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分
ELO等级分制度(英语:Elo rating system)是指由匈牙利裔美国物理学家Arpad Elo创建的一个衡量各类对弈活动水平的评价方法,是当今对弈水平评估的公认的权威方法。被广泛用于国际象棋、围棋、足球、篮球等运动。線上遊戲英雄聯盟、魔獸世界內的竞技對戰系統也採用此分級制度。
目录
1 历史
2 计分方法
3 国际象棋中的等级分
4 参见
5 注釋
6 延伸閱覽
历史
ELO等级分制度是基于统计学的一个评估棋手水平的方法。美国国际象棋协会在1960年首先使用这种计分方法。由于它比先前的方法更公平客观,这种方法很快流行开来。1970年国际棋联正式开始使用等级分制度。
Elo模型原先采用正态分布。但是实践显明棋手的表现并非呈正态分布,所以现在的等级分计分系统通常使用的是逻辑分布。
计分方法
假设棋手A和B的当前等级分分别为RA{displaystyle R_{A}}和RB{displaystyle R_{B}},则按Logistic distribution A对B的胜率期望值当为
- EA=11+10(RB−RA)/400.{displaystyle E_{A}={frac {1}{1+10^{(R_{B}-R_{A})/400}}}.}
类似B对A的胜率为
- EB=11+10(RA−RB)/400.{displaystyle E_{B}={frac {1}{1+10^{(R_{A}-R_{B})/400}}}.}
假如一位棋手在比赛中的真实得分SA{displaystyle S_{A}}(胜=1分,和=0.5分,负=0分)和他的胜率期望值EA{displaystyle E_{A}}不同,则他的等级分要作相应的调整。具体的数学公式为
- RA′=RA+K(SA−EA).{displaystyle R_{A}^{prime }=R_{A}+K(S_{A}-E_{A}).}
公式中RA{displaystyle R_{A}}和RA′{displaystyle R_{A}^{prime }}分别为棋手调整前后的等级分。在大师级比赛中K{displaystyle K}通常为16。
例如,棋手A等级分为1613,与等级分为1573的棋手B战平。若K取32,则A的胜率期望值为11+10(1573−1613)/400{displaystyle {frac {1}{1+10^{(1573-1613)/400}}}},约为0.5573,因而A的新等级分为1613 + 32 · (0.5 − 0.5573) = 1611.166
国际象棋中的等级分
国际象棋中,等级分和棋联称号的大致对应为
- 2500分以上:国际特级大师
- 2400-2499分:国际大师
- 2300-2399分:棋联大师
历史上,只有6位棋手的等级分曾超过2800分。他们是卡斯帕罗夫、克拉姆尼克、托帕洛夫、阿南德、列冯·阿罗尼扬和马格努斯·卡尔森。
位次 | 棋手 | 国籍 | 等级分 |
---|---|---|---|
1 | 马格努斯·卡尔森 | 挪威 | 2872 |
2 | 列冯·阿罗尼扬 | 亞美尼亞 | 2803 |
3 | 弗拉基米尔·克拉姆尼克 | 俄羅斯 | 2793 |
4 | 中村光 | 美國 | 2786 |
5 | 维塞林·托帕洛夫 | 保加利亚 | 2785 |
6 | Alexander Grischuk | 俄羅斯 | 2783 |
7 | 法比亚诺·卡鲁阿纳 | 義大利 | 2782 |
8 | 鲍里斯·格尔凡德 | 以色列 | 2777 |
9 | 维斯瓦纳坦·阿南德 | 印度 | 2773 |
10 | 彼得·斯维德勒 | 俄羅斯 | 2758 |
参见
- 中国围棋等级分
- Glicko评分系统
注釋
^ 國際西洋棋聯盟排名(英文)
延伸閱覽
- ELO算法教程 - GameRes游资网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