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利吉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安藤利吉

Ando Rikichi.jpg
臺灣總督安藤利吉



第19任台灣總督

任期
1944年12月30日-1945年10月25日
前任
長谷川清
继任
無(台灣日治時期結束)

 日本台灣領地最高領導人[原創研究?]

任期
1945年8月15日-1945年10月25日
前任
自己(臺灣總督)
继任
陳儀(中華民國臺灣省行政長官)
个人资料
出生
1884年4月3日
 日本宮城縣仙台市
逝世
1946年4月19日(1946-04-19)(62歲)
 中華民國上海市
专业
陸軍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安藤 利吉
假名
あんどう りきち
平文式罗马字
Andō Rikichi

安藤利吉(1884年4月3日-1946年4月19日)為宮城縣出身之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陸軍大將。舊制宮城縣第二中學校1回、陸軍士官學校16期。陸軍大學校26期。台灣日治時期第19任(末任)總督。




目录






  • 1 經歷


  • 2 台灣總督


  • 3 年譜


  • 4 可能死因


  • 5 參見


  • 6 註釋


  • 7 參考文獻





經歷


安藤為宮城縣人,生於1884年(明治17年)。陸軍士校、陸軍大學畢業。1931年任陸軍省兵務課長,之後歷任日本駐英大使館武官、旅團長、教育總監部本部長、第5師團長、第21軍司令官、南支那方面軍司令官。1941年以預備役受征召任台灣軍司令官,1944年晉升陸軍大將,12月30日被任命為第19任臺灣總督,當臺灣軍擴張為第十方面軍時,兼任第十方面軍司令官。日本戰敗,安藤利吉代表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和駐軍向盟軍投降。之後被列為戰犯,1946年(昭和21年)4月19日於受審在押上海監獄期間,服氰化鉀自盡。



台灣總督


曾任記者的伊藤金次郎在其著作記述,安藤利吉在未就任總督之前曾以臺灣軍司令官身分在1944年4月悄悄邀請臺北的有力日人到糖業聯合會館聚會,聚會上他表示無法給予臺灣同胞絕對的信任,且似乎暗示這是由於之前歷任總督的施政無法完全讓臺灣人心悅誠服之故[註 1][1]。而此次演講消息走漏後,某些自認忠君愛國的臺灣人認為受到侮辱,甚至向官方投訴,而當時的臺灣總督長谷川清與總督府人員亦感到大為不滿,認為軍方對總督府有所不滿直說即可,豈可在半公開場合向民間人士批判總督府[1]



年譜



  • 1901年(明治34年)3月 日本宮城縣仙台第二高等學校畢業

  • 1904年(明治37年)10月 陸士畢業(16期)
    • 11月 獲任官為步兵少尉・分派至步兵第4連隊


  • 1907年(明治40年)12月 步兵中尉

  • 1913年(大正2年)11月 步兵大尉

  • 1914年(大正3年)11月 陸大畢業(26期)

  • 1915年(大正4年)5月 步兵第50連隊中隊長

  • 1916年(大正5年)2月 陸軍技術審査部人員(軍事調査委員)

  • 1919年(大正8年)1月 駐在英國-1921年9月

  • 1920年(大正9年)8月 步兵少佐・平和條約實施委員(駐在歐州)

  • 1923年(大正12年)4月 參謀本部員

  • 1924年(大正13年)7月 兼陸大教官
    • 8月 歩兵中佐


  • 1925年(大正14年)8月 駐印度武官

  • 1927年(昭和2年)4月 參謀本部員

  • 1928年(昭和3年)3月 步兵大佐・步兵第13連隊長

  • 1930年(昭和5年)3月 第5师团參謀長

  • 1931年(昭和6年)3月 陸軍省軍務局兵務課長

  • 1932年(昭和7年)5月 日本駐英大使館武官
    • 8月 陸軍少將


  • 1934年(昭和9年)5月 參謀本部部員
    • 12月 步兵第1旅團長


  • 1935年(昭和10年)8月 陸軍戶山學校長

  • 1936年(昭和11年)4月 第5獨立守備隊司令官・陸軍中將

  • 1937年(昭和12年)8月 教育總監部本部長

  • 1938年(昭和13年)2月 教育總監

    • 5月 第5師團長

    • 11月 第21軍司令官



  • 1940年(昭和15年)2月 南支那方面軍司令官

    • 10月 參謀本部部員

    • 12月 待命



  • 1941年(昭和16年)1月 預備役
    • 11月 召集・台灣軍司令官


  • 1944年(昭和19年)1月 陸軍大將

    • 9月 第10方面軍司令官

    • 12月 兼台灣總督





可能死因


1945年10月赴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長葛敬恩被指為收受、侵吞原日本台灣總督安藤利吉的黃金,其女婿李卓芝亦涉及貪污「劫收」臺灣。[2][3][4][5][6][7]台灣旅日作家黃文雄稱,由於葛敬恩向欲留在台灣的日本人收賄、又在接收日本資產時中飽私囊,為了掩蓋,遂將協助善後的安藤利吉毒殺滅口。[8]



參見



  • 台灣日治時期

  • 台灣總督



註釋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1. ^ 中譯本之演講摘錄:「如今正是要把歷任總督之政治成績單公諸於世的時候。倘若統治甚得民心,萬一敵軍登陸而全島戰場化,臺灣同胞應該會與皇軍合作,挺身與敵軍登陸部隊做殊死戰才對。真正之皇民化必須如此。萬一與此相反……而以我個人的看法,我還不敢對臺灣同胞寄予絕對的信賴。……」[1]




參考文獻





  1. ^ 1.01.11.2 伊藤金次郎 著、日本文教基金會 譯. 《台灣不可欺記(日語:臺灣欺かざるの記)》. 文英堂. 2000年4月: 62-68頁. ISBN 957-8811-17-9. 


  2. ^ 許雪姬, 二二八事件:社會真實與歷史文本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7-03-20.,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九十年度贊助之學術研究報告


  3. ^ 王秋森、陳婉真、李賢群、李堅, 《1947台灣二二八革命》,1、2, 2017


  4. ^ 楊碧川, 二二八真相, 報導者, 2017/2/19


  5. ^ 淺論接收大員, 大成報, 2015/07/27


  6. ^ 魔戒魔戒我愛你, 民報 (2014年), 2016-03-22


  7. ^ 陳儀治理台灣 三大敗筆, 更生日報, 2017年03月09日


  8. ^ 黃文雄著、楊碧川譯. 《締造台灣的日本人》. 前衛出版社. 2009年8月: 74頁. ISBN 978-957-801-623-1. 





  • 秦郁彦編『日本陸海軍総合事典』第2版、東京大学出版会、2005年。


  • 福川秀樹『日本陸軍将官辞典』芙蓉書房出版、2001年。


  • 外山操編『陸海軍将官人事総覧 陸軍篇』芙蓉書房出版、1981年。

















前任:
長谷川清

臺灣首長
1944年12月30日-1945年10月25日
繼任:
陳儀
(臺灣行政長官)

臺灣總督
1944年12月30日-1945年10月25日

末任
原因:日本帝國無條件投降
前任:
本間雅晴

臺灣軍司令官
1944年上任
繼任: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