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同名或類似名的其它條目描述,請見「
王鼎」。
王鼎
|

|
大清太子太师东阁大学士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定九,号省厓
|
諡號
|
文恪
|
出生
|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陕西省西安府蒲城县
|
逝世
|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1842年6月8日) 京師顺天府圆明园
|
親屬
|
王沆(子)
|
出身
|
|
著作
|
|
王鼎(1768年-1842年),字定九,號省厓,陝西同州府蒲城縣(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人,清朝大臣。
生平
父王镇淮,为太学生。王鼎少時家貧好學,十九歲补诸生,二十五歲中举人。同族人王杰说他:“观子品概,他日名位必继予座。”[1]嘉慶元年(1796年)丙辰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侍讀學士、禮、戶、吏、工、刑五部侍郎、戶部尚書、河南巡撫、直隸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
道光二年(1822年),署河南巡撫。五年,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次年擢戶部尚書,一任十二年,期間兩度整頓鹽政。八年,平定回疆張格爾叛亂有功,加封太子太保。十九年,支持欽差大臣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翌年,鴉片戰爭爆發,主張頑抗英軍,與主和的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衝突。因戰事失利,道光帝派琦善與英國談判,將林則徐、鄧廷楨革職,充軍伊犁。王鼎上疏力保二人,怒斥琦善誤國,主張「不殺琦善,無以對天下」,並多次當面指責穆彰阿「妨賢」。二十一年,黃河在河南開封決堤,以東閣大學士署河東河道總督,偕通政使慧成前往治水,“请饬户部速具帑,期以冬春之交集事,不效愿执其咎。”[2],又保薦林則徐襄助,使決口大堤合攏,河水悉歸故道。二十二年(1842年),王鼎回京,反對道光帝與英國議和,割地賠款,廷諫、哭諫皆不果。四月三十日(西历6月3日)晚[3],懷揣遺疏「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彰阿)不可任,林(則徐)不可棄也」,自縊屍諫[4]。惟穆相親信軍機章京陳孚恩趕到王家,向其子王沆威脅利誘,“代為改草遺疏”。道光帝只知王鼎“暴病而亡”,[5]追贈太子太保,諡文恪。
紀念
林则徐有《哭故相王文恪公》诗两首,“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
注釋
^ 王学礼编纂:《蒲城县新志》,卷一○
^ 冯桂芬:《显志堂稿》,卷七
^ 《陕西省志·大事记》:記為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八日
^ 《清史稿·王鼎传》:“自禁烟事起,英吉利兵犯沿海,鼎力主战。至和议将成,林则徐以罪谴。鼎愤甚,还朝争之力,宣宗慰劳之,命休沐养疴。越数日,自草遗疏,劾大学士穆彰阿误国。闭户自缢,冀以尸谏。军机章京陈孚恩,穆彰阿党也,灭其疏,别具以闻。”光绪《蒲城县新志》记曰:“上劳公(王鼎),语及和议,公争之甚力,退与诸大臣语,不胜愤恨。戊申晦,草遗疏,通诋当事者误国。贻他日无穷患。既毕,置夹衣中,缢于圆明园寓邸。年七十有五,盖欲效古人‘尸谏’也。后其疏为猃人所易,竟未上”。
^ 冯桂芬《显志堂稿》卷七《光禄大夫东阁大学士王文恪公墓志铭》記其卒年道光二十四年,有誤。
參考資料
官衔
|
前任: 黃鉞
|
戶部漢尚書 道光六年九月庚辰-道光十八年五月癸丑 (1826年10月2日-1838年7月11日)
|
繼任: 湯金釗
|
嘉慶元年(1796年)丙辰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趙文楷 - 汪守和 - 帥承瀛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40名 |
戴殿泗 - 李錫恭 - 王 鼎 - 吳邦慶 - 張錦枝 - 許應喈 - 陸以莊 - 黃焜望 - 慕 鏊 - 秦 淵 趙 麟 - 陳 鶴 - 趙慎畛 - 汪德鉞 - 靳文銳 - 黃躍之 - 吳廷燮 - 龔麗正 - 馬廷燮 - 黎承惠 陳光鑾 - 張文靖 - 李培元 - 邱 勳 - 林紹光 - 沈 璐 - 沈學厚 - 陳蘭疇 - 韓掄衡 - 胡本淵 周之域 - 李林松 - 高 鈿 - 吳應咸 - 蔡維鈺 - 史 祐 - 董彩鳳 - 桂 齡 - 陸 泌 - 鹿維基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01名 |
邱 超 - 祁 𡎴 - 曹松篁 - 石時榘 -那爾豐阿- 蔡 烱 - 郎汝琛 - 韓克均 - 楊 健 - 顏允璨 劉名載 - 許廷椿 - 袁 櫆 - 萬世發 - 劉廷珍 - 李于培 - 陳毓咸 - 王恩注 - 黃丹桂 - 諸汝卿 熊如洵 - 幸 翰 - 俞日灴 - 鄭鵬程 - 賈名伸 - 蕭德充 - 周宏綱 - 姚學塽 - 朱 昺 - 楊中龍 周 圭 - 姚 達 - 李可端 - 蔣作梅 - 王維屏 - 李麟徵 - 隋維烈 - 張再英 - 鄂 山 - 王敬之 周泰元 - 靳金鼎 - 成 格 - 張斯沆 - 楊受廷 - 朱 達 - 金 甌 - 朱 寵 - 馬廷楠 - 來 珩 王德修 - 崔 本 - 李華庭 - 解 城 - 楊廷琮 - 邱立和 - 譚 元 - 高春藻 - 申企中 - 譚兆燕 程體常 - 來宗敏 - 邵葆祺 - 兀崇德 - 李 藩 - 劉 濖 - 王延瑞 - 扎蘭泰 - 程 俊 - 丁玉燾 周家銳 - 劉玉湛 - 董 義 - 程健學 - 何允徽 - 嚴 烺 - 劉 𡺭 - 辛紹業 - 黃顯章 - 徐維城 徐雲龍 - 楊尙琳 - 珠隆阿 - 曾寶光 - 蔡毓琳 - 譚景韓 - 張大維 - 常 泰 - 王 㟲 - 呂中呂 謝凝道 - 李杰甡 - 夏文蔚 - 李亨圻 - 林 策 - 張 源 - 高作霖 -覺羅清昌- 郭龍光 - 陳邦傑 胡萬青 - --- - --- - --- - --- - --- - --- - --- - --- - ---
|
|
前一科:乾隆六十年乙卯恩科 · 後一科:嘉慶四年己未科 同科進士:嘉慶元年丙辰武科
|
|
清朝入祀賢良祠王公大臣
|
|
|
|
前殿 |
和碩怡賢親王 胤祥 - 和碩超勇襄親王 策淩 - 和碩恭忠親王 奕訢
|
|
後寢 |
達 海文成 - 孟喬芳忠毅 - 李國翰敏壯 - 額色黑文恪 - 哈什屯恪僖 - 愛星阿敬康寧完我文毅 - 范文程文肅 - 李國英勤襄 - 米思翰敏果 - 褚 庫襄壯 - 姚文然端恪 莽依圖襄壯 - 傅弘烈忠毅 - 圖 海文襄 - 佛尼埒恭靖 - 于成龍清端 - 張 勇襄壯 賚 塔襄毅 - 王進寶忠勇 - 魏裔介文毅 - 魏象樞敏果 - 湯 斌文正 - 靳 輔文襄 根 特襄壯 - 傅臘塔清端 - 李之芳文襄 - 施 琅襄壯 - 趙良棟忠襄 - 阿蘭泰文清 孫思克襄武 - 于成龍襄勤 - 費揚古襄壯 - 王 熙文靖 - 勵杜訥文恪 - 伊桑阿文端 吳 琠文端 - 張 英文端 - 顧八代文端 - 富 善恭懿 - 熊賜履文端 - 張玉書文貞 徐 潮文敬 - 李光地文貞 - 陳 璸清端 - 馮國相桓僖 - 瑪爾漢恭勤 - 趙申喬恭毅 阿喇納僖恪 - 張鵬翮文端 - 楊宗仁清端 - 高其位文恪 - 尹 德慤敬 - 田從典文端 富寧安文恭 - 齊蘇勒勤恪 - 蔡世遠文勤 - 楊名時文定 - 朱 軾文端 - 李 衛敏達 馬 齊文穆 - 徐士林 - 徐元夢文定 - 鄂爾泰文端∗- 徐 本文穆 - 那蘇圖慤勤 拉布敦莊果 - 傅 清襄烈 - 陳大受文肅 - 潘思榘敏惠 - 高 斌文定 - 福 敏文端 和 起武烈 -喀爾吉善莊恪- 鹤 年文勤 - 汪由敦文端 - 黃廷桂文襄 - 蔣 溥文恪 李元亮勤恪 - 史貽直文靖 - 鄂 弼勤肅 - 梁詩正文莊 - 來 保文端 - 兆 惠文襄 方觀承恪敏 - 董邦達文恪 - 沈德潛文慤∗- 阿里袞襄壯 - 傅 恆文忠 - 尹繼善文端 陳宏謀文恭 - 吳達善勤毅 - 劉 綸文定 - 劉統勳文正 - 錢陳羣文端 - 何 煟恭惠 覺羅奉寬文勤 - 舒赫德文襄 - 高 晉文端 - 于敏中文襄∗- 李 湖恭毅 - 袁守侗清慤 英 廉文肅 - 伊勒圖襄武 - 許世亨昭毅 - 薩 載誠恪 - 奎 林武毅 - 福康安文襄 和 琳忠壯 - 阿 桂文成 - 鄂 輝恪靖∗- 金士松文簡 - 彭元瑞文勤 - 劉 墉文清 王 杰文端 - 朱 珪文正 - 戴衢亨文端 - 董 誥文恭 - 明 亮文襄 - 黎世序襄勤 汪廷珍文端 - 玉 麟文恭 - 富 俊文誠 - 曹振鏞文正 - 托 津文定 - 楊遇春忠武 長 齡文襄 - 盧蔭溥文肅 - 陶 澍文毅 - 文 孚文敬 - 隆 文端毅 - 黃 鉞勤敏 王 鼎文恪 - 陳官俊文慤 - 杜受田文正 - 潘世恩文恭 - 文 慶文端 - 裕 誠文端 杜 堮文端 - 胡林翼文忠 - 桂 良文端 - 沈兆霖文忠 - 翁心存文端 - 祁寯藻文端 駱秉章文忠 - 馬新貽端愍 - 官 文文恭 - 倭 仁文端 - 曾国藩文正 - 瑞 常文端 瑞 麟文莊 - 賈 楨文端 - 文 祥文忠 - 英 桂文勤 - 沈葆楨文肅 - 沈桂芬文定 全 慶文恪 -宗室載齡文恪- 左宗棠文襄-宗室靈桂文恭- 丁寶楨文誠 - 岑毓英襄勤 曾國荃忠襄 - 張 曜勤果 - 寶 鋆文靖 - 恩 承文慎 -宗室福錕文慎- 張之萬文達 李鴻藻文正-宗室麟書文慎-額勒和布文恭- 李鴻章文忠 - 宋 慶忠勤 - 劉坤一忠誠 榮 祿文忠 - 長 順忠靖 - 裕 德文慎 -宗室崑岡文達 - 崇 禮文恪-宗室敬信文恪
张之洞文襄 - 孫家鼐文正 - 戴鸿慈文誠 - 鹿傳霖文端
|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