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
大元 | |||||||||||
---|---|---|---|---|---|---|---|---|---|---|---|
1368年-1388年 | |||||||||||
北元最大疆域 | |||||||||||
地位 | 遊牧民族蒙古帝國之延續 | ||||||||||
首都 | 上都 (1368年–1369年) 應昌 (1369年–1370年) 哈拉和林(1371年–1388年) | ||||||||||
常用语言 | 蒙古語 | ||||||||||
宗教 | 薩滿教 藏傳佛教 | ||||||||||
政府 | 世襲君主制 | ||||||||||
皇帝 | |||||||||||
立法机构 | 大扎撒 | ||||||||||
历史 | |||||||||||
• 元惠宗退出大都 | 1368年9月 | ||||||||||
• 终结 | 1388年 | ||||||||||
| |||||||||||
今属于 | 蒙古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俄羅斯( 布里亞特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 阿爾泰共和國) |
北元(蒙古語:.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yun Gurban Ulus Tig","Oyun Qagan Tig","Oyun Garqag Tig","Oyun Har_a Tig","Oyun Scnin Tig","Oyun Agula Tig","Mongolian BT","Mongolian Baiti","Noto Sans Mongolian","Mongol Usug","Mongolian White","MongolianScript","Code2000","Menksoft Qagan"}.mw-parser-output .font-mong-mnc,.mw-parser-output .font-mong:lang(mnc-Mong),.mw-parser-output .font-mong:lang(dta-Mong),.mw-parser-output .font-mong:lang(sjo-Mong){font-family:"Abkai Xanyan","Abkai Xanyan LA","Abkai Xanyan VT","Abkai Xanyan XX","Abkai Xanyan SC","Abkai Buleku","Daicing White","Oyun Gurban Ulus Tig","Oyun Qagan Tig","Oyun Garqag Tig","Oyun Har_a Tig","Oyun Scnin Tig","Oyun Agula Tig","Mongolian BT","Mongolian Baiti","Noto Sans Mongolian"}ᠬᠦᠮᠠᠷᠳᠦ ᠥᠨ ᠥᠯᠥᠰ,1368年-1388年)(《明史》说法为1402年)指明朝建立并遣徐达大军攻陷元朝首都大都(汗八里)后,退居蒙古高原的原元朝宗室的政權,因国号仍叫大元,以其地处塞北,故稱“北元”[1]。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为元朝的继承者。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初人称北元大汗为“元君”,称其国为“残元”、“故元”,后来称之为鞑靼或北虏[2]。
北元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终于脱古思帖木儿天元十年(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为蒙古(明人稱鞑靼)所代替。
目录
1 歷史
1.1 大都沦陷
1.2 上都沦陷
1.3 应昌沦陷
1.4 坚守哈拉和林
1.5 甘肃沦陷
1.6 反攻中原
1.7 辽东沦陷
1.8 云南沦陷
1.9 北元灭亡
2 争议
3 帝王年表
4 参考文献
5 外部链接
6 参见
歷史
蒙古历史系列条目 | |||||
---|---|---|---|---|---|
漢族地區 | 蒙古高原 | ||||
战国 | 匈奴 | 东胡 | |||
漢 | 南匈奴 (汉单于庭) | 北匈奴 | |||
丁零 | 鲜卑 | ||||
魏晋 南北朝 | 高車 | 柔然 | |||
隋 | 鐵勒 | 突厥汗国 | |||
唐 | 東突厥 | ||||
薛延陀 | |||||
安北都护府 单于都护府 | |||||
后突厥汗国 | |||||
回鶻 | |||||
五代 | 黠戛斯 | 阻卜 | 契丹 | ||
北宋 | 乃蛮 | 克烈 | 遼 | ||
南宋 | 蒙兀 | ||||
蒙古帝国 | |||||
元 | 岭北行省 | ||||
明 | 北元/韃靼 | ||||
喀爾喀蒙古 | |||||
清 | 清代蒙古 (内属蒙古) (外藩蒙古) 乌里雅苏台 | ||||
中華民国 | 蒙古地方 | ||||
大蒙古国 | |||||
中華人民共和国 内蒙古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
蒙古国 | |||||
文化 · 地理 | |||||
泛蒙古主義 | |||||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 | |||||||||
---|---|---|---|---|---|---|---|---|---|
史 前 時 代 | 舊石器時代 | ||||||||
中石器時代 | |||||||||
新石器時代 | 黄河 文明 | 長江 文明 | |||||||
青銅器時代 | |||||||||
传说時代 (三皇五帝) | |||||||||
夏 约前21世纪–约前17世纪 | |||||||||
商 约前17世纪–约前11世纪 | |||||||||
周 前11世紀 | 前256 |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 | ||||||||
东周 前770–前256 | 春秋 前770–前403 | ||||||||
戰國 前402–前221 | |||||||||
秦 前221–前207 西楚 前206–前202 | |||||||||
汉 前202 | 220 | 西汉 前202–8 | ||||||||
新 8–23 | |||||||||
玄漢 23–25 东汉 25–220 | |||||||||
三国 220–280 | 魏 220–265 | 蜀漢 221–263 | 吳 229–280 | ||||||
晋 265-420 | 西晋 265–316 | ||||||||
东晋 317–420 | 五胡十六国 304–439 | ||||||||
南 北 朝 420 | 589 | 宋 420–479 | 北魏 386–534 | |||||||
齐 479–502 | |||||||||
梁 502–557 后梁 555–587 | 西魏 535–557 | 东魏 534–550 | |||||||
陳 557-589 | 北周 557–581 | 北齐 550–577 | |||||||
隋 581–619 | |||||||||
唐 618–907 武周 690–705 | |||||||||
五代十国 907–979 | 辽 (契丹) 916–1125 西辽 1124-1218 | 定难军 881–982 西夏 1038-1227 | |||||||
宋 960 | 1279 | 北宋 960–1127 | ||||||||
南宋 1127–1279 | 金 1115-1234 | ||||||||
大蒙古國 1206–1271 元 1271–1368 北元 1368–1388 | |||||||||
明 1368–1644 南明 1644–1662 | |||||||||
後金 1616–1636 清 1636–1912 |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1912–1949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至今 | 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 1949至今 | ||||||||
相关条目
| |||||||||
中国历史年表 |
大都沦陷
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日(1368年1月23日)明太祖建立明朝,統一南方,令徐达北伐,徐达率领的军队逼近大都,闰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元惠宗夜半开大都的健德门北奔,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后妃、臣僚等撤离大都,八月初二日(1368年9月14日),明军从大都的齐化门攻城而入,元朝对中国的统治结束,回到本土蒙古草原。
元惠宗撤离大都后,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当时高丽人叫北元。當時政治形势是除了元惠宗據有漠南漠北的蒙古本土,關中還有元將擴廓帖木兒(王保保)駐守甘肅定西,此外元廷還領有东北地区與雲南行中书省地區。
上都沦陷
明太祖為了驱逐位于蒙古的元廷势力,採取兵分二路,各個擊破的方式,此即第一次北伐。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四日(1368年9月16日),元惠宗到达上都。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明军逼近上都,元惠宗撤离上都,当天到达应昌。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明将常遇春攻克上都。
应昌沦陷
元惠宗在上都和应昌那里曾两次组织兵力试图收复大都,但都被明军击败。至正三十年(洪武三年)四月二十八日(1370年5月23日)元惠宗因痢疾在应昌去世,享年51岁。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在应昌繼承皇位,是为元昭宗,并于1371年改元宣光。至正三十年五月十六日(1370年6月10日),明将李文忠攻克应昌,元昭宗撤至哈拉和林,并坚持抵抗明军。
坚守哈拉和林
擴廓帖木兒仍然在漠北多地与明将徐达等人作戰。明太祖曾多次寫信詔降,但擴廓帖木兒從不理会,被朱元璋稱為「當世奇男子」。元昭宗宣光二年(1372年)正月,徐达从雁门出发,向哈拉和林进发。三月,明将蓝玉在土拉河大败扩廓帖木儿。五月,扩廓帖木儿在草原击败明将徐达的这支明军。自此之后,明军十几年不再进攻漠北,直到1388年,蓝玉才再次进攻漠北草原。
甘肃沦陷
宣光二年六月初三(1372年7月3日),明将冯胜大败元军,明朝从元朝治下收取甘肃行中书省地区。
反攻中原
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继位的北元后主脫古思帖木兒在1379年六月改年号为天元,继续和明军对抗,屢次侵犯明境[3]。
辽东沦陷
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明朝控制今辽宁南部。然而之外的辽阳行省地区仍由元朝太尉纳哈出控制,纳哈出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辽宁省昌图金山堡以北辽河南岸一带),自恃畜牧丰盛,与明军对峙了十几年,多次拒绝明太祖的招抚。1387年,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發動第五次北伐,目标是攻占纳哈出的金山。经过多次战争,1387年10月,纳哈出投降蓝玉,明朝控制原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的东北地区。
云南沦陷
鎮守雲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元朝对中国的统治结束,撤到老家蒙古草原后依然繼續忠效之。1371年明太祖派湯和等人領兵攻灭據有四川的明玉珍的明夏政权,並且勸降梁王未果。1381年12月,明军的沐英和傅友德兵分二路攻入雲南,天元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382年1月6日),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杀,数月后,元朝云南大理总管段氏投降明军,明軍征服雲南地區,元朝对云南的统治结束。[3]。
北元灭亡
1388年,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發動第六次北伐,明军穿越过戈壁沙漠到达草原东部,天元十年四月十二日(1388年5月18日),蓝玉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大败元军,俘虏北元后主次子地保奴及妃主五十余人、渠率三千、男女七万余,马驼牛羊十万。脱古思帖木儿和长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逃走。
至此北元国力衰落。天元十年十月,脫古思帖木兒被也速迭尔(阿里不哥后裔)杀害,从1388年开始,蒙古不再使用年号,帝号、大元国号被废弃,北元时期结束。
争议
在中外蒙古史学者的论著中,屡见“北元”一词,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这一史学概念的使用范畴却众说不一。争论的焦点就是“北元”是指1368-1388年这20年间的蒙古还是指1368-1635年这260多年间的蒙古(甚至还有认为北元结束于1691年多伦会盟的说法[來源請求])。传统说法是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木儿汗,为北元时期结束的时间(《明史·鞑靼传》)。 关于这个问题,蔡美彪先生和曹永年先生曾作过深入探讨,认为“北元”应适用于脱古思帖木儿败亡而止,即1388年,此后大元国号已取消,仍称蒙古。
“北元”仅指大蒙古国的一个阶段,其根据是:
- 脱古思帖木儿败亡后,蒙语文献中不再见大元国号的使用。
- 脱古思帖木儿败亡后,元朝传统的帝号、谥号、年号均不再见(也先汗与达延汗时期除外)。
1388年,北元皇帝、大汗脱古思帖木儿被叛臣也速迭儿弑杀。关于这位弑汗自立的也速迭儿,《华夷译语》中所载降明的蒙古知院捏怯来的奏报称是阿里不哥的子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史料。当年,蒙哥汗去世,镇守漠北的阿里不哥与控制中原的忽必烈发生汗位之争,结果阿里不哥失败,忽必烈做了蒙古大汗。随后迁都北京,仿汉族王朝模式定国号为“大元”,实行“汉法”,当上了元朝的皇帝。在这个时期,阿里不哥也被忽必烈杀害。忽必烈的所做所为无疑引起了阿里不哥子孙和漠北守旧的蒙古贵族的仇恨。在他们看来,大元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敌。有元一代,尽管忽必烈及其子孙在祖宗根本之地设立行省,实行宗王出镇制度,但这块龙飞之地却从未平静过。阿里不哥一系为首的反元斗争持续不断,这就是阿里不哥一派地方势力与元朝中央势不两立的明证。在这种心态驱使下,一旦元朝衰落,对蒙古草原的控制减弱,他们就会奋起反元。
在脱古思帖木儿败亡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部帅纷擎”,战乱频仍,与外界的联系基本中断。当时的明朝在捕鱼儿海战役胜利后,重点亦转向了对内部事务的处理。1398年明太祖去世,翌年太祖四子朱棣与建文帝同室操戈,是为“靖难之役”。这段时间《明实录》基本上没有关于蒙古的记载。直到朱棣“靖难”成功,当上了皇帝,才又重新开始了对北部边防的经略,致书蒙古大汗,要求“遣使往来通好,同为一家”,而此时已是1403年了。这时的蒙古大汗已是鬼力赤(他称汗在1402年左右)。当明朝方面获悉蒙古已去大元国号后,遂有明史「鬼力赤篡立,称可汗,去国号,遂称鞑靼」的误载。事实上,“去国号”的不是鬼力赤,而是也速迭儿。
在以后的蒙古历史上,大元国号仍出现,也先汗、达延汗时期即如此。但是,他们恢复大元国号的举动给汉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震动,这恰好反映出明代蒙古在大多数时期已取消了大元国号这一事实。
大元国号的废弃一定意义上意味着蒙古政权放弃了争夺中原的目标,转为立足于蒙古本身。
“北元”(1368年-1388年)仅代表一个时期的结束,其后进入《明史》所说的鞑靼时期(为明人所称,蒙方一直以蒙古自称)。但是从成吉思汗开始的“大蒙古国”政权仍然继续,鞑靼政权长期沿用元朝时代的汉制职官(如也先官职为太师淮王),至满都海夫人时才基本取消。“大蒙古国”政权延续至1635年察哈尔部为满洲的后金-清所灭亡。
故大蒙古国(1206年-1635年)依照中国名称的划分,可划为蒙古(1206年-1271年)、元朝(1271年-1368年)、北元(1368年-1388年)、鞑靼(1388年-1635年)。有时“元朝”可泛指从1206年至1368年这段时期。
帝王年表
廟號[4] | 諡號[4] | 蒙語諡號 | 尊號 | 名 | 在位時間 | 年號 |
---|---|---|---|---|---|---|
惠宗 | 宣仁普孝皇帝(北元谥)順皇帝(明朝谥) | 烏哈噶圖可汗 | 妥懽帖睦爾汗 | 妥懽帖睦爾 | 1368年-1370年 | 至正 |
昭宗 | 武承和孝皇帝 | 必里克圖可汗 | 愛猷識里達臘汗 | 愛猷識里達臘 | 1370年-1378年 | 宣光 |
(史稱北元后主) | 益圣宁孝皇帝 | 兀思哈勒可汗 | 脫古思帖木兒汗 | 脫古思帖木兒 | 1378年-1388年 | 天元 |
卓里克圖汗 | 也速迭儿 | 1389年-1392年 | 去國號,且為阿里不哥後裔。 | |||
恩克汗 | 恩克 | 1391年-1394年 | 為阿里不哥後裔。 | |||
尼古埒蘇克齊可汗 | 額勒伯克 | 1394年-1399年 | ||||
坤帖木兒 | 1400年-1402年 | 被殺後去國號,《明史》认为北元因他被杀而結束。 |
以下是韃靼可汗列表。也速迭儿篡位之後不再使用「大元」國號,部分西方學者將韃靼看作是北元的延續。
廟號 | 尊號 | 名字 | 在位時間 | 備註 |
---|---|---|---|---|
兀雷帖木兒汗 | 鬼力赤 | 1402年-1408年 | 殺坤帖木兒自立,去大元國號,明朝稱韃靼。 | |
完者帖木兒汗 | 本雅失里 | 1408年-1412年 | 額勒伯克之子,忽必烈後裔。 | |
答里巴 | 1415年 | 阿里不哥後裔,為瓦剌的傀儡 | ||
額色庫汗 | 斡亦剌歹 | 1415年-1425年 | 西蒙古大汗 | |
阿岱汗 | 1425年-1438年 | |||
岱總汗 | 脱脱不花 | 1433年-1452年 | ||
烏格克圖汗 滿都古勒汗 | 阿噶多尔济 | 1451年-1453年 | ||
太師、淮王 大元天聖可汗 | 也先 | 1453年-1454年 | 曾短暫地恢復「大元」國號 | |
烏珂克圖汗 | 馬兒古兒吉思 | 1454年-1465年 | ||
摩倫汗 | 脫古思猛可 | 1465年-1466年 | ||
1466年-1475年空位 | ||||
烏格克圖汗 | 滿都魯 | 1475年-1476年 | ||
达延汗 大元大可汗 | 巴圖蒙克 | 1480年-1517年 | 綽號「小王子」 | |
巴爾斯博羅特 | 1517年-1519年 | |||
阿剌克汗 | 博迪 | 1519年-1547年 | 察哈爾部首位可汗 | |
庫騰汗 | 達赉遜 | 1547年-1557年 | ||
扎薩克圖汗 | 圖們 | 1557年-1592年 | ||
彻辰汗 | 布延 | 1592年-1604年 | ||
林丹汗 | 丹巴圖爾台吉 | 1604年-1634年 | ||
额尔克孔果尔额哲 | 1634年-1635年 |
此後蒙古降於清朝,成為清朝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 “北元”一名最早见于朝鲜人郑麟趾《高丽史》:“北元辽阳省平章刘益、王右丞等欲归附大明。”
^ 达力扎布. 北元史研究三题.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1年02期 (中文(简体)).
^ 3.03.1 《中國通史 下冊》〈第二十三章 元帝國的組織〉: 第620頁-第622頁.
^ 4.04.1 自元昭宗以後,所有北元君主皆不自稱皇帝,只自稱可汗。漢文的廟號與諡號也不再有。黎東方. 《細說元朝》. 二六 〈蒙古可汗與元朝皇帝的名單〉.傳記文學出版社 . 1981年: 第215頁.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李学:《北元、蒙古、明代蒙古—兼与鲍音先生商榷》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3期
- 曹永年:《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1一72页。
- 蔡美彪:《明代蒙古与大元国号》,南开学报 1992年第1期。
- 薄音湖:《北元与明代蒙古》,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外部链接
- 蒙元历史研究之—“北元”的真相
参见
元朝
- 元朝君主列表
中国朝代和政权 |
---|
前朝: 大元 | 北元 1368年1月—1388年10月 | 后朝: 鞑靼、大明 |
西域及蒙古地区政权 |
---|
前朝: 大蒙古国 大元、察合台汗国 | 北元、察合台汗国 1368年—1388年 | 后朝: 鞑靼 (蒙古) 、瓦剌 大明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