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





滿洲地區的三個定義:東北三省(深紅);東三省+東四盟+原熱河省(深紅+中紅)、內外滿洲(深紅+中紅+淺紅)






滿洲,歷史地理名詞,範圍為現今的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東北部地區(即東四盟)及舊熱河省。傳統意義下的滿洲的面積,約為83萬平方英里,比現時法國、英國及愛爾蘭、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廣義上的滿洲,則還包括現由俄羅斯控制的外滿洲。


「滿洲」二字作為地名使用最早出現在日本學者高橋景保日语高橋景保的著作《日本邊海略圖》一書中[參 1]。直到19世紀末期,西方列強,尤其是俄羅斯帝國勢力延伸至此,滿洲作為地名的意義才開始突顯[參 2]。此後更因為俄國和日本對這一地區的爭奪而為世界所熟知。但清政府在正式場合之中仍然使用「東三省」來稱呼這片區域。例如1902年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1905年《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等皆以「東三省」稱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共控制區(哈爾濱等地)的報紙,如《東北日報》上,延用滿洲國時期「北滿」、「南滿」、「東滿」這樣的詞匯和「東北」混用,用以表示東北北部、東北南部和東北東部。中共機構和軍區分別設置東、南、西、北滿分局及東、南、西、北滿軍區。


現如今,在中國一般使用「東北」、「東北三省」、「東三省」或「關東」等來稱呼滿洲地區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這三個省級行政區,但有時談論東北也包括內蒙古東北部地區。目前東北地區滿族不佔人口的多數,而且滿洲已經很少被作為地名的稱呼,尤其是官方。在歷史遺留的專有名詞方面中國官方仍使用滿洲一詞,比如「中共滿洲省委舊址」(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北市場)之類的文物古蹟、滿洲里市等專有地名、還有一些企業如「北滿特鋼」(位於齊齊哈爾市)等。在韓國、北韓、日本和俄國等接近滿洲的國家和世界其他各國,滿洲作為地理名稱仍很常見。




目录






  • 1 历史


  • 2 地理劃分


    • 2.1 內滿洲


    • 2.2 外滿洲




  • 3 民俗与文化


    • 3.1 饮食


    • 3.2 娱乐


    • 3.3 歌舞


    • 3.4 特产




  • 4 参考文献


    • 4.1 引用


    • 4.2 书籍




  • 5 参见





历史





「滿洲」一詞在滿文中的寫法


满洲地区中部在古代中国被称为扶餘國。满洲地区的東部及俄國遠東在古代中國被稱為肅慎、女真等民族佔據。滿洲地區的南部屬於漢地。戰國時燕昭王曾經擊東胡、拒箕子朝鮮,辟地千里。秦統一中國後設立遼東郡,兩漢置遼西遼東郡,另左北平郡領有部分遼土,東漢三國時司馬懿討平割據此地之公孫氏,置平州,西晉因之,後五胡亂華時,鮮卑族在這裡建立前燕、後燕,後被高句麗吞併。唐滅高句麗後,遼東復歸中國,其北部則建立了渤海國,之後則分屬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族建立起來的政權所有。明初洪武北伐降伏納哈出,逐退李成桂,克復遼東,因其邊地,行衛所制,設都指揮使司,隸山東布政使,並置遼藩(靖難之亂後遷湖廣荊州),移山西之民填之。永樂年間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下游設立羈縻機構奴兒乾都司,其南部則為自治的女真族聚居地,當時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15世紀的朝鮮曾對女真展開進攻,吞併了圖們江以南的地區,設立四郡六鎮。


16世紀中葉,建州女真部開始興起,逐漸統一女真各部併發展為後來的後金政權。後金成立之初即以七大恨為由起兵反明,至崇禎季年已控制整個遼東,以至建立清朝入主中原。地理意義上的滿洲通常指今天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再加上內蒙古東北部的地區(即東四盟)。根據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條約》、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布連斯奇條約》、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與朝鮮的勘界約定,歷史上滿洲的地域還包括外滿洲即今天的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以北,以及外興安嶺以南,總面積約為210多萬平方公里。


清朝初年,在滿洲設置了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滿洲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佔有形式方面有別於關內地區。中俄雅克薩戰役後,清朝於1692年開始向滿洲地區派遣八旗及八旗漢軍移民。屬於吉林將軍管轄的寧古塔在清朝則是著名的流放地。由於滿洲是清朝的發祥地,因此清兵入關之後對這一地區採取了封禁措施,修建了柳條邊,禁止漢族移民進入其腹地。但是在整個18世紀,清政府日益舉棋不定,時而封鎖移民,時而對漢人滲入柳條邊佯作不知。


在19世紀末,滿洲因為日本和俄國對這一地區的爭奪而為世界所熟知。俄國向滿洲的擴張始於17世紀上半葉。1858年和1860年,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割佔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約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861年牛莊(營口)開埠,西方勢力開始進入滿洲南部。英國太古洋行、怡和洋行,德國德茂洋行、瑞記洋行,美國旗昌洋行紛紛在營口開業,各國先後在營口設立領事館,清朝也設立了營口海關。從1865年至1891年,滿洲地區大量出口大豆、豆油、柞蠶絲、以及人參等土特產,進口鴉片、棉紡織品和其它消費品。


清朝早期,滿洲被列為「龍興之地」而禁止漢人進入。由於清朝末年俄國的南下勢力抬頭,以及朝鮮移民越過圖們江開墾長白山地區的情況趨於嚴重,滿洲地區的邊疆危機日甚,清朝被迫開放邊禁,採取「移民實邊」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陸續開放了吉林圍場、阿勒楚喀圍場、大凌河牧場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緒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墾,設立琿春招墾總局,此後又開放了黑龍江地區的土地開墾。1885年設立吉林電報局,1883年,滿洲第一家近代機器工業製造廠——吉林機器局投產。


1896年,帝俄通過《中俄密約》得到了在滿洲境內修建鐵路的特權,並於1898年取得了旅順-大連租借地。這一時期日本也逐漸加強向滿洲的擴張。1904年,爆發日俄戰爭,俄國戰敗,被迫退出南滿。此後日本、俄國和中國三方均加速對滿洲的開發。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改置奉天、吉林、黑龍江,時稱東三省,設巡撫,並設東三省總督。日本於1906年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以公司的名義在滿洲實行殖民經略,並且鼓勵朝鮮人向滿洲大量移民。


1911年清朝滅亡,1915年袁世凱稱帝後,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曾策劃滿蒙獨立運動,由於局勢變化而未能實現。之後,奉系軍閥張作霖成為滿洲地區的實際控制者,張初期與日本交好,之後關係轉差,1928年兵敗於國民黨北伐,自燕京退回奉天時,被日本關東軍的鐵路炸彈所刺殺。1929年其子張學良繼位,宣佈東北易幟,改五色旗為青天白日紅旗,名義上歸順中國國民政府。


1931年爆發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全面侵略中國東北,張學良不戰而退,滿洲地區被日本侵佔,1932年至1945年,在大日本帝國扶植下,以前清皇帝溥儀為執政建立滿洲國,1934年溥儀稱帝,改名滿洲帝國。


1945年8月,蘇聯紅軍進攻在滿洲的日本關東軍,日本戰敗後滿洲國隨之解體,滿洲地區被蘇聯軍隊佔領。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開始爭奪東北地區的控制權。戰後因蘇聯遲未將滿洲歸還中華民國及運走大量滿洲國遺留之物資設備,導致中國爆發反蘇運動,蘇聯最終於1946年5月撤出滿洲地區並歸還給中國。1948年,國民政府在遼瀋戰役中失利,標誌中共對國民政府實現了軍事勝利,而此前中共通過長期「剿匪」,徹底消滅了支持國民政府的各類地方武裝及游擊組織。期間,中共對東北地區的行政區劃多有調整,1949年正式成為中共國的東北三省。



地理劃分



內滿洲





  • 南滿/南滿洲:中長路瀋陽至大連線以東的莊河、安東(今丹東)、通化、臨江、清原和瀋陽西南的遼中等地區。


  • 東滿/東滿洲:中長路瀋陽至長春線以東的吉林、西安(今東遼)、延吉、安圖、敦化等地區。


  • 西滿/西滿洲:中長路瀋陽至哈爾濱線以西的齊齊哈爾、洮南(今洮安)、扶余、雙遼、開魯、阜新等地區。


  • 北滿/北滿洲: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北安等地區。



外滿洲



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薩哈林州的薩哈林島、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烏第河以南、濱海邊疆區、猶太自治州、阿穆爾州



民俗与文化


满洲的文化传统基本上是华北汉族文化与通古斯各族民俗(包括满人、蒙古人等)及朝鮮人、斯拉夫人外来殖民习俗的结合体。



饮食


满洲的烹调以本地的原料和各本土居民的做法为基础,吸收了中国山东、河北等地中式烹调传统和日本料理及俄罗斯烹调的特色。食物加工讲究以少为佳以保持是食物的原味,以及采用大量的野生材料。和中国关内的烹饪的最大不同是大量使用不经加热的生鲜蔬菜(夏天通古斯人喜好食用新鲜的原味材料)。满洲的特色食物有:酸菜、粘豆包、东北火锅、满味萨其马、酸汤子、驴打滚、血腸。大连地区的新鲜水果和海鲜也极为出名。



娱乐




  • 嘎拉哈:一种由猪或者羊膝盖骨(有时也有牛膝盖骨)制作的玩具。


  • 冰尜(音:嘎):一种木质的类似陀螺的玩具。用鞭子在冰上抽打旋转。



歌舞


满洲民众普遍喜爱歌舞。著名的有满洲秧歌、以及主要为宗教形式的萨满舞蹈。



特产



  • 关东三宝,东北三宝:


    • 人参、貂皮、乌拉草。

    • 也有人参、貂皮、鹿茸等其他说法




  • 大米,高梁,大豆、关东烟



参考文献



引用




  1. ^ Pozzi 2006,第159, 167页


  2. ^ 《世紀行過:張學良傳》第6分鐘



书籍




  • 孟森. 《满洲开国史讲义》. 中华书局. 2006. ISBN 9787101050301. 


  • 启功. 《启功口述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ISBN 9787303070190. 


  • (英文)Pozzi, Alessandra; Janhunen, Juha Antero; Weiers, Michael (编). Tumen Jalafun Jecen Aku: Manchu Studies in Honour of Giovanni Stary. Volume 20 of Tunguso Sibirica. Contributor: Giovanni Stary. Otto Harrassowitz Verlag. 2006 [1 April 2013]. ISBN 344705378X. 



参见




  • 中国东北地区、外东北、兼并阿穆尔


  • 满族、清朝


  • 满洲国、满蒙独立运动

  • 满洲地区君主列表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章鱼与海女图

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