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公路














































蘇花公路





太魯閣大橋.jpg
蘇花公路(台九線)行經太魯閣大橋。




隸屬
台9線
台9丁線
道路性質
省道
最後通車日
1990年
通車長度
118公里
速限
40-50km/hr
起點
宜蘭縣蘇澳鎮
終點
花蓮縣花蓮市

蘇花公路是位於臺灣東海岸的幹線公路,為省道台9線、台9丁線的一段,在日治時倡議修築原先清代之北路為「臨海道路」,1932年5月通車,二次世界大戰後改名蘇花公路,之後並持續新建隧道及拓寬為柏油路面,1990年10月25日改為雙向通車。北起宜蘭縣蘇澳鎮白米橋,南迄花蓮縣花蓮市中山中正路口花蓮郵局前,全長388公里(現今里程縮短至102.4公里),大致依海岸線修築,間或蜿蜒進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為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


儘管蘇花公路是一條著名的景觀公路,但台灣東海岸盛產大理石、石灰岩和砂石等工業原料,故常在此路上見到砂石車和大貨車高速通行,而且沿路外海太平洋海底處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帶,地震發生非常頻繁,邊坡土石極易鬆動,不論天候晴雨都可能有落石。尤其在大雨或颱風過後更常會出現落石坍方等,因此屬於經常需要維修照顧的公路系統。蘇花公路沿岸海底落差急遽下降,加上黑潮海流流速強,不適合親水活動,已有多起落水者意外記錄。




目录






  • 1 歷史


    • 1.1 蘇花古道


    • 1.2 臨海道路


    • 1.3 蘇花公路


    • 1.4 蘇花高、蘇花改




  • 2 沿線地名


  • 3 替代道路


  • 4 沿線景點


    • 4.1 清水斷崖


    • 4.2 紀念碑


    • 4.3 觀音亭




  • 5 事故


  • 6 參見


  • 7 資料來源


  • 8 外部連結





歷史



蘇花古道





早期單線道的蘇花公路遺址




1961年發行的台幣壹元鈔票右側有姑姑子斷崖的象鼻隧道圖像




日治時期的臨海道路(今蘇花公路)是以鐵線橋橫跨大濁水溪,上題「大濁水鐵線橋(蘇澳郡蕃地)」等字樣。


1874年,臺灣發生牡丹社事件後,清政府為鞏固邊防與安撫原住民,由欽差大臣沈葆楨派遣臺灣道夏獻綸與福建省陸路提督羅大春修築理蕃道路。經費時兩年,開闢「平路一丈,山蹊六尺」為準之路,俾能通行輿馬,與當時完成的崑崙坳古道形成一南一北,因而被稱為「北路」,即現今所稱「蘇花古道」。


路線是北起蘇澳,沿途經過東澳、大南澳、大濁水、大清水、得其黎、新城、歧萊花蓮港、吳全城、大巴籠、周塱社,南迄至秀孤巒水尾。全程總長308里。北路開通前的交通貿易都靠海路,陸路則僅為東西向的原住民遷徙路線、獵路。北路沿著峭壁開出,相當狹小曲折,路寬僅約一丈多,且路況不穩定,時有坍塌的情形,交通功能極為有限。


但對於清朝開山撫蕃的政策下,有宣揚國威、防堵海寇、移民開墾、獲取資源等多重功能;然而此路修築後仍不時受到原住民侵襲,加上首尾間遠、駐防兵勇、維護不易、瘴厲疫病等問題,於完工後不及一年半即移紮駐營,任其廢棄。1881年曾有清朝營官何秀林帶兵重修,又有1889年劉銘傳副將劉朝帶再度疏通,但後者部將弁勇等人卻不日中伏,所帶官兵死傷逾半,在劉銘傳大軍圍勦後原住民雖投降,但實際上清代末年在東澳以南之路段可謂荒廢。



臨海道路


日治時期後,北路被日人改稱為「大南澳路」、「沿岸理番道路」,沿線設置七個駐在所,多次整修拓寬。1916年,臺灣總督府眼見島內局勢穩定,開始著手於開鑿「東海徒步道」,費時7年,將路寬拓增至12台尺,於1923年完工後,可供辦公、行旅之人來往,但車輛依然無法通行。


1925年,為了使車輛通行,將路幅拓為3.56公尺之寬,並於蘇澳到太魯閣口之路段鋪設砂礫路面,其中有部份之路段是為供車輪行駛,因而鋪設兩道混凝土(即剛性路面),然後於太魯閣口到花蓮港之路段則大幅拓寬為14公尺,鋪設砂礫路面。完工總長約120公里。合計有大型橋樑9座,隧道14處。全線於1932年通車,改稱為「臨海道路」,並編列為指定道路,沿線計有屬於以國庫或地方經費改善養護之。當時通車後的臨海道路,有東海自動車運輸株式會社經營客運服務,提供巴士載運乘客來往於宜蘭、花蓮,每日對開二班車次,行車時間約莫於海運載客之航程。



蘇花公路


戰後,臨海道路改稱為「蘇花公路」,最窄的路面僅有3.5公尺,彎道的最小半徑則僅有15公尺,相當險峻。1980年代開始逐步拓寬,到1990年才開放雙線通車。


蘇花公路早年單線通車時期,南下北上車輛均需在各管制站依管制規定放行,從北往南設有蘇澳、東澳、南澳、谷風、和平和崇德共六處管制站。此時車隊多為日間通行,頭車必為公路局之金馬號客車,行經斷崖路段,車中旅客往往無法看見狹窄道路的邊緣,僅見低處海色藍白,駕駛車行左旋右迴,讓人驚恐不已,印象無法磨滅。但在台灣鐵路管理局北迴線通車後,鐵路挾著安全、舒適、快速、便宜的優點,使得蘇花公路之定期客運路線慢慢走入歷史,雖一度有民營客運業者經營台北花蓮客運路線,但和1970年代海路的花蓮輪一樣,重要的客貨運運輸,均已轉向鐵路,蘇花公路則轉為以景觀公路、採石運礦和區域性交通為主。



蘇花高、蘇花改



原計畫將長年面臨崩塌之虞的蘇花公路,改以興建蘇花高速公路做為可靠、安全的聯外道路,不過因諸多爭議而暫停原計畫,暫且實施「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因此被稱為「蘇花改」。


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分別於2009年11月26日、12月18日辦理專家學者深度座談;環保署於2010年1月19日、8月20日召開兩次諮詢會,9月17日召開預審會;交通部則於2010年9月7日、9月15日、10月4日辦理民間團體溝通會議。蘇花改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於2010年9月28日送至環保署進入環評審查程序,環保署於2010年10月18日召開專案小組初審會審查,11月1日召開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11月9日宣布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1]



沿線地名




南望東澳海灣及烏石鼻




北望烏石鼻


部分地名為蘇花公路舊線(台9丁線),不含蘇花改路段。



  • 宜蘭縣蘇澳鎮:

(蘇澳市區)(以下為台9丁線)白米橋→砲台山(左叉路台2線蘇南公路往南方澳)→五公里→七公里(猴猴坑)→九宮里→正道橋(海拔約300-350公尺,蘇花公路臨海最高點)→烏岩角觀景台(蘇花公路安魂碑)→大坑橋(大崩塌區)→慶安堂(開路先鋒爺)[舊台9線112K-116K為豪雨嚴重崩塌處]→東澳橋(以下至南澳橋,蘇花公路西側屬南澳鄉、東側屬蘇澳鎮)→南澳鄉東岳村/蘇澳鎮東澳里→(以下為台9線與台9丁線共線)新澳隧道(長1162m,海拔約250公尺,以東有舊道往烏石鼻)→大灣→南澳鄉南澳村/蘇澳鎮南強里→南澳橋



  • 宜蘭縣南澳鄉:

南澳橋→武塔→澳尾橋→南溪→魯基岳夫(日治時期為著名停車場,海拔約230公尺,Rukiyoh,旁有萼溫斷崖)→觀音(Go-on,又名高峰,海拔約224公尺)→觀音石146.930k→鼓音→谷風橋→漢本車站(半分Hanbun/百里分、白來分,蘇花公路中間點)→澳花隧道(原名漢本隧道,長488m)→澳花村路口→大濁水橋155.520k(花蓮宜蘭縣界)





匯德



  • 花蓮縣秀林鄉:

大濁水橋155.520k→和平村157.620k(克尼布Knibu/克來寶Kinebo)→和中(姑姑子Gugutsu)→和平隧道(長839m)→和中隧道(長370m)→和仁隧道(長783m)→和仁166.684k(卡那崗Kanagan)→卡南橋167.123k→和仁臨海短隧道(長28m,168k,太魯閣國家公園界碑、清水斷崖北端)→仁清隧道(長200m,海拔約70公尺)→和清隧道(長315m)→大清水(吳錦文段長紀念碑)→大清水隧道(長521m)→13號隧道(長632m)→錦文隧道(長406m)→小清水(匯源)→匯德隧道(長1500m,蘇花公路最長隧道,其外靠海處有舊清水隧道,長513m,封閉)→崇德觀景台→崇德隧道(長325m)→德惠橋(177k,清水斷崖南端,蘇花公路進入花蓮平地之始)→板下→崇德村179.130k(達吉利/得其黎/立霧Takkiri)→太魯閣大橋北端(右叉路為蘇花公路舊線,往錦文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 花蓮縣新城鄉:

興田(太魯閣大橋南端,接台八線中橫公路)→新城村185.100k→順安村→南三棧189.100k(縣道193叉路,往七星潭)→加灣(景美)→康樂→北埔196.300k(新城鄉公所)→花蓮機場→嘉里(加里宛)→嘉興→東華大學美崙校區(前花蓮教育大學)



  • 花蓮縣花蓮市:

花蓮市界→府前路→花蓮縣政府(花蓮新市區)→美崙溪/中正橋→中正路(花蓮舊市區)→花蓮郵局前205.280k(中正中山路口,蘇花公路原終點)→中正中華路口(花蓮酒廠,右叉路中華路台九丙線,花東縱谷公路舊線,往鯉魚潭)→吉安溪(花蓮市界)



  • 花蓮縣吉安鄉:

花蓮市界→仁里(中正路一段)→南埔207.200k(蘇花公路新終點,左叉路台11線往花東海岸公路)



替代道路


由宜蘭羅東台7丙線(羅天公路)後接台7線(北橫公路)達棲蘭後台7甲線(中橫支線)達梨山後台8線(中橫公路)後達花蓮新城接台9線。蘇澳至東澳可改行台9丁線(舊蘇花公路)。



沿線景點



清水斷崖




清水斷崖


蘇花公路沿線最著名的景點是清水斷崖,主要界於崇德到和仁之間約九公里斷崖。斷崖峰頂之清水山海拔2407公尺,斷崖之北端台九線約168公里處為今日太魯閣國家公園和仁界址碑所在。「清水斷崖」於日治時期曾經由台灣日日新報社讀者票選為臺灣十二勝之一,戰後也曾被台灣省政府列為台灣八景之一。



紀念碑



  • 羅大春開闢道路里程碑記: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晉安宮內,立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囑託其幕僚范應祥撰文記述道路開闢經過等情事。[2][3]

  • 遭難碑:在東澳的烏岩角附近,有一廟稱「慶安堂」,又名「開路先鋒爺」,原刻「遭難碑」,立於1917年12月。紀念日治至二戰後開闢蘇花公路而不幸殉職的12位日籍與台籍工作人員。

  • 大南澳抵達紀念碑:此碑為清代提督羅大春所立,位在南澳往朝陽漁港的叉路上(蘇澳鎮朝陽里)。


  • 莎韻之鐘紀念碑:位在南澳鄉武塔路段,距武塔車站不遠處。

  • 觀音石:位在觀音一號橋的觀音石上,有一台灣省公路局於84年9月立的碑文,記載巨石在1993年(民國82年)3月墜落,入土二點五公尺。觀音石位在第二觀音橋畔,命名來由應參照49年5月觀音瀑的原始由來,石上繪有觀世音菩薩像供人膜拜。

  • 殉職碑:位在大清水服務站北側清水橋畔,原碑立於1922年11月,是紀念日治時期不幸殉職的51位築路工人,現存為後續修建。

  • 吳故段長錦文殉職紀念碑:位在大清水服務站北側清水橋畔,紀念1950年6月7日殉難於清水斷崖的前省公路局花蓮工務段首任段長吳錦文先生。

  • 故丁監工員培俊殉職紀念碑:位在和仁隧道外的蘇花公路舊道上,紀念1973年,殉難於清水斷崖的前省公路局丁培俊先生。

  • 蘇花公路安魂碑:位於台9線114.2公里處,悼念2010年遊覽車墜海事故。詳見2010年蘇花公路遊覽車事故。



觀音亭


1993年(民國82年),3月蘇花公路彎道改善工程時,巨大觀音石由上高邊坡墜落原第二觀音舊橋頭北引道入土2.5公尺,可謂一大奇蹟,公路局及地方善心人士,因地名為觀音之緣,於觀音石上恭刻觀世音菩薩乙尊,暨興建觀音亭及蓮花池各乙座。



事故


蘇花公路曾被稱為「死亡公路」。[4][5]警政署的統計資料指從1997年至2008年5月1日期間,在蘇花公路發生的交通事故共造成1,046人死亡,13,488人受傷。[6]不過根據花蓮東華大學自然與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戴興盛分析警政署及公路總局統計,在2001至2007年間,台九線由台北到屏東楓港共627人因交通事故喪生,其中蘇花公路70公里距離喪生65人,還排不上事故發生率前三名(池上馬蘭段、瑞穗玉里段和林榮光復段)。[7]前述十年內造成1,046人死亡的數據統計可能錯誤引用全台九線總和,而非單指蘇花公路。目前並無全程行駛蘇花公路的定期客運班車。[8]


蘇花公路歷年來曾發生過的重大事故包括:


1972年11月13日,大華工專師生在畢業旅行途經蘇花公路時,遊覽車在現今和仁隧道北口被落石擊中墜下邊坡[9],造成20人死,25人輕重傷。[10]


2004年8月15日:東澳段123.7公里處,右側山崖約20公尺高處落下一顆高2.5公尺、寬1公尺、重約3公噸的巨石,砸中一輛轎車貫穿車體,車內尤姓一家4口中3人罹難,僅6歲小女兒躲過一劫。


2010年10月21日,受超强台风鲇鱼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吹襲影響,蘇花公路112.8公里至116.1公里之間路段發生七處大坍方。據台灣公路總局表示,這是通車78年來最嚴重的坍方事件[11]。這次的意外造成一人死亡[12],造成25人失蹤,包括21名來自廣東珠海的旅行團員,一名中國大陸籍領隊田園,[13]一名台灣籍遊覽車駕駛蔡智明,以及兩名銀色小貨車3690-HA失聯,車上有夫婦許枝容、林金珠[14]。詳見2010年蘇花公路遊覽車事故。


2017年5月28日,恰逢端午節連假第2天,蘇花公路112.6公里處宜蘭縣蘇澳鎮九宮里路段因豪雨造成落石坍方中斷,連日搶修於5月31日開放單向通行,公路總局稱完全修復約需5個月時間,因連假車潮壅塞,用路人被迫開往中橫公路及南迴公路方式繞過坍方路段。



參見



  • 台9線

  • 蘇花公路改善計畫

  • 花東公路



資料來源





  1. ^ 環評大會一如預期 6小時馬拉松通過蘇花改,載於newtalk.tw,2010年11月9日。


  2. ^ ||| 臺灣大學深化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化計畫 |||. dtrap.lib.ntu.edu.tw. [2017-03-20]. 


  3. ^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 memory.ncl.edu.tw. [2017-03-20] (中文(台灣)‎). 


  4. ^ 《議政報導》97年度第5期


  5. ^ 《事发前“死亡公路”为何没有封路》,載於news.sina.com.cn,2010年10月25日。


  6. ^ 蘇花公路(臺9線)南澳至和平段改善說明. 2008-07-07 [2016-07-30]. 依警政署86年至97年5月1日止統計資料顯示,蘇花公路計發生死傷之交通事故1萬0,495件,造成1,046人死亡、1萬3,488人受傷。 


  7. ^ 《花蓮人只要蘇花高?縣府強迫動員造假象》.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05). 


  8. ^ 蘇花公路無公車[永久失效連結]


  9. ^ 《路遠情長:公路人的共同故事》(註:該內文應是誤植為79年11月13日)


  10. ^ 台視全球資訊網-國家圖書館-《台灣記憶: 大華工專與公路局協調會》 1972年11月28日。


  11. ^ 2010年10月22日,這麼慘 蘇花公路寸斷 7處大坍方「路不見了」78年來最嚴重,蘋果日報


  12. ^ 2010年10月24日,特教老師劉芸均 魂斷蘇花公路[永久失效連結],華視


  13. ^ 2010年10月24日,失蹤陸客團 疑墜300米崖,蘋果日報


  14. ^ 2010年10月23日,梅姬災情 12死26失聯,中央社




外部連結






  • 公路總局: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劃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