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




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是经阎锡山同意,由中国共产党、阎锡山方面及其他方面联合组成的第二战区抗日动员组织[1][2]




目录






  • 1 历史


  • 2 编制


    • 2.1 下属组织


    • 2.2 下辖察绥游击队




  • 3 参考文献


  • 4 参见





历史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徐向前、彭雪枫、程子华、南汉宸赴山西省同阎锡山商谈合作抗日事宜[2]。1937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周恩来赴山西省同阎锡山多次会谈八路军开入山西省配合作战事项,先在太和岭前线谈,后在太原谈[1][2]。会谈期间,周恩来向阎锡山提议在第二战区范围内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阎锡山同意在日本占领地区开展全民总动员,以便配合正面战场展开游击战,并成立抗日根据地。双方协商确定战动总会的活动范围是:雁门关外18县(天镇县、阳高县、大同县、怀仁县、广灵县、灵邱县、浑源县、应县、山阴县、朔县、平鲁县、左云县、右玉县、繁峙县、代县、宁武县、神池县、偏关县)、察南5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宣化县、涿鹿县)以及绥远省。后来由于日军不断进攻,战区扩大至忻口,故又增加晋北12县(五台县、定襄县、静乐县、岢岚县、岚县、忻县、兴县、保德县、河曲县、临县、五寨县、崞县)[1]


1937年9月20日,战动总会在太原成立[2]。根据双方的协议,战动总会由25位委员组成。其中八路军代表4人,阎锡山方面代表3人,社会名流5人,东北救亡总会学联代表1人,中国国民党改组派人士2人,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的代表2人,绥远省代表2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代表1人,山西第二行政区专员1人,山西第四行政区专员1人,牺牲救国同盟会代表1人,主张公道团代表2人[1]


中共中央派出邓小平、彭雪枫、程子华、南汉宸作为八路军代表,另外有许多中共党员出任战动总会各部部长以及各地动委会负责人。中共在战动总会内部秘密成立了领导机构——战动总会党团,书记为程子华(1938年底程子华调离,南汉宸继任书记[2]),委员为南汉宸、武新宇。战动总会党团领导中共党员执行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战动总会工作纲领。战动总会工作纲领的要点为:(一)组织并武装民众,开展游击战;(二)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改善人民生活;(三)实行民主政治,扶植抗日言论、出版、集会之自由[1]


战动总会成立后,受到八路军主力支持,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在晋西北、晋东北、晋中、晋东南、察南、雁北、冀西、绥中、绥东、绥西的大约70个县内,普遍成立了县、区、村动委会,并且设立晋绥边区办事处、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察南雁北敌区工作团。各地动委会帮助中共地方党组织在上述各地改造旧政权,成立抗日政权,并且成立工人救国会、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抗日儿童团等抗日组织[1]


在战动总会武装部领导下,还成立了20余支地方游击队,约2万多人,在晋中盆地、北同蒲铁路两侧、大青山、察南地区活动。1937年9月,晋中的游击支队组成抗日游击第一路纵队。1938年3月,阎锡山命令将战动总会下辖的游击队编成保安二区司令部下辖的8个游击支队及政治保卫队。1939年夏,撤销保安二区司令部,将其下属部队改编成陆军暂编第一师[1]


日军占领同蒲铁路全线之后,不但开展军事进攻,还同时向蒋介石、阎锡山开展政治诱降。蒋介石、阎锡山此时也对中共领导下的民众抗日感到警觉,开始压制战动总会的抗日活动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1939年7月,阎锡山以国民政府命令取消一切名义的动员机关为借口,下令取消了战动总会及各级动委会。中共中央也同意结束战动总会的工作。战动总会结束后,1940年4月到1942年12月,战动总会下辖的陆军暂编第一师先后经三次改编,最终编入八路军序列;在察南、雁北的察绥游击军先后改编成察绥游击支队、雁北支队,最后并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在大青山的太原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四支队)参与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



编制



  • 主任委员:续范亭(1937年9月—?)

  • 副主任委员:杨集贤(1937年9月—?)

  • 委员


    • 邓小平(1937年9月—?)


    • 彭雪枫(1937年9月—?)


    • 程子华(1937年9月—?)


    • 南汉宸(1937年9月—?)


    • 王尊光(1937年9月—?)


    • 梁化之(1937年9月—?)


    • 郭宗汾(1937年9月—?)


    • 李公朴(1937年9月—?)


    • 侯外庐(1937年9月—?)


    • 周北峰(1937年9月—?)


    • 武新宇(1937年9月—?)

    • 续范亭(1937年9月—?)


    • 高崇民(1937年9月—?)


    • 郭任之(1937年9月—?)


    • 郭春涛(1937年9月—?)


    • 张砺生(1937年9月—?)


    • 阮慕韩(1937年9月—?)


    • 潘秀仁(1937年9月—?)


    • 阎卫(1937年9月—?)


    • 常佩山(1937年9月—?)

    • 杨集贤(1937年9月—?)


    • 武灵初(1937年9月—?)


    • 张干丞(1937年9月—?)


    • 薄右丞(1937年9月—?)


    • 郝梦九(1937年9月—?)



  • 组织部

    • 部长:南汉宸

    • 副部长:梁化之(未到职)



  • 宣传部

    • 部长:李公朴(未到职)

    • 部长:赵宗复(代理,1937年9月—1938年1月或2月)

    • 负责人:段云

    • 副部长:薄佑丞(未到职)



  • 人民武装部

    • 部长:程子华(1937年9月—冬)

    • 副部长:郭宗汾(未到职)

    • 副部长:唐天际(1937年9月—12月)



  • 铲除汉奸部
    • 部长:郭任之(1937年9月—1939年7月)


  • 动员分配部

    • 部长:王尊光(未到职)

    • 副部长:武新宇(1937年9月—1938年7月)



  • 总务处

    • 处长:郝梦九(1937年9月—1938年3月)

    • 副处长:高孟清(1938年—1938年10月)



  • 晋东北特派员:邓小平、罗荣桓、刘定庵

  • 晋西北特派员:罗贵波、曾三、张干丞[1]



下属组织



  • 晋绥边区办事处

    • 主任:朱宝琛(1938年6月—12月)

    • 主任:郑季翘(1939年1月—6月)

    • 副主任:曲小枫(1938年8月—1939年3月)



  • 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

    • 主任:武新宇(1938年7月—1939年5月)

    • 副主任:刘墉如(1937年9月—1940年5月)

    • 副主任:王廷弼(1939年3月—1940年7月)



  • 察南雁北敌区工作团(1939年1月—9月)

    • 主任:焦国鼐(1939年1月—9月)

    • 副主任:王任山(1939年1月—9月)



  • 绥西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1938年5月—11月)
    • 主任:李维中(1938年5月—11月)


  • 绥中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
    • 主任:杨植霖


  • 绥东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1939年1月或2月—1940年3月)
    • 主任:程仲一(1939年1月或2月—5月)


  • 归凉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1938年10月—1940年6月)

    • 主任:任振荃(1938年10月—1940年6月)

    • 主任:安跃芳(1939年6月—8月)[1]





下辖察绥游击队


  • 察绥游击军(1937年9月—1938年10月)

察绥游击军1937年9月在太原成立,10月随战动总会至离石县,组成第一支队。1937年12月,第一支队开赴晋西北,归宋时轮支队领导。后来又陆续组成第二、四、五、十五支队,开赴晋察冀边区。



    • 军长:张砺生

    • 政治部长:阮慕韩→陈凤桐


  • 察绥游击纵队(1938年10月—1939年1月)

因察绥游击军四支队骑兵二大队叛变,军部及四支队、五支队遭袭溃散。经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帮助,残余部队改编为察绥游击纵队,下辖第一支队、二支队、十五支队。


    • 纵队长:刘苏

  • 察绥独立游击支队(1939年1月—9月)

因察绥游击纵队二支队二大队长叛变,打死二支队支队长张克恭,第一支队、二支队、十五支队等部队合编成察绥独立游击支队。



    • 支队长:刘苏

    • 政治委员:陈凤桐


  • 雁北支队(1939年9月—1940年5月)

1939年9月,察绥游击支队和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雁北支队合编成雁北支队。1940年5月间,雁北支队内部原属三五九旅所部奉调回延安,雁北支队余部划归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



    • 司令员:刘苏

    • 政治委员:陈凤桐

    • 副司令员:徐国贤

    • 副政治委员:谭文邦[1]



参考文献





  1. ^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年. 第三卷 第三编 地方组织机构 西北地区 第十六章 中共中央北方局直属晋绥地区各特委、工委 


  2. ^ 2.02.12.22.32.4 苏振兰,华北敌后模范的统一战线组织——记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湘潮2008年第7期




参见





  • 阎锡山
    • 抗日战争第二战区



  • 薄一波
    • 牺牲救国同盟会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章鱼与海女图

New York City Police Depar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