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洋行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怡和洋行
公司類型
上市公司
股票代號
OTCBB:JMHLY
SGX:J36
LSE:JAR
港交所除牌時0015.HK
成立
1832年7月1日
代表人物
亨利·凯瑟克爵士,主席
班哲明·凱瑟克,董事總經理
彭耀佳(Y K Pang),副董事總經理
總部
 香港中西區中環怡和大廈
業務範圍
全球
产业
服务业
產品
零售
房地产
金融
航运
建筑
營業額
371億美元(2016年)
員工人數
430,000 (2016)
网站
www.jardines.com



怡和門現置於上水馬會入口




怡和門介紹銅牌


怡和洋行英语:Jardine Matheson,前名渣甸洋行)是著名老牌英資洋行及鴉片走私商,远东最大英資财团,清朝時向中國走私鴉片毒品。渣甸洋行對香港早年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開設的歐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國公司。


今天的怡和是一家業務多元化的國際集團,組成集團的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英语: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td.)在百慕達註冊,發行6.34782億股份在新加坡及倫敦兩地上市。2010年怡和洋行的總資產達到480.76億美元,淨資產137.1億美元,營業額300.53億美元,盈利30.84億美元。




目录






  • 1 歷史


    • 1.1 怡和洋行与香港的开发


    • 1.2 成立私營公司


    • 1.3 香港公司的成立


    • 1.4 戰爭和重建


    • 1.5 蘇格蘭大班


    • 1.6 怡和遷冊




  • 2 怡和與廣州


  • 3 怡和與香港


  • 4 怡和与上海


  • 5 怡和在汉口


  • 6 怡和与天津


  • 7 怡和与其他中国城市


  • 8 怡和的海外生意


  • 9 与怡和有关的历史人物


  • 10 歷史印記


  • 11 參考文獻


  • 12 參見


  • 13 外部連結





歷史


威廉·渣甸早年在东印度公司任职。1817年离职后,在英属印度的若干家贸易公司任职。1825年,在孟买与英商印度士坚拿公司(INDO-SKINER)合伙创办了渣甸士坚拿洋行英语Jardine, Skinner and Company,从事向中国出口印度烟土。[1][2]该洋行的合伙人均来自苏格兰,与英属印度在孟买与加尔各答的各机构关系密切。[3]苏格兰荫亲关系纽带发挥重要作用。[4]后在1844年由威廉·渣甸的姊妹玛格丽特的小儿子戴维·渣甸(David Jardine,1819-1853)执掌该洋行。[5]该洋行在伦敦的合作伙伴是馬地臣公司英语Matheson & Company(詹姆士·馬地臣1848年由香港返回伦敦后创办)[6],负责进口英属印度的茶叶、稻米、丝绸、棉花、黄麻与靛蓝;[7]在香港则与怡和洋行合作,由后者接手印度烟土并打开中国入口的渠道。[2]渣甸士坚拿洋行英语Jardine, Skinner and Company也向新加坡出口烟土,供应马来半岛的华人以及东南亚其它地方的华人。[8]到1860年,渣甸士坚拿洋行英语Jardine, Skinner and Company与怡和洋行携手控制了印度烟土到远东的贸易渠道。[9]最终在1946年,与George Henderson合并为Jardine Henderson公司,但仍然控制在渣甸家族手中。[6]


1832年7月1日,英国蘇格蘭裔的威廉·渣甸及詹姆士·马地臣在中國廣州创办了渣甸洋行(JARDINE-MATHESON& CO.LTD.)。渣甸洋行早年參與對中國貿易,1841年香港開埠之初,渣甸洋行即以565英鎊購入香港首幅出售的地皮。鸦片战争爆發後,渣甸洋行於1842年將總公司從廣州遷至香港,借助怡和行在内地的名聲,並更名為怡和洋行。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1844年上海首次拍賣土地,亦由怡和購得。怡和初年在香港的競爭對手包括「顛地洋行」、沙遜洋行等其他貿易公司。1872年以後怡和洋行的投資業務逐漸多元化,除了貿易外,還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投資興建鐵路、船塢、各式工廠、礦務;經船務、銀行等各行業。怡和除了在1876年在上海興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亦安裝了中國的第一部電梯和引入各種機械及工業設備。1912年以後,怡和的公司總部設在上海。


1872年在上海設立公和祥碼頭公司,1873年開設香港火險公司,1882年正式成立怡和輪船公司,並在香港、上海等地設立碼頭、倉庫等。以後通過清内務府和李鴻章等關係,以中關税作保證,在倫敦籌集資金對中國發放各種借款。《馬關條約》簽訂的當年(1895),即在上海籌建怡和棉紡廠。1898年與匯豐銀行合資設立中英銀公司,先後貸款建造京瀋、滬寧、滬杭甬、廣九鐵路,控制近代中國的鐵路投資,又贊助英商福公司投資礦業。1902年在上海開設怡和冷氣堆棧。1923年創立怡和機器有限公司,經營機器進口業務。1930年在上海設立怡和麥酒釀造廠。抗日戰爭前,除上海、香港外、還在漢口、青島、天津、長沙、重慶、宜昌、九江、南京、廣州、汕頭、蕪湖、福州等地設有分支機構,成為英國在遠東的最大財團。


1941年至1945年間,怡和作為一家英國公司仍堅持在華留守,與中國共同進退。戰爭期間,怡和的領導者們,特別是約翰.凱瑟克(John Keswick),都堅信應在中國處於危難之時不離不棄。所以,當國民政府決定撤退至內陸地區並在重慶建立戰時首都時,怡和也一同隨遷。


1949年中共建政後,按照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怡和在中國大陸的資產及生意被當局全部充公,變成「國有資產」。怡和在中國大陸最後一間辦事處於1954年亦被迫關閉,公司總部遷回香港。公司在1961年首次在香港上市,獲超額認購50多倍。到了1984年,怡和將公司駐冊地點由香港遷往百慕達[10],並在1990年代初將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點從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倫敦。



怡和洋行与香港的开发


1802年威廉·渣甸是一名在英国東印度公司在加爾各答與廣州之間航行的商船「布倫瑞克號」上進行海上服務的外科醫生,當時的東印度公司壟斷英國與印度及中國之間的贸易。



成立私營公司







香港公司的成立



戰爭和重建


1932年,日軍佔領東北後,怡和退出。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了除重庆、昆明和孟買以外各地所有分支機構;在香港怡和损失了存仓物资几千万元。一九四六年秋,怡和筹备复业,经二、三年的努力才逐渐复苏,可是业务范围,大不如前,只及一九四一年(出入口全盛时期)的一半弱。共產中国成立后特别是韓戰爆发后,受到封锁制裁,怡和借机通过香港内地贸易而恢复壮大。



蘇格蘭大班


怡和的英國人老闆習慣上稱為大班。19世纪后期受苏格兰贵族兰地路(LANDALE)家族控制。20世紀以後的怡和大班多數來自凱瑟克家族(曾译作 茄士域),是創辦人之一威廉·渣甸姐姐的後人。現時的怡和大班班哲明·凱瑟克(Ben Keswick)。前任大班韋德樂(Percy Weatherall)則是凱瑟克家族的表親。前兩任大班為亨利·凱瑟克及西門·凱瑟克兄弟。


怡和早年即與香港的關係密切。公司在1841年購下今日香港銅鑼灣附近的大幅土地作貨倉。今天當地附近不少的地方和街道,都是以怡和或「渣甸」為名,例如怡和街及渣甸街等。銅鑼灣每天中午鳴放禮炮,亦是由怡和負責。怡和亦是香港中環商業中心區的大地主,至今很多中環的貴重物業都是由怡和屬下的置地所擁有。當中在1973年落成的康樂大廈(現稱怡和大廈)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樓,亦是怡和大班的辦公室。


在殖民地時代,怡和大班長期是香港政府行政局的非官守議員。當時的怡和對香港的政治、經濟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隨著華人資本的興起,以及1997年主權移交,怡和在香港的影響力在1980年代起已逐漸消退。



怡和遷冊


1984年3月28日怡和洋行突然宣布建議把怡和控股公司的註冊地點由香港改為百慕達。當時正值香港前途談判時期,怡和此舉無疑是對九七香港主權移交缺乏信心。當日為星期三,股市於下午休市,當晚倫敦港股大幅下跌,一度停板,怡和及置地的股價下跌約一成。翌日(3月29日)恆生指數收市時報1057.09,大跌61.76,跌幅達5.8%。



怡和與廣州


嘉慶十年(1805年),渣甸(即怡和)與寶順兩家洋行為主,在廣州創立在華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諫當保安行(Canton Insurance Society),亦稱廣州保險社廣州保險協會,經營水火險和意外險。規定由兩家洋行每三年輪流擔任經理,直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第十屆,寶順洋行宣佈退出合作,另行組建於仁洋面水險保安公司(Union Insurance Society of  Canton),原諫當保安行解體。怡和洋行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成立諫當保險行,又稱諫當保險公司或廣東保險公司,總公司由廣州遷香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向香港當局註冊[11]



怡和與香港


怡和总行买办先后为蔡昇南、吳榮魁(吳炳垣)、何東、其胞弟何福、何棣生、何福之子何世亮、何棣生之子何世杰、最后为罗文显担任。部份人在港英时期成为香港四大家族成员。1946年夏,香港洋行废除了买办制度,改为华经理。



怡和与上海


1843年,怡和洋行在上海开设分行。1844年取得外滩27号(北京路口)土地,建造一幢2层楼房。怡和曾经长期是上海规模最大的一家洋行,经营进出口贸易、长江和沿海航运、怡和纱厂(杨树浦)、怡和丝厂等众多业务,号称“洋行之王”。1920年至1922年11月,上海的怡和洋行第四次翻建房屋,建成一座6层的文艺复兴风格怡和洋行大楼。1955年以后,大楼被当局没收,由上海市外贸局佔用。



怡和在汉口


除香港、上海以外,怡和在汉口的分支机构规模最大。怡和于1866年在汉口设立分支机构。當時,同屬英資的怡和央行和太古洋行共同控制了長江航運,怡和在漢口地區聲勢日益壯大。在汉口,怡和洋行不仅在汉口英租界建有办公大楼和码头、仓库,还在租界外毗邻跑马场的地方建立了一大片高级住宅区,称为怡和村,通往汉口德租界的马路则称为渣甸路(今解放公园路)。[12]怡和央行是當時漢口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其所投资的房产,在汉口租界内外,大约有一百余栋(处)。[13]1927年,汉口发生“一·三惨案”,国民政府收回英租界,怡和發展受到挫折。但是一年之後,1928年,汉口怡和洋行就恢复工作,怡和洋行的职员也陸續回到汉口。漢口怡和洋行重新佔據領導地位。



怡和与天津





天津怡和洋行大楼


1867年,怡和洋行作为天津第一家由外商开办的以从事远洋运输为主的洋行在紫竹林码头成立。该行早期以代理船舶为主,1872年将所辖轮船改组为华海轮船公司,1881年在上海成立怡和轮船公司,天津怡和洋行船务部也相应改组为怡和轮船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怡和洋行大楼建于1921年,为二层混合结构楼房。建筑呈对称布局,主入口位于立面中段,两侧各有一棵科林斯巨柱。建筑体量稳重,装饰简洁,室内装饰豪华大气,具有古典主义建筑特征。[14]



怡和与其他中国城市


1949年以前,怡和洋行在许多中国城市曾设有分支机构,在当地都具有重要影响。怡和在华的其他分支机构分布在青岛、广州、汕头、福州、长沙、昆明、厦门、北平和长江沿岸港口:泰州高港,镇江、南京、芜湖、九江、宜昌、沙市和重庆。


今日,怡和机器仍然在中国进行贸易,中国总部设于上海,在北京、深圳均有办事机构,从事多元化的生意。



怡和的海外生意



与怡和有关的历史人物



  • 唐廷枢

  • 遮打



歷史印記


在广州



  • 渣甸仓(现广东省粮油储运公司使用);

在香港仍有不少以怡和有關人物命名的街道或建築物,其中包括:




  • 渣甸街(Jardine's Bazaar);


  • 渣甸坊(Jardine's Crescent);


  • 怡和街(Yee Wo Street);


  • 勿地臣街(Matheson Street);


  • 渣甸山(Jardine's Lookout);


  • 渣甸橋(Jardine's Bridge);


  • 怡和大廈(Jardine House)


  • 怡和午炮 ( Jardine Noonday Gun)



參考文獻





  1. ^ Jones 2002, p. 52.


  2. ^ 2.02.1 Chapman 2004, p. 114.


  3. ^ Misra 1999, p. 29.


  4. ^ Misra 1999, p. 32.


  5. ^ Pichon 2006, p. 529.


  6. ^ 6.06.1 Jones 2000, p. 33.


  7. ^ Harvey 1981, p. 8.


  8. ^ Munro 2003, p. 58.


  9. ^ Trocki 1999, p. 112.


  10. ^ Jardines History 1980s. Jardines Matheson Web Site. [2010-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1). 


  11.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外资保险公司. 上海金融志. 


  12. ^ 怡和洋行:日落转身,磅礴依旧


  13. ^ 怡和洋行大班的房地产生意 [永久失效連結]


  14. ^ 原怡和洋行大楼[永久失效連結]





  • Bagchi, Amiya Kumar. European and Indian Entrepreneurship in India, 1900-30. Elites in south asia. CUP Archive. 1970 [2013-11-10]. GGKEY:R8YQ4FKC94Z. 


  • Chapman, Stanley. Merchant Enterprise in Britain: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World War 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01-29 [2013-11-07]. ISBN 978-0-521-89362-6. 


  • Harcourt, Freda. Flagships of Imperialism: The P & O Company and the Politics of Empire from Its Origins to 1867.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6-09-05 [2013-11-05]. ISBN 978-1-84779-145-0. 


  • Harvey, Charles E. The Rio Tinto Company: An Economic History of a Leading International Mining Concern, 1873-1954. Alison Hodge Publishers. 1981 [2013-11-07]. ISBN 978-0-906720-03-5. 


  • Jones, Geoffrey. Merchants to Multinationals: British Trading Companies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013-11-07]. ISBN 978-0-19-829450-4. 


  • Jones, Geoffrey G. The Multinational Traders. Routledge. 2002-06-01 [2013-11-10]. ISBN 978-0-203-45070-3. 


  • Misra, Maria. Business, Race, and Politics in British India, c.1850-196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04-29 [2013-11-10]. ISBN 978-0-19-154268-8. 


  • Munro, J. Forbes. Maritime Enterprise and Empire: Sir William Mackinnon and His Business Network, 1823-93. Boydell Press. 2003 [2013-11-05]. ISBN 978-0-85115-935-5. 


  • Pichon, Alain Le. China Trade and Empire: Jardine, Matheson & Co. and the Origins of British Rule in Hong Kong, 1827-184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08-10 [2013-11-10]. ISBN 978-0-19-726337-2. 


  • Stewart, Gordon Thomas. Jute and Empire: The Calcutta Jute Wallahs and the Landscapes of Empire.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8 [2013-11-07]. ISBN 978-0-7190-5439-6. 


  • Trocki, Carl A. Opium, Empire and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A Study of the Asian Opium Trade, 1750-1950. Routledge. 1999 [2013-11-10]. ISBN 978-0-415-21500-8. 


  • Wilkins, Mira; Schröter, Harm G. The Free-standing Company in the World Economy, 1830-199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013-11-10]. ISBN 978-0-19-829032-2. 



參見



  • 怡和午炮

  • 小说《大班》,James Clavell著。


  • 渣打銀行(怡和洋行的子企業)



外部連結



  • 怡和集團


  • 怡和洋行,Robert Blake著,台北時報文化,2001

  • 頂好Wellcome網站-怡和集團的沿革與在台關係企業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