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部,明朝的政治機構。明朝原本定都金陵應天府,明成祖靖難奪位之後,決定回到根據地燕京,稱北京,是為永樂遷都。但依舊保留了陪都的地位,金陵改稱南京。並設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稱為南京六部,而南直隸(簡稱南直)的行政由南京六部直接管轄。
其實“南京吏部尚書”以及其他五尚書等職位,多半為虛銜。為參贊機務或涵養清望的閒職之所,重要性已無關政體本身[1]。
各部职权
南京吏部:考核南京六部與南直隸地區的官吏,並有京察。
南京戶部:徵收南直隸,與浙江、江西、湖廣三行省的布稅食糧,並管理南直隸地區的戶籍。
南京禮部:主要負責南直隸祭祀之事,尤其明太祖陵墓孝陵。
南京兵部:負責守備南直隸地區,由南京鎮守太監監軍。
南京刑部:管理南直隸地區勳舊、官吏、民眾的司法案件。
南京工部:管理南直隸地區工程事宜,也鑄造南直鹽引。
参考文献
引用
^ 《明史》(卷111):“自洪武十三年始.成祖遷都,南京止設侍郎.仁宗乃有尚書、都御史而未備.備官自孝宗始.其權位重者曰參贊機務,憲宗後乃專屬之兵部.然累世承平,履其任者,惟養清望而已,無關政本……”
來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参见
明朝六部
|
|
另见:南京六部
|
|
|
|
吏部 |
尚书正二品
左侍郎正三品
右侍郎正三品
郎中正五品
員外郎從五品
主事正六品
- 司务厅
- 文选清吏司
- 验封清吏司
- 稽勋清吏司
- 考功清吏司
|
|
户部 |
尚书正二品
左侍郎正三品
右侍郎正三品
- 總督倉場
郎中正五品
員外郎從五品
主事正六品
- 司务厅
- 浙江清吏司
- 江西清吏司
- 湖广清吏司
- 陕西清吏司
- 广东清吏司
- 山东清吏司
- 福建清吏司
- 河南清吏司
- 山西清吏司
- 四川清吏司
- 广西清吏司
- 贵州清吏司
- 云南清吏司
- 照磨所
- 寳泉局
宝钞提举司
- 广积库
- 赃罚库
- 甲字库
- 乙字库
- 丙字库
- 丁字库
- 戊字库
- 广盈库
- 外承运库
- 承运库
- 太仓银库
- 御马仓
- 军储仓
- 长安门仓
- 东安门仓
- 西安门仓
- 北安门仓
-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 临清运河钞关→户部榷税分司
|
|
礼部 |
尚书正二品 · 左侍郎正三品 · 右侍郎正三品 · 郎中正五品 · 員外郎從五品 · 主事正六品 · 司务厅(2司务从九品) 仪制清吏司 · 祠祭清吏司 · 主客清吏司(1492年起辖会同馆) · 精膳清吏司 · 铸印局 · 僧录司(善世正六品 · 阐教從六品) · 道錄司(正一正六品 · 演法從六品) · 龙虎山正一真人正二品 · 历局
|
|
兵部 |
尚书正二品 · 左侍郎正三品 · 右侍郎正三品 · 郎中正五品 · 員外郎從五品 · 主事正六品 · 司务厅(2司务从九品) 武选清吏司 · 职方清吏司 · 车驾清吏司(辖会同馆至1492年) · 武库清吏司 · · 大通关
|
|
刑部 |
尚书正二品 · 左侍郎正三品 · 右侍郎正三品 · 郎中正五品 · 員外郎從五品 · 主事正六品 · 司务厅(2司务从九品) 浙江清吏司 · 江西清吏司 · 湖广清吏司 · 陕西清吏司 · 广东清吏司 · 山东清吏司 · 福建清吏司 · 河南清吏司 · 山西清吏司 · 四川清吏司 · 广西清吏司 · 贵州清吏司 · 云南清吏司 · 照磨所 · 司狱司
|
|
工部 |
尚书正二品 · 左侍郎正三品 · 右侍郎正三品 · 郎中正五品 · 員外郎從五品 · 主事正六品 · 司务厅(2司务从九品) 营缮清吏司 · 虞衡清吏司 · 都水清吏司 · 屯田清吏司 · 营缮所 · 文思院 · 皮作局 · 鞍辔局 · 宝源局 · 颜料局 · 军器局 · 节慎库 · 织染所 · 杂造局 · 大通关提举司 · 柴炭司
|
|
明朝官职表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