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革命







紅色區域是革命之前大英帝國的十三個殖民地,粉紅色區域為法印戰爭之後大英帝國主張的地區,橘色區域為西班牙主張的地區。


美國革命英语:American Revolution)泛指北美十三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並創建美利堅合眾國的一連串事件與思潮。歷史學界普遍視1760年代的抗稅運動為美國革命的源頭,經歷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最後以美國制憲會議(1787年)結束。


美國革命的內涵有多種解讀方式,各個範疇的時間斷代也略有不同。比如美國革命的諸多主張,就受到歐洲17世紀的自由主義、啟蒙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影響。革命在落實共和主義和聯邦主義上也經歷了相當長的過渡時期,通常以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1809-1817任內)和1812年戰爭為下限。革命也促進了社會經濟劇變,特別體現在各州之間的陸路聯繫大幅改善,出版傳播盛行,人口高速增長,西部擴張,以及南方農業和北方工業的躍進發展。


美國革命對後世影響深遠,其推崇的個人自由及共和主義思想,直接影響了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也時常被後來的殖民地獨立運動援引參考。至於革命主張的生而平等及自然權利也觸及奴隸制和美國種族主義矛盾,與之相關的爭議一直影響美國政治至今。





美國獨立宣言簽署的油畫。




目录






  • 1 起源


    • 1.1 哲學與政治思想


    • 1.2 宗教信仰潮流




  • 2 走向反抗


    • 2.1 經濟爭議(1760年—1770年)




  • 3 相關條目





起源


1760年代初期,大英帝國在北美洲掌控有大片土地。除了原本的十三個殖民地以外,七年戰爭的勝利也讓英國獲得了新法蘭西(加拿大魁北克)、西屬佛羅里達、以及密西西比河以東美國原住民的土地。而和法蘭西王國先前的印地安盟友之間的戰爭(朋提阿克暴動),即使沒有征服,至少也平息了其西部的邊界。絕大部分的白種殖民者都將他們自己視為英王統治下的臣民,和居住在大不列顛島上的人擁有同樣的權利與義務。



哲學與政治思想


啟蒙運動提升了哲學思想的地位,並且開始用根據觀察和獨立理性思考而來的觀點,來取代那些傳統權威的觀點。科學革命帶來的成就開始對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與觀念產生重大的影響。出版品和傳播速度的增加,讓思想相近的人可以在各種議題上面展開全新的交流與討論。洛克這些早期思想家的作品成為了像孟德斯鳩這些人的分析研究對象。一些美國開創者的自然神論以及他們認為合適的政府體系,都是來自於啟蒙運動中政教分離與關於自由的觀點。



宗教信仰潮流


美國的基督新教是先前的德意志宗教改革,以至於歐洲宗教改革的延伸。這股新的宗教潮流認為個人意識和經驗,才是宗教經驗中最有價值的地方,而不是教會所傳佈的資訊。這使得浸信會教派的觀點開始在殖民地中蔓延開來。這也是第一個對英國殖民地造成全面性影響的事件。



走向反抗


在法印戰爭與朋提阿克暴動之後,新即位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決定全面檢討北美洲這塊地方。為了讓大英帝國更加穩固以及帶來更多利益,英國頒布了新的經濟與土地分配政策。殖民地人對這些政策的不滿在接下來的十年中與日俱增,對美國革命的發生有很重大的影響。



經濟爭議(1760年—1770年)


英國的國家財政在戰爭期間升高到警戒的程度,因此在1760年開始了一系列的經濟政策,用來向殖民地取得更多的財源。這些政策被認為是正當的,因為殖民地上的人享受了戰爭勝利而所帶來的成果。


理論上,英國其實已經透過了《航海法案》在管理殖民地的經濟了,不過長久以來普遍的逃稅行為是被寬容的。現在藉由「協助令狀」(Writ of Assistance,一種開放式的搜索許可證)的使用,公權力才被嚴格落實。1761年一位麻薩諸塞州的律師詹姆士·奧提斯(James Otis)抗議「協助令狀」侵犯了憲法所賦予殖民地居民的權利。他輸掉了這個案子,然而約翰·亞當斯之後寫道:「美國獨立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生的。」


1764年,英國首相喬治·葛蘭維爾所頒布的《食糖法》(Sugar Act)和《貨幣法案》(Currency Act)讓殖民地陷入了經濟困難。為此而來抗議行動包括了英國商品的聯合抵制,而殖民地居民也認為只有他們自己的殖民地議會,而非英國國會可以向他們課稅,於是出現了一句流行的口號:「沒有代表權不能徵稅」。殖民地於是組成了一些聯絡委員會來發起抗爭。在最初的幾年,各個殖民地的抗爭比較是各地方的活動,而非整個殖民地的集體行動。不過葛蘭維爾的政策逐漸將他們集結起來。


美國革命初期的一個里程碑,是葛蘭維爾為了提供北美駐軍的經濟來源,在1765年通過的《印花稅法》(Stamp Act)。《印花稅法》要求所有殖民地的印刷品如法律文件、許可證、商業契約、報章、小冊子和紙牌等都要貼一分到五十元不等的印花稅。


為此殖民地的抗議行動蔓延開來。每個殖民地中都成立了被稱為「自由之子」的秘密結社,他們使用宣傳、恐嚇和群眾暴力來阻止《印花稅法》的實施。這場騷動在「印花稅法會議」中達到高潮,而該會議在1765年10月向英國國會遞送了一份正式抗議。英國國會撤銷了《印花稅法案》來作為回應,然而也意有所指地在1766年的《宣示法案》(Declaratory Act)中聲明國會對殖民地擁有合法威權力,「無論是在何種事務上」。


不久,1767年英國國會就通過了《唐森德法案》(Townshend Acts),對一些進口到殖民地的日常用品徵稅,包括玻璃、油漆、鉛、紙和茶葉。殖民地領導人對這些英國進口商品發起聯合抵制,因而发生诸如波士顿茶叶事件等对来自英国的进口货进行拒绝入口、损坏等行为。一艘屬於殖民地商人約翰·漢考克的船隻自由號由於涉嫌走私,在1768年6月10日被波士頓的海關局查扣。忿怒的抗議行動讓波士頓海關局向倫敦報告說波士頓已經處於暴動狀態。


英國軍隊在1768年10月開始登陸波士頓。緊張情勢不斷升高,最後在1770年3月5日爆發了波士頓屠殺,英國士兵因為消費糾紛打傷了一個平民,遭群眾包圍挑釁,最後開槍打死了五個人。像塞缪尔·亚当斯這些革命鼓舞者便利用這個事件來激起群眾反抗。那些士兵接受審判,無罪釋放,但這事廣被宣揚描述,很快用作宣傳助長殖民地反英情緒。這又導致英國與麻塞諸塞州關係急轉直下。


《唐森德法案》在1770年被撤銷,理論上殖民地進一步的血腥衝突是有可能避免的。然而,英國政府把《唐森德法案》中對茶葉的徵稅保留了下來,作為某種象徵性的政治宣示,表示英國還是有權利對其殖民地徵稅。對革命者來說,只有他們的殖民地代表可以對他們徵稅,在這個原則之下就算是一個稅也足以讓他們起而反抗了。



相關條目



  • 美國歷史

  • 美國獨立戰爭

  • 美國獨立宣言

  • 美國憲法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