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










































省長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始置的地方官职。现与“州长”一词亦用于翻译各国一級行政區行政機構的行政長官。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独立,政务繁杂,名称混乱。1913年1月,北洋政府颁布一系列命令,试图统一省级行政机构名称。按“地方军民分治”规定,各省设行政公署,负责人为民政长,由大总统任命,负责全省行政。1914年,颁布《省官制》,省民政长改称省巡按使。1916年,大总统黎元洪下令改称为省长。当时,各省以都督(督军)为军事长官,为与省长平级的职务。而由于军阀割据的时局,督军掌握行政实权,省长沦为虚职。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通常北伐战争统一中国大部,在新设的各省政府中,以省主席替代省长,并使之成为实权首长,督军一职退出[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省政府改称省人民政府,以省长为省人民政府一把手。在党领导一切的方针下,为省委书记之后的二把手。



海峽兩岸





















國家政權或地區
實施情況
法源依據
備註

 中華民國

国府迁台后,三十五个省中仅余台湾、福建两省。因精省實施,臺灣省至今只有宋楚瑜一人當過省長,其他均為中華民國政府委派之「省主席」。所以台灣「省長」,通常被用來指稱前台灣省長宋楚瑜。而仅管辖金门县和部分连江县的福建省則從未舉行過省長民選,亦無省長的職稱。
《中華民國憲法》

臺灣省虛級化及現任中華民國一、二級行政區行政首長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完全的说法是:某某省人民政府省长,为第三级公务员,即省部级正职,與部長同級。省长是省人民政府的第一把手,是该省的第二把手。省的第一把手為中共中央任命的省委书记。现在,省长一般由中国共产党省級黨委的副书记兼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某某某”,是媒体上经常出现的说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行政首長列表


参见



  • 省長 (加拿大)

  • 省長 (法國)


  • 州長 (美國)-美國各州行政长官

  • 承宣布政使


  • 知事-日本和韩国一级行政区的首长


  • 巡撫 -清朝和明朝



注释





  1. ^ 在这个时期,省长是一个“位高权不重”的虚职. 网易. 2019-01-10 [2019-03-10] (简体中文).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章鱼与海女图

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