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鹼基
核鹼基(英語:Nucleobase)是指一類含氮鹼基(nitrogenous base),在生物學上通常簡單地稱之鹼基(base)。是在DNA和RNA中,起配对作用的部分。核鹼基都是杂环化合物,其氮原子位于环上或取代氨基上,其中一部分(取代氨基,以及嘌呤环的1位氮、嘧啶环的3位氮)直接参與碱基配对。
常見的核鹼基共有5种:胞嘧啶(缩写C)、鸟嘌呤(G)、腺嘌呤(A)、胸腺嘧啶(T,通常為DNA专有)和尿嘧啶(U,通常為RNA专有)。腺嘌呤和鸟嘌呤属于嘌呤族(缩写作R),它们具有双环结构。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属于嘧啶族(Y),它们的环系是一个六元杂环。RNA中,尿嘧啶取代了胸腺嘧啶的位置。胸腺嘧啶比尿嘧啶多一个5位甲基,这个甲基增大了遗传的准确性。
核碱基通过糖苷键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的1位碳原子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叫核苷。核苷再与磷酸结合就形成核苷酸,磷酸基接在五碳糖的5位碳原子上。
目录
1 主要鹼基與核苷結構
2 简并碱基符号
3 中间产物
4 新四大碱基
5 参看
6 外部链接
7 参考文献
主要鹼基與核苷結構
核鹼基 | 腺嘌呤 | 鸟嘌呤 | 胸腺嘧啶 | 胞嘧啶 | 尿嘧啶 |
核苷 | 腺苷 A | 鳥苷 G | 胸苷 T | 胞苷 C | 尿苷 U |
简并碱基符号
符号 | 代替碱基 |
---|---|
R | A/G |
Y | C/T |
M | A/C |
K | G/T |
S | G/C |
W | A/T |
H | A/T/C |
B | G/T/C |
V | G/A/C |
D | G/A/T |
N | A/G/C/T |
中间产物
核鹼基 | 次黄嘌呤 | 黄嘌呤 | 7-甲基鸟嘌呤 | 5,6-二氢尿嘧啶 |
核苷 | 次黄苷 I | 黄苷 X | 7-甲基鸟苷 m7G | 二氢尿苷 D |
新四大碱基
近几年有人将表观遗传学修饰的5-甲基胞嘧啶(5mC)称为第5种碱基,5-羟甲基胞嘧啶(5hmC)称为第6种碱基。2011年研究人员发现了第7种DNA碱基「5-甲酰基胞嘧啶」(5fC),和第8种「5-羧基胞嘧啶」(5caC)。这几种碱基实际上都是由胞嘧啶经由Tet蛋白修饰后形成。人类和小鼠干细胞都拥有Tet蛋白,Tet蛋白是重新编程已经分化的细胞的一种重要功能蛋白[1]。
- 第5种碱基:5-甲基胞嘧啶
- 第6种碱基:5-羟甲基胞嘧啶
- 第7种碱基:5-甲酰基胞嘧啶
- 第8种碱基:5-羧基胞嘧啶
参看
- 碱基对
- 核苷
- 核苷酸
- DNA
- RNA
外部链接
- DNA双螺旋结构中的碱基配对
参考文献
^ S, Shen, L, Dai Q.; Wu SC, Collins LB, Swenberg JA, He C, Zhang Y. Tet proteins can convert 5-methylcytosine to 5-formylcytosine and 5-carboxylcytosine. Science. 2011 Sep 2;333(6047):1300-3. Epub 2011 Jul 2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