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图




恰克图(俄语:Кя́хта; 布里亚特语:Хяагта, Khyaagta) ,今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一个临近蒙古国的城市。2002年的人口普查这里人口有18391人。恰克图位于现在的俄蒙边界界河的北岸,和南岸的蒙古国的阿勒坦布拉格(清代称买卖城或Maimaicheng)隔河相望。这里原是清代的中国商人对俄贸易的重要城市。


今天,这里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都烏蘭烏德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高速公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



歷史




根據1851年的外蒙古與大東北的地圖顯示,恰克圖(Kyakhta)位於俄蒙邊界界河的北岸,與界河南岸的買賣城(Maimaicheng)合稱雙城。這是俄國伊爾庫次克通往北京政府的最短路程。


1727年(清朝雍正五年)9月1日,沙俄和清政府在此签订《恰克圖界約》,共十一條。根据条约规定,两国以恰克图河为界,河北恰克图划归俄国。清朝于河南建新市镇阿勒坦布拉格,作为中俄贸易地,汉名“买卖城”。因为在蒙古语中阿勒坦布拉格又称“南恰克图”,所以一些在阿勒坦布拉格发生的事件被纪录成在恰克图发生。


1729年起,由理藩院派遣司员一人驻扎其地,监理当地中俄互市。


1758年春正月,俄人獻叛人阿睦爾撒納屍。初,厄魯特輝特部阿睦爾撒納背準噶爾來附,帝封為親王,命副定北將軍班第征準噶爾,降其部眾。已復叛歸,逃入俄,索之,以渡河溺死聞。既而患痘死,遂移屍至恰克圖來獻。未幾,厄魯特台吉舍楞戕中國都統唐喀祿,叛逃入俄,索之又不與,絕其恰克圖貿易。


1765年秋八月,俄綽爾濟喇嘛丹巴達爾紮等請附,又恐俄人追索,中國擒送,遣人來探。瑚圖靈阿以聞,帝命納之。


1768年秋八月,復俄恰克圖互市,理籓院設庫倫辦事大臣掌之。


1779年,再停互市。1780年復之。


清乾隆五十四年,又以納叛人閉市,嚴禁大黃、茶葉出口,俄人復以為請。清乾隆五十七年,乃與訂恰克圖市約五條。


恰克图、阿勒坦布拉格的贸易日益繁盛。
嘉庆、道光以来,中国从恰克图输往俄国的商品是以茶叶为大宗,其业务皆为晋商所垄断[1]。在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中,主人公就从福建武夷山贩运茶叶到恰克图,卖给俄国商人。此外,中国还向俄国出口丝绸、棉布、水果、瓷器、大米、蜡烛、大黄、姜、麝香等,而俄国向中国出口毛皮、纺织品、成衣、生革、皮革、工具、牛等货品。


清嘉慶七年秋七月,喀爾喀親王蘊端多爾濟請巡查恰克圖兩國邊界,帝命逾十年與庫倫辦事大臣輪次往查。


1860年,清、俄贸易全面开放,这里逐渐衰落。


1915年6月7日,北洋政府、沙俄在这里签署中俄蒙协约,为外蒙古独立的重要一步。



注释





  1. ^ 明清晋商衰落[永久失效連結]



  • 李今芸:〈恰克圖茶葉貿易與晉商(1862-1917)〉《漢學研究》,28:3 (2010),頁167-196。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章鱼与海女图

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