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的一部分

280px
在红场附近的莫斯科河大桥上的坦克。













日期 1991年8月19日—8月22日
地点  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莫斯科
结果

失败




  •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解散,政变遭到挫败


  • 新聯盟條約未能缔结,加盟共和国独立浪潮进一步抬头


  •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逐步失去对联盟的控制

  • 苏联解体


参战方

 蘇聯



  • 苏联 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辅助方:



  • 苏联自由民主党英语LDPSU[1]



执行机构:




  • 苏联武装力量

    • 俄罗斯第2近卫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

    • 第4近卫坦克师英语4th Guards Kantemirovskaya Tank Division




  •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

    • 阿爾法小組

    • 信号旗特种部队




支持政变的加盟共和国:[2]




  •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德涅斯特河沿岸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3]


  •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支持政变的社会运动英语Interfront



  • 爱沙尼亚互动党英语Intermovement

  • 拉脱维亚国际劳动群众阵线英语International Front of the Working People of Latvia

  • 立陶宛团结党英语Yedinstvo (Lithuania)

  • 摩尔多瓦平等权利统一运动英语Unity Movement for Equality in Rights




国际支持:[4][5][6]



  •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 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


  •  苏丹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


  • 利比亚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  南斯拉夫


  •  朝鲜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


反对政变的加盟共和国:[2]




  •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反对政变的社会运动:




  • 反共主義示威者


  • 俄罗斯 俄罗斯独立支持者


乌克兰国民大会–乌克兰人民自卫阵线英语Ukrainian National Assembly – Ukrainian People's Self-Defence




國際支援:[4][6][7]




  •  美國


  •  加拿大


  •  英國


  •  德國


  •  北約


  • 欧洲联盟 歐盟


指挥官和领导者

苏联 根纳季·伊万诺维奇·亚纳耶夫
苏联 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亚佐夫
苏联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
苏联 瓦连京·谢尔盖耶维奇·帕夫洛夫
苏联 鲍里斯·普戈
苏联 奥列格·巴克拉诺夫英语Oleg Baklanov
苏联 瓦西里·斯塔罗杜布采夫英语Vasily Starodubtsev
苏联 亚历山大·季贾科夫
阿亚兹·穆塔利博夫
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维奇·马洛费耶夫
卡哈尔·马赫卡莫夫
薩帕爾穆拉特·阿塔耶維奇·尼亞佐夫




苏丹共和国 奥马尔·巴希尔
伊拉克 萨达姆·侯赛因
利比亚 穆阿迈尔·卡扎菲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金日成

苏联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a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西拉耶夫
康斯坦丁·科别茨英语Konstantin Kobets
埃德加·萨维萨尔英语Edgar Savisaar
伊瓦尔斯·戈德马尼斯
格季米纳斯·瓦格诺柳斯
列翁·特尔-彼得罗相
茲維亞德·加姆薩胡爾季阿
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
阿斯卡爾·阿卡耶夫
米尔恰·斯涅古尔
瓦莱里·乌穆拉沃奇英语Valeriu Muravschi
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
伊斯蘭·卡里莫夫




乔治·H·W·布什
马丁·布赖恩·马尔罗尼
约翰·梅杰

^a 被紧急状态委员会软禁在福羅斯。

八一九事件(俄语:Августовский путч),又稱八月政变1991年蘇聯政變,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蘇聯政府内部一些高級官員企圖廢除戈爾巴喬夫的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兼蘇聯總統职务並控制蘇聯,然最终未遂的一场政變。政變領導人均为蘇聯共產黨内的強硬派成員,包括苏联的副总统、总理、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克格勃局长和苏联国防会议副主席等。他們认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計劃太過激进,並認為他正商議簽訂的新聯盟條約将中央權力过大地分散給與了眾共和國政府。此次未遂政變在短短三天內便瓦解,其后戈爾巴喬夫恢復權力。此事件本为减缓当时在苏联已逐渐扩大的离心运动,但最终效果则是粉碎了戈爾巴喬夫對蘇聯在鬆散體制下可維持一體的希望,并实际上加速了苏联解体。




目录






  • 1 背景


  • 2 策劃政變


  • 3 八月政變


    • 3.1 8月19日


    • 3.2 8月20日


    • 3.3 8月21日




  • 4 結果


    • 4.1 蘇聯共產黨的終結


    • 4.2 蘇聯分裂


    • 4.3 俄羅斯激進經濟改革


    • 4.4 對政變者的審判


    • 4.5 國會委員會




  • 5 歷史重要性


  • 6 相关的文艺作品


  • 7 參考文獻


  • 8 外部連結


  • 9 參見





背景


自1985年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接掌最高權力後,戈爾巴喬夫便雄心勃勃地著手开始了改革計畫,主要體現在他的經濟改革和政治開放政策这两方面。這些作為導致共產制度內的強硬成員對其抵制和不信任,也造成了一些戈爾巴喬夫始料未及的勢力和運動,即蘇聯內非俄罗斯族的少數民族民族主義動亂的增長,並出現對部份或全部的加盟共和國可能會脫離的憂慮。在1991年,蘇聯處於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中,幾乎所有商品都出現短缺,人們甚至必須大排長龍才能買到必須品。


波罗的海三国(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格魯吉亞已宣佈自蘇聯獨立。在1991年1月,發生了一月事件,嘗試以武力迫使立陶宛返回蘇聯。約一個星期後,拉脫維亞地方親蘇勢力亦以拉脫維亞一月事件類似嘗試試圖推翻政府,種族武裝衝突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和南奧塞梯也持續發生。


俄羅斯在1991年6月12日宣佈主權獨立並此後限制了蘇聯法律,特別是關於財政和經濟的法律,在俄羅斯領土的適用,俄羅斯最高蘇維埃通過了與蘇聯法律衝突的法律。


1991年3月17日的跨蘇聯公投,波羅的海三國抵制拒投,其餘共和國內的多數居民表達了希望保留革新後的蘇聯的意願,在協商後九個參與公投共和國中的八個(除了烏克蘭)有條件同意了新聯盟條約,此條約將使蘇聯成為一個共有一個總統和相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的眾獨立共和國組成聯邦,俄羅斯聯邦、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原預定在1991年8月20日在莫斯科簽訂此條約。



策劃政變


1990年12月11日,克格勃局長弗拉基米爾·克留奇科夫下令對位於莫斯科的中央電視台進行整肅[8],同日,他要求兩位克格勃官員準備若蘇聯進入緊急狀態時的應對計劃[9],其後他與蘇聯國防部長德米特里·亚佐夫、蘇聯內政部長鲍里斯·普戈、蘇聯總理瓦连京·巴甫洛夫、蘇聯副總統根纳季·亚纳耶夫、蘇聯國防會議副主席奥列格·巴克兰诺夫俄语Оле́г Дми́триевич Бакла́нов、戈爾巴喬夫的祕書處長瓦列里·波尔丁俄语Болдин, Валерий Иванович和蘇聯共產黨中央書記局委員申宁共同參與此政變。[10][11]


政變發起者希望可說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以「恢復秩序」。


1991年7月29日,戈爾巴喬夫、俄羅斯總統葉爾辛和哈薩克總統纳扎尔巴耶夫聚會商量開除強硬派如巴甫洛夫、亞佐夫、克留奇科夫和普戈並用更自由派的人物取而代之的可能。此次談話被克格勃竊聽,並讓局长克留奇科夫得知。克留奇科夫早在幾個月前就將戈爾巴喬夫設為目標110,并置於嚴密監視。[12][13][14]


1991年8月4日,戈爾巴喬夫前往位於克里米亞福羅斯的別墅度假。原計畫在8月20日聯盟條約簽署当天返回莫斯科。


8月17日,政變策劃者在莫斯科一間賓館內聚會並決定行動。在8月18日,禮拜日,巴克蘭諾夫、瓦列里·博爾金俄语Болдин, Валерий Иванович、奧列格·舍寧和蘇聯國防部副部長瓦连京·瓦连尼科夫將軍飛往克里米亞與戈爾巴喬夫會議;同一時間,福羅斯別墅的所有對外通訊線(其由克格勃控制)被切斷,柵門增設了得到命令禁止任何人離開的克格勃安全警衛。巴克蘭諾夫、博爾金、舍寧和瓦連尼科夫给出戈爾巴喬夫两个选项让其选择,其一为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其二为辭職並任命副總統亞納耶夫為代理總統。目的均为使政變者得以在這個國家「恢復秩序」。[11][15][16]


戈爾巴喬夫一直宣稱他在槍口下拒絕接受通牒[15][17],瓦連尼科夫則堅持戈爾巴喬夫說:「做你認為該做的,該死的!」。然而根据當時同在別墅的人的證詞,巴克蘭諾夫、博爾金、舍寧和瓦連尼科夫在与戈爾巴喬夫會面後顯然並不滿意且感觉緊張。[15]


政變者從普斯科夫的工廠定了250,000對手銬和300,000份逮捕表格。克留奇科夫將所有克格勃成員薪水加倍,從休假中叫回並置於警戒状态,列福爾特監獄俄语Лефортовская тюрьма也被事先淨空預備接收囚犯。[13]



八月政變


巴克拉諾夫、博爾金、舍寧和瓦連尼科夫自克里米亞回來後政變者在克里姆林宫聚會,亞納耶夫、巴甫洛夫和巴克蘭諾夫簽署了「蘇聯領袖宣言」,在其中他們宣佈因為蘇聯內的一些未注明因由的恐怖份子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宣佈國家緊急委員會的成立是為了管理這個國家和使能在緊急狀態維持政權。緊急委員會的成員包含亚纳耶夫、巴甫洛夫、克留奇科夫、亚佐夫、普戈、巴克拉諾夫和瓦西里·斯塔罗杜布采夫英语Vasily Starodubtsev(蘇聯农民聯盟主席)、亞歷山大·蒂賈科夫俄语Тизяк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國營企業和工業、建筑、运输和邮电设施联合会长)[18][16]


亞納耶夫以戈爾巴喬夫生病無能履行總統職責為藉口簽署行政命令任命自己為蘇聯代理總統。[18]國家緊急委員會封禁了莫斯科除了共產黨控制下九間報社外的所有報社[18],委員會也發佈一份民粹宣言題為「蘇聯男人的榮譽和尊嚴必須回復」,保證新聯盟條約將被每個人討論,「城市街道不再有犯罪」,委員會將專注在解決食物短缺問題,同時委員會向市民保證它支持「真正的民主進程」和改革。[18]



8月19日




叶利钦站在一辆坦克上向人群发表讲话(1991年8月19日下午)


「蘇聯領袖宣言」、亞納耶夫的行政命令和國家緊急委員會的文宣在早上七點開始由國營俄羅斯電台和俄羅斯電視台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官方控制下播送,同時,唯一的獨立政治電台莫斯科回音被斷線[19]。俄罗斯第2近卫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和坎捷米爾第四近衛裝甲師俄语4-я гвардейская танковая дивизия的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陸續開進莫斯科,傘兵也參與了此作戰,四名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人大代表(基於某些原因他們被認為最「危險」)被克格勃逮捕並拘留在莫斯科附近的陸軍基地[10]


8月17日,趁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葉爾辛自對哈薩克的訪問回到他在莫斯科的別墅時拘捕他的計畫曾被考量,但基於某些原因,未付諸實行[10][20][21]。葉爾辛抵達了白宫,並且在8月19日早上九點,他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理伊萬·西拉耶夫以及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代理主席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發佈聲明聲稱一次反動反憲法的政變發生了,督促軍方不要參與此政變,聲明內並呼籲發起總罷工訴求使戈爾巴喬夫能向人民致詞[22],此聲明以傳單的形式在莫斯科傳播。


莫斯科市民在下午開始聚集在白宫並在週邊設立路障[22],亞納耶夫的回應是在下午四點宣佈莫斯科進入緊急狀態。[18][16]亞納耶夫在下午五點的記者會宣佈戈爾巴喬夫在休息,他說:「多年辛勞使他變得非常疲倦並須要時間休息以恢復健康」,亞納耶夫說國家緊急委員會有心繼續改革,不過他的軟弱姿態、顫抖的手和不安表情使他的話語缺乏說服力。[16]


同一時間,一個塔曼摩托化步兵師坦克營受命防衛白宮的參謀長宣佈他向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領袖效忠[22][23],葉爾辛爬上其中一輛坦克車並向群眾致詞,出乎意料的,此插曲也在國營電視台的晚間新聞播出。[24]



8月20日


在下午加里寧將軍被亞納耶夫指派為莫斯科軍事總指揮的莫斯科軍區司令员宣佈莫斯科晚上十一點到早上五點宵禁,8月20日開始生效[22][11][19],這在當時被視為對白宫的進攻即將開始的徵兆。


白宫的防守者進行準備,其中一些有武裝但多數自願者無武裝,向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領袖宣佈效忠的謝爾蓋·葉夫多基莫夫少校指揮的坦克連在傍晚離開白宫[25][16],領導白宮臨時防衛總部的人是康斯坦丁·科別茨俄语Кобец, Константин Иванович將軍,一位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人大代表,他可運用的人包括一些自願參與防衛白宫的將軍和高級軍官,其中一些已退役。[25][26]


8月20日下午,克留奇科夫、亞佐夫和普戈終於決定進攻莫斯科白宫,此決定得到國家緊急委員會其他成員的支持,KGB的根尼·阿格耶夫俄语Агеев, Гений Евгеньевич將軍,克留奇科夫的代理人,和陸軍將領阿恰洛夫,亞佐夫的代理人,計畫發起「雷霆作戰」,由KGB特種部隊阿爾法小組(代表俄語第一個西里爾字母А)和維姆佩爾組(代表俄語第二個西里爾字母В,音/v/,借用德文的「信號旗」)執行,傘兵、莫斯科俄羅斯特種警察部隊、内務軍捷爾任斯基師、三個坦克連和一個直昇機中隊支援。


阿爾法組指揮官維克托·卡爾普欣俄语Карпухин, Виктор Фёдорович將軍與其他同組高階將領同行的還有傘兵部隊副指揮官亞歷山大·列別德混入莫斯科白宫附近的人群評估執行類似作戰的可能,在這之後卡爾普欣和維姆佩爾組指揮官別斯科夫上校試圖說服阿格耶夫此作戰不可能成功,因將導致流血衝突[10][11][12][27],列別德在傘兵部隊指揮官帕維爾·格拉切夫同意下,回到莫斯科白宫並秘密告知防衛總部進攻開始時間為下午2時。[12][27]



8月21日


在約凌晨一时,距白宫不遠處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師的一個步兵戰車縱隊在一個隧道被由無軌電車和清路機構築的路障所阻,德米特里·科马尔俄语Комарь, 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爬上一輛步兵戰車並企圖以帆布堵塞觀測孔但其後可能是從步兵戰車摔死或被射死,然後是弗拉基米尔·乌索夫俄语Усов, 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嘗試幫助他,被射死(可能是被非蓄意的跳彈擊中),差不多同一時間第三個人,伊利亚·克里切夫斯基俄语Кричевский, Илья Маратович,也因不明原因被射死,另有多人受傷,此步兵戰車被群眾點火但未有士兵死亡。


8月24日,莫斯科为科马尔、乌索尔、克里切夫斯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几十万人走上街头为他们送葬。叶利钦等俄罗斯领导人和很多社会活动家都在追悼大会上讲了话,戈尔巴乔夫没有参加这个活动,但他颁布命令,授予三个死难者苏联英雄称号。在整个苏联历史上,这是最后一次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28][26][16]


特種部隊阿爾法和信号旗並未如原定計畫前往白宮,當亚佐夫得知此事件,他命令部隊撤離莫斯科。


部隊在早上八时開始離開莫斯科,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員在國防部聚會,並且決定派一代表團前往克里米亞與戈爾巴喬夫會面商議,克留奇科夫、亚佐夫、巴克拉诺夫、蒂賈科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安纳托利·卢基扬诺夫俄语Лукьянов, Анатолий Иванович和蘇聯共產黨副總書記弗拉基米尔·伊瓦什科飛到克里米亞。在下午五时代表團到達福罗斯別墅,但戈爾巴喬夫拒絕與之會面,反而戈爾巴喬夫在別墅的通訊恢復後,宣佈廢除所有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決定並免除其成員的政府職位,蘇聯總檢察署遂嘗試開始調查此政變。



結果


戈爾巴喬夫飛到莫斯科,國家緊急委員會代表團也一樣,當克留奇科夫、亞佐夫和蒂賈科夫在8月22日清晨抵達莫斯科後在機場被逮捕,8月22日上午亞納耶夫在他的辦公室被捕,普戈和他的妻子在8月23日自殺,巴甫洛夫和斯塔罗杜布采夫同日被捕,巴克蘭諾夫、波爾丁和舍寧在8月24日被捕。[12]


因一些地區行政委員會首腦支持國家緊急委員會,在8月21日俄羅斯最高蘇維埃在1626-1號決議授權俄羅斯總統葉爾辛指派地區行政首腦,雖然當時有效的俄羅斯憲法未提供總統此權力。[29]


8月22日,俄羅斯最高蘇維埃在1627/1-1號決議宣佈訂俄羅斯在歷史上的白藍紅國旗為俄羅斯官方國旗,替代蘇聯紅旗。


8月23日-24日晚間,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契卡創始人,位於盧比揚卡國家安全委員會總部前的紀念碑被拆除。



蘇聯共產黨的終結


8月24日,戈爾巴喬夫辭去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職位[12],声称苏共中央及政治局和书记处没有坚决反对政变,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国内的共产党和地方党组织则自行决定自己的前途。8月25日,苏共中央书记处被迫发表声明,宣布接受自动解散為苏共中央的决定,同时请求苏联总统、俄罗斯总统和各共和国领导人准许在莫斯科举行苏共中央全会或采取其他组织措施,讨论党今后的直命运问题。但未见答复。


8月24日,俄羅斯總統葉爾辛在他的第83號行政命令將蘇聯共產黨檔案轉移給政府檔案部門,在8月25日葉爾辛在他的第90號行政命令將蘇聯共產黨在俄羅斯的資產國有化(不但包括政黨委員會總部還包括教育機構、旅館等等)。[29]


11月6日,葉爾辛在他的第169號行政命令終止蘇聯共產黨和俄罗斯共产党在俄羅斯的活動,并解散其组织机构。[29]蘇聯共產黨結束長達74年的執政黨地位。



蘇聯分裂


8月24日,戈爾巴喬夫創立所謂「蘇聯經濟運作管理委員會」取代巴甫洛夫領導的蘇聯內閣,俄羅斯總理西拉耶夫率領此委員會。


8月24日,烏克蘭最高蘇維埃通過烏克蘭獨立宣言英语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Ukraine並為支持此獨立宣言要求舉行公投。


8月27日,摩爾多瓦最高蘇維埃宣佈摩爾多瓦自蘇聯獨立,在8月30日和31日阿塞拜然最高蘇維埃和吉爾吉斯最高蘇維埃也各自做了相同的事。


9月5日,人民代表大會在通過蘇聯第2392-1號法案「關於過渡時期蘇聯官方」,改革了蘇聯最高蘇維埃,替代原有的聯盟蘇維埃和民族蘇維埃兩議院,皆由人民代表大會所選出,新的兩議院為聯盟蘇維埃和共和國蘇維埃,聯盟蘇維埃為由公民選出的人民代表組成,共和國蘇維埃包含來自每共和國20名代表每一自治區加一代表並由共和國立法機關指派,俄羅斯為特例擁有52名代表,不過,各共和國代表團在共和國蘇維埃僅有一票,法律將先在聯盟蘇維埃通過再在共和國蘇維埃。


另外蘇聯國家理事會,其中包括蘇聯總統和各共和國總統也被設立,「蘇聯經濟運作管理委員會」被蘇聯跨共和國經濟委員會取代,同樣由西拉耶夫領導。[30]


9月6日,新成立蘇聯國家理事會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獨立。[31]


9月9日,塔吉克最高蘇維埃宣佈自蘇聯獨立。


9月超過99%亚美尼亞的投票人在公投支持共和國對獨立的訴求,緊接投票後為亚美尼亞最高蘇維埃在9月21日宣佈完全獨立。


10月27日,土庫曼最高蘇維埃宣佈土庫曼自蘇聯獨立。


在這之後留在蘇聯的共和國僅存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在11月7個共和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吉克)同意簽署一個新聯盟條約會形成一個稱為主權國家聯盟的聯邦,不過此聯邦從未實現。


12月1日,烏克蘭舉行公投,其中90%投票人支持烏克蘭獨立法案英语Act of Independence of Ukraine


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領導人葉爾辛、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和斯坦尼斯拉夫·舒什克維奇,以及共和國總理在明斯克,白俄首都聚會,他們在此成立了獨立國家聯合體(CIS)並廢除成立了蘇聯的1922聯盟條約,另一個簽訂儀式在12月21日在阿拉木图舉行,將中亞五個共和國、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然也納入CIS,格魯吉亞遲至1993年才加入,波羅的海三小國從未加入。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聯總統職位,鎯頭和鐮刀紅旗自克里姆林國會建築前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三色旗,蘇聯不復存在。



俄羅斯激進經濟改革



1991年11月1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發佈第1831-1號決議在法律上支持俄羅斯總統葉爾辛簽署經濟改革所需的行政命令的權力即使與現有法律衝突,此類命令若未被俄羅斯最高蘇維埃或其主席團在七日內否決否則將自動生效。[29]


在1991年11月6日,葉爾辛除了總統職權外再兼任總理職權,葉戈爾·蓋達爾成為副總理並兼任經濟和財政部長。


在1991年11月15日,葉爾辛發佈行政命令第213號關於外國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領土經濟活動的自由化,透過之所有俄羅斯公司皆被允許進口和商品和獲取外國貨幣(過去所有外國貿易皆被國家嚴密控制)。[29]


在1991年12月3日,葉爾辛發佈行政命令第297號關於自由化物價措施,透過之自1992年1月2日多數過去存在的物價控制皆被廢除。[29]



對政變者的審判


被逮捕的國家緊急委員會成員和他們的同夥被以陰謀獲取權力形式的叛國罪被起訴,不過至1992年終他們皆已被保釋候審,在俄羅斯最高法院軍法舉行的聽證會從1993年4月14日開始。[32]


在1994年2月23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宣佈特赦委員會成員和同夥,同樣被特赦的還有1993年10月事件的參與者[29],全部人皆接受特赦,除了瓦連尼科夫將軍要求繼續審判並最終在1994年8月11日無罪釋放。[12]



國會委員會


在1991年列夫·蓬諾瑪廖夫俄语Пономарёв, Лев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領導成立了研究政變動機和理由的國會委員會,不過在1992年在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的堅持下解散。



歷史重要性


1991年蘇聯解體被俄羅斯總統普京稱為「20世紀最大地緣政治災難」。[33]烏克蘭首任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將1991年的發展稱為「帝國的葬禮」。[34]


長達二百多年的俄羅斯大一統時代瓦解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說:“二十世紀的俄羅斯,是俄羅斯有史以來,最令俄羅斯民族感到羞恥的時代。”



相关的文艺作品


  • 《叶利钦:八月里的三天》(Ельцин: Три дия в августе,2011年)[35]

伊藤潤二:憂國的拉斯普金



參考文獻





  1. ^ a party led by the nationalist politician 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 – http://www.lenta.ru/lib/14159799/full.htm. Accessed 13 September 2009. Archived 16 September 2009-.


  2. ^ 2.02.1 Ольга Васильев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во время путча» в сб.статей: «Путч. Хроника тревожных дней». //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рогресс», 1991. (in Russian). Accessed 14 June 2009. Archived 17 June 2009.


  3. ^ Solving Transnistria: Any Optimists Left? by Cristian Urse. p. 58. Available at http://se2.isn.ch/serviceengine/Files/RESSpecNet/57339/ichaptersection_singledocument/7EE8018C-AD17-44B6-8BC2-8171256A7790/en/Chapter_4.pdf


  4. ^ 4.04.1 Артем Кречетников. «Хроника путча: часть II» // 英国广播公司


  5. ^ Р. Г. Апресян. Народное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е августовскому путчу (recuperato il 27 novembre 2010 tramite 互联网档案馆)


  6. ^ 6.06.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SovietCoup_Intl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Gupta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8. ^ Yevgenia Albats and Catherine A. Fitzpatrick. The State Within a State: The KGB and Its Hold on Russia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1994. ISBN 0-374-52738-5, pages 276-293.


  9. ^ KGB Maj. Gen. Vyacheslav Zhizhin and KGB Col. Alexei Yegorov, The State within a state, page 276-277


  10. ^ 10.010.110.210.3 克格勃官员在政变中的参与作用—克格勃内部报告. 自由新闻工作. 1991年9月 [2010年4月30日] (俄语). 


  11. ^ 11.011.111.211.3 (俄文) "Novaya Gazeta" No. 51 of 23 July 2001 (extracts from the indictment of the conspirators)


  12. ^ 12.012.112.212.312.412.5 (俄文) 事件发生时间表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1-27., by Artem Krechnikov, Moscow BBC correspondent


  13. ^ 13.013.1 Christopher Andrew and Vasili Mitrokhin (2000). The Mitrokhin Archive: The KGB in Europe and the West. Gardners Books. ISBN 0-14-028487-7, pages 513-514.


  14. ^ The KGB surveillance logbook included every move of Gorbachev and his wife Raisa Gorbacheva, Subject 111, such as "18:30. 111 is in the bathtub."The State within a state, page 276-277


  15. ^ 15.015.115.2 (俄文) "Novaya Gazeta" No. 59 of 20 August 2001 (extracts from the indictment of the conspirators)


  16. ^ 16.016.116.216.316.416.5 (俄文) "Kommersant", 18 August 2006


  17. ^ Gorbachev's interview to the Russian Service of BBC of 16 August 2001 (俄文)


  18. ^ 18.018.118.218.318.4 (俄文) GKChP documents


  19. ^ 19.019.1 (俄文) another "Kommersant" article, 18 August 2006


  20. ^ (俄文) "Novaya Gazeta" No. 55 of 6 August 2001 (extracts from the indictment of the conspirators)


  21. ^ (俄文) "Novaya Gazeta" No. 57 of 13 August 2001 (extracts from the indictment of the conspirators)


  22. ^ 22.022.122.222.3 A Russian book on August 1991 events


  23. ^ "Izvestia", 18 August 2006 (俄文)[1]


  24. ^ "Moskovskie Novost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1-27., 2001, No.33 (俄文)


  25. ^ 25.025.1 (俄文) "Nezavisimoe Voiennoye Obozrenie", 18 August 2006


  26. ^ 26.026.1 Russian site on Heroes of the Soviet Union


  27. ^ 27.027.1 "Argumenty i Facty"[永久失效連結], 15 August 2001


  28. ^ A Russian site on Ilya Krichevskiy[2]


  29. ^ 29.029.129.229.329.429.529.6 Konsultant+ (Russian legal database)


  30. ^ Russian legal database. [200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3). 


  31. ^ Site of RIA-Novosti (Russian news agency)[3]


  32. ^ "Vzgliad", 18 August 2006 (俄文)


  33. ^ http://news.bbc.co.uk/2/hi/europe/4480745.stm


  34. ^ 存档副本. [2006-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5). 


  35. ^ 【历史】【俄罗斯】叶利钦,八月的三天(2011)【叶利钦回忆录中的八一九事件】




外部連結








  • IRC logs: Transcript of internet chat from the time of the coup


  • TASS transmissions at the time of the coup (captured from short-wave radio transmissions, contains decoding errors)

  • Andrew Coyne: Getting to the Roots of a Deserved Failure


  • The St. Petersburg Times #696(63), 17.08.2001 The issue of The St. Petersburg Times devoted to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coup attempt.

  • Chronology of the Coup The USSR in 1991: The Implosion of a Superpower by Dr Robert F. Miller

  • 1991 Diplomatic Bluebook, Section 4. The Soviet Union by the Japanese Foreign Ministry


  • 一位匿名俄罗斯人对此事件的回忆录(英文)


  • Sam Lafranco对此事件的回忆录(英文)

  • Personal account and photographs of historian Douglas Smith, eyewitness to the coup


  • [4] Vadim Anatov, a programmer for Relcom (the first public ISP in the USSR) talking about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in resistance to the coup.



參見




  • 蘇聯歷史
    • 蘇聯解體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章鱼与海女图

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