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





直隶,中国明、清兩朝的行政区划名词,原意指直屬中央之地。明代直隶地区的府州由中央直接管理,为直辖区,不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终明一代,直隶地区共有南北两片,稱為南直隸、北直隸,簡稱南直、北直,俗稱南京、北京(南京亦可特指應天府,北京亦可特指順天府),雅稱南畿、北畿。與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合稱為「兩直隸十三布政使司」、「兩京十三省」或「十五省」。




目录






  • 1 历史


    • 1.1 洪武始设直隶


    • 1.2 永乐增设北直隶


    • 1.3 清初废除两直隶




  • 2 参考文献


  • 3 外部链接





历史



洪武始设直隶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建都应天府(又称京师,永乐初年改为留都南京,在今南京市,洪熙至宣德年间仍称京师[來源請求])。明初沿襲元制,京城及周邊地區隸屬中書省,其他地區隸屬行中書省。


胡惟庸案後,廢中書省,应天府周边的府州一并归属中央直辖,稱為「直隸」。


永樂遷都北京後,這一區域便稱為「南直隸」。其地今属于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



永乐增设北直隶



永樂遷都北京顺天府(原北平府,今北京市)後,原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所属府州改为直隶,北平行省三司撤销。为区别原应天府、苏州府等直隶地区,遂一般称为北直隶,简称北直。这些府州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地区。



清初废除两直隶



清朝入关后,将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北直隶改称“直隶地方”;後改制為直隶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七省沿海全图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章鱼与海女图

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