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本条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2013年12月15日) |
法蘭西共和國 République Française | |||||||||||||
---|---|---|---|---|---|---|---|---|---|---|---|---|---|
1870年-1940年 |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旗 国旗 | |||||||||||||
格言: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自由、平等、博愛) | |||||||||||||
国歌:馬賽曲 | |||||||||||||
1939年的法国领土 | |||||||||||||
首都 | 巴黎 | ||||||||||||
常用语言 | 法語 | ||||||||||||
宗教 | 羅馬天主教、新教和猶太教(1905年政教分離法,终止天主教的国教地位) | ||||||||||||
政府 | 共和制 | ||||||||||||
法國總統 | |||||||||||||
• 1871 - 1873 | 阿道夫·梯也爾(首) | ||||||||||||
• 1932 - 1940 | 阿尔贝·勒布伦(末) | ||||||||||||
立法机构 | 法國議會 | ||||||||||||
• 上议院 | 法國參議院 | ||||||||||||
• 下议院 | 法國眾議院 | ||||||||||||
历史 | |||||||||||||
• 建立 | 1870年9月4日 | ||||||||||||
• 终结 | 1940年6月22日 | ||||||||||||
面积 | |||||||||||||
1872年 | 536,464 km2 | ||||||||||||
1891年 | 536,464 km2 | ||||||||||||
1911年 | 536,464 km2 | ||||||||||||
1931年 | 550,986 km2 | ||||||||||||
人口 | |||||||||||||
• 1872年 | 36102921 | ||||||||||||
• 1891年 | 38342948 | ||||||||||||
• 1911年 | 39604992 | ||||||||||||
• 1931年 | 41834923 | ||||||||||||
货币 | 法國法郎 | ||||||||||||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语: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國的政权,是首个穩固建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制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后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时,因为纳粹德国入侵法国而滅亡。第三共和虽然从未被认为能长期执政,但它正是法国经历八十多年的政权更替及动乱后,第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共和政权,并赢得法国人对共和政体的支持。
目录
1 背景
2 歷史
2.1 建国初期
2.2 中期
2.3 一战
2.4 二战:共和国的结束
3 评价
4 主要人物
5 政治
6 经济
7 文化
8 主要年表
8.1 孕育中
8.2 诞生初期
8.3 中期
8.4 一战
8.5 战间期
8.6 二战
9 圖集
背景
1852年,拿破崙三世跟隨他伯父拿破崙一世的腳步,成為法國皇帝,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但由於德意志帝國的崛起,改變了歐洲的勢力平衡,第二帝國只維持了18年。普魯士總理俾斯麥帶領普魯士成為德意志邦联地區的領導人,為了激起德意志地區的民族情緒而成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俾斯麥藉埃姆斯密电事件,使法國對普魯士宣戰,於1870年引發了普法戰爭。1870年9月色當會戰後,拿破崙三世被俘,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9月4日,法國國內發生政變,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拿破崙三世政權的倒台,代表法國的君主制正式結束,亦終結了拿破崙家族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來對法國政治的長期支配。
1870年拿破崙三世政權倒台後,部份激進左翼共和派人士衝入巴黎,控制政府機構,於1871年初建立巴黎公社,成為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但很快遭到保皇派軍方血腥鎮壓。
歷史
經過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混亂的政權更替(兩個共和,兩個王朝,兩個帝國)後,1875年2月,通過一連串的法案,正式建立了新共和國憲法。共和國最高的領導人為總統,國會實行兩院制,另設主要政府部門由總理領導,須向總統及國會負責。1870年代,保皇派與共和派之間的衝突成為主要的公眾議題。
建国初期
1877年5月16日,由於民意傾向共和制,保皇黨總統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公爵為了恢復君主制而罷免傾向共和制的總理朱尔·西蒙,並起用阿尔伯特·布罗伊公爵。之後,他解散國會並於該年10月進行重選。然而他卻被指控發起憲法上的政變,破壞民主體制。國會重新選舉後,共和派席次雖下降,但在國會仍佔多數席次,勝利地返回國會,使君主制復辟的期望消失。其後上議院間接選舉,共和派又有所斬獲。1879年1月28日,麥克馬洪公爵辭去總統一職,正式標誌著保皇派不再成為主要政治力量。他留下總統權力偏弱的問題,直至1958年戴高樂成為法國總統前,沒有一任總統曾經成功解散國會,總統亦不具實权。
1885年,法国皇室珠宝被第三共和國出售。只有小部分皇冠,當中的寶石換成彩色玻璃,被保存起來。
中期
1893年,無政府主義者Auguste Vaillant轟炸法國國民議會,政府因而通過一條法案(lois scélérates)去限制1881年所制定的新聞自由法。次年,總統玛利·弗朗索瓦·萨迪·卡诺被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刺死。
在第三共和國之中,內閣定期性地解散,執政期甚短。這是由於各共和派人士,包括激進共和派、社會主義派、保守派、自由派等互相爭奪政府的主導權。但認為這只是沒有強勢單一政黨的小小副作用。雖然內閣更迭頻繁,但許多時候內閣官員均留任,甚至是在同一職位上,也是各個政治派系分享權力的結果,並確保共和派繼續主導國會。
1905年,政府引入政教分離法(law on the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正式廢除以天主教作為國教,得到埃米尔·孔布的大力支持。他曾執行1901年志願團體法及1904年有關宗教典禮自由教授法律,導致超過2500個私立教育團體遭到關閉(不少是天主教会營运的修道院),從而減低了天主教会及保守派人士的反對。
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幾個星期,社会党人让·饶勒斯被刺殺,法國社會主義運動以及整個第二國際均放棄其反戰定位及加入各國的戰爭。1917年至1920年乔治·克列孟梭在戰爭期間領導政府。就像其他國家一樣,法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二战:共和国的结束
共和国在1940年7月10日,當國會通過把權力移交給貝當後(當中有80個議員投反對票),第三共和國正式結束。
二次大戰後,一些人要求恢復第三共和國。議會在1946年成立,並起草了新憲法。新憲法在該年12月實行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也正式成立。
历史系列条目 | ||||||||||||||||||||||||||||||
---|---|---|---|---|---|---|---|---|---|---|---|---|---|---|---|---|---|---|---|---|---|---|---|---|---|---|---|---|---|---|
法国历史 | ||||||||||||||||||||||||||||||
史前时期
| ||||||||||||||||||||||||||||||
古代
| ||||||||||||||||||||||||||||||
中世纪前期
| ||||||||||||||||||||||||||||||
中世纪
| ||||||||||||||||||||||||||||||
近代
| ||||||||||||||||||||||||||||||
十九世纪
| ||||||||||||||||||||||||||||||
二十世纪
| ||||||||||||||||||||||||||||||
法国主题 | ||||||||||||||||||||||||||||||
评价
在70年的歷史當中,第三共和國經歷了許多危機,也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侵略及戰間期(Inter-war period)。儘管成立過許多短命政府,但第三共和国是法國社會基本穩定(除了德雷福斯事件)、工業化發展和專業民眾服務設施建立的標誌。雖然政府內閣經常易手,但是第三共和國總統解散國會的權力,只於5月16日危機(Crise du Seize mai)中被使用過一次,直至第三共和瓦解也不曾使用。
第三共和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仍然存在,並成功尋求了盟友大英帝国及俄罗斯帝国,對抗德意志帝國。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這是此政權最大成功之處。
主要人物
第三共和国的總統包括:
梯也爾(1871~1873)
麥克馬洪公爵(1873~1879)
格雷維(1879~1887)
卡诺(1887~1894)
福尔(1895~1899)
盧貝(1899~1906)
法利埃(1906~1913)
普恩加萊(1913~1920)
米勒蘭(1920~1924)
杜梅格(1924~1931)
杜美(1931~1932)
勒布倫(1932~1940)
其他著名的領導人還包括布魯姆、布朗熱、白里安、克里蒙梭、達拉第、費里、甘必大、赫里歐、饒勒斯、拉瓦爾、貝當和雷諾。
政治
共和国总统是法兰西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任期七年,可以連任,擁有任免总理及內閣成员的权力。但事实上,总统须依照总理的建议进行任免。总理是政府首腦,负责领導內閣。
国民议会方面,眾议院是下议院,任期四年,议员可对政府进行信任动议,政府向众议院负责。參议院任期九年。
经济
文化
主要年表
孕育中
- 1870年
- 9月4日 國民防衛政府(Government of National Defense)成立
- 1871年
- 1月23日 巴黎淪陷
- 2月8日 國民議會選出
- 3月18日 巴黎公社事件(~5月28日)
- 5月10日 法蘭克福條約,割讓阿尔萨斯和洛林
诞生初期
- 1875年 憲法成立
- 1877年 普選中共和派勝利
中期
- 1881年 突尼西亞成為法屬保護國
- 1884年 勞工法成立。中法越南戰爭起。
- 1885年 柏林會議
- 6月13日 中法越南戰爭停止,越南成為法國保護國。
- 1887年 标致生產最早的汽車
- 1892年 法俄軍事同盟成立
- 1898年 德雷福斯事件
- 1904年 英法協約成立
- 1905年 第一次摩洛哥事件
- 1909年 飛機橫渡英倫海峽
- 1910年 法屬非洲赤道地帶成立
- 1911年 第二次摩洛哥事件
- 1912年 摩洛哥成為法屬保護國
- 1913年 實行三年徵兵制
一战
-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 1917年
- 4月 美國參戰
- 10月 俄國十月革命
- 1918年 停戰
- 1919年 凡爾賽條約
战间期
- 1923年 法國佔領魯爾
- 1925年 羅加諾公約
- 1931年 殖民地博覽會
- 1933年 Stavisky事件
- 1934年 巴黎暴動
二战
-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 1940年
- 6月17日 維希政權成立,第三共和國瓦解
- 7月22日 德法停戰協定
圖集
1880-1898法國國徽
1898-1940法國國徽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