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院
|
元朝的宣政院
|
|
元朝宣政院辖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
歷史
|
|
- 成立
|
1264年
|
- 廢除
|
1372年
|
現隸屬於
|
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
|
|
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元朝统治中国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设立总制院,院使秩正二品,由当时的元朝帝师八思巴兼领,并设有院使、同知、副使等官员,下辖吐蕃地区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包括宣慰司、安抚司、招讨司、万户府、元帅府等。当时全国藏区被划分为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即吐蕃等處、吐蕃等路、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均受总制院管辖。到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尚书省右丞相兼总制院使桑哥认为总制院责任重大,故向忽必烈奏请根据中国唐朝时期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臣之例而更名为宣政院[1],由帝师兼领,被批准,而且院使升从一品,与中书省、尚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列。根据元朝的规定,对于全国各省佛教和吐蕃地区的一般性事务可设行宣政院驻当地处理,如遇重大军事则由宣政院与枢密院联合负责处理。他们凡是对汉地佛教有利的也做。
参考文献
^ 《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
參見
藏区
|
|
整体
|
|
自然 |
青藏高原 · 藏北高原 · 藏区八大神山 · 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 · 横断山脉 · 念青唐古拉山 · 唐古拉山脉 · 巴颜喀拉山脉 · 冈底斯山脉 · 昆仑山脉 · 柴达木盆地 · 湟水谷地 · 藏南谷地 · 雅鲁藏布江谷地 · 雅鲁藏布江 · 怒江 · 金沙江 · 澜沧江 · 湟水 · 纳木错 · 羊卓雍湖 · 玛旁雍错 · 班公湖 · 巴松措 · 森里错
|
|
历史 |
古羌人 → 发羌入藏 · 氐 · 象雄 · 唐旄 · 吐谷浑 → 吐蕃 → 古格王朝 · 唃廝囉國 → 蒙古征服 → 元(萨迦巴、宣政院) → 帕木竹巴(仁蚌巴)/明(烏思藏) →
清(藏區分治、理藩院、驻藏大臣、噶厦) → 民国(蒙藏会、西藏地方) → 共和国(昌都战役 → 解放軍入藏 → 1959年反抗 → 土地改革) · 达赖、護照、貨幣、农奴制(争议)、攝影
|
|
传统 分区 |
卫藏(卫 | 藏 | 阿里 | 羌塘) | 多康(安多 | 康区)
|
|
现行 政区 |
西藏自治区
四省藏区
青海省各藏族自治地方
甘肃省各藏族自治地方
四川省各藏族自治地方
云南省各藏族自治地方
|
|
现居 族群 |
官方识别:藏族
- 门巴族
- 珞巴族
- 羌族
- 汉族
- 蒙古族
- 回族
- 官方未识别
- 僜人
- 嘉絨人
- 白马人
- 夏尔巴人
- 古格人
- 藏回
|
|
文化 |
藏語
苯教、藏传佛教、藏回
- 藏香
藏医
- 天葬
- 藏族音乐
|
|
交通 |
|
|
|
|
羌塘(藏北)
|
|
自然 |
|
|
历史 |
|
|
现行 政区 |
那曲: 拉萨:当雄县
|
|
文化 |
康方言 |
|
|
|
阿里(纳里、俄力思)
|
|
自然 |
|
|
历史 |
|
|
现行 政区 |
西藏:阿里地区(南疆军区阿里军分区)
|
|
|
|
卫(前藏)
|
|
自然 |
拉萨河 |
|
历史 |
|
|
现行 政区 |
西藏:拉萨市 | 山南地区 | 林芝市(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县、朗县)
|
|
文化 |
衛藏方言 |
|
宗教 |
达赖喇嘛(冬宫、夏宫)
|
|
|
|
藏(后藏)
|
|
历史 |
帕木竹巴 · 仁蚌巴 · 乌思藏宣慰司 · 烏思藏都司 · 和硕特汗国 · 西藏地方
|
|
现行 政区 |
西藏:日喀则市
|
|
文化 |
衛藏方言 |
|
宗教 |
班禅额尔德尼(扎什伦布寺)
|
|
|
|
康(喀木、多朵)
|
|
自然 |
|
|
历史 |
吐蕃等路 · 朵甘行都司 · 巴塘事变 · 川边经略使 → 川边镇守使 → 川边特别区 → 康藏纠纷 → 西康建省 → 西康解放 → 昌都战役
|
|
现行 政区 |
西藏:昌都地区 | 那曲市(聂荣县、巴青县、索县、比如县、嘉黎县) | 林芝市(察隅县、波密县、墨脱县) 青海:玉树州 四川:甘孜州 云南:迪庆州
|
|
文化 |
|
|
宗教 |
|
|
|
|
安多(多麦)
|
|
历史 |
|
|
现行 政区 |
青海:海北州、海南州、黃南州、果洛州 甘肃:甘南州 四川:阿坝州(北部)
|
|
文化 |
|
|
|
|
元朝行政区划
|
|
都城:大都(突厥语称汗八里,今北京市)
|
|
中书省
|
|
腹里 |
- 德宁路
- 凈州路
- 集宁路
- 应昌路
- 全宁路
- 宁昌路
- 泰宁路
- 砂井府
- 東平路
- 东昌路
- 济宁路
- 曹州
- 濮州
- 高唐州
- 泰安州
- 德州
- 恩州
- 冠州
|
|
山东东西道 |
|
|
河东山西道 |
|
|
|
|
|
|
|
|
其他地区
|
|
宣政院辖地(吐蕃等處、吐蕃等路、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
-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
- 荆湖占城行中书省
- 交趾行省
- 缅中行省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