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动物








土狼的顱骨,擁有不發達的大臼齒與裂肉齒,因為土狼以不需要撕扯或咀嚼的白蟻為主食。不過土狼仍然擁有犬齒,可以當作自衛或挖掘用途。




一隻正在啃食食蚜蠅的食蟲虻。





大食蟻獸,為大型食蟲哺乳動物。


食蟲動物是指以昆蟲為主食的肉食動物。[1]另外,人類也有食用昆蟲的行為。


最好的食蟲脊椎動物為兩棲類,約在4百萬年前演化出來。原本的兩棲類皆為食魚動物,擁有和現代鱷魚類似的圓錐齒。這些牙齒碰巧也很適合捕捉擁有外骨骼的動物,也因此這些兩棲類很快就能適應新的食物來源。[2]


原本在哺乳綱中一群以昆蟲為主食的動物被分類至食蟲目。然而後來基因研究等分子分類學的發展,得知食蟲目是個多系群,其成員彼此之間並不親近,而是來自不同演化支,現在這個目已被棄用。


雖然昆蟲個體質量小,然而卻擁有極多的物種數(目前統計已超越百萬種)[3]:1958與數量。也因此,昆蟲佔了陸地非極圈地區大部分的動物生物量,目前估計全球的昆蟲大約有 1018 個體,總質量可達 1012 公斤。[4]:13許多生物以昆蟲做為主食,而某些不以昆蟲為主食的物種,也會在需要補充蛋白質的時期(例如繁殖期)進食昆蟲。[5]




目录






  • 1 範例


  • 2 食蟲植物


  • 3 參見


  • 4 參考文獻





範例


食蟲動物廣泛分布於多個分類群中,包含鯉科、青蛙、蜥蜴(如變色龍和壁虎)、夜鶯、燕子、針鼴[6]、袋食蟻獸、食蟻獸、犰狳、土豚、穿山甲、土狼[7]、蝙蝠、蜘蛛等。部分大型哺乳動物也有食用昆蟲的行為,[5]其中懶熊為最大型的食蟲動物。昆蟲本身也可為食蟲動物,例如蜻蜓、胡蜂、瓢蟲和螳螂等。[8]:31許多靈長目也為食蟲動物,包含狨屬、檉柳猴屬、眼鏡猴、嬰猴科與指猴等。[9][10]:56–57這也因此推測靈長目可能源自於夜行性的樹棲食蟲動物。[11]食蟲動物所食可能包括蜘蛛蜈蚣等分類上不屬昆蟲的物種。



食蟲植物






好望角毛氈苔,正在消化葉子上的昆蟲。


食蟲植物,又稱為食肉植物,是一群會透過捕捉並消化動物或原生動物來汲取養分的植物。然而植物所需要的營養素並無法完全從動物身上取得,也因此這些植物多半仍然保有根部與葉綠體以行光合作用。[12]:14


許多食蟲植物透過特化的葉片來捕捉動物,大部分為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特化的形式包括掉落陷阱、佈滿黏液的外表、捕獸夾、蝦籠等。[12]:14–17這些植物多半生長在缺乏氮的土壤環境中,例如沼澤或是岩壁上。[12]:13另外也有部分食蟲植物不以捕捉動物作為養分來源,例如蘋果豬籠草就以收集與消化落葉為主,而勞氏豬籠草則以收集生物的糞便作為養分。


常見的食蟲植物包括豬籠草、捕蠅草、瓶子草、捕蟲堇、毛氈苔、狸藻、貉藻等(詳見食蟲植物列表)。


食蟲植物又被稱為食肉植物最大的一個原因是,這些食物並非完全以昆蟲為食,而是會消化所有被捕捉到的動物,像是小型齧齒類或是蜥蜴。[12]:131875年,查爾斯·達爾文 寫了第一本介紹食蟲植物的專書《食蟲植物》。[13]



參見




  • 维基词典标志 維基詞典中與食虫动物有關的條目

  • 食用昆蟲

  • 食蟲目



參考文獻





  1. ^ Miller, George A. "WordNet - About Us." : entry on insectivorous.. Princeton University. 2009 [1 April 2010]. 


  2. ^ Sahney, S., Benton, M.J. & Falcon-Lang, H.J. Rainforest collapse triggered Pennsylvanian tetrapod diversification in Euramerica (PDF). Geology. 2010, 38 (12): 1079–1082. doi:10.1130/G31182.1. 


  3. ^ Capinera, John L. (Editor). (2008). Encyclopedia of Entomology, (2nd ed). Springer Reference. ISBN 1-4020-6242-7, ISBN 978-1-4020-6242-1. Ltd preview in Google Books. Accessed on 1 Apr 2010.


  4. ^ Dudley, Robert. Flight and the Pterygote Insecta. The biomechanics of insect flight: form, function, evolu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3–35. ISBN 978-0-691-09491-5. 


  5. ^ 5.05.1 Whitney, Stephen R.; Sandelin, R. Field Guide to the Cascades & Olympics. The Mountaineers Books. 2004: 317 [2010-04-01]. ISBN 978-0-89886-808-1. 


  6. ^ "Long-beaked Echidna (Zaglossus bruijni)" (entry). animalinfo.org. West of Scotland & Ayr Group. [1 April 2010]. 


  7. ^ Holekamp, Kay E. Aardwolf (Proteles cristata). www.animalinfo.org. [1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April 2010). 


  8. ^ Hill, Dennis S.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insects. Springer. 1997: 198 [2010-04-01]. ISBN 978-0-412-49800-8. 


  9. ^ Stetoff, Rebecca. The Primate Order. Marshall Cavendish. 2006: 92. ISBN 978-0-7614-1816-0. 


  10. ^ Jones, S., Martin, R., & Pilbeam, D. (编).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Human Evolu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0-521-32370-3. 


  11. ^ Weiss, M. L., & Mann, A. E. Human Biology and Behaviour: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85. ISBN 0-673-39013-6. 


  12. ^ 12.012.112.212.3 Slack, Adrian; Gate, Jane. Carnivorous Plants. MIT Press. 2000: 240. ISBN 978-0-262-69089-8. 


  13. ^ Darwin, C. Insectivorous plants. London: John Murray. 18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3).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