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坐标:22°25′06″N 114°12′19″E / 22.418213°N 114.205346°E / 22.418213; 114.205346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學校
香港中文大學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地庫
創於
1971年
會長
區倬僖
會員
16,900 (2017年)
網址
www.cusu.hk
Facebook專頁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會。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章》[1],其宗旨為「本民主自治精神,為團結各同學,促進德、智、體、群、美之發展,謀求福利之增進,溝通同學與校方之關係,以及服務社會」。


中大學生會是香港八大院校學生會中,惟一一個仍根據其大學條例設立的大學學生會。有別於其餘大學的學生會自行向警務處進行社團註冊。在法律上,中大學生會是中文大學的一部分,而非獨立法人。




目录






  • 1 組織


    • 1.1 常設機構




  • 2 成立背景


  • 3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歌


  • 4 學生會活動


    • 4.1 社會及校政參與


      • 4.1.1 大學四改三


      • 4.1.2 八九民運


      • 4.1.3 校長遴選


      • 4.1.4 削資事件


      • 4.1.5 哭中大事件


      • 4.1.6 新民主女神像




    • 4.2 福利工作




  • 5 爭議事件


    • 5.1 代表會推翻會章修改公投


    • 5.2 馬料水報事件




  • 6 學生會會室


  • 7 歷屆成員


    • 7.1 代表會


    • 7.2 幹事會


    • 7.3 司法委員會




  • 8 學生會屬會


  • 9 連結


  • 10 參考資料


  • 11 相關條目





組織


雖然根據會章中大學生會是由中大各成員書院學生會所組成,然而事實上中大學生會與書院學生會是基於《香港中文大學條例》章程的不同條文成立。換句話說,中大學生會與各書院學生會在法律上互不隷屬,亦非所謂聯邦制。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由各成員書院學生會組成,並由以下組職負責一切會務,包括︰全民大會、聯席會議、代表會、司法委員會、幹事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又稱報社)、校園電台編輯委員會。中大學生會的組織架構受《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章》所規範。學生會的權力行使有以下的方式:


學生會的最高決議為全民投票,為全體基本會員施行其選舉、創制、罷免之唯一程序。
根據學生會會章,學生會亦設有兩個非常設機構,其一為全民大會,由全體基本會員組成,除全民投票之外的最高權力機構。但由於召開會議所需要出席的法定人數為全體基本會員十分之一,以現時中大學生的人數,即表示需要約一千六百人或以上出席才能召開。故此門檻之高,使全民大會極少召開。
另一非常設機構為聯席會議﹕由代表會、幹事會、報社及校園電台的成員組成,一般而言人數約為四十人,是地位僅次於全民大會及全民投票之外的最高權力機構。



常設機構




  • 代表會﹕中大學生會的最高立法、監察及民意代表機構。成員由各成員書院學生會依書院人數選出代表二至四人,各書院學生會會長及代表會或監議會主席組成。


  • 司法委員會:中大學生會最高司法機構,獨立於代表會及幹事會運作,由經遴選小組提名、代表會確認、會長委任的司法委員組成,下設原訟庭和上訴庭。於2017年成立。


  • 幹事會 ﹕中大學生會最高行政機構,對外代表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並向代表會和全體基本會員負責。


  • 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負責編輯和出版《中大學生報》,向代表會和全體基本會員負責。須反映同學意見、學校政策及報導學生活動。


  • 校園電台編輯委員會﹕負責製作電台節目,向代表會和全體基本會員負責。須反映同學意見、學校政策及報導學生活動、爭取無線電廣播牌照。於1999年正式成立。



成立背景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時,三間成員書院都有各自的學生會;至1971年才正式成立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沙田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均是中大學生會的基本會員(而在2015年會章修訂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本科生不再被視為基本會員)。根據2013年2月22日的數字,中大學生會的基本會員人數為15132人。


第一屆幹事會由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各派一代表組成,之後每屆幹事會有幹事10-15人,學生會幹事會幹事必須來自不少於三分之二之成員書院,由全校本科生普選產生。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歌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歌》由黃永熙作曲,林以亮(宋淇)作詞。




開了山 闢了地
我們的神聖工作是拓荒
承擔著整個民族的光輝
我們還要不停地 我們還要不停地 光大和發揚

迎著風 對著浪
在學問的大海中向前航
吸收新知識心胸要開放

我們要做 我們要做 我們要做 替大眾鋪路的橋樑

有信心 有理想
從五湖四海聚首在一堂
我們懂得了友愛的真意

兄弟們 姊妹們 兄弟們 姊妹們 兄弟姊妹們
讓我們大家為美好的將來 為美好的將來
為美好的將來 齊歡唱




試聽「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歌」可參閱此處。[2]



學生會活動


會章聲明中大學生會致力「謀求福利之增進,溝通同學與校方之關係」。同學福利方面基本上則有隨每年例行舉辦的「藝墟」活動及維持「福利品部」的運作。



社會及校政參與



大學四改三


1988年,政府推行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的建議,中文大學由原來美式四年制大學改為英式的三年制。為了捍衞中大四年制的理想,中大學生會於同年12月號召了3000多名師生在校園中部百萬大道上罷課,反對政府強迫中大推行三年制。之後,中大學生會還持續組織同學到立法局門外示威。[3]



八九民運


1989年,中大學生會率先聲援北京的學運,發起籌款。5月時,中大學生會舉辦了五四大遊行,由中大烽火台(百萬大道上的一個高台,學生活動常常在這裡舉行)出發,一直遊行至中環。之後,中大學生會派出多名代表上京,把籌得的60多萬港元的善款交給當時物資短缺的北京學生,讓他們得以留守廣場。中大代表還在廣場擔任多項工作,支持民運。六四事件後,中大學生會還協助大量內地民運人士逃離中國。當中,天安門廣場總指揮柴玲也曾獲中大學生會協助,經中大逃住國外。其後,中大學生會還用當年所籌得的款項成立中國民運基金,推動民主運動。此基金運作至今。



校長遴選


1996年11月7日,李國章上任中文大學校長。學生會抗議校方在不公開的情況下遴選校長,批評校方黑箱作業,以及李國章身兼特區籌委的身份。在校長就職典禮完結後,學生及記者與保安人員發生衝突。



削資事件


2004年2月,校方以政府削資為由,打算關閉和重整部份學系,受影響學系包括人類學系、宗教系、材料科學系、日本研究系等。有關消息在2003年年底經傳媒向外公佈,校方計畫在2004年2月的教務會會議上通過方案。事件引起同學不滿,中大學生會組織受影響學系同學,要求校方諮詢同學,重新考慮該方案。校長金耀基在學生壓力下在烽火台會見師生。會上,金耀基不斷重覆校方的立場,引起在座同學不滿。結束時,學生代表欲向金耀基交上請願信和簽名,再次要求他延遲在教務會通過方案。金耀基不肯接受同學請願信,立即轉身並上車離開,不滿的學生追着金耀基,並大叫口號。有學生更攔著金的坐駕,阻止他離開。學生與校方人員發生推撞,有學生及保安人員跌倒地上,金耀基最後駕車離去。當晚之後,校方態度軟化,並應學生要求修改原先計劃,部份學系得以保留。



哭中大事件




「哭中大事件」,中大學生會對校方的國際化計劃表達訴求


2005年發生哭中大事件。新上任校長劉遵義為推行國際化計劃,要求所有來年招收非本地生的學系,將所有核心課程全面轉為英語授課。學生會得悉校方政策後,隨即發表《哭中大──致中大師生的公開信》,指出在沒有額外資源的狀況下,這等同要求學系轉用英語教學,放棄中大一向以中文為主要授課語言的傳統。事件引起學生、教授、校友等多方反響,指責校方沒有諮詢、黑箱作業。在學生會的壓力下,校內各學系才展開對學生的諮詢。事件到2月24日校長會見同學的發展至高峰,席間有同學質疑校長違反中大條例,亦有歷史系同學要求校長下台。



新民主女神像


2010年(八九民運二十一週年),中大學生會向校方申請於6月4日維園燭光晚會後把陳維明製作的新民主女神像和天安門屠殺浮雕放永久在中文大學校園,但被以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行政會議成員、校長劉遵義為首的高層以政治中立理由拒絕。早前,香港政府警方曾沒收神像,入境處拒絕陳維明入境。一連串事件觸發社會各界聲討政府和大學高層。6月4日晚至5日凌晨,有三千名市民響應中大學生會會長黎恩灝等人呼籲到港鐵大學站外的空地護送和豎立女神像,而親手為女神像拆件運送的正是中大學生會前幹事蔡耀昌及李耀基。[4]。中大學生會聲稱會為民主女神像是否永久存放於中大舉行公投讓全校師生,最後公投卻不了了之。[5]至今,該像仍舊保存在大學站對出廣場,而該廣場連同附近校巴落客站亦因而被學生稱為「民女」。



福利工作


中大學生會於范克廉樓地庫設有福利品部,設有影印服務、過膠服務、二手書寄賣服務及售賣各式各樣的文具的服務。福利品部有幹事會負責其營運,亦由福利幹事主持有關的工作安排。



爭議事件



代表會推翻會章修改公投


2007年中大學生會代表會計劃廢除會章所有條文並重新制憲,旨在適應中大設立新書院的改變。修訂包括加入英文為工作語言、新增按書院人數選派1至8名代表。


根據當時會章規定,任何會章修訂須經三分之二代表會成員同意後,付諸全民投票並獲過半數才通過相關修訂。


由於代表會通過付諸公投的會議只得八人出席,遠離全體代表會成員人數四十八人。縰然是次修章獲公投確認,卻引起極大爭議。


換屆後,代表會指去屆代表會未有按章則處理修投事宜,召開全民大會推翻整個修章結果。



馬料水報事件


四十五中期間,中大學生會兩個法定校園媒體出缺。幹事會遂成立名為「中大學生會幹事會校園記者小組」,取代中大學生報及校園電台的校園媒體身份。大部份小組成員來自被取消參選資格的第四十五屆中大學生報編輯委員會候選內閣的成員。


二零一五年九月起,校園記者小組於網上發表文章。至同年十一月,更向代表會申請撥款用作發行印刷版常刊,性質與中大生學報雷同。


由於同一時期,城大學生會正處理該會的校園媒體脫離幹事會架構的公投。而中大學生會卻在中此事在幹事會下設校園媒體,被批評為侵犯第四權及大倒退。


最終事件一年後,中大代表會將校園記者小組定性為非法組織,並指馬料水報揶用中大學生會名義發佈信息。



學生會會室


中大學生會幹事會設有自己的會室,以方便中大學生會幹事會幹事工作。其會室及福利品部設於香港中文大學本部范克廉樓地庫,於會室內設有會議室。代表會亦於范克廉樓304室有其所屬的辦公室;報社的辦公室設於范克廉樓三樓307室;校園電台的工作間已於2013年7月起遷進范克廉樓三樓301-303室(之前位於崇基學院李慧珍樓113及116室)。



歷屆成員



代表會




幹事會




司法委員會




學生會屬會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的屬會(但深圳分校的42個學生團體,不是中大學生會屬會)每年向學生會代表會註冊。截至2015年5月5日,學生會下設有4個院會,59個系會,96個屬會及認可會社,合共159個屬下團體。[14]



連結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網頁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司法委員會

  • 中大學生會 CUSU - Facebook 專頁



參考資料





  1.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章


  2. ^ CU Chorus: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歌


  3. ^ 新聞檔案 TVB 2014年9月19日[永久失效連結]


  4. ^ 2000中大師生接女神 中策組劉細良現身 「不接受訪問」,2010年6月5日,明報


  5. ^ 新民主女神 中大新地標,2010年6月6日,蘋果日報


  6. ^ 大學廣場第147期


  7.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第四十二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代表名單. [2017-08-02]. 


  8.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第四十三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代表名單. [2017-08-02]. 


  9.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第四十四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代表名單. [2017-08-02]. 


  10.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第四十五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代表名單. [2017-08-02]. 


  11.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第四十六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代表名單. [2017-08-02]. 


  12.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第四十七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代表名單. [2018-03-31]. 


  13.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第四十八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 代表名單. [2018-08-07]. 


  14. ^ 第四十四屆屬下團體委員會全年工作報告




相關條目


  • 社民連成員襲擊周竪峰事件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