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制國
![]() |
本条目需要擴充。(2016年12月4日)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令制国 |
假名 | りょうせいこく |
平文式罗马字 | Ryōseikoku |

日本令制國一覽。1868年1月19日陸奧國分割為5國,出羽國分割為2國;同年9月20日在北海道和千島群島新建立11國(本圖不含千島群島)。
令制國,又稱律令国,是古代日本在律令制下所設置的地方行政區劃,自奈良時代開始實施,直到明治初期的廢藩置縣為止。令制國依國力分大國、上國、中國、小國,底下有郡,郡分三個級別:大郡四十里,中郡二十里,小郡五里。一里五十戶,故一郡最多二千戶、最少二百五十戶。一個令制國有數個郡,相當古代中國一個縣長到縣令管轄的戶口數。
令制國的行政機關稱為「國衙」或「國廳」,國衙所在地或國衙為中心的都市稱為「國府」或「府中」。
現在日本人有時會以令制國的名稱來稱自己的故鄉,因為比起日本現行行政區劃,特別在關東以西地區,就算是劃在同一都道府縣,每個舊令制國的風土民情還是會有些許不同,甚至在一個舊令制國中也會依照地區而有不同的習俗,例如讚岐國所在的香川縣,就依習俗而分為東讚地區與西讚地區。
参见
- 日本令制國列表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