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國籍





















多重國籍,是指一個人同時具有多於一個國家的國籍,例如同時具有兩個國家的國籍(在此情況下又可稱之為雙重國籍)。




目录






  • 1 產生原因


    • 1.1 出生


    • 1.2 婚姻


    • 1.3 歸化




  • 2 法律身份


  • 3 目前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和地區


    • 3.1 亚洲


    • 3.2 欧洲


    • 3.3 北美洲


    • 3.4 南美洲


    • 3.5 大洋洲


    • 3.6 非洲




  • 4 目前不承認且不容許公民擁有雙重國籍的國家和地區


    • 4.1 亞洲


    • 4.2 欧洲


    • 4.3 北美洲


    • 4.4 南美洲




  • 5 參考資料





產生原因



出生


有的國家根據出生地主義(屬地主義)[1],有的國家根據血統主義(屬人主義)[2],假如僑民所有的子女,一出生就會同時具有雙重國籍,或者父母的國籍不同,而使出生的兒童擁有雙重國籍。部份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允許此情形的未成年人在成年之前擁有雙重國籍。[3]



婚姻


有些國家的法律規定,本國男子與外國女子結婚,外國女子自動獲得本國國籍;而女子所屬國的法律又規定,因與外國人結婚,並不喪失本國國籍,則該女子就獲得了雙重國籍,反之亦然。[4]



歸化


歸化程序在很多國家一般不會影響申請人先前的國籍,但有些國家的國籍法雖規定歸化時需提出放棄或喪失原有其他國家國籍證明,但若在因非可歸責當事人事由下,此類人士仍具有雙重國籍。[5]此外,也有歸化外國後,卻遲遲未向出生國提出放棄原有國籍者,有可能因為法律疏失,甚至又申辦護照,於是暫時非法享有雙重國籍。



法律身份


理論上雙重國籍人在國際上會得到不僅一個國家的保護,但根據國際實踐,以及1930年海牙國籍法公約第五條規定:具有一個以上國籍的人,在第三國境內,應被視為只有一個國籍,第三國在不妨礙適用該國關於個人身分事件的法律以及任何有效條約的情況下,就該人所有的各國籍中,應在其領土內只承認該人經常及主要居所所在國家的國籍,或者只承認在各種情況下似與該人實際上關係最密切的國家國籍。


在其國籍之一的國家内部,雙重國籍人一般只被當該國公民對待。例如甲國要求公民服兵役,那麼同時擁有甲、乙國籍的人在甲國境内不能因其乙國國籍而免服兵役。[6]有些國家雖承認雙重國籍,但其法律規定不允許公務員或公職人員在任職期間擁有雙重國籍。[7]


1930年4月12日訂於海牙之《國際聯合會國籍法公約》:


第2條
關於某人是否隸屬某特定國家國籍之問題應依該國之法律以為斷。
第3條
除本公約另有規定外凡有二個以上國籍者各該國家均得視之為國民。
第4條
國家關於本國人民之兼有他國國籍者對於該第二國不得施外交上之保護。
第5條
在第三國之領土內有一個以上之國籍者應視為只有一個國籍,在不妨礙該國關於身份事件法律之適用及有效條約等範圍之內,該國就此人所有之各國籍中應擇其通常、或主要居所所在之國家之國籍、或在諸種情形之下似與該人實際上關係最切之國家之國籍,而承認為其唯一之國籍。
第6條
有一個以上國籍之人而此等國籍非自願取得者經一國之許可得放棄該國之國籍但該國給與更優出籍權利之自由不在此限倘此人在國外有習慣及主要之居所而適合其所欲出籍國家之法定條件者前項許可不應拒絕。



目前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和地區



亚洲































































国家
备注

 巴勒斯坦


 菲律賓


 格鲁吉亚


 黎巴嫩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公民允許雙重國籍[8],外國人歸化中華民國籍須放棄原國籍(除 香港、 澳門、 英國國民(海外)以及在1999年以前因澳門關係取得的 葡萄牙國籍人士),但特殊功勳核准允許不須放棄原國籍(不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首、官員及公務員不得擁有。

 香港

香港主權移交後,所有華裔人士不論其意願自動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若擁有外國國籍人士未向入境事務處辦理退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則在中国領土內不承認其外國國籍,沒有該國對其的領使保護權;雙重國籍者不得參選行政長官,不得擔任局長級以上的職位,擁有雙重國籍的立法會議員不可超過整體議員五分之一。主要是 英國國民(海外)(350萬以上)、 英國(20萬以上)。

 澳門

澳門主權移交後,所有華裔人士及土生葡人不論其是否擁有葡萄牙國籍均自動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若擁有外國國籍人士未向身份證明局辦理退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則在中国領土內不承認其外國國籍,沒有該國對其的領使保護權,而華裔葡籍人士則無法使用葡萄牙國籍身分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雙重國籍者可參選行政長官,但在任期內需要放棄。[9]主要是 葡萄牙(10萬以上)。

 以色列


 土耳其


 叙利亚


 约旦


 巴基斯坦
(有條件承認, 英國等19個國家)

 泰國
僅限華人,其他人士需要20歲或以前選擇國籍

 越南
(默许,但并非法定)


欧洲































































































国家
备注

 阿尔巴尼亚


 愛爾蘭


 比利時


 冰島


 保加利亚


 波蘭
(默许)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有条件承认)

 丹麥


 俄羅斯
(與 阿布哈茲, 南奥塞梯公民。其餘的必須第一時間報案)

 法国


 芬兰


 卢森堡


 羅馬尼亞


 馬爾他


 葡萄牙


 瑞典


 瑞士[10]


 塞爾維亞
(並不包括 科索沃)

 賽普勒斯
(並不包括 北塞浦路斯)

 匈牙利


 義大利


 英國



北美洲















































国家/地區
备注

 格陵兰
(隸屬於 丹麥)

 加拿大


 美國
(默许,但并非法定)

 墨西哥


 巴巴多斯


 多米尼克


 哥斯达黎加


 千里達及托巴哥


 牙买加


 薩爾瓦多



南美洲















































国家
备注

 哥伦比亚


 委內瑞拉


 玻利维亚


 厄瓜多尔
(有条件承认,仅承认本国与原宗主国西班牙的双重国籍)

 秘魯


 智利


 巴西


 阿根廷
阿根廷公民無法取消阿根廷國籍

 乌拉圭


 巴拉圭



大洋洲























































































国家/地區
备注

 澳大利亚
(2004年后承认双重国籍,但政府官員及擔任公職者不得擁有[11]

 新西蘭


 萨摩亚


 庫克群島
(是 新西蘭聯繫邦)

 所罗门群岛


 關島
 美國屬地)

 新喀里多尼亞
 法国屬地)

 法屬玻里尼西亞
 法国屬地)

 皮特凯恩群岛
 英國屬地)

 瓦利斯和富圖納
 法国屬地)

 纽埃
(是 新西蘭聯繫邦)

 托克勞
 新西蘭屬地)

 美属萨摩亚
 美國屬地)

 北馬里亞納群島
 美國屬地)

 马绍尔群岛


 帛琉


 瑙鲁


 基里巴斯


 斐济


 汤加



非洲



































































































































































































国家/地區
备注

 埃及


 刚果(布)


 刚果(金)


 摩洛哥


 喀麦隆


 衣索比亞


 索馬利亞


 亞速群島
 葡萄牙屬地)

 馬德拉
 葡萄牙屬地)

 厄立特里亚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吉布提


 乌干达


 加彭


 赤道几内亚


 阿尔及利亚


 突尼西亞


 苏丹


 布隆迪


 贝宁


 多哥


 利比亞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加纳


 科特迪瓦


 乍得


 卢旺达


 南非


 奈及利亞


 冈比亚


 马里


 布吉納法索


 佛得角


 塞拉利昂


 利比里亚


 加那利群島
 西班牙屬地)

 安哥拉


 塞内加尔


 塞舌尔


 纳米比亚


 斯威士兰


 模里西斯


 马达加斯加


 留尼汪
 法国屬地)

 聖赫勒拿
 英國屬地)

 賴索托



目前不承認且不容許公民擁有雙重國籍的國家和地區



亞洲











































































































国家
备注

 阿富汗


 阿曼


 阿塞拜疆


 朝鲜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柬埔寨


 老挝


 马来西亚[12]


 蒙古


 孟加拉国


 緬甸


 尼泊尔


 日本[13]
因日本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需奉行一個中國的原則,無法正式承認 中華民國國籍,所以中華民國國籍除外,日本國只限22岁以下的公民擁有外國國籍

 沙烏地阿拉伯


 斯里蘭卡


 乌兹别克斯坦


 新加坡
(只限22岁以下的公民擁有外國國籍)

 葉門


 伊朗


 印度
(主要指與 尼泊尔)

 印尼


 越南
(默许,但并非法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14]


 韩国
(有條件承認,主要是外籍艺人)


欧洲







































































国家
备注

 爱沙尼亚


 奥地利
(有条件承认,對奧地利有特殊貢獻者)[15]

 白俄羅斯


 德國
(有条件承认,2011年方允許雙重國籍)[16][17]

 荷蘭
(有条件承认)

 捷克


 克罗地亚


 拉脫維亞


 立陶宛


 摩尔多瓦


 挪威


 烏克蘭


 西班牙


 希臘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俄罗斯公民权除外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俄罗斯公民权除外


北美洲



















国家
备注

 古巴


 尼加拉瓜


 危地马拉



南美洲















国家
备注

 玻利维亚


 圭亚那



參考資料





  1. ^ 例如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


  2. ^ 例如中华民国國籍法 (民國89年)(2000年)版以來歷次版本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日本《国籍法》第2條第1項、大韓民國《國籍法》第2條第1項。


  3. ^ 例如日本《国籍法》第14條、大韓民國《國籍法》第12條第1項。


  4. ^ 例如中华民国國籍法 (民國18年)(1929年)版第二條第一款。


  5. ^ 例如中华民国國籍法 (民國89年)(2000年)版以來歷次版本第九條但書、《国籍法》第5條第2項、大韓民國《國籍法》第10條第2項第5號。


  6. ^ 例如中华民国兵役法 (民國89年)(2000年)版以來歷次版本第三十六條第六、七款。


  7. ^ 例如中华民国國籍法施行條例第十條以及國籍法 (民國89年)(2000年)版以來歷次版本第二十條


  8. ^ 因一個中國原則中華民國政府認為中華民國領土 ( 包刮台灣地區與大陸及港澳地區 ) 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除 香港、 澳門外),如果有中华民国公民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会注销中华民国国籍,如卢丽安。


  9. ^ [1]


  10. ^ 地區:歐洲地區 國家:瑞士(Switzerland).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08-28]. 


  11. ^ 副總理陷雙重國籍風暴 澳洲恐提前大選


  12. ^ 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第二节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与第二款


  13. ^ 日本国籍法


  14.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15. ^ Dual Citizenship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7-23, Austrian Embassy, Ottawa, Canada.


  16. ^ 德国哪些人拥有双重国籍?. 德國之聲. 2016-08-19 [2016-08-19]. 


  17. ^ Dual Citizenship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2-25., German Embassy, Ottawa, Canada.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Daniel Guggenhe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