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莊
錢莊,在華南地區稱為銀號,有如現代存款銀行、財務公司,其業務包括信用貸款、抵押貸款、外幣找換、匯款等。
歷史
錢莊是中國銀行業之源頭,最早始于宋代的四川,是同世界上第一种纸质货币“交子”同时诞生的产物,称“兑换铺”、“交引铺”。进入明代后稱為「錢舖」(或錢肆)。清代乾隆年間江浙、福建開始以「钱庄」稱呼。官方文献最早出现“钱庄”一词是在清乾隆十年(1747年),福建巡抚周学健奏称:“但铺户奸良不一,应敕各州查明,该处钱庄若干,钱铺若干,造册”。
初時只是個體戶式經營,不設分店,資金來源自店主老闆家族信譽,接受顧客現金存款,發出庄票和錢票証明,此類文件有如貨物的提貨紙,可以不具名,跟隨在現金市場的商業貿易自由流通,有如現代紙幣。及後錢莊同業間互聯,等如開設各地的分行,方便提存、信貸、抵押市場因此興盛。
- 1840年香港開埠之後至1880年代,香港也出現有錢莊式的銀行商號
- 1853年,太平天國事變,清廷為籌集軍需,發行「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錢莊易業。
- 1919年,山西省銀行成立,省政府的《取締各縣紙幣規則》,限制錢莊活動。
- 1935年,軍閥混戰、國共內戰、日本援助滿州國等戰亂頻仍,錢莊逐漸沒落。
- 1949年,因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後,導致自宋代以來的錢莊結構在中國大陸基本消失。在台灣,錢莊的經營轉而成為缺乏政府監管的地下經濟,成為現在高利貸集團的雅稱。
相關
明德銀號、嘉華銀號
- 地下錢莊
- 黑社會
- 高利貸
- 洗黑錢
- 黑金政治
山西票號
參考文獻
- 《金融話舊》洪葭管中國金融出版社
- 《晚清錢莊和票號研究》張國輝中華書局89年版
- 《山西票號研究集》山西財經學院山西票號史料課題組
- 《近代中國金融業管理》人總行金融研究所金融歷史研究組編
- 山西錢莊、當鋪、票號
香港歷史博物館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展覽:《從錢莊到現代銀行:滬港銀行業發展展覽》
星島日報2007年11月22日A19版《每日雜誌》版:《見證150年華洋錢莊興衰》
![]() |
这是一篇經濟學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