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戰役

































上海戰役

渡江战役的一部分

PLA Troops entered to Nanjing Road, Shanghai.jpg
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进驻上海南京路













日期 1949年5月12日-1949年5月27日
地点  中華民國上海市及其外圍的江蘇省诸县
结果
解放軍战胜国军,佔領上海及周边地区。
参战方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Fla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vg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第九兵团[1]、第十兵团[2]
增调第七兵团[3]、第八兵团[4]、特种兵纵队[5]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 中華民國陸軍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淞沪警备司令部、吴淞要塞[6][7]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中華民國海軍第1军区和空军驻上海部队
指挥官和领导者

Fla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vg总前委邓小平
司令员陈毅
副司令员粟裕
参谋长张震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湯恩伯
中華民國國軍 劉玉章
兵力

420,000人。

250,000人。
伤亡与损失

8,000人陣亡
24,122人受傷
1,951人失蹤
總計約3.4萬人

14,941人傷亡
94,516人被俘
43,786人倒戈投共
總計約15.3萬人

上海戰役,亦称淞沪战役。中华民国政府称上海沦陷,中国共產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稱上海解放




目录






  • 1 背景


  • 2 经过


  • 3 总攻


  • 4 战役前后国民党部队的起义或投诚


  • 5 后续


  • 6 注释


  • 7 参考文献





背景


1949年4月20日夜,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2日凌晨,江阴要塞起义又成功的切开国军在长江下游布置的防线。此后,在江面宽阔的长江下游,国军仅余吴淞口一处门户。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國民政府已于此前遷都至廣州,解放軍在佔領南京後,便開始著手擬定進攻中國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


当时在上海市區中,擁有國府守軍25萬人、遍布市區內外的3,000個美式碉堡、4,000個鋼筋水泥永備工事、一萬多野戰衛星工事及兩萬多顆地雷。驻沪的海军部队有第一舰队主力舰只、第一巡防舰队及长江各防区逃回来的舰艇,共有军舰9艘、战舰11艘,分布在白龙江口至宝山城一线的长江及黄浦江江面,主力驻扎则在吴淞口[8]



经过


為了避免於市區內與國軍作戰以減少損失,上海戰役一開始,第三野戰軍總指揮粟裕指揮下轄第九、第十兵團共42萬人採用了雙層鉗形攻擊的方法合围國軍,第三野戰軍採取各種策略,將市區的守軍調到了外圍,從而逐步殲滅,隨後,解放軍採取多路「快速躍進、勇猛穿插、迂迴包圍」的戰術,從西、南兩側,向市區突進,將國軍分割包圍在街巷之中。[來源請求]



  • 北线

    • 第十兵团第二十六军于5月12日夜攻占昆山,14日进至南翔。第二十八军第二十九军挺进吴淞,12日分别攻占浏河、太仓、嘉定。14日猛攻月浦、杨行、刘行一线。国军火力网封锁,并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连续反冲击。15日,国民党守军又增调第21军、第99师加强该地区防御,战斗异常激烈。

    • 第十兵团第二十九军调整进攻部署于15日攻入月浦街内,迫使守军退守街外碉堡群。17日第二十八军肃清刘行守军,19日攻下刘行国际无线电台,并以远射程炮轰击江湾机场。



  • 南线

    • 第九兵团第二十军于12~14日攻占平湖、金山卫、奉贤(南桥镇);第二十七军进占嘉兴、嘉善、松江、青浦等县城,待命攻击市区。


    • 第三十军沿杭州湾北侧公路向浦东高桥进击。14日占领南汇,进逼川沙,威胁国军防御重点高桥。守军被迫由市区急调第51军至白龙港、林家码头地区,以增强浦东地区防御。16日于川沙东北白龙港围歼立足未稳的国军第51军、暂第8师全部和第37军一部。同日,第三十一军进攻周浦,经10小时激战,占领周浦镇。尔后与第三十军并肩向高桥攻击前进。18日进至高桥杨家楼、朱家木桥一线,将国军第12军压缩于高桥地区,并割断其与浦东市区第37军的联系。为保障吴淞口出海通道,国军第75军第95师东调增防。19日起,守军在海、空军配合下,依托该地区濒江临海有利地形,频繁反冲击与共军反复争夺。23日下午,人民解放军特种兵重炮兵部队赶到,立即占领王家湾以西阵地,向高桥东北海面国民政府海军10余艘舰艇[9]射击,击中7艘,余则逃脱。




至此,共军封锁高桥以东海面。在10天的外围作战中,共军完全击破国民党淞沪外围防御体系,突破其主阵地,迫使国民党守军将主力集中于吴淞口两侧地区。



总攻


5月23日夜,共军发起总攻。



  • 24日,第九兵团第二十军攻占浦东市区,国军渡江西撤。第二十七军占领虹桥镇、龙华镇和龙华机场,进至苏州河以南市区边缘。第二十三军进至漕河泾、龙华地区。24日晚,第二十七军由徐家汇、梵皇渡路一线攻入市区;第二十三军由龙华附近攻入市区;第二十军主力西渡黄浦江由高昌庙攻入苏州河以南市区。各部队采取多路跃进、快速勇猛穿插及迂回包围等战术,直插市区各街道。[10]共军严格执行不使用火炮等重兵器射击的规定,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下,市区战斗进展顺利。25日上午完全控制苏州河以南市区,并乘胜向苏州河以北追击。25日上午经上海地下党的联系,国民政府军淞沪警备副司令兼第51军军长刘昌义与解放军谈判,接受限期交出阵地、军队集结待命等条件。25日晚,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攻克高桥守军,至26日完全肃清浦东之敌。第二十七军、第二十三军及第二十军一部占领苏州河以北地区。27日下午3时,第二十七军在杨树浦受降最后一批国民党军,占领上海。

  • 第十兵团第二十六军占领纪家港、沈家桥等地,并向绿杨桥、塘桥攻击前进。同日,汤恩伯等登舰出海,在吴淞口外指挥退却,国军第75军从高桥第6师抽调至吴淞,掩护撤逃。苏州河以北国军主力向吴淞口收缩,苏州河以南交警北撤。共军各部立即发起追击,阻截溃逃守军。26日,第二十六军攻占大场、江湾,第二十九军攻占宝山,第二十五军一部攻至吴淞江边码头,另一部攻占吴淞要塞,第二十八军、第三十三军攻占杨行、吴淞等地。[11]6月1日,第二十五军向崇明岛发起登陆攻击,歼第1绥靖区之暂1军3700余人,6月2日占领全岛。至此,战役结束。


5月27日中午,駐守於吳淞口的國軍仍持續頑抗,解放軍為保障上海市民生命安全及不影響上海市的生產機能,在地下黨組織的配合下,改用政治攻勢,從內部瓦解了國軍,最終攻佔上海。[來源請求]



战役前后国民党部队的起义或投诚



  • 1月28日,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派人去上海劝说汤恩伯学北平傅作义接受和平解放上海。被汤恩伯向蒋介石告密。蒋介石令上海警察局局长毛森逮捕陈仪,押送衢州关押,浙江省解放前夕押送台湾。1950年6月18日陈在台湾伏法。

  • 4月14日,中共地下组织田云樵、舒忻、周其昌策动国民党特种部队伞兵3团刘农畯率司令部,伞兵一、二团各一队共2500余人,在乘船去福州途中于上海吴淞口起义,开往苏北连云港。

  • 5月25日,

    • 面对共军强大的攻势,刘昌义[12]通过中共地下组织田云樵与第二十七军第八十一师师长孙端夫、政治委员罗维道接洽、投诚临阵起义,并率领万余人在上海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从而使人民解放军迅速跨过苏州河,消灭残敌,至27日下午,上海宣告全部解放。[13]

    • 中共地下组织刘燕如、顾永金策动国民党上海警备大队机动车队队长高莲荪率全队33人在上海市威海卫路警备大队部起义。该队全部配备短枪,装备有吉普车3辆,摩托车10辆,队部设在威海卫路147号。

    • 中共地下组织沙玉林策动国民党青年军202师606团淡寿延等2000余人在上海杨树浦一带起义。



  • 5月31日,中共地下组织黎平策动国民党暂一军11师上校副师长刘贺田率领1987人在上海崇明堡镇起义。



后续


1947年派赴台灣鎮壓二二八事件的國軍第21軍(原整編第21師)在此戰役之中,軍長王克俊丟下部隊,於1949年5月25日被解放軍殲滅大部,殘部於26日列隊投降。


上海战役后,由于部分拥有大量资产的商人希望通过银元的交易来企图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并维持接管前的经济,导致了与中共政权的的对抗,最终中共政权通过强硬的行政手段取得胜利,控制上海的金融市场,此事被称为银元之战。



注释





  1. ^ 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师、第五十九师、第六十师;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第八十师、第八十一师;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第九十师;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第九十二师、第九十三师


  2. ^ 第二十六军第七十六师、第七十七师、第七十八师;第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第八十三师、第八十四师;第二十九军第八十五师、第八十六师、第八十七师;第三十三军第九十七师、第九十八师、第九十九师


  3. ^ 第二十三军第六十七师、第六十八师、第六十九师


  4. ^ 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第七十四师、第七十五师


  5. ^ 炮兵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第四团、第五团、第六团,坦克团,工兵营


  6. ^ 第21军、第51军、第52军、第75军、第123军约20个师


  7. ^ 第12军、第37军共5个师


  8. ^ 高, 晓星. 怒潮狂飙:国民党海空军传奇. 江苏人民. 1999: 176. ISBN 7214023156. OCLC 953044905.  引文格式1维护:日期与年 (link)


  9. ^ “营口”、“永靖”、“联利”等舰和四艘炮艇


  10. ^ 曹宏 李莉. 三野档案:第三野战军 三十五、上海战役 P200. 国防大学出版社. 


  11. ^ 上海通志第十卷军事第五章兵事第三节现代兵事四、解放上海战役.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2008-07-10. 


  12. ^ 国民党淞沪警备区中将副司令兼51军军长中将


  13. ^ 上海军事志第八编战事第三章现代战事第十二节上海战役前后国民党部队的起义或投诚.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2007-03-26. 



  • 共军番号用中文数字、国军番号用阿拉伯数字以示区别


参考文献




  • 朱宗震、汪朝光. 《解放战争史话》.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 7801492072.  请检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 Zhang, Ping, History of the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Chinese Youth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1987, ISBN 750060081X (pbk.)


  • 解力夫. 《解放戰爭實錄(上冊)》.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 7202007339.  请检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Committee of the Anhui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Anhu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n Hefei, 1987, ISBN 7212000078

  • Li, Zuomin, Heroic Division and Iron Horse: Records of the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istory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2004, ISBN 7801990293

  • Wang, Xingsheng, and Zhang, Jingshan, Chinese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2001, ISBN 750331351X (set)

  • Huang, Youlan,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Archives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1992, ISBN 7800193381

  • Liu Wusheng, From Yan'an to Beijing: A Collection of Military Records and Research Publications of Important Campaigns in the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Central Literary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1993, ISBN 7507300749

  • Tang, Yilu and Bi, Jianzhong, History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 Chinese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Military Scientific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1993 – 1997, ISBN 7800217191 (Volum 1), 7800219615 (Volum 2), 7800219631 (Volum 3), 7801370937 (Volum 4), and 7801370953 (Volum 5)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章鱼与海女图

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