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欄式建築
干栏式建築,又稱干欄屋、高腳屋、吊腳樓、棚屋,是一种特色民居建筑,其特点是“编竹苫茅为两重,上以自处,下居鸡豚,谓之麻栏”,盛行於東南亞、馬達加斯加、中国大陆西南地区以及台灣、海南等地区。其種類雖有高架式、高床式、樁上屋等類型,不過通常是木頭,竹子所構屋樑,並用茅草蓋頂遮蔽的住屋。後來,也有柱樁頂端設軛木的較牢固的干欄式建築。雖說種類不一,但主要特色是將其樓板墊高,以樓梯上下住所。日本的神社與穀倉也是這類型建築物。
也有建於水面或岸邊伸出水面的水上棚屋,較著名的有香港大嶼山大澳的大澳棚屋。
干栏式民居除了透氣涼爽外,也有避免瘴氣,潮濕,淹水,並防止蟲蛇進入和抗震的功能[1],另外,在架設上也較為簡易。
廣西地區
廣西的干欄式建築主要分佈在桂北地區,當地的壯族、侗族、苗族、漢族等均會居住在干欄式建築中。整個建築以木結構爲主,屋頂主要為懸山及歇山頂[2]。這建築方式有利於防潮,疏導雨水,亦可迎合桂北山區的地勢[1]。建築材料多爲木、竹、瓦、石、樹皮等[3]。
参考来源
^ 1.01.1 桂北民間建築 p347
^ 桂北民間建築 p346
^ 桂北民間建築 p348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