失)


  • 吉慶圍

  • 永隆圍

  • 泰康圍

  • 錦田紅磚屋




  • 北圍村


  • 水頭村(舊稱「北圍」)


    • 廣瑜鄧公祠(來成堂)


    • 鎮銳鋗鄧公祠(茂荊堂)

    • 力榮堂書室

    • 周王二公書院


    • 泝流園(知稼堂)


    • 二帝書院(文廟)


    • 便母橋(敬母橋)

    • 水頭村洪聖宮







  • 水尾村


    • 清樂鄧公祠(思成堂)


    • 長春園(武廟)

    • 錦田樹屋

    • 水尾村天后宮

    • 水尾村社壇






  • 錦慶圍(古稱新圍)


  • 錦田市


    • 錦田公立蒙養學校(蒙養小學)


    • 英雄祠(友鄰堂)




  • 城門新村

    • 城門新村協天宮

    • 鄭氏宗祠




  • 祠堂村


    • 龍游尹泉菴鄧公祠(光裕堂)

    • 鄧伯裘舊宅






  • 逢吉鄉

    • 妙覺園


    • 上將府主樓


    • 上將府沈氏家祠


    • 上將府協威樓





主要道路



  • 錦田公路

  • 荃錦公路

  • 林錦公路

  • 粉錦公路

  • 錦上路

  • 大欖隧道

  • 錦田繞道

  • 錦河路

  • 錦莆路

  • 東匯路

  • 錦泰路

  • 治河路



交通




區議會議席分佈


相對鄰近元朗市中心的十八鄉,錦田正處於小量發展的階段,私人屋苑較少,保留較多鄉村。而錦田所包括的區議會選區,即錦田選區;而1985至1990年,錦田劃為元朗中郊選區,1982至1985年,錦田與八鄉被劃入元朗東郊選區。
















年度/範圍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2020-2023
整個錦田

錦田選區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參考資料





  1. ^ 錦田南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已核准. info.gov.hk. 2007-07-06 [2014-12-26] (中文(香港)‎). 


  2. ^ 將領古墳地擬建公營屋 位於錦田南 環團倡保育. 明報. 2014-08-11 [2014-12-26]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



  • 錦田樹屋

  • 錦田太平清醮2005

  • 元朗區議會

  • 元朗區分界圖

  • 元朗網站 Yuen Long Special

  • YL.hk-討論區

  • 元朗遊記 The Incredible Journey of Yuen Long


  • 香港歷史建築:元朗,香港地方


  • 古蹟無障礙旅遊指南2008:錦田水頭、水尾村 (PDF). 香港傷健協會. 2008 [2012-02-11]. [永久失效連結]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劃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元朗區


Fla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vg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南山區

Fla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vg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本區主要地方



北區、大埔區

元朗(元朗市中心 - 元朗舊墟 - 東頭工業區 - 元朗南)- 天水圍
洪水橋 - 厦村 - 屏山 - 大棠 - 十八鄉 - 錦田 - 八鄉 - 新田 - 落馬洲



區內其他地方



白泥 - 流浮山 - 尖鼻咀 - 橫洲 - 元朗工業邨 - 南生圍 - 雞地 - 凹頭
石崗 - 荃錦坳 - 打石湖 - 逢吉鄉 - 牛潭尾 - 錦綉花園 - 米埔 - 洲頭



屯門區、 荃灣區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章鱼与海女图

New York City Police Depar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