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號巡洋艦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重慶號 | |
---|---|
概觀 | |
艦種 | 輕巡洋艦 |
艦級 | 林仙級轻巡洋舰 (四號艦) |
製造廠 | 英國朴茨茅斯造船廠 |
動工 | 1935年7月27日 |
下水 | 1936年8月20日 |
服役 | 1937年11月12日(英国皇家海军) 1948年5月19日 (中华民国海军) 1949年2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結局 | 1949年3月20日自沉 1951年5月16日打捞 1959年10月27日移交中国交通部 |
除籍 | 195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技术数据 | |
標準排水量 | 5,270噸 |
滿載排水量 | 6,665噸 |
全長 | 154米 |
全寬 | 15.5米 |
吃水 | 4.2米 |
动力 | 4座“帕森斯”蒸汽渦輪引擎 (4軸) 燃油水管鍋爐4座 |
功率 | 64,000匹 |
最高速度 | 32節(59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12,000浬(10節) |
乘員 | 500人 |
武器裝備 | 3座双联装6英寸/50倍徑主炮6門 4座双联装4英寸/50倍徑高射砲8門 兩座4聯裝40毫米口径高射炮 兩座三聯裝533毫米口径魚雷發射管[1] |
裝甲 | 舷側(水線带):57毫米 弹药庫:25-75毫米 主炮塔:25毫米 甲板:25毫米 |
重慶號巡洋艦是英国皇家海军林仙級轻巡洋舰的四號艦,也曾是中華民國海軍最大的巡洋艦,亦是迄今为止曾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的唯一一艘轻巡洋舰。在1999年引进原苏联现代级驱逐舰服役前,该舰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获得最大的水面作战舰只。
目录
1 歷史
1.1 在英国海军服役
1.2 赠与中华民国
1.3 倒戈解放军
1.4 打捞与拆解
1.5 舰名传承
1.6 “起義”人員
2 参考文献
2.1 引用
2.2 来源
3 参见
歷史
在英国海军服役
重庆号巡洋舰原是英国皇家海军在1930年代建造的「曙光女神號」輕巡洋艦(HMS Aurora 的意译,音译为“奥罗拉”,即罗马神話中的一位神祇),是一艘林仙級轻巡洋舰条约型轻巡洋舰 (同型舰4艘)。该舰于1935年7月27日开工,1937年11月12日竣工。标准排水量5270吨,最高航速32节,武备主要装有3座双联装6英寸 (152毫米) 口径主炮6門,4座双联装4英寸 (102毫米) 口径高射炮8門。当时总造价1,252,915英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戰績卓著,曾擊沉德國「伯力克號」巡洋艦,德国和意大利的驅逐艦十艘(另重創九艘)、掃雷艦三艘,登陸艦七艘、運輸艦與商船二十一艘,意大利海軍稱她為「銀色怪物」(Silve Phantom),二次大戰中曾是英國海軍大臣巡洋艦的旗艦,1943年曾擔任英国国王訪問Malta的座艦,英國譽她為「皇家海軍功勳巡洋艦」。[2]:81941年12月19日该舰曾在地中海的黎波里港外海触雷受伤,后修复。
赠与中华民国
二战结束后,1945年8月英國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达成协议,為抵償在香港损失的代為保管之中国海关缉私船艦(英国政府曾征用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躲在香港的中国海关6艘船只,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全部损失,民国政府遂向英国政府提出赔偿要求)[3][4],1945年8月决定将该舰作为赠与中华民国政府的船艦。1946年11月9日国民政府派出的接舰官兵(领队邓兆祥)从上海出发,1946年12月13日抵达英国,展开训练。1948年5月19日在朴次茅斯港举行军舰交接仪式[5],赴英国接舰领队邓兆祥担任舰长。本艦在接收前曾由蔣中正親自從“金陵”、“大同”、“重慶”三名中圈選出艦名“重慶”以示慎重。[2]:8
1948年5月26日“重慶”号与英国租借給中华民国的“灵甫”号驱逐舰 (原名为HMS Mendip) 从朴次茅斯港启程,英國海軍部派遣一個由白寧頓上校為首的七人聯絡組隨艦護航回國,該艦艦長鄧兆祥認為該艦應由中國海軍指揮,拒絕白寧頓護航的提議。1948年7月28日抵达香港,白寧頓離艦飛到南京向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告狀,桂永清決定撤換艦長,派海軍總部作戰處長盧東閣接任,一到南京,桂永清就為此事指責鄧兆祥。[2]:14-15停泊香港期间“重慶”号官兵放假上岸发生了20余名水兵逃亡未归的事件。1948年8月“重慶”号回国,当时是中华民国海军最大的战舰。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曾到葫芦岛附近海面支援为援救锦州的作战,用舰炮轰击在塔山的解放军阻击阵地。
倒戈解放军
1949年2月25日時,“重庆”舰上的部分官兵形成的秘密组织发动起义,該艦艦長鄧兆祥率領574名官兵在上海吳淞口倒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向北驶向解放軍控制的山东烟台。2月26日晨到达烟台。中華民國國軍派出飞机轰炸重庆舰,由于舰长等高级军官被带离,舰上官兵一度发生秩序混乱。鄧艦長回艦後,在該年3月4日駛往葫蘆島,并遭受被國軍调动由青岛起飞,楊湧濤隊長帶領的轰炸机多日连续轰炸,有多处被命中,艉部受损,于该年3月20日1时,自沉于葫芦岛港内。
打捞与拆解
195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重慶號艦艇打撈委員會,決定對重慶號進行打撈。
1951年4月,打撈正式開始,5月16日,重慶號打撈出水。1951年6月19月重慶號被拖至大連中蘇造船廠進行維修。當時領導人賀龍、周恩來(1951年7月1日)、朱德(1953年9月)、彭德懷、葉劍英、劉少奇(由鄧小平陪同,1955年秋)先後登艦參觀。經蘇聯專家認為重庆舰上原有武备無修复價值,整修将耗费巨大,1954年海军决定停止修复,隨後被拆卸,部分儀器抵偿打捞费用運往蘇聯,部分交由清華大學和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作為研究教學使用。
1957年5月解放军海军批准该舰报废,“重庆”舰的2部主机处理给浙江省电业厅驻沪办事处;4台锅炉分别处理给天津供销合作社、湖北省商业厅和河南省工业厅。火炮移交军事院校作教具。
1959年10月27日,海軍將舰体移交给交通部上海海运局的航务工程总局打捞工程局,“拟将现泊在大连港的‘黄河’号舰舰体拨交上海打捞局以增强打捞力量”,拖往上海,先后停泊于上海船厂、江南造船厂码头边,后较长时间系于黄浦江白莲泾段江中。上海打捞局于1960年拟定对“黄河”舰的改装方案,将1959年6月从江阴水下封锁线中打捞起来的“海蓉”军舰上的主机设备修复后装入“黄河”舰,并增加必要的救护、打捞设备和工具,使“黄河”舰改装成中国第一艘海洋救护打捞工作船,并拟请江南造船厂承担改装。估计改装费用为人民币300万元左右,当年实际在该轮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7.6万元。以后因中央“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改装工程下马。1965年6月,“黄河”舰舰体又调拨给新成立的天津641工程指挥部(即今渤海石油公司)作为海上住宿生活船。改名為“北京”号。
據聞直到1980-1990年代才報廢拆解。[來源請求]“重庆号”巡洋舰的舰名铜牌和船钟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6] 2013年在老虎滩附近山林里发现重庆舰的4英寸炮。[7]
舰名传承
1974年,由上海沪东造船厂生产的第四艘051型驱逐舰(即旅大级)后来被重新命名为“重庆”号,是人民解放军第一个两次重复命名的一线主力战斗舰只。
“起義”人員
1985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以“统请字〔1985〕第23号《关于解决部分原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工资待遇等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通知,认定了重庆舰起义有重大贡献(指发起、组织领导或参加领导起义)人员名单,[8]包括邓兆祥、王颐桢、陈鸿源、张启钰、武定国、洪进先、刘懋忠、睦世达、王元方、于家欣、王 洛、韩师忠、范 咏、赵嘉堂 赵振亚 任振修、赵 旭、秦咸周、孙国桢、李铁羽、周 正、王宝林、郑希平 孙迺昌、王 斐、陈 英、曾瑞森、曾祥福、莫香传、蒋树德、王继挺、王淇、杨际和、虞顺生、李明阳、吴楚波、唐万钰、黄振蠡、卢贤举、丁宪武、郑光模等人。
参考文献
引用
^ 馬幼垣. 靖海澄疆:中國近代海軍史事新詮. 聯經出版. 2009-06-01: 454. ISBN 978-957-08-3418-5.
^ 2.02.12.2 陳降任. 細說重慶號巡洋艦 (PDF). 海軍軍官季刊 (海軍軍官學校). 中華民國103年5月, 33卷 (2期): 8–16頁. 请检查|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斯卡莱特备忘录;英国外相贝文致驻华大使施谛文,1948年5月18日,F.O.371/69610/F7162/,P.R.O.。
^ Treaty Series No. 39 (1948) - Exchange of notes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for the transfer of certain British naval vessels to China (PDF). UK Treaties Online. 1948年5月18日. (英文)
^ 现代舰船,2013-9B。
^ 老兵口述“重庆号”的那些事儿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0-15.
^ 现代舰船,2013-11B。
^ 1985年7月25日,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以“统请字〔1985〕第23号《关于解决部分原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工资待遇等问题的请示报告》”联合发文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书籍
馬全忠. 台灣紀事六十年.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2010年3月. ISBN 978-957-15-1486-4.
"The Silver Phantom": H.M.S. Aurora. F. Muller. 1945. OCLC 18098312 (英语).
参见
- 重慶號事件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