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戰運動




War2.png




和平符号,最初来源于核裁军运动




印度帕伊耶恩努尔的反战运动


反戰运动是指反對战争的社会运动。




目录






  • 1 反战运动的发展


    • 1.1 美国内战


    •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


    • 1.3 越南战争


    • 1.4 伊拉克战争




  • 2 关于反战的艺术与文化


    • 2.1 音乐


    • 2.2 文学




  • 3 参考资料


  • 4 外部链接





反战运动的发展



美国内战


在美国内战中,美国的征兵制遭到了反对:除非提供一笔不菲的资金,青年们将被征兵。这样的制度使得青年们感到不满,继而爆发了纽约征兵暴动。
这场暴乱至少导致了120人的死亡,估计2000人受伤,损失约一百万美元[1];最后这场暴动被军警镇压。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前夕,日本的少壮派军官与日本的共产主义人士发生冲突,比如五一五事件。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以前,当时的日本处于大正民主时期,此时日本的各种政治、文化、社会运动正值高潮。左翼人士开始批判军队、支持裁军,这些举动也使得政府开始裁军。

当1930年大萧条来临时,日本经济急剧萎缩。这种事件客观地促进了青壮派军官与左翼人士的冲突。
德国在面对大萧条时也有着相同的困境。众所周知:这两个国家均选择了极端民族主义这条路,导致了二战的开始。



越南战争


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摇滚文化与共产主义的影响,美国的左翼思潮逐渐扩展开来。

美国在几乎同一时间发动了越南战争,遭到了左翼学生的反对。其中肯特大学的反战游行[2]遭到国民警卫队镇压成为了整个反战运动的最高潮。

尽管尼克松政府对肯特大学的镇压惨案不断道歉,这个事件也成了美国的污点之一.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这场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美国反战运动的告一段落,但反战运动所遗下的左翼思想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小布什总统以推翻薩達姆·海珊政权为理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这场战争引起了大量反战人士的反对,因为反战人士认为这场战争是不正义的,小布什政府是为石油而战。

对伊战争的反战游行通常被看作是越南战争反战运动思潮的延续。如今美国政府已经严格控制战争照片的流出,使民众难以知道战争实情。
支持美國發動戰爭行動的民眾,是基於伊拉克的薩達姆·海珊政權入侵科威特,並使用毒氣殘殺50幾萬庫德人。



关于反战的艺术与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就了一代的反战诗人和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受其战争经历之影响。与鲁珀特·布鲁克英语Rupert Brooke的十四行诗表现出的面对死亡的理想主义不同,威爾弗雷德·歐文、西格里夫·萨松等诗人在战壕中写成的作品更着重于揭露战争的残酷和质问战争的意义。在被讴歌颂扬的爱国主义面前,他们痛斥鼓动战争者的虚伪。此外,德国作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所著《西线无战事》经过多次改编,已成为最常被引用的反战作品。


毕加索1937年的画作《格尔尼卡》以超现实主义方式表达了对法西斯轰炸格尔尼卡的强烈控诉。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其1967年的小说《第五號屠宰場》中,运用科幻元素,结合其亲身经历,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累斯顿轰炸。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反战文化领域依旧风起云涌。反战音乐和反战电影层出不穷,它们或针对整个冷战的大环境,或针对例如越南战争等特定事件。当代的伊拉克战争同样催生了大量的反战艺术作品。例如创下美国纪录片最高票房记录的反战电影麦克·摩尔的《华氏911》和2006年加拿大音乐家尼尔·杨的专辑《Living with War英语Living with War》。



音乐


反战音乐多出现在越南战争时期,随着嬉皮士文化兴起。
约翰列侬是活跃在上世纪70s的音乐家,以左翼思想闻名。其中約翰·藍儂的imagine是代表作。鲍勃·迪伦是著名的民谣作者,同样也有大量的反战音乐作品,例如Blowing in the wind。



文学


唐代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蛮子朝》与《新丰折臂翁》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反战主题诗歌的代表作。


反战文学出现面广,多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时代。反战文学也是属于20世纪中期左翼文学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1. ^ McPherson, James M Ordeal by Fire: The Civil War and Reconstruction


  2. ^ http://www.history.com/topics/vietnam-war/kent-state




外部链接








  • Guide to anti-war websites by The Guardian

  • Essays and speeches from the Antebellum Era peace movement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