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Leon Trotsky, 1930s.jpg
1930年的托洛茨基



苏俄外交人民委員

任期
1917年11月8日-1918年3月13日
总理
弗拉基米尔·列宁
前任
米哈伊尔·特列什岑科英语Mikhail Tereshchenko
继任
格奥尔基·契切林
苏俄軍事和海軍事務人民委員

任期
1918年3月13日-1925年1月15日
总理
弗拉基米尔·列寧
阿列克谢·李可夫
前任
尼古拉·波德沃伊斯基
继任
米哈伊尔·伏龙芝
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

任期
1917年10月8日-1917年11月8日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任期
1917年10月10日-1926年10月23日
个人资料
出生
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
(1879-11-07)1879年11月7日
 俄罗斯帝国赫尔松省別列斯拉夫卡
(今乌克兰)

逝世
1940年8月21日(1940-08-21)(60歲)(遇刺)
 墨西哥墨西哥城科约阿坎区
政党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瑞士社會民主黨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配偶
亚历山德拉·索科洛夫斯卡娅英语Aleksandra Sokolovskaya
娜塔莉娅·谢多娃英语Natalia Sedova
儿女
季娜伊达·沃尔科娃英语Zinaida Volkova
尼娜·涅维尔森
列夫·谢多夫英语Lev Sedov
塞尔焦·谢多夫英语Sergei Sedov
宗教信仰
无,前為猶太教
签名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俄语: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俄語發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ˈlʲɛf ˈtrotskʲɪj] 聆聽;1879年11月7日-1940年8月21日),本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Бронштейн),是布尔什维克主要领导人、十月革命指挥者、苏联红军缔造者和第四国际精神领袖,是一名革命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和作家。


托洛茨基原先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孟什维克(少数派)之间摇摆不定。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他最终决定加入布爾什維克,并成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苏俄建國之初,他擔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後任苏俄軍事和海軍事務人民委员,建立了苏联红军,並出任總司令。他帶領布爾什維克赢得了俄國內戰(1918年-1923年),並成為这一勝利的精神象徵。列宁死后他被排挤出苏共领导核心,后流亡海外,1940年被斯大林派人刺杀于墨西哥。


他提出的政治理论被称为托洛茨基主义。




目录






  • 1 早年


  • 2 革命生涯


  • 3 领导苏俄


  • 4 路線之爭


  • 5 流亡海外及被杀


  • 6 著作


  • 7 参考文献


  • 8 外部連結


  • 9 參見





早年




青年时期的托洛茨基(1897年)




壮年时期的托洛茨基(1915年)


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1879年生于沙俄赫尔松省(属于乌克兰)别列斯拉夫卡村一个犹太富农家庭。在敖德萨与工业城市尼古拉耶夫受中等教育,因参加革命活动于1898年1月被捕,並放棄了原本取得數學學位的目標。在等待沙俄法庭判决的两年时间内,被关押在布特尔监狱,并举行了由拉比主持的按犹太宗教仪式进行的婚礼,与年长7岁的亚历山德拉·索科洛夫斯卡娅结婚。婚后索科洛夫斯卡娅跟随列夫·布隆施泰因去了西伯利亞伊尔库茨克省的流放地,1901年、1902年长女、次女出生。


1902年夏天,列夫·布隆施泰因离开妻子与两个女儿,使用了一位來自敖德萨姓“托洛茨基”的狱友的护照逃离流放地。他的两个幼女后来由他在故乡亚诺夫卡村生活富裕的父母抚养长大。托洛茨基在萨马拉、基辅、哈尔科夫、波尔塔瓦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并给《火星报》撰稿。1902年年底去巴黎从事争取俄国侨民活动,并在英国伦敦加入了由普列汉诺夫、列宁、马尔托夫主持的《火星报》编辑部。1903年托洛茨基在巴黎结识了欧洲大银行家日沃托夫斯基的女儿娜塔莉娅·谢多娃。不久二人在巴黎结婚成为终身伴侣,在1906年与1908年生了两个儿子。



革命生涯




托洛茨基1917年10月在大街上的照片





苏联红军的缔造者托洛茨基1922年身着军装


1903年7月托洛茨基以代表身份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不久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为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两个派别时,托洛茨基是孟什维克成员,并积极参加为马尔托夫主持领导的新《火星报》撰稿,称列宁为“马克西米利安·列宁”(马克西米利安是罗伯斯庇尔的名字)、批评列宁的路线是“雅各宾主义英语Jacobinism”。1904年9月托洛茨基宣布脱离与俄国自由派结盟的孟什维克。从此直到1917年托洛茨基一直是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之外的中间派。


1905年一得知沙俄即将爆发革命消息,托洛茨基立即于二月潜回,先在基辅,很快来到彼得堡从事报纸新闻工作推动革命形势发展,后以扬努夫斯基的化名当选为彼得堡工人苏维埃副主席,苏维埃主席被捕后,11月26日到12月3日当选为苏维埃主席。12月3日被捕,1906年被判终身流放。


1907年1月托洛茨基逃亡伦敦,开始了十年国外生涯。这时期托洛茨基的演讲和文章在设计革命运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上都同列宁进行论战。1913年托洛茨基在写给孟什维克领袖齐赫泽的信中这样写道“目前列宁主义的大厦整个建筑在谎言和伪证之上,包含着自身腐败的有毒因素”,“列宁是俄国工人运动中一切落后现象的职业得利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托洛茨基站在反战的国际主义一边,但反对列宁的“变现代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主张,反对列宁提出的退出第二国际成立第三国际的主张。1916年9月,托洛茨基被法国政府驱逐,年底抵达美国,加入在纽约由布哈林主办的俄语报纸《新世界报》编辑部。


二月革命的消息传来后,1917年3月27日,托洛茨基离美回国,但被加拿大的英国当局扣留了一个月,后俄国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外交部长米留可夫要求英国政府释放托洛茨基。回国后,参加“区联派”。



领导苏俄


之后由于公开表示支持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的主张而被临时政府逮捕入狱,入狱期间区联派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托洛茨基以第三高票当选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少列宁两票)、之后又当选布尔什维克党第一届政治局委员,出狱后当选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是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历任外交人民委员、军事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铁道人民委员。


1918年到1922年间,在苏联国内战争中组织、领导苏联红军對抗支持沙皇的白军,对内战胜利和苏联反抗美国、英国、法国、波兰、日本、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中国等十四国武装干涉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内战和武装干涉结束后,托洛茨基与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策劃了对波兰的反攻,结果在华沙城下遭到了巨大的失败。




托洛茨基1938年在墨西哥



路線之爭


托洛茨基主張十月革命後應以先支援其他國家共產黨革命為最優先路線,斯大林則是以先鞏固建設蘇聯這世界上第一個社会主义国家為優先路線,後行有餘力再支援世界革命。



流亡海外及被杀


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并列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主要的六名领导人。但在列宁病重和逝世期间,托洛茨基遭到了其他政治局委员的共同反对而失势;至1927年10月,因为他极力反对斯大林的独裁政策,主张世界革命而被开除出党,斯大林大整肅后被流放、驱逐。先后流亡土耳其、法国、挪威直到墨西哥。1938年,他在墨西哥与支持者创建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即第四国际,与斯大林控制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对抗。他先是住在墨西哥共产党成员、著名画家迭戈·里维拉和弗里达·卡罗夫妇的家中。因为和弗里达有染而搬到了几条街之外的科瑶坎另一处房子,其间躲过多次暗杀。1940年,他被蘇聯情報單位特務拉蒙·麥卡德用冰镐凿入后脑,第二天不治身亡。



著作




《我的生平》書影


著有《不断革命》、《俄国革命史》、《文学与革命》、《斯大林评传》、《他们的道德与我们的道德》、《我的生平》等書,其中以《俄国革命史》最为出名。而波兰托派作家多伊彻所著《先知三部曲》是研究托洛茨基生平与思想最权威的著作。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 托洛茨基作品

  • Blackledge, Paul (2006) Leon Trotsky’s Contribution to the Marxist Theory of History in Studies in East European Thought Vol. 58, No. 1: 1–31.

  • Brouè Pierre, Trotsky, ed. Fayard, Paris, 1988.

  • Cliff, Tony (1989–93) Trotsky (4 Vols.) London: Bookmarks.


  • 阿列克斯·卡林尼科斯:《托洛茨基主義》,臺灣唐山出版社,2015年.


  • 约翰·麦克里兰: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为何决裂:一个纸上谈兵,一个起而革命



參見




  • 托洛茨基主义

  • 第四国际

  • 工人国际委员会

  • 国际社会主义倾向

  • 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

  • 托洛茨基主义国际政党组织列表

  • 各国托洛茨基主义组织列表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章鱼与海女图

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