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





























本條目為香港經濟系列之一



就業



農業 - 漁業 - 礦業



能源 - 製造業



商業



證券及期貨交易



恒生指數



貨幣 - 聯繫匯率制度 - 外匯基金



金融管理 - 銀行業



地產業



通訊



港口 - 貿易



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旅遊業 - 港澳個人遊


消費物價指數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地理
歷史 - 政治 - 教育
香港主題首頁




恒生指數英语:Hang Seng Index)是以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重要指標,指數由五十隻恒指成份股的市值計算出來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十二個月平均市值涵蓋率的63%,恒生指數成份股,即是香港的藍籌股。恒生指數由恒生銀行屬下恒生指數有限公司負責計算及按季檢討,公佈成份股調整。恒生指數是由時任恒生銀行研究部負責人關士光所創製,關士光因此被譽為「恒指之父」。在關士光的自傳《龍與皇冠:香港回憶錄》(The Dragon and the Crown: Hong Kong Memoirs)的前言中,亞洲皇家學會香港分會的主席羅伯特·尼爾德將恒生指數譽為香港「資本主義的終極衡量標準」。


恒生指數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外發報。多年來,恒生指數一直獲引用為反映香港股票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指數包括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躍的公司。在推出早期,恒指僅每日報價一次,惟在電腦化洗禮之下,指數早已每十數秒變動接近實時報價,2013年4月更已加速至每兩秒報價。




目录






  • 1 歷史


    • 1.1 早期


    • 1.2 黑色星期一


    • 1.3 加入紅籌股




  • 2 歷年指數走勢


    • 2.1 千禧年前


    • 2.2 千禧年後


    • 2.3 美國次貸風暴


    • 2.4 金融海嘯後時代(2009年-2016年)


      • 2.4.1 重點情況


      • 2.4.2 2009年-2012年


      • 2.4.3 2013年


      • 2.4.4 2014年


      • 2.4.5 2015年


      • 2.4.6 2016年




    • 2.5 升勢凌厲,重回金融海嘯前的高位(2017年-2018年)


    • 2.6 中美貿易戰影響下的恒生指數(2018年-)




  • 3 各年指數最高與最低值


  • 4 各項紀錄


  • 5 計算


  • 6 計算方法


  • 7 交易時段


  • 8 流通系數調整


  • 9 新的成份股數目


  • 10 選股範疇


  • 11 恒生指數成份股


    • 11.1 最初成分股


    • 11.2 歷來變動




  • 12 参考文献


  • 13 外部連結





歷史


1940年代末,香港曾有过伊利斯股票指数。



早期




1969年至2012年恒生指數走勢圖


1964年,時任恒生銀行研究部負責人關士光受恒生銀行董事長何善衡所託,創製恒生指數。恒生指數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數日,基數點100點,並選出33間上市公司股票為成分股,初時僅供恒生銀行內部參閱,直至1969年11月24日才正式向外發報,開始點數是150點。當時香港只得英資的香港證券交易所(簡稱香港會),上市公司總數不過60多間,主要是外資大行。


恆指歷史最低收市位是1967年8月31日的58.61點,原因是六七暴動引發的股災。1985年1月2日,恒生指數增加4隻分類指數,把33隻成份股以行業分為4個分類:恒生金融分類指數恒生公用事業分類指數恒生地產分類指數恒生工商業分類指數。1986年5月6日,香港期貨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數期貨合約。



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26日,恒指錄得歷來單日最大跌幅(以百分比計)33.33%,當日恒指收市報2241.69點,下跌1120.7點,是1987年10月期间,由纽约华尔街的「黑色星期一」引發的八七股災。1993年3月推出恒生指數期權合約,為投資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資風險。



加入紅籌股


在恆指推出初期,成份股一向由本地業務為主的公司囊括,指數長久以來代表著本港的經濟興衰。不過,自從90年代起內地改革開放,市場多了紅色資本企業,其後市場關注更漸漸增加,於1992年8月4日,中信泰富(現稱中信股份(0267))成為了首隻晉身恆指成分股的紅籌股。由於市場愛將恆指成分股叫作藍籌股,這些具雙重身分的股票亦順理成章被稱為「紫籌股」。



歷年指數走勢



千禧年前


1993年12月10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0,000點並以10,228.10點收市。1993年12月24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1,000點並以11,039.80點收市。1994年1月3日,恒生指數首次突破12,000點。1996年11月18日,恒生指數首次突破13,000點。1997年5月14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4,000點並以14,153.60點收市。


1997年6月20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5,000點並以15,154.40點收市。1997年7月31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6,000點並以16,365.70點收市。1997年10月29日,恆指收報10,765.3點,當日的升幅是18.82%(1705.41點),主要因對沖基金活動以及前一日暴跌後的反彈所致。之前一日,泰銖被狙擊,對沖基金拋售港股,恆指下跌1438.31點,當日最多曾跌1722.32點。




2007年10月的恒生指數



千禧年後


2000年1月3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7,000點並以17,369.63點收市。


2000年3月27日,恒生指數首次突破18,000點。


2001年10月3日,恒生綜合指數設立,提供更具廣泛代表性的股市指標,綜合指數包括在香港股市市值頭200位的上市公司,共代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的97%市值。


除了在港註冊的紅籌股,其實90年代初亦開始有在內地註冊的H股在港掛牌,不過一直未有獲納入成為恆指成份股。其後中央讓更多重磅國企來港上市,直至2006年8月11日,恆指服務公司決定將中國建設銀行(港交所:0939、上交所:601939)的H股納入成為恆指成份股,成為史上首隻染藍H股,中國建設銀行成為首隻晉身恒生指數成份股的國企股。


2006年11月15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19,000點並以19,093.00點收市。


2006年12月28日,恒生指數首次衝破20,000點並以20,001.91點收市。


2007年,受內地宣布推出「港股直通車」的消息帶動,恆指2007年10月18日突破30,000點,並於2007年10月30日升上31,958.41點的歷史新高(此記錄保持超過十年,直至被2018年1月26日的33223.58點打破)。可是最終「港股直通車」未成事,港股亦隨之回落,其後更遇上金融海嘯。



美國次貸風暴


2008年1月22日,當日暴跌2,061.2點,收市報21,757.63點,跌幅達8.65%。當時美國次按風暴無法受控,引發的全球股災,恆指盤中曾一度下跌2,109.23點。


2008年1月23日,當日恆指收市升2,332.54點,報24,090.17點,恆指盤中曾一度上升2,482.35點,主要原因是美國突然減息四分三厘救市及前一日暴跌後的反彈。


2008年5月9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中國鋁業(2600)及騰訊控股(0700)成為成份股取代長江基建(1038)及電訊盈科(0008),在2008年6月10日生效。


2008年10月27日,市場憂慮全球信貸危機進一步惡化,拖累恒指下午曾一度下跌1,942點,低見10,676點,收市報11,015點,跌1,602點或12.7%。與2007年10月30日歷史高位31,958點比較,恒指於一年間,累跌了20,943點或65.5%[1]



金融海嘯後時代(2009年-2016年)



重點情況


自2003年年中開始,恒生指數逐漸由2003年4月25日低位8,331點反彈,進入長達四年半的牛市。於2003年6月17日重上10,000點後,更先後於2006年12月28日及2007年10月18日分別突破20,000點及30,000點,並於2007年10月30日升上新高31,958.41點。


但港股直通車2014年才落實、內地股市由高位大幅調整及美國次按風暴惡化等利淡因素拖累,恒生指數由高位反覆下跌,於2008年1月22日跌穿被視為牛熊分界線的250天移動平均線,跌至 2008年3月14日的低位21,041.25點,及後雖曾一度反彈至26,000點水平,但隨著美國次按風暴新一波危機爆發,受投資銀行、美國國際集團陷入財政困難等消息拖累,恒生指數每況愈下,更於2008年10月27日報出最低位10,676.29點,為2004年5月以來的新低,其後雖反彈上15,000點水平,不過於2009年3月9日再度跌至11,344.58點,其後展開升浪,先後於5月份再度突破牛熊分界線,7月27日重上20,000點。唯擔心歐洲債務危機以及歐元下跌,令恒指在2010年5月17日再次失守20,000點大關,在19,000至20,000點水平上落。直至6月14日才重上20,000點收盤。其後股市一路揚起,2010年10月,恒生指數因資金推動,於10月11日升破23,000點,後於10月14日創上2008年以來的最高收市點23,852.17點。2010年11月第一星期,受大量利好消息,包括高盛調高恒指12個月目標至29,000點、內地PMI數據好過預期、以及美國的量化寬鬆數額大過預期的消息帶動,恒生指數1星期內由23,096.32點升至24,876.82點水平,為一年半以來升得最快的一個星期。這項紀錄已被2015年4月的上升1999.74點打破,由25275.65升至27272.39點。


總的來說,2010年代的香港,經歷金融海嘯後經濟持續暢旺,恒生指數從2010年的10,000多點節節上升,到2016年底的22,000多點。2017年升勢更加凌厲,從年初的約22,000點急升至年底約30,000點,更於2018年1月達到歷史新高33,484.08點。



2009年-2012年


2009年3月9日,匯豐控股開市後不斷沉底,收市前徘徊於37至38元水平。但於收市競價時段,匯控急跌至33元收市,單日暴跌逾24%,為歷來最大跌幅[2]。拖累恒指急跌576.94點或4.8%並以11,344.58點全日低位收市[3]


2010年2月5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華潤置地(1109)成為成份股,在2010年3月8日生效。


2010年8月13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百麗國際(1880)及中煤能源(1898)成為成份股,在2010年9月6日生效。


2011年11月11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康師傅(0322)及中國旺旺(0151)成為成份股,是次檢討仍沒有剔除任何成分股,恒指成分股數目會由現時的46隻,進一步增加至48隻,在2011年12月5日生效。


2012年5月10日進一步增加至49隻,金沙中國(1928)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2012年11月17日 ,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昆侖能源(0135)成為成份股。增至50隻的上限。在2012年12月10日生效。



2013年


2013年2月6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聯想集團(0992)成為成份股,中國鋁業(2600)則一如預期被剔出。恒指成份股數目維持在50隻不變。在2013年3月4日生效。


2013年5月10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銀河娛樂(0027)成為成份股,思捷環球(0330)則一如預期被剔出。恒指成份股數目維持在50隻不變。在2013年6月17日生效。



2014年


2014年2月12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蒙牛乳業(2319)成為成份股,中煤能源(1898)被剔出。恒指成份股數目維持在50隻不變。在2014年3月10日生效。


2014年8月15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成份股不變,每隻成份股的權重上限將在未來12個月通過五輪指數調整,由15%逐步降低至10%。並從下一次指數檢討開始將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納入恒生指數的選股範圍[4]


2014年11月7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領匯房產基金(現稱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0823))成為成份股,中遠太平洋(1199)則被剔出。恒指成份股數目維持在50隻不變。在2014年12月8日生效。



2015年


2015年2月13日,恒生指數公司收市後公佈季度檢討,因應長和系重組,長和(0001)取代長江實業的成份股地位。和記黃埔(0013)將在完成合併後被剔除,直至下次定期指數檢討前不會作出成份股替代。恒指成份股數目維持在50隻不變。在2015年3月18日生效。


2015年4月8日,受外圍股市在假期前做好帶動,恒指單日暴升961.22點,收報26,236.86點,成交2,500.318 億元。當日內地資金大舉南下,港股通在開通後,首次出現「爆額」的情況,於下午2時09分,港股通每日105億元人民幣額度已用盡[5]


2015年4月9日,受外圍股市在假期前做好帶動,恒指單日一度暴升1,685.81點,升至27,922.67點。惟之後受到內地A股突然急跌拖累,恒指升幅顯著收窄至約500點,低見26,732點,全日高低波幅超過1000點。[6]收市升707.53點,報26,944.39點。成交2,915.287億。當日有中國資金前進相對便宜的港股套利,港股通每日105億元人民幣額度於下午1時46分用盡[7][8]


2015年4月27日,受匯豐控股遷冊總部消息及內地股市做好帶動下,恒指最多曾飆527點至28,588點,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收市升372點,報28,433點,港股總成交1,928億元[9]



2016年


2016年1月4日及2016年1月7日,內地股市急挫7%,兩度觸及熔斷機制,恆指2日分別下跌587.28點及647.47點。1月11日再受內地股市急挫5%影響,恆指自2013年6月26日以來首度跌穿2萬點,一度低見19,865.18點,比同年1月8日收市價下跌590.53點。同月20日,受港匯跌勢影響,恒指跌穿19,000點水平,收報18,886點[10]。至1月29日,雖然恒指於2016年1月最後交易日反彈2.5%,但受內地股市拖累下恒指全月累跌2,231點或10%[11]


2016年2月5日臨近農曆新年假期,總結恒指在羊年的表現,全年累積跌5,543點或22.3%,也是2008年鼠年以來回報最差的農曆年[12][13]。同月11日猴年首個交易日收市報18,545點,跌742點或3.85%,以點數計是2008年鼠年以來最差的紅盤收市[14]


2016年打後時間裏,恒生指數從18,000點左右低位回升至年中和年底的22,000點左右。如在6月24日收市20,259點,9月12日收報23,290點,接近年底的11月14日收市報22,222.22點。



升勢凌厲,重回金融海嘯前的高位(2017年-2018年)


2017年末,恒指升勢凌厲,重回金融海嘯前的高位,從年初的約22,000點急升至年底約30,000點。


2018年年初,恒指衝破32,000和33,000點關口,更於1月26日以33,154.12點收市,創下歷史上最高收市點[15][16]。數天後在1月29日,達到歷史新高33,484.08點,這天則以32,966.89點收市[17]


同年3月6日,美國總統建議部分國家納入增加關稅之豁免國,使中美貿易戰憂慮降溫,美股上日低開高收。恆指承接外圍升勢高開,午後升幅一度達733.67點,高見30,620.06點,收市升幅收窄至624.34點,報30,510.73點[18]



中美貿易戰影響下的恒生指數(2018年-)


2018年,恒生指數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陰霾下走勢大不如前。5月至6月間美股和中國內地股市都出現下跌。6月19日下午恒生指數一度急跌977.21點,低見29,332.28點。6月26日受美股下跌影響,恒指再跌至28,505.09點的2017年12月初低位。及至8月2日收市,恒指收報27,714.56點,為2018年全年首次在28,000點以下收市[17][19]。同時,中國內地上證綜合指數也受貿易戰拖累,顯示出同樣的大跌幅[20]。到9月6日恒指自2017年8月初以來首次跌穿27,000點收市,9月7日恒指跌至26,669.58點的14個月低位,累積跌超過20%。10月4日恒指被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超越,是自2003年4月28日以來首次[21]。2018年10月25日,恒指自2017年5月9日以來首次跌穿25,000點[22]。然而在大約1星期後,恒指受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市場憧憬中美貿易戰緩和的利好消息帶動,在11月2日收市報26,486點,升1070點,或全星期累積升1768點,結束了連續5周的跌勢,並創下近7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市;同時,國企指數、上證、日經、韓國和台灣等亞太地區股市都展現升勢[23][24]



各年指數最高與最低值


單位計算為港元,最高值與最低值是以交易中出現的極值為準,波幅的計算為最高值減最低值。



















































































































































































時間 最高值 日期 最低值 日期 波幅
1997年 16,820 8月7日 8,776 10月28日 8,044
1998年 11,926 3月26日 6,545 8月13日 5,381
1999年 17,138 12月29日 9,000 2月10日 8,138
2000年 18,398 3月28日 13,597 5月26日 4,801
2001年 16,275 2月2日 8,894 9月21日 7,381
2002年 12,022 5月17日 8,772 10月10日 3,250
2003年 12,741 12月15日 8,332 4月25日 4,409
2004年 14,339 12月2日 10,918 5月17日 3,421
2005年 15,509 8月16日 13,321 1月24日 2,188
2006年 20,049 12月29日 14,844 1月3日 5,205
2007年 31,958 10月30日 18,659 3月5日 13,299
2008年 27,854 1月2日 10,676 10月27日 17,178
2009年 23,100 11月18日 11,345 3月9日 11,755
2010年 24,989 11月8日 18,972 5月25日 6,017
2011年 24,469 4月8日 16,170 10月4日 8,299
2012年 22,718 12月27日 18,056 6月4日 4,662
2013年 24,111 12月2日 19,426 6月25日 4,685
2014年 25,362 9月4日 21,137 3月20日 4,225
2015年 28,588 4月27日 20,368 9月29日 8,220
2016年 24,364 9月9日 18,278 2月12日 6,086
2017年 30,199 11月22日 21,883 1月3日 8,316


各項紀錄



  • 歷史最高點數:33,484.08點,於2018年1月29日出現。

  • 歷史最高收市點數:33,154.12點,於2018年1月26日出現。

  • 歷史最低收市點數:58.61點,於1967年8月1日錄得,原因是六七暴動引發的1967年香港股災。

  • 歷史最特別收市點數:22,222.22點,於2016年11月14日出現。

  • 歷史單日最大跌幅(以百分率計):33.33%(三分之一),於1987年10月26日出現,當日受到黑色星期一拖累,引發1987年香港股災,收市報2,241.69點,暴瀉1,120.7點。

  • 歷史單日最大跌幅(以點數計):2138.49點,在2015年7月8日出現,收市跌幅收窄至1,458點,報23,516點。
    • 以收市計的最大跌幅則是在2008年1月22日出現,報21,757.63點,暴挫2061.2點,主因是美國次按風暴失控而引發的全球股災;但翌日恆指就出現「大奇蹟日」,創出歷史最大單日點數升幅。


  • 歷史單日最小跌幅:0.02點0.00009422%,於2013年6月18日出現,當日收市報21,225.88點。

  • 歷史單日最大升幅(以百分率計):18.82%,在1997年10月29日錄得,當日收市報10,765.3點,大升1,705.41點,同為第二大點數升幅。主因是對沖基金活動以及前一日暴跌後的反彈引致。之前一日因泰銖被狙擊,對沖基金炒作港股,恒生指數狂瀉1,438.31點,報9,059.89點。

  • 歷史單日最大升幅(以點數計):2482.35點,在2008年1月23日錄得,當時報24,239.98點;收市報24,090.17點,仍然暴升2,332.54點。主要是因為美國突然減息四分三厘救市,及前一日暴瀉超過2,000點並創出史上第二最大單日點數跌幅後的反彈引致,成為港股「大奇蹟日」之一,完全收復失地。

  • 歷史單日最小升幅:0.06點0.00029%,在2012年3月26日錄得,當日收市報20,668.86點。

  • 單日最大成交量:562.64億,於2015年4月9日出現。

  • 單日最大成交金額:2,915.29億,同樣於2015年4月9日出現。

    • 排列第二的在2018年3月23日錄得,成交達到2,834.44億,該日有配售騰訊的股份上板。

    • 排列第三的則是2,500.32億紀錄,在2015年4月8日出現。



  • 最高市價總值:2,612.59億元,在2014年8月27日錄得。

  • 歷史最長升浪:連升14日,於2017年12月21日至2018年1月12日出現,為恆指史上最長升市紀錄。
    • 1月15日下跌後再度連升至1月24日並出現22個交易日中21日上升的紀錄。期間升幅達到3,591.63點。


  • 歷史最長破歷史新高紀錄升浪:連續6日,於2018年1月17日至2018年1月24日出現。

  • 歷史單週最大跌幅:3094.36點、9.49%,於2018年2月5日至2018年2月9日出現。該週受到美國股市及中國股市暴瀉所影響,先後跌穿32000點、31000點、30000點大關。

  • 最多成份股數量:51隻,於2017年11月23日至2018年3月4日錄得。



計算


今日恒生指數的計算公式:


CI=∑[P(t)×IS×FAF×CF]∑[P(t-1)×IS×FAF×CF]×YCI{displaystyle {textrm {CI}}={frac {sum {textrm {[}}{textrm {P(t)}}times {textrm {IS}}times {textrm {FAF}}times {textrm {CF}}{textrm {]}}}{sum {textrm {[}}{textrm {P(t-1)}}times {textrm {IS}}times {textrm {FAF}}times {textrm {CF}}{textrm {]}}}}times {textrm {YCI}}}{textrm  {CI}}={frac  {sum {textrm  {[}}{textrm  {P(t)}}times {textrm  {IS}}times {textrm  {FAF}}times {textrm  {CF}}{textrm  {]}}}{sum {textrm  {[}}{textrm  {P(t-1)}}times {textrm  {IS}}times {textrm  {FAF}}times {textrm  {CF}}{textrm  {]}}}}times {textrm  {YCI}}



  • CI:現時指數

  • YCI:上日收市指數

  • P(t):現時股價

  • P(t-1):上日收市股價

  • IS:已發行股票數量

  • FAF:流通系數

  • CF:比重上限系數


(例如比重上限系數為40%,即指在指數編算上,只計算該成份股40%之流通量股權,會出現升停板及跌停板。)


基準日是1964年7月31日,基準日指數是100點。


四個分類指數的計算方法及公式與恒生指數相同。


2006年6月30日恒指服務有限公司宣佈更改恒生指數加入H股後的計算方法及對現有成份股的數目及影響。(詳情於外部連結)



計算方法


恒生指數分三階段更改成份股於指數比重上限,第一階段由2006年9月8日開始,恒生指數的計算方法改為以流通市值調整計算。每隻成份股的比重上限為25%。第二階段由2007年3月9日實施2/3的流通調整,流通系數=100-2/3(100%-流通系數)並上調至最接近的5%倍數,比重上限為20%。第三階段由2007年9月7日實施全流通調整,比重上限為15%。此舉主要是為了避免指數受個別大市值成份股(如匯豐控股)所左右而失去代表性。


2014年8月15日季度檢討宣布,每隻成份股的權重上限將在未來12個月通過五輪指數調整,由15%逐步降低至10%,與恒生國企指數看齊。


現時,對恒生指數影響最大的成份股是匯豐控股(10%)和騰訊(10%),其次是友邦保險(8.04%)、建設銀行(8.01%)。



交易時段


自2011年3月7日起,恒生指數的交易時段將分階段與內地接通,第一階段將上午的開市時間提早至9時30分,中午12時正休市1小時30分鐘,下午1時30分下午交易開始,照舊下午4時收盤。2012年3月5日起,進一步將下午開市時間提早至1時正,正式與內地同步交易。


現時的交易時段:


開市前時段上午9時至上午9時30分、早市9時30分至中午12時、午市下午1時至下午4時、收市競價交易時段下午4時至下午4時08分與下午4時10分之間隨機收市。[25]



流通系數調整


流通量調整系數(Freefloat adjusted factor,簡稱流通系數)是流通股份佔總發行股之百份比。各成份股之發行量將經流通系數調整後才用以編算指數,策略性持有的股權將不納入指數編算中。例如流通量調整系數為70%,指該成份股流通於市場上之股權為70%。


2009年11月24日恒指公司宣布收緊流通股定義,由現時持股逾30%始被視作非流通股,大幅降至5%。其持股不會被計入流通股部分,亦即不會用作計算恒指比重。



新的成份股數目


恒指服務有限公司於2006年6月30日宣佈將成份股數目由33隻加至38隻(當中包括33隻非H股及5隻H股),並於2007年2月9日宣佈將成份股逐漸增加至50隻,當中H股與非H股數目將不會被固定於持定水平。



選股範疇


恒生指數成份股必須是以主版及於香港作第一上市地點。如是國企股只要符合以下其中一點亦可:



  • 該H股公司股本以全國企股於香港交易所上市;

  • 該H股公司需完成股權分置改革並沒有非流通股本;

  • 新上市的H股公司沒有非上市股本;

  • 必須位列在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H股除外)總市值在首90%之列(市值指按過去一年內的平均值);或

  • 必須位列在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H股除外)成交額在首90%之列(成交額指按將過去兩年內的成交總額分成八個季度各自作出評估);或須在聯交所上市滿兩年或符合相關上市少於兩年的大型股獲納入恒生指數的指引。































上市少於兩年的大型股獲納入恒生指數指引
於檢討指數時大型股平均市值排名 最少上市時間
第5或以上 3個月
第6至15 6個月
第16至20 12個月
第21至25 18個月
第25以下 24個月

經甄選符合資格後,再按以下3項準則接受最終評選:



  • 公司市值及成交額之排名;

  • 不同行業在恒生指數內所佔的比重能否反映股市分佈;及

  • 公司的財政狀況。


恒生指數任何一隻指數成份股如連續停牌一個月,該成份股將會從指數中剔除。在非常特殊情況下,例如該成份股被認為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復牌,才有可能獲保留在指數內。



恒生指數成份股


恒生指數成份股,即是香港的藍籌股。由2018年9月10日起,恒生指數五十隻成份股,包括:


註:雖然「中銀香港控股」(2388) 大股東是中國銀行,但中銀香港主要業務集中於香港,故不屬於紅籌股。


(*)號為市值只包含H股,是次檢討中變動的流通系數,變動於2018年9月10日生效。只供參考。





























































































































































































































































































































































股份代號
名稱
流通系數(%)
比重(%)
HSI
恆指成份股
HSF
金融分類
5

滙豐控股
100
10.00
1299

友邦保險
100
8.97
939

建設銀行(H)
45
8.26
1398

工商銀行(H)
85
4.64
2318

中國平安(H)
75
4.31
3988

中國銀行(H)
95
3.13
388

香港交易所
95
2.95
11

恒生銀行
40
1.79
2388

中銀香港
35
1.57
2628

中國人壽(H)
100
1.55
3328

交通銀行(H)
25
0.53

47.71
HSU
公用事業分類
2

中電控股
75
1.89
3
香港中華煤氣
60
1.61
6

電能實業
65
0.85
1038

長江基建集團
25
0.42
836

華潤電力
40
0.32

5.08
HSP
地產分類
823

領展房產基金
100
1.82
16

新鴻基地產
45
1.74
1113

長實集團
70
1.63
688

中國海外發展
35
0.96
2007

碧桂園
35
0.94
1109

華潤置地
40
0.83
1997

九龍倉置業
40
0.76
17

新世界發展
60
0.74
12

恒基地產
30
0.61
83

信和置業
45
0.42
101

恒隆地產
45
0.36

10.81
HSC
工商業分類
700

騰訊控股
65
10.00
941

中國移動
30
4.68
1

長和
70
2.65
883

中國海洋石油
40
2.54
386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
100
2.11
27

銀河娛樂
55
1.54
857

中國石油股份
100
1.39
1928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
30
1.02
2382

舜宇光學
65
0.99
175

吉利汽車
60
0.98
1093

石藥集團
65
0.88
2018

瑞聲科技
60
0.78
1177

中國生物製藥
55
0.77
2313

申洲國際
50
0.76
267

中信股份
20
0.70
2319

蒙牛乳業
70
0.69
66

港鐵公司
25
0.68
1088

中國神華(H)
100
0.66
762

中國聯通
20
0.63
288

萬洲國際
60
0.58
1044

恆安國際
60
0.53
19

太古股份公司A
55
0.47
151

中國旺旺
45
0.38

36.41

100


最初成分股


恒生銀行初時選取三十間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成分股,作為銀行內部參考資料,以下是三十個恒生指數最初成分股:










  • 聯合企業

  • 中華電力

  • 均益倉

  • 城市酒店

  • 牛奶公司

  • 青洲英坭

  • 香港中華煤氣

  • 香港上海大酒店

  • 滙豐銀行

  • 黃埔船塢





  • 香港電燈

  • 香港置地

  • 香港信託A

  • 電話公司

  • 電車公司

  • 九龍倉集團

  • 油蔴地小輪

  • 和記企業

  • 怡和洋行

  • 怡和証券





  • 九龍巴士

  • 連卡佛A

  • 南洋紗廠

  • 生力啤酒

  • 南海紗廠

  • 天星小輪

  • 太古洋行A

  • 會德豐A

  • 會德豐船務A

  • 屈臣氏







歷來變動


下表列出了自1964年來恒生指數成立以來變動。






















































































































































































































































































































































































































































































































































































































日期 剔除 加入 成份股數量 備註
1964年7月31日 30 恒生指數基日,成份股為30隻
1964年9月8日 聯業紡織 31 成份股增加到31隻
1965年6月8日 港機工程 32 成份股增加到32隻
1969年4月17日 永高公司 33 成份股增加到33隻
1972年7月3日 聯合企業
青洲英坭
南洋紗廠
生力啤酒
南海紗廠
天星小輪
永高公司
亞洲航業
金門打樁
海港中心
恒生銀行
聯邦地產 'A'
太古實業 'A'
南聯實業
33
1973年3月19日 牛奶公司 新世界發展 33
1974年2月25日 城市酒店
電車公司
連卡佛'A'
聯邦地產 'A'
屈臣氏

美麗華酒店
東方海外實業
大昌地產
華光航業
永安公司
33
1975年7月23日 金門打樁 香港隧道 33
1975年12月22日 太古實業'A' 寶光實業 33
1978年1月3日 黃埔船塢
和記企業

長江實業
和記黃埔
33 黃埔船塢與和記企業有限公司合併成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記黃埔取代黃埔船塢與和記企業的上市地位
1978年12月21日 聯業紡織 新鴻基地產 33
1979年11月19日 均益倉 青洲英坭 33
1980年12月12日 亞洲航業 隆豐國際 33
1984年1月16日
香港隧道
港機工程
海港中心
會德豐船務'A'

東亞銀行
恒基地產
國際城市
太古地產
33
1984年7月5日 太古地產 希慎興業 33
1985年6月3日
會德豐'A'
香港電視 33
1985年12月2日 國際城市 恒隆 33
1986年3月24日 東方海外實業
華光航業
亞洲航業
港機工程
33
1986年6月2日 亞洲航業 國泰航空 33
1986年10月6日 香港九龍倉集團 九龍倉集團 33 九龍倉集團取代香港九龍倉集團的上市地位
1987年1月5日 永安公司 牛奶國際 33
1987年2月10日 怡和証券 怡和策略 33 當時怡和集團重組,重組後怡和策略取代怡和証券的上市地位
1987年5月27日 青洲英坭 青洲英坭控股 33 青洲英坭控股取代青洲英坭的上市地位
1987年9月1日
香港油麻地
寶光實業

嘉宏國際
文華東方
33
1988年2月2日 香港電話 香港電訊 33 大東電報局收購香港電話,組成香港電訊有限公司,香港電訊取代香港電話的上市地位
1988年11月24日 香港電視 電視廣播 33 香港電視因應當年香港政府禁止電視台及旗下公司經營其他非廣播相關業務,分拆成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和香港電視集團,電視廣播取代香港電視的上市地位
1989年1月31日 青洲英坭控股
香港信託'A'
大昌地產
鷹君
合和實業
麗新國際
33
1989年5月16日 香港置地 香港置地控股 33 香港置地控股取代香港置地的上市地位
1990年4月12日 鷹君 鷹君集團 33 鷹君集團取代鷹君的上市地位,成為一家集團控股公司
1991年8月17日 滙豐銀行 滙豐控股 33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宣佈進行結構重組成立一間集團控股公司,名為滙豐控股,取代滙豐銀行的上市地位
1992年8月4日 嘉宏國際 中信泰富 33
1993年6月30日 九龍巴士 信德集團 33
1993年11月24日 隆豐國際 會德豐 33
1994年11月30日
怡和
南聯實業
麗新國際
怡和策略
東方報業
淘大置業
德昌電機
粵海投資
33 因應怡和系公司放棄香港上市地位而改動,而南聯及麗新則因為市值不符合規定挑出,德昌電機第一次列為成份股
1995年2月28日
香港置地控股
牛奶國際
文華東方
香格里拉
信和置業
南華早報
33 因應怡和系公司放棄香港上市地位而改動
1996年8月30日
港機工程
美麗華酒店
恒基發展
第一太平
33
1997年7月31日
東方報業
德昌電機
華潤創業
長江基建集團
33 德昌電機第一次挑出成份股
1998年1月6日 中華電力 中電控股 33 中電控股於集團重組後正式成立,取代中華電力的上市地位
1998年1月27日
信德集團
南華早報
上海實業
中国电讯
33 2000年中国电讯更名为中国移动(0941), 注意这不是2002年上市的中国电信(0728)
1999年12月6日 大酒店
合和實業
粵海投資
德昌電機控股
道亨銀行
數碼通電訊
33 德昌電機第二次列為成份股
2000年8月2日
鷹君集團
香格里拉
利豐
聯想集團
33
2000年8月9日 香港電訊 盈科數碼動力 33 香港電訊被盈科數碼動力收購
2000年8月17日 盈科數碼動力 電訊盈科 33 盈科數碼動力易名為電訊盈科
2001年6月1日
第一太平
數碼通電訊
地鐵公司
中國聯通
33
2001年7月31日 道亨銀行 中國海洋石油 33 道亨銀行被當時的新加坡發展銀行收購及私有化,上市地位被撤銷
2002年12月2日
恒隆集團
希慎興業
思捷環球
中銀香港
33
2003年6月9日
新世界發展
信和置業
裕元集團
中遠太平洋
33
2004年9月6日
上海實業
電視廣播
招商局國際
駿威汽車
33
2005年6月6日 會德豐
恒基發展
新世界發展
信和置業
33
2006年3月6日 駿威汽車 中國網通 33
2006年9月11日
德昌電機控股
聯想集團
香港交易所
建設銀行
富士康國際
34 成份股增加到34隻,並首次納入H股(建設銀行),德昌電機第二次挑出成份股,聯想集團第一次挑出成份股
2006年12月4日 中國石油化工
中國銀行
36 成份股增加到36隻
2007年3月12日 工商銀行
中國人壽
38 成份股增加到38隻
2007年6月4日 中國平安 39 成份股增加到39隻
2007年9月10日 交通銀行 40 成份股增加到40隻
2007年12月2日 地鐵公司 港鐵公司 40
兩鐵合併後地鐵公司易名為港鐵公司
2007年12月10日 中國海外發展
中國石油
中國神華
43 成份股增加到43隻
2008年6月10日 電訊盈科
長江基建集團
騰訊控股
中國鋁業
43
2008年10月8日 中國網通 42 中國網通被併入中國聯通,上市地位被撤銷,成份股減少到42隻
2009年6月8日 裕元工業 華潤電力 42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0年3月8日 華潤置地 43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成份股增加到43隻
2010年9月6日 百麗國際
中煤能源
45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成份股增加到45隻
2011年2月16日 香港電燈 電能實業 45 香港電燈集團易名為電能實業
2011年6月7日 富智康國際 友邦保險
恆安國際
46
恒生指數系列指數檢討結果 成份股增加到46隻
2011年12月5日
中國旺旺
康師傅控股
48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成份股增加到48隻
2012年5月10日 金沙中國 49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第一間以博彩業公司納入恒指,成份股增加到49隻
2012年12月12日 昆侖能源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3年3月4日 中國鋁業 聯想集團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联想集团第二次列为成份股
2013年6月17日 思捷環球 銀河娛樂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4年3月10日 中煤能源 蒙牛乳業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4年12月8日 中遠太平洋 領匯房產基金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領匯房產基金為第一間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納入恒指。
2015年3月18日 長江實業 長和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長和系重組長實集團及和黃集團之業務。
2015年5月27日 和記黃埔 49
長江和記實業及和記黃埔併購方案及長江實業地產分拆方案之指數處理 和記黃埔被併入長江和記實業。
2015年6月3日 長實地產 50
長江和記實業及和記黃埔併購方案及長江實業地產分拆方案之指數處理 長江實業地產從長江和記實業分拆。
2016年3月14日 華潤啤酒 長江基建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長江基建第二次列為成份股
2016年9月5日 康師傅控股 瑞聲科技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7年3月6日 利豐 吉利汽車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7年7月19日 百麗國際 49
私有化
2017年9月4日 萬洲國際 50
恒生指數指數通告
2017年11月23日 九龍倉置業 51
大行料九倉除權跌七成 恒指公司:九倉九置暫並列成分股 九龍倉置業從九龍倉分拆。九倉是次分拆的業務規模較大,恒指公司指,會打破慣常做法,暫時讓九龍倉及九龍倉置業都保留在恒生指數內。成份股增加到51隻
2017年12月2日
國泰航空
昆侖能源

碧桂園
舜宇光學科技
51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2018年3月5日 九龍倉集團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恒生指數公司經過仔細研究,九龍倉置業(聯交所股份代號:1997)將取代未分拆之九龍倉集團的恒生指數成份股地位,而餘下九龍倉集團(聯交所股份代號:4)將從恒生指數剔除。
2018年6月4日 聯想集團 石藥集團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第一間藥業股成為恆指成份股,聯想第二次挑出成份股
2018年9月10日
東亞銀行
招商局港口

中國生物製藥
申洲國際
50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参考文献





  1. ^ 血洗港股慘過沙士價. 東方日報. 2008-10-28. 


  2. ^ 蟹民反肚匯控一秒跌4蚊. 東方日報. 2009-03-10. 


  3. ^ 汇控重挫24% 恒指全日收11345点跌4.84%. 证券之星. 2009-03-09. 


  4. ^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 (PDF). 恒生指數. 2014-08-15 [2014-08-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8-19). 


  5. ^ 港股上雲霄升961點港股通「爆額」. 星島日報. 2015-04-08. 


  6. ^ 恒指出現大波幅 高低位逾千點. 香港數碼電台. 2015-04-09. 


  7. ^ 再爆巨量 港股盤中噴1685點. 蘋果日報. 2015-04-10. 


  8. ^ 狂牛繼續衝 成交三千億. 都市日報. 2015-04-10. 


  9. ^ 港股快衝三萬關. 東方日報. 2015-04-28. 


  10. ^ 港匯創逾8年新低 港股大跌逾700點恒指穿萬九. 香港電台. 2016-01-20. 


  11. ^ 全日港股:中海油再飆9% 內房股回勇. Money18. 2016-01-29. 


  12. ^ 港股羊年勁跌22% 藍籌最傷康師傅. Money18. 2016-02-05 [2016-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1). 


  13. ^ 港股羊年蒸發5543點 史上最頹 跑輸A股 藍籌僅騰訊港鐵報升. 信報財經新聞. 2016-02-06. 


  14. ^ 恒指紅盤低收742點 滙控跌穿50. Money18. 2016-02-11. 


  15. ^ 即市貼士. money18.on.cc. [2018-02-07] (中文(香港)‎). 


  16. ^ 股市一周. www.etnet.com.hk. [2018-01-26] (中文(香港)‎). 


  17. ^ 17.017.1 HSI 恒生指數 過往股價. Yahoo!財經. 


  18. ^ 港股反彈624點 23藍籌收復失地. 蘋果日報. 2018-03-07. 


  19. ^ 恒指失守二萬八 股王未止瀉 北水6日走資110億 基金經理料未見底. 明報. 2018-08-03. 


  20. ^ 貿戰報道中央越封殺 股民越心慌 中港股市攬炒. 蘋果日報. 2018-08-03. 


  21. ^ 恒指15年來再次低於道指 兩藍籌差過當年「沙士價」,hket,2018/10/04


  22. ^ 恒指插穿25000 逾兩年最恐慌 國家隊疑再出手 曾瀉595收市減半. 信報財經新聞. 2018-10-26. 


  23. ^ 貿戰降温全周狂飆1768點 扭轉連跌頹勢. 信報財經新聞. 2018-11-02. 


  24. ^ 近七年最大升幅 恒指升1070點 逾1500股向上. now新聞台財經. 2018-11-02 (粵語). 


  25. ^ 證券市場. [2018-01-23]. 




外部連結



  • 恒指服務有限公司

  • 恒生指數成份股

  • 新的恒生指數計算法

  • 投資求知 恒生銀行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