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溪鄉


























































礁溪鄉
Jiaoxi Township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Logo 礁溪.png
礁溪鄉識別標誌

行政區管轄
宜蘭縣
行政區類別

舊稱
旱溪
總面積
101.4278平方公里
戶數
14,120戶
人口
35,644人(2018年9月)
鄉長
林錫忠
鄉公所位址
六結村中山路二段3號
區劃
18村301鄰
鄉公所網站
礁溪鄉公所
郵遞區號
262
毗鄰區域
頭城鎮、員山鄉、宜蘭市、
壯圍鄉;新北市坪林區、烏來區

礁溪鄉位置圖
礁溪鄉位置圖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2/Yl_js.png

礁溪鄉為臺灣宜蘭縣的一個鄉級行政區,位於宜蘭縣北部。東北鄰頭城鎮,東南接壯圍鄉,南為宜蘭市、員山鄉,西至北為新北市烏來區、坪林區。鄉境西北部為山地,東南部為平原,以礁溪溫泉聞名全臺。




目录






  • 1 地理


    • 1.1 地形


    • 1.2 水文


    • 1.3 氣候




  • 2 歷史


  • 3 行政區劃


  • 4 人口


  • 5 歷任鄉長


    • 5.1 臨時代理庄長及官派鄉長時期


    • 5.2 鄉民代表大會選舉鄉長時期


    • 5.3 民選鄉長時期




  • 6 經濟


    • 6.1 農漁牧業


    • 6.2 工商服務業




  • 7 交通


    • 7.1 鐵路


    • 7.2 公路


    • 7.3 公車資訊




  • 8 教育


    • 8.1 大專院校


    • 8.2 國民中學


    • 8.3 國民小學




  • 9 寺廟祭典與民俗活動


  • 10 觀光休閒


  • 11 著名人物


  • 12 選舉


    • 12.1 2012年礁溪鄉鄉長缺額補選




  • 13 參考資料


  • 14 外部連結





地理




俯瞰礁溪位在蘭陽平原上的田野與都市景觀。


礁溪鄉位在宜蘭縣十二個鄉鎮市的地理位置上,具有特殊的優越性。鐵路宜蘭線、國道五號、北宜公路,皆由北而南穿越本鄉。國道五號進入宜蘭縣境內的第一個交流道,就在本鄉白雲村與頭城鎮二城里接壤處。鄉公所南距縣政府僅約10公里;經北宜公路或鐵路宜蘭線前往台北車站僅約72公里,而國道五號完成後更縮短至約40公里,聯外交通極為方便[1]



地形


礁溪鄉輪廓略呈橫置的秋海棠葉狀,西部為葉尾,東部為葉柄。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大致以海拔約35公尺之宜5線鄉道為山區與平地之界線。平地屬蘭陽平原,為蘭陽溪、宜蘭河、頭城河等水系沖積而成之肥沃農業區。東北部二龍河至下埔排水線之間,為低於海平面之沼澤地。


山區部分為雪山山脈主脈北段的一部分,主要山峰有鵠子山(標高679公尺)、三角崙山(標高1,029公尺)、烘爐地山(標高1,166公尺)、小礁溪山(標高1,147公尺)、大礁溪山(標高1,161公尺)等,其中除鵠子山峰頂位於鄉境內、三角崙山峰頂位於新北市坪林區之外,其餘諸峰之峰頂均在本鄉西北部與新北市邊界上。[2][3]



水文




林美溪


礁溪鄉地勢西高東低,河川均由西向東流。全鄉河川均歸屬頭城河、宜蘭河兩大水系,前者在本鄉轄區有猴洞坑溪、十一股溪、湯圍溪、得子口溪(二龍河)、林尾溪等支流,而後者在本鄉轄區則有小礁溪、大礁溪等支流。


頭城河為宜蘭縣縣管河川,主流長度19.3公里,流域面積98.35平方公里。主流上游名為得子口溪,發源於雪山山脈烘爐地山東側。匯集林尾溪後流至七結橋下二龍村界處,改稱為二龍河。舊河道流經淇武蘭聚落南緣,於國道五號附近匯集港仔尾港後,因流量大增使得河面變寬。1990年實施的二龍河截彎取直工程中,在七結橋至港仔尾港匯流處新闢一條較直的人工河道,故流程大為縮短[4]。隨後流經洲仔尾聚落,至時潮村復興橋附近,匯集南側的十三股排水溝後,改稱頭城河。其後轉向北流,成為礁溪鄉與頭城鎮界河。於時潮村東北角流出鄉境,進入頭城鎮轄區。此後再匯集下埔排水線、福德坑溪等支流,最後在頭城鎮打馬煙附近出海注入太平洋。


歷史上因河道變遷,頭城河水系南部各支流經常被蘭陽溪與宜蘭河等河流搶水或襲奪。在過去水利建設未發達的時候,這樣的情形毎到大雨洪水即時常發生。今日因水利建設而使各河安於現今河道。[5]



氣候


礁溪鄉並境內無氣象站,但因距離宜蘭氣象站甚近,故參考該站所測氣候資料詳列如下。





































































































宜蘭(1971年至2000年)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19.4
(66.9)
19.6
(67.3)
22.2
(72)
25.4
(77.7)
27.9
(82.2)
30.7
(87.3)
32.6
(90.7)
32.0
(89.6)
30.2
(86.4)
26.8
(80.2)
23.4
(74.1)
20.5
(68.9)
25.9
(78.6)
平均低温​℃(℉)
13.4
(56.1)
13.8
(56.8)
15.7
(60.3)
18.6
(65.5)
21.3
(70.3)
23.7
(74.7)
25.0
(77)
24.9
(76.8)
23.3
(73.9)
20.9
(69.6)
17.8
(64)
14.8
(58.6)
19.4
(66.9)
平均降水量​㎜(英⁠寸)
155.3
(6.114)
175.2
(6.898)
132.2
(5.205)
134.2
(5.283)
222.7
(8.768)
186.7
(7.35)
145.5
(5.728)
243.8
(9.598)
441.2
(17.37)
442.3
(17.413)
360.2
(14.181)
188.4
(7.417)
2,827.7
(111.327)
平均相对湿度​(%)
83.5
85.0
84.5
84.6
86.3
85.3
80.9
82.0
83.6
85.5
85.6
83.9
84.2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68.5
61.4
82.9
94.1
104.9
144.9
217.1
205.5
153.2
97.5
65.7
63.7
1,359.4
来源:中央氣象局


歷史


依據考古學者在礁溪鄉白雲村大竹圍遺址的調查研究,挖掘出土的遺物包含淡褐灰色夾砂陶和黃褐色夾砂陶為主的陶器群,及打製斧鋤形器及刮削器、磨製石刀、單縊形網墜、砥礪石等類型為主的石器群,還有台灣首次出土的大型木桶。其年約為公元前3,900年至1,500年間。另外在二龍村和玉田村交界處的淇武蘭遺址,也挖掘出墓葬、陶器、石器、骨器等遺物,其下文代層年代約為公元700年至1900年間。由此可知,礁溪地區在台灣史前時期已有人類在此活動[6]


1626年,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部。未幾,設立淡水省、哆囉滿省、噶瑪蘭省三個行省區,其中噶瑪蘭省即位於蘭陽平原。1634年,西班牙神父坤羅斯到噶瑪蘭傳教,建立2座小教堂。在10年的傳教活動中,約有600人信奉天主教並受洗[7]


1642年,佔領南台灣的荷蘭人北上趕走雞籠、淡水的西班牙駐軍。不久,西班牙人放棄噶瑪蘭的駐地,結束在北台灣的16年統治時期。荷蘭人佔領北台灣的初期,原住民時而起來反抗。1644年4月,噶瑪蘭24社長老到淡水與荷蘭人會面,提議修好。同年9月,一支荷蘭軍隊從雞籠出發遠征噶瑪蘭,經小規模的戰鬥後,使歸順的村社達到40餘個[8]


1661年(南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率兵攻打據有台灣的荷蘭人。隔年初荷蘭人敗走。然而鄭氏治台尚未及於北部,蘭陽平原仍屬化外之地。1683年(南明永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廷派鎮海將軍水師提督施琅攻佔台灣。初期因噶瑪蘭地區僻處後山,並無漢人前往拓墾[9]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林漢生由利澤簡港上岸拓墾,為首次入墾蘭陽平原之漢人。但2年後為原住民殺害,拓墾不成。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林元旻由烏石港北邊的河流上溯,入墾淇武蘭,為漢人成功入墾蘭陽平原最早者[10],並與平埔族為鄰。1796年(嘉慶元年),吳沙率眾從頭城南下開墾,在1798年後陸續完成礁溪湯圍(德陽村)、白石圍(白雲、玉石村)、三圍(三民村)、四圍(吳沙村)的開發與開墾,成功帶動漢人大規模對蘭陽平原的全面拓墾[11]


1812年宜蘭納畫入清朝版圖並設噶瑪蘭廳,礁溪鄉地區為礁溪庄、隸屬淇武蘭堡;1895年台灣總督府調整行政區域,將淇武蘭堡改稱四圍堡,1920年將四圍堡改為礁溪庄,劃歸台北州宜蘭郡管轄,1946年將礁溪庄改為礁溪鄉,1950年中華民國將宜蘭縣設縣並將礁溪鄉列入範圍至今。



行政區劃


礁溪鄉行政區域共劃分為十八個村,各村名稱如下:



  • 二結村、大忠村、玉光村、白雲村、吳沙村、匏崙村


  • 二龍村、大義村、玉石村、白鵝村、林美村、德陽村


  • 三民村、六結村、玉田村、光武村、時潮村、龍潭村


另外一種劃分方式則可依境內主要河流──得子口溪將礁溪鄉分為溪北、溪南,以及西南側的山區:



  • 溪北:白雲村、玉石村、大忠村、大義村、三民村、德陽村六結村、二龍村、時潮村

  • 溪南:白鵝村、吳沙村、龍潭村、玉田村、玉光村、光武村

  • 山區:林美村、匏崙村、二結村


鄉治(鄉公所)位於六結村;礁溪車站位於德陽村;四城車站位於吳沙村。



人口


















































歷史人口
年份 人口 ±%
1981 37,802 —    
1986 37,541 −0.7%
1991 37,879 +0.9%
1996 38,519 +1.7%
2001 38,133 −1.0%
2006 36,059 −5.4%
2011 35,924 −0.4%
2016 35,948 +0.1%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歷任鄉長



臨時代理庄長及官派鄉長時期
























任別 姓名 到任日期 卸任日期 備註
臨時代理庄長 呂天賜 1945年10月10日 1946年2月19日
官派鄉長 蕭阿乖 1946年2月20日 1946年12月31日

資料來源:《礁溪鄉誌增修版》[12]



鄉民代表大會選舉鄉長時期































任次 姓名 到任日期 卸任日期 備註
第1任 林俊英 1947年1月1日 1948年12月31日
第2任 張倉連 1949年1月1日 1950年3月3日 任內逝世
第2任補選 林俊英 1950年5月1日 1951年7月31日

資料來源:《礁溪鄉誌增修版》[12]



民選鄉長時期











































































































































































屆次 姓名 到任日期 卸任日期 黨籍 備註
第1屆 林俊英 1951年8月1日 1953年7月31日
第2屆 林長安 1953年8月1日 1956年7月31日
第3屆 林萬榮 1956年8月1日 1960年2月28日
第4屆 林萬榮 1960年3月1日 1964年2月28日
第5屆 林與士 1964年3月1日 1968年2月28日
第6屆 吳金地 1968年3月1日 1973年3月31日
第7屆 張金策 1973年4月1日 1975年6月23日 中途辭職
代理 張季冬 1975年6月24日 1977年12月29日
第8屆 周錦𡐡
1977年12月30日 1982年12月29日
第9屆 周錦𡐡
1982年12月30日 1986年2月28日
第10屆 陳德治 1986年3月1日 1990年2月28日
第11屆 陳德治 1990年3月1日 1994年2月28日
第12屆 吳正連 1994年3月1日 1998年2月28日
第13屆 吳宏謀 1998年3月1日 2002年2月28日
第14屆 林政盛 2002年3月1日 2006年2月28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15屆 林政盛 2006年3月1日 2010年2月28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16屆 黃太平 2010年3月1日 2012年6月22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任內逝世
代理 陳文昌 2012年6月23日 2012年9月16日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第16屆 林錫忠 2012年9月17日 2014年12月25日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補選上任
第17屆 林錫忠 2014年12月25日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現任




經濟



農漁牧業


礁溪鄉位於蘭陽平原沖積地,北緯24度48分,屬於亞熱帶兼具溫帶及熱帶性氣候,高溫多濕、水源豐沛、灌溉便利、土地肥沃,極適合農漁牧事業之發展。


稻米是本鄉主要的農作物。近年來由於農業技術的改良進步,平均每公頃糙米年產量已達6,000公斤左右,為民國四十年平均年產量2,386公斤之2.5倍。雜糧作物之甘藷,特用作物之茶、黃麻,果品之柑桔、金棗、桃、李、香蕉、鳳梨、蓮霧、番石榴等,蔬菜之蘿蔔、薑、蔥、蒜、包心白菜、蕃茄、甘藍菜、芥菜等,都以農家副業型態經營。


畜牧業以經濟目的飼養者有豬、雞、鴨等,另外早期有以耕耘為目的而飼養之水牛。


鄉境東北部的時潮村一帶因地勢低窪,常有水患。早期農民夏季種稻,冬季養魚。民國四十至五十年間,開始利用漥地挖魚塭養殖虱目魚。五十年代起,隨著日本對鰻魚的需求增加而改養鰻魚,為國家賺取外匯,尤以民國六十九年為最盛時期,全鄉外銷鰻魚之外匯收入達百萬美元以上。民國七十年代鰻魚外銷受挫,改養蝦子,獲利亦頗豐。其後遇到蝦子感染疾病的衝擊,養殖事業轉趨於多樣化。民國九十年台灣加入WTO以後,部份業者開始兼營觀光休閒漁業,嘗試走出一條新出路。[13]



工商服務業


礁溪鄉紡織成衣工業發展於1960年代,先是台塑集團在龍潭村創建台麗成衣工廠,後來改組為台化工廠,轉而生產紡織品,並於另創台旭紡織廠生產紡織品。1980年代,又於龍潭村重建台麗成衣工廠。各工廠占地合計約有30公頃,使得龍潭村成為宜蘭縣紡織成衣業重鎮。不久,遠東集團在玉石村創設遠東成衣廠,另有康和成衣廠創設於白雲村、東鋒公司租用大忠村礁溪戲院改設為成衣工廠。一時之間,成衣及針織業成為本鄉主要民生工業,當時家家戶戶皆有婦女擔任從業員,對農村經濟發展功不可沒。1990年代後期,因台商出走,不少成衣及針織工廠關廠,盛況已大不如前。


礦泉水工業為本鄉之特色工業,主要係抽取地下溫泉水,經由人工處理後裝瓶銷售。1960年代,怡康礦泉水公司在德陽村設廠,生產純礦泉水行銷中東地區。因質純並含有適量消化性礦物質,甚受歡迎。其後由於國內經濟蓬勃發展,國民所得升高,瓶裝飲用水需求量不斷增加,山內、鼎康、宏林、潤霖等工廠陸續創建,已成為本鄉最重要的工業。


礁溪的溫泉業在發展始於1961年,初期僅有幾家溫泉旅館。1970年代,礁溪大飯店創立。當時主要的營業方式是以女侍應生服務酌酒、伴唱,客源以來台休假的越戰美軍及少數日本商人為主。1979年台北市政府宣布北投廢娼後,礁溪很快地取而代之,成為日本觀光客的最愛,但也助長了色情行業的發展。


1990年代以後,許多中小企業外移,溫泉鄉的酒攤文化逐漸沒落;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休閒旅遊成為主流,礁溪的溫泉產業開始邁向觀光化。礁溪鄉公所有意識地舉辦大型文化活動,使礁溪溫泉逐漸擺脫「溫柔鄉」的惡名。業者開始採取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提升服務品質,營造健康、養生的溫泉文化。遊客到礁溪泡溫泉的需求因而大增,老爺大酒店、長榮鳳凰酒店等五星級的溫泉旅館也應運而生。[14]



交通



鐵路




台鐵礁溪車站


台灣鐵路宜蘭線由北而南穿越本鄉東部平原,在鄉境內路線位於省道台9線東側,並與之大致平行,共設有礁溪、四城兩個車站。往北可通往瑞芳、八堵,接縱貫線前往基隆、台北及西部各地;往南可通往宜蘭、羅東、蘇澳,或在蘇澳新站接北迴線前往花蓮及東部各地。


礁溪車站位於德陽村,目前為三等站,為本鄉主要車站。停靠的車次有部分普悠瑪號、自強號列車,全部的莒光號、區間車列車。月台上有販售月台便當。四城車站為甲種簡易站,停靠班次較少。



公路


國道五號(蔣渭水高速公路)為蘭陽平原通往台北盆地的捷徑,由北而南穿越礁溪鄉東部平原,在鄉境東北角與頭城鎮接壤處設有頭城交流道,本鄉南邊設有宜蘭交流道。經此道路往北可通往新北市、台北市,並轉往西部各縣市;往南則可通往宜蘭市、羅東鎮、蘇澳鎮等地,並接續蘇花公路前往花蓮縣、臺東縣。


台9線(北宜公路)為宜蘭縣通往新北市、台北市的重要平面道路。在礁溪鄉境內路段位於國道五號西側,兩者大致平行。台9線往北經頭城鎮二城聚落直行可接台2庚線、台2線前往頭城鎮、貢寮區、瑞芳區、基隆市等地,往南則可通往宜蘭市、羅東鎮、蘇澳鎮等地。


縣道191號為國道五號(蔣渭水高速公路)側車道,北起礁溪鄉德陽村砂港路一帶,南至冬山鄉;縣道191甲號為穿越本鄉東部的另一條南北向道路,往北可達頭城鎮頂埔聚落,並接上台2庚線;往南可經壯圍鄉抵達宜蘭市美城。縣道192甲線西起本鄉南部的龍潭聚落,東至宜蘭市美宜路接上縣道192號。


在長程國道客運方面,現有首都客運1572路線、葛瑪蘭客運1915路線行駛台北經國道三號、五號來往礁溪鄉、宜蘭市、羅東鎮。另有首都客運、國光客運聯營1880路線行駛基隆經國道一號、三號、五號來往礁溪鄉、宜蘭市、羅東鎮。在長程省道客運方面,則有國光客運1811路線行駛台北、基隆來往礁溪鄉、宜蘭市、羅東鎮。



公車資訊


  • 國道客運


    • 首都客運


      • 1572 台北-TWHW3a.svgTWHW3.svg北二高-TWHW5.svg北宜高-羅東轉運站(全程車)


      • 1572 台北-TWHW3a.svgTWHW3.svg北二高-TWHW5.svg北宜高-礁溪轉運站(直達車)




    • 首都客運與國光客運聯營

      • 1880 基隆車站-TWHW1.svg中山高-汐止-TWHW1.svg中山高-TWHW3.svg北二高-TWHW5.svg北宜高-羅東轉運站



    • 葛瑪蘭客運


      • 1915A 板橋-台北-TWHW3a.svgTWHW3.svg北二高-TWHW5.svg北宜高-礁溪-宜蘭-羅東(全程車)


      • 1915A 板橋-台北-TWHW3a.svgTWHW3.svg北二高-TWHW5.svg北宜高-礁溪(礁溪直達車)


      • 1915B 板橋-台北-環東大道-TWHW3.svg北二高-TWHW5.svg北宜高-礁溪-宜蘭-羅東 (全程車,行駛環東大道)


      • 1915C 板橋-台北-TWHW3a.svg縣道文山路-TWHW5.svg北宜高-礁溪-宜蘭-羅東(行駛縣道文山路,全程車)







  • 宜蘭縣市區公車


    • 葛瑪蘭客運


      • 112 礁溪轉運站-礁溪火車站


      • 113 礁溪轉運站-塭底路




    • 國光客運


      • 紅1 外澳-羅東轉運站


      • 1740 宜蘭轉運站-雙溪


      • 1766 烏石港-南方澳


      • 1790 宜蘭轉運站-頭城(經竹安)


      • 1811 宜蘭轉運站-台北(經濱海公路)





  • 台灣好行線


      • 111 台灣好行礁溪A線 礁溪火車站-佛光大學雲起樓


      • 111 台灣好行礁溪B線 礁溪火車站-淡江大學蘭陽站





教育



大專院校




  • 國立宜蘭大學延文實驗林楊


  • 佛光大學[15]


  • 淡江大學蘭陽校園[16]



國民中學



  • 宜蘭縣立礁溪國民中學

  • 宜蘭縣立吳沙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 宜蘭縣礁溪鄉礁溪國民小學

  • 宜蘭縣礁溪鄉玉田國民小學

  • 宜蘭縣礁溪鄉龍潭國民小學

  • 宜蘭縣礁溪鄉三民國民小學

  • 宜蘭縣礁溪鄉四結國民小學



寺廟祭典與民俗活動


協天廟位於礁溪聚落南端,行政區屬於大忠村,創建於1804年(清嘉慶九年),主祀關聖帝君。因當地漳州移民習慣稱關聖帝君為協天大帝,故取名協天廟。協天廟是台灣北部地區最大的關帝廟,每年的傳統祭典由大忠、大義、德陽、六結、二龍、三民、白鵝、林美等八大庄(村)輪值。協天廟年度祭典以春秋二季最為隆重,春季大典中的「乞龜」,和秋季大典中的「四佾舞」,都是當地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動[17]


二龍村龍舟競渡是礁溪鄉二龍村轄下的淇武蘭、洲仔尾兩聚落舉行的龍舟競賽。這個傳統民俗活動已有一百多[18]至二百年歷史[19][20][21],初期舉行的日期並不固定,至1967年開始,賽龍舟活動更改在端午節舉辦[22]。二龍村龍舟競渡傳統上沒有發令員、計時員與裁判[23][19],雙方選手們認為齊位、旗鼓相當時就鳴槍敲鑼出發[20][23],若有一方未見敲鑼,便需重新開始[20];行進中若有一方覺得起步慢,不公平而不打鑼[19],或沒有信心勝利而不敲鑼[23],就算對手已經划到終點,也不算奪標[19]。只要有一方認為對方違規,比賽就得重來,勝負由觀眾和選手自行認定[21]。亦由於這些特色,常被人稱為「君子之爭」[19][20]。由於該活動的特殊性,2001年(民國90年)已被中華民國觀光局列為「國家十大民俗節慶活動」[24]



觀光休閒




以溪流呈現的露天溫泉


礁溪溫泉是台灣少見的平地溫泉,屬於碳酸氫鈉泉,泉色清無臭,酸鹼值約在7左右,湧到地表時約為58℃,洗後光滑柔細不黏膩,由於富含鈉、鎂、鈣、鉀、碳酸離子等礦物質成分,因此不論是浸泡、沐浴、或經處理後成為礦泉水飲用,都對身體健康極有幫助。為推廣礁溪溫泉,地方政府每年年底都會舉辦溫泉節。


五峰旗瀑布為得子口溪上游的瀑布,位於礁溪鄉大忠村。瀑布後方有五座山峰,均形似國劇道具中的三角大旗,故名「五峰旗」。該瀑布共有三層瀑布,全區以步道連結,其中以第三層瀑布距離入口處甚近,而在第二層瀑布設有涼亭與平台,可供旅客觀賞瀑布,再往上可至第一層瀑布。


猴洞坑瀑布為猴洞坑溪上游流經斷崖所形成的一處瀑布,位於本鄉白雲村與頭城鎮二城里交界處,屬「蘭陽十八勝」之一。因上游溪水水源不足,白雲村村民為水利灌溉考量,築水渠攔截瀑布,致使瀑布最下段成為人工瀑布,只有在雨季時節,才有機會觀賞到寬約6公尺,高約25公尺的瀑布盛況[25]


龍潭湖舊稱「大埤」或「大陂湖」,位於龍潭村,三面環山,四周有環湖道路,面積約17公頃,是宜蘭五大名湖中面積最大者。「龍潭清影」是「新蘭陽八景」之一,也是昔日「蘭陽十二勝」之一。湖區在民國七十五年公告為「龍潭湖風景特定區」,近來已建成龍潭湖旅客服務中心,為假日旅遊的好去處[26]


在登山健行方面,礁溪鄉有位於玉石村、白雲村的跑馬古道、大忠村的聖母登山步道、林美村的林美石磐步道等知名登山步道。


武暖石橋頭福德廟位在光武村,廟前有一座列為宜蘭縣文化資產的武暖石板橋。


宜蘭礁溪海湳宮醉財神位於礁溪路七段,礁溪知名財神廟,主祀醉財神濟公活佛,許多各地不同的旅遊業者經營的遊覽車進入宜蘭旅遊的第一首選休息站與參拜站,遊覽車幾乎都會選擇先停留在此間宮廟休息與參拜,蔚為宜蘭礁溪地方的盛況與傳奇。



著名人物




  • 張倉連(詩人,鄉長,已故)


  • 張月娥(鄉土音樂)


  • 張光熾(縣議員,已故)


  • 張金策(鄉長)


  • 林煥彰(詩人)


  • 楊麗花(歌仔戲)


  • 黃鶯鶯(歌手)


  • 幾米(畫家)



選舉



2012年礁溪鄉鄉長缺額補選


是因臺灣宜蘭縣礁溪鄉第16屆鄉長黄太平因病過世所舉行之補選。
選舉於2012年9月8日舉行,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林成功
Independent candidate icon 3200001.svg無黨籍
3,872 26.76%
2 林政盛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5,171 35.74%
3 林錫忠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5,424 37.49%
Vote1.svg


參考資料













  1. ^ 《礁溪鄉誌增修版》,第25頁


  2. ^ 《礁溪鄉誌增修版》,第26頁


  3. ^ 《宜蘭縣礁溪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7年5月


  4. ^ 《二龍社區:生命之河》,宜蘭縣社區日曆網站,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5. ^ 《礁溪鄉誌增修版》,第28-31頁


  6. ^ 《礁溪鄉誌增修版》,第90-93頁


  7. ^ 《礁溪鄉誌增修版》,第105-106頁


  8. ^ 《礁溪鄉誌增修版》,第106-107頁


  9. ^ 《礁溪鄉誌增修版》,第107-108頁


  10. ^ 清朝漢人拓墾蘭陽平原的歷程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7-13


  11. ^ 《礁溪鄉誌增修版》,第108-109頁


  12. ^ 12.012.1 《礁溪鄉誌增修版》,政事篇,第三章 公職人員選舉


  13. ^ 《礁溪鄉誌增修版》,經濟篇,第三章 國民政府時期 第四節


  14. ^ 《礁溪鄉誌增修版》,經濟篇,第三章 國民政府時期 第五、六節


  15. ^ 《全國第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教育核心的大學》,佛光大學官方網站. [2011-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8). 


  16. ^ 《林美山上,英式全人教育的「智慧之園」》,淡江大學蘭陽校園官方網站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5-28.


  17. ^ 《礁溪鄉誌增修版》,勝蹟篇,第二章 古蹟、歷史建築、遺址與紀念碑 第三節


  18. ^ 二龍村


  19. ^ 19.019.119.219.319.4 無裁判 龍舟大賽登場!宜蘭礁溪二龍競渡搶先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4-01.


  20. ^ 20.020.120.220.3 二龍村龍舟競渡


  21. ^ 21.021.1 二龍村龍舟比賽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2-19.


  22. ^ 二龍村龍舟賽1[永久失效連結]


  23. ^ 23.023.123.2 二龍村賽舟


  24. ^ 礁溪二龍競渡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2-22


  25. ^ 《礁溪鄉誌增修版》,勝蹟篇,第一章 勝景 第五節


  26. ^ 《礁溪鄉誌增修版》,勝蹟篇,第一章 勝景 第七節




外部連結



  • 礁溪鄉公所

  • 礁溪觀光旅遊網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