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軍節度使




天平軍節度使,簡稱天平節度使,為唐朝、五代、北宋今山东省西南部地方的藩鎮節度使之一。




目录






  • 1 沿革


    • 1.1


    • 1.2 五代


    • 1.3 北宋




  • 2 參考文獻





沿革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唐軍平定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三月,從淄青節度所領分出曹州、鄆州、濮州,置鄆曹濮節度使,治鄆州(今山東東平縣西北)。十五年(820年)賜號天平軍


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天平軍增領齊州、棣州二州。


咸通十三年(872年)齊州、棣州劃歸淄青平盧節度使。


唐僖宗中和初年,朱瑄據有天平軍轄地。


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年),龐師古攻克鄆州,朱全忠以朱友裕為天平軍節度留後,併入朱全忠勢力。




  • 田弘正(819年)


  • 马总(819年—821年)


  • 刘总(821年,未任)

  • 马总(821年—822年)


  • 乌重胤(822年—827年)


  • 崔弘礼(827年—829年)


  • 令狐楚(829年—832年)


  • 殷侑(832年—835年)


  • 庾承宣(835年)

  • 殷侑(835年)


  • 王源中(835年—838年)


  • 李彦佐(838年—841年)


  • 薛元赏(841年—843年)


  • 狄兼谟(843年—844年)


  • 刘约(844年—846年)


  • 崔蠡(846年—847年)


  • 田牟(847年—850年)


  • 马植(850年,未任)


  • 李景让(851年—852年)


  • 韦损(852年—854年)

  • 田牟(854年)


  • 孙景商(854年—856年)


  • 李业(856年—858年)


  • 杜胜(859年)


  • 裴识(860年)


  • 杨汉公(861年—862年)


  • 李穜(862年—863年)


  • 柳仲郢(864年—865年)


  • 田鐬(865年—866年)


  • 孔温裕(867年—869年)


  • 高骈(869年—874年)


  • 薛崇(875年—877年)


  • 张裼(877年—879年)


  • 杨损(879年,未任)


  • 崔君裕(879年)


  • 曹全晸(880年—881年)


  • 崔用(881年—882年)


  • 曹存实(882年)


  • 朱瑄(882年—897年)


  • 庞师古(897年)


  • 朱友裕(897年)


  • 朱全忠(899年—904年),遥领


  • 韦震(899年—904年)


  • 张全义(904年)

  • 韦震(904年)


  • 朱全忠(904年—907年),遥领



五代


後梁末帝龍德三年(後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年)閏四月,後唐李嗣源攻取鄆州。


後晉高祖天福元年(936年)後唐滅;十二月,天平軍節度使王建立歸附後晉。其後再隨政權改易入於後漢、後周。




  • 袁象先(910年—913年)


  • 牛存节(913年—915年)


  • 王檀(916年)


  • 霍彥威(917年—921年)


  • 戴思远(921年—923年)


  • 崔簹(923年)


  • 李嗣源(923年—924年)


  • 李存霸(924年—926年)


  • 李存渥(926年)


  • 霍彥威(926年)


  • 苻习(926年—929年)


  • 王晏球(929年—930年)


  • 房知温(930年—932年)


  • 李从温(933年)


  • 李从曮(933年—934年)


  • 王建立(934年—936年)


  • 石敬瑭(936年)


  • 王建立(936年—937年)


  • 安审琦(937年—938年)


  • 范延光(938年)


  • 赵在礼(938年—940年)


  • 杜重威(940年—942年)


  • 景延广(942年—942年)


  • 张从恩(944年—945年)


  • 高行周(945年—946年)


  • 李守贞(946年—947年)


  • 白文珂(947年)


  • 慕容彦超(947年—950年)


  • 高行周(950年—952年)


  • 符彦卿(952年—954年)


  • 何福进(954年)


  • 郭从义(954年—957年)


  • 刘仁瞻(957年)


  • 李重进(957年—959年)


  • 韩通(959年)


  • 韩令坤(960年—961年)


  • 石守信(961年—977年)



北宋


北宋沿襲設置天平軍節度使,駐鄆州,郡名東平郡。但宋制以文官任知州軍事,又於各路設置安撫使、轉運使、提刑使、提舉使,剝奪節度使對屬州的權力。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罷廢節度使統轄支郡,天平軍節度僅為鄆州之「州格」,天平軍節度使成為或武職、宗室之官階,繫鄆州州名也僅為遙領之虛銜。


至道三年(997年),以鄆州屬京東路。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分京東路為東、西兩路,鄆州改隸京東西路。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升鄆州為東平府。


金朝廢除。



參考文獻





  • 《新唐書》卷六十五·表第五·方鎮二

  • 《新五代史》卷二至十·本紀二至十

  • 《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地理一


  • 劉禹錫《天平軍節度使廳壁記》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