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山鄉
坐标:22°15′50″N 120°39′09″E / 22.2640049°N 120.652469°E / 22.2640049; 120.652469
枋山鄉 Fangshan Township | |
---|---|
![]() | |
![]() | |
行政區管轄 | 屏東縣 |
行政區類別 | 鄉 |
舊稱 | 崩山 |
總面積 | 17.2697平方公里 |
戶數 | 2,107戶 |
人口 | 5,456人(2019年2月) |
鄉長 | 洪啓能 |
鄉公所位址 | 枋山村枋山路82號 |
區劃 | 4村63鄰 |
鄉公所網站 | 枋山鄉公所 |
郵遞區號 | 941 |
毗鄰區域 | 枋寮鄉、春日鄉、獅子鄉 車城鄉 |
枋山鄉位置圖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8/Fangshan_Townshipx.PNG |
枋山鄉位於台灣屏東縣西南方沿海,北臨枋寮鄉,東鄰春日鄉、獅子鄉,西濱台灣海峽,南接車城鄉。
本鄉位處恆春半島之上、中央山脈末段,行政區劃呈現特殊狹長地形,南北長達30公里,但東西寬卻僅約500-1000公尺,且多為海岸峭壁,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在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後,成為進入墾丁的重要門戶。
目录
1 歷史
2 歷屆鄉長
3 行政區劃
3.1 村里劃分
3.2 清朝與現行村里名對照
3.3 現任村長
4 人口
5 交通
5.1 鐵路
5.2 公路
5.3 未來
6 教育
6.1 國民中學
6.2 國民小學
7 宗教
8 旅遊
9 特產
10 名人
11 參考文獻
12 外部連結
歷史
枋山鄉在早期為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的故地。此地約在1860年左右才有漢人進入開墾,因為此地有座小山經常發生山崩而命名為「崩崁頭」,後來覺得不雅也不吉利,便採用閩南語諧音「枋山」替代[1]。
1875年,清廷欽差大臣沈葆楨於原屬蕃界的恆春半島設置「恆春縣」,現今的恆春鎮、車城鄉、滿州鄉等地都成了漢人地,為了將上述三地與西部的漢人大本營連接起來,因此在枋寮到車城的海岸間劃設一條狹長走廊連接,即為今日的枋山鄉的前身。
日治時期中期的1920年,台灣實施地方改制,於此地設置「枋山庄」,劃歸高雄州潮州郡管轄。二戰後初期改設高雄縣潮州區枋山鄉,1950年新設屏東縣,改隸至今。
歷屆鄉長
任次 | 姓名 | 備註 |
---|---|---|
1 | 黃春輝 | |
2 | 黃春輝 | |
3 | 黃春輝 | |
4 | 王壽淋 | |
5 | 王壽淋 | |
6 | 洪榮玉 | |
7 | 洪山雲 | |
8 | 洪山雲 | |
9 | 洪清隆 | |
10 | 溫義春 | |
11 | 溫義春 | |
12 | 洪清隆 | |
13 | 林耕名 | |
14 | 林耕名 | |
15 | 葉有進 | |
16 | 溫士源 | 當選無效 |
候補 | 周巧雲 | 補選 |
17 | 洪啓能 | |
18 | 洪啓能 | 現任 |
行政區劃

鳥瞰枋山鄉枋山村。
枋山鄉行政區劃 |
加 祿 村 枋山村 楓港村 善 餘 村 |
村里劃分
- 枋山村
1860年枋寮鄉北勢寮人陳龜旁先生率數人攜眷入墾枋山,而後移民日增始成今日之村落,其毗鄰之糖部、刺桐腳、五塊厝等部落現均併屬枋山村。
枋山村位居鄉內中央地帶,屏鵝公路由北向南縱貫,南迴鐵路亦從國際電台下穿山越嶺進入臺東縣。枋山溪由東向西綿延入海,將枋山村分為枋山,成功及刺桐腳等三社區。每年十月起至次年四月間為落山風季節,夏秋季炎熱,間有西南季風吹拂,全年猶如熱帶風情,綠意盎然視野開闊,亦是枋山鄉農特產品愛文芒果的主要產區。轄內有觀光果園、濱海遊憩區,含住宿,露營,戲水,沿海垂釣,行動咖啡餐飲,沙灘散步,觀賞夕陽等。
- 加祿村
1828年泉州人林枝全先生入墾,爾後北勢寮人陳某皆同數十鄉親來此定居,拓荒墾殖,日後移民日增,毗鄰之會社、嘉和(社區)、南和等部落合為加祿村。
加祿村位居鄉內北帶,亦為恆春半島最北端,是枋山鄉最大的村,無論是要往恆春或臺東都必定經過加祿村,其主要道路為屏鵝公路,緊鄰海線,而有山有海是加祿村的特色之一,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望見小琉球島,海天一線盡收眼底。
村民大都以務農為主,些許少數以補魚過活,是個典型的鄉村,亦是枋山鄉農特產品黑珍珠蓮霧和愛文芒果的主要產區。
- 楓港村
楓港舊名「風港」,1765年泉州人陳玉代率漢人由平埔族俗贖地拓墾楓港。之後由北勢寮、水底寮倆地村民移居於楓港村,從事農、漁為生,清乾隆年間,因受原住民襲擊,死傷慘重,為杜絕後患,改遷舊庄,嗣後人口日眾,始成今日楓港村。
楓港村位居通往臺東及墾丁國家公園之門戶,另有蝦虎魚苗、芒果、洋蔥並稱楓港三寶。
- 善餘村
善餘村原屬楓港村,1955年因人口增加始畫分為兩村,村名來自清朝時期堡里名善餘里。
地理上地勢平坦呈東西向傾斜,位於里龍山下,地形狹長背山面海,為入恆春半島與臺東的交通要道,其海岸地質以楓港溪為界,以北為砂岩,楓港出海口及兩側為現代沖積層由粘土、砂石、礫石所組成,因不含砂,海水清澈見底,因礁岩地形,魚群十分豐富多樣,漁港興建完成,新建防波堤及碼頭設施,使附近漁伐可停泊使用,其外海未來規劃為海洋牧場,海岸線規劃為遊樂區。
清朝與現行村里名對照
枋山鄉(恒春縣) | 枋山鄉 |
---|---|
枋山莊 | 枋山村 |
刺桐腳莊(刺桐腳) | 枋山村 |
平埔厝(嘉禾) | 加祿村 |
南勢湖屯(南勢湖) | 加祿村 |
隘營盤(嘉禾) | 加祿村 |
上楓港莊(楓港) | 楓港村 |
下楓港莊(善餘) | 善餘村 |
現任村長
- 枋山村 何正光
- 加祿村 林清波
- 楓港村 林榮吉
- 善餘村 林智惠
人口
歷史人口 | ||
---|---|---|
年份 | 人口 | ±% |
1981 | 8,472 | — |
1986 | 7,799 | −7.9% |
1991 | 7,058 | −9.5% |
1996 | 6,784 | −3.9% |
2001 | 6,771 | −0.2% |
2006 | 6,328 | −6.5% |
2011 | 5,919 | −6.5% |
2016 | 5,535 | −6.5% |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交通

新楓港外環道是台1線與台9線來往之高架道路,因此避開了楓港市區。
鐵路
- 臺灣鐵路管理局
南迴線
- 加祿車站
嘉和遮體(假隧道)- 內獅車站
枋山車站(實際位於獅子鄉)
公路
- 省道
台1線:終點位於楓港,又稱屏鵝公路。
台9線:終點位於楓港,又稱南迴公路。
- 新楓港外環道
台26線:起點位於楓港,屏鵝公路南段。
- 鄉道
屏148線
未來
- 鐵路
- 臺灣鐵路管理局
恆春線(規劃中)
- 公路
國道三號(規劃中)
教育
國民中學
- 屏東縣立獅子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 屏東縣枋山鄉楓港國民小學
屏東縣枋山鄉加祿國民小學
- 枋山分校
宗教
- 枋山代天千歲府
- 楓港德隆宮
旅遊
- 嘉和遮體
- 枋山遊憩區
- 枋山觀光農園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七里橋服務區
特產
- 蓮霧
- 芒果
- 洋蔥
名人
羅嘉仁:職棒選手,目前效力中華職棒富邦悍將擔任後援投手,聯盟本土籍球速紀錄保持人。
蔡英文:第14任中華民國總統。
蔡潔生:第14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父親。
參考文獻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枋山鄉 |
^ 《枋山概況及沿革》,屏東縣枋山鄉公所官網
外部連結
- 屏東縣枋山鄉公所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