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族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邵族
Thao

Er nd 3014 Thao.jpg
1904年的邵族人

總人口

799人(2018年12月)[1]
分佈地區

台灣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水里鄉雨社山聚落
語言

邵語、臺灣閩南語
宗教信仰

祖靈信仰
相關民族


  • 和其他「台灣原住民」都屬於「台灣南島民族」

  • 和島嶼東南亞、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以及大洋洲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波里尼西亞的「南島民族」相關








邵族(邵語:Thau,原義是「我們是人」、Shwatan/思麻丹)為台灣原住民,是台灣原住民山區人口最少數的一族,聚居於南投縣日月潭及雨社山一帶。邵族會與南投縣仁愛鄉過坑的中正村之布農族卓社群人合作並通婚,有些邵語語彙借自卓群布農語。[2][3]




目录






  • 1 歷史


    • 1.1 邵族聚落


    • 1.2 白鹿傳說




  • 2 參見


  • 3 註釋


  • 4 參考文獻


  • 5 外部連結





歷史


相傳邵族的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阿里山」('arithan / 'ari a hundun)而來。人口甚少,因此學界對於該族是否應該歸屬於鄒族(Cou ; Tsou)的一支,一直有爭議;另一方面由於和漢族接觸較早,也曾被歸類為平埔族,但該族到底是屬於「高山族」或者是「平埔族」學界並無定見。清政府亦名之為「化番」(歸化生番),既不是「熟番」也不是「生番」。[4]伊能嘉矩將其視為平埔族、鳥居龍藏將其列為高山族。從文化、服飾、體質等特徵來看,邵族均和鄒族人不同,邵族族人自己不但否認他們是鄒族,且發起正名運動。[5] 在2001年8月8日政府正式承認邵族為原住民部族之一。[6]


邵族人深受祖靈信仰之影響,敬畏自然,但近百年來受到日治時期日本人以及漢人的移入,使原有的土地以及文化風貌受到了很大的改變。人口數少,約792人左右,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曾使八成以上邵族人之居所倒塌,因此震後部分族人曾暫時遷往台北市中山區明水路居住。



邵族聚落


卲族曾經是水沙連地區最有勢力的族群。水社(水沙連)是日治時期的主要聚落之一。現在則以伊達邵(Barawbaw,日月村,舊稱德化社)為中心。另一主要的聚落為位於水里鄉頂崁村的雨社山聚落。少部分居住於水里民和村益則坑(Aksa)一帶,其餘族人散居於各地。



白鹿傳說


(`99李壬癸田調資料,共202句,可分為十六段)


(故事結構,但與邵族口傳故事部分有誤)



  • 一、原住嘉義與「鄭軍」對抗,後遷於阿里山,並開始打獵追山鹿。

  • 二、追山鹿到東埔、益則坑、白山與湖,(山鹿消失處長出了茄冬樹)。轉追山羌與打曲腰魚。

  • 三、山鹿化身白衣美少女托夢,建立家園並定居下來。

  • 四、但有人想把豐富的收穫帶回給家人,就回到到阿里山。

  • 五、阿里山的族人商議整個部族一起遷徙。

  • 六、留下不想遷徙的人在阿里山,大部份的人都跟著遷徙的征途了。

  • 七、再次經過東埔、有人就留下來建立家園。

  • 八、三天後再次回到了白山與湖的美地。

  • 九、定居後敵手布農族和泰雅族的覬覦,這裡就是日月潭。

  • 十、族人商議到拉魯島去躲避敵手的攻擊。

  • 十一、各家發言:高家袁家與石家合作一起做樟木舟渡到拉魯島上去。

  • 十二、各家造船巧妙各度同,終於拉魯島上的人多了起來。

  • 十三、後來敵手變少了,族人就散居到日月潭的週圍定居並發展成好多個社區。

  • 十四、定居後他們多種茄冬樹,族人就更加倍的繁衍開來。

  • 十五、「清軍」開山時砍倒了很多茄冬樹,族人也開始變少了。

  • 十六、就這樣,茄冬樹就成為邵族人的精神象徵。



參見



  • 拉魯

  • 毛王爺

  • 骨宗事件

  • 郭百年事件



註釋





  1. ^ "邵族"[1],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2019年1月9日查閱.


  2. ^ 謝世忠等人,"原住民族傳統習慣之調查、整理及評估納入現行法制第五期委託研究─布農族、邵族",臺北市:原民會,2008年11月.ISBN 978-986-01-6323-0


  3. ^ 蔡培慧,"卡社群"[2],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2012年查閱.


  4. ^ 洪麗完,"水社「化番」"[3],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2012年查閱.


  5. ^ "原住民文化"[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2年查閱.


  6. ^ 南投縣魚池鄉邵族文化發展協會,"臺灣日月潭邵族部落原特色全導覽",97年度原住民族部落產業發展計劃,2008年.




參考文獻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陳計堯,2005,「邵族」與「鄒族」:日治時期對日月潭地區原住民的知識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no. 24:205-41。

  • 陳莉環,2006,口傳文學:邵族歌謠文化意涵之研究。臺灣文獻 57,no. 4:413-67。

  • 陳聖昌,2002,日月潭邵族土地權力變遷下領域空間衝突與矛盾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陳叔倬,2002,生物人類學在族群分類的角色:以邵族正名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no. 59:90-115。

  • 陳永龍,2003,重讀水沙連:從水域文化之保育理述邵族生存抗爭。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 鄧相揚、許木柱,2000,臺灣原住民史,邵族史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 洪淑玲,2005,邵族歌舞文化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洪汶溶,1991,邵族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 黃美金,2000,邵語參考語法。台北:遠流。

  • 黃森泉,1998,日月潭邵族之鄉土文化。原住民教育季刊,no. 12:61-79。

  • 簡史郎,1999,青嶂白波 雲水飛動:日月潭邵族的歷史與現況。歷史月刊,no. 143:72-76。

  • 簡史朗故事採集,2006,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The Long Haired Spirit of Sun Moon Lake: Stories from the Thao Tribe)。台北:新自然主義。

  • 賴靈恩,2006,邵族杵音與歌謠複音現象之關係:以lus'an祭儀為例。臺灣音樂研究,no. 2:101-18。

  • 李壬癸、吳榮順,2003,日月潭邵族的非祭儀性歌謠。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no. 60:115-62。

  • 李宜蓁,2000,日月神教重出江湖:邵族災後重建與族群認同的相互辯證。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 李昭鈺,2004,邵族服裝之形制溯源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林秀玉,2002,原住民族意識資源觀光吸引力之研究:以邵族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 劉秋月,2003,從行銷傳播觀點檢視邵族正名過程之策略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 石森櫻,2004,市地重劃對於傳統祭祀空間的衝擊:以日月潭邵族聚落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 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2002,台灣的原住民:邵族。台北:台原。

  • 王鈺婷,2002,拜公媽:邵族家庭的通婚與繼嗣的民族學意義。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 魏心怡,2001,邵族儀式音樂體系之研究。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系音樂碩士論文。

  • 謝佳君,2003,原住民與觀光客之利益交換影響因素之探討: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之邵族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 謝世忠、蘇裕玲,1998,傳統、出演、與外資:日月潭德化社邵族豐年節慶的社會文化複象。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no. 53:145-72。

  • 周美淑,2004,人、家戶與爐主(lotsu):邵族的人觀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顧敏耀,〈藍鼎元傳記資料考述--兼論其〈紀水沙連〉之內容與意涵〉,《成大中文學報》,第42期,2013年9月,頁137-182。

  • 孫大川總策劃,2016,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7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台北:新自然主義。




外部連結




  • 邵族大事紀

  • 後九二一大地震的邵族


  • We Are THAO 卲網站[永久失效連結]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邵族館[永久失效連結]


  • 鄧相揚:邵族「ulalaluwan」正名之芻議[永久失效連結]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

  • 中央研究院南島語數位典藏

  •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邵族大過年

  • 蠡測彙鈔/清-鄧傳安

  • 東征集/清-藍鼎元

  • 搶救瀕危邵族 應有更高規格機制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Daniel Guggenhe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