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巴斯战争
顿巴斯战争 | |||||
---|---|---|---|---|---|
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后续影响的一部分 | |||||
![]() 顿巴斯战争现况(2017年),红色地区为亲俄武装控制的地区;黄色及蓝色地区为原先曾被亲俄武装控制,但随后被乌政府军重夺的地区;橙色地区为双方当前交战及對峙的地区。 | |||||
| |||||
参战方 | |||||
外援:
|
![]() [2][3][4][5][6][7][8] |
||||
参战单位 | |||||
![]() |
![]() ![]() |
||||
兵力 | |||||
64,000人[13] |
40,000-45,000人[14] (3,000-4,000名俄羅斯志願者)[15] 9,000-12,000名俄羅斯正規士兵(烏克蘭和美國估計)[16] |
||||
伤亡与损失 | |||||
4,101人喪生、失踪[17][18][19] [20] [21][22] |
4,328人喪生[*][23][24] |
||||
2,821名平民喪生[25] 總計11,256人喪生,24,778人受傷[25] 1,414,798名烏克蘭人在國內流離失所;925,500人逃到國外[26] | |||||
* 數字較高者包括1,359名俄羅斯公民(據Cargo 200 NGO),[24]其中有至少400-500人是俄羅斯軍人(據美國國務院,2015年3月)[27] |
|
烏克蘭危機 |
---|
![]() |
主要題目 |
|
相關題目 |
|
![]() ![]() ![]() ![]() ![]() |
顿巴斯战争指2014年2月至今在乌克兰东南部的戰爭,由俄罗斯控制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俄语地区的亲俄势力與乌克兰政府軍交戰。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俄语地区的亲俄势力要求将这些地区并入俄罗斯联邦。其中,克里米亚在经过公投后宣布独立并随后加入俄罗斯联邦;而顿涅茨克州及盧甘斯克州等地亲俄民众也占领了政府建筑物并升起俄罗斯国旗,局势持续动荡,进一步引起外界担忧乌克兰爆发内战拖累全球经济。該波衝突亦間接導致馬來西亞航空17號班機被擊落之事故。
目录
1 事發原因
1.1 歷史
1.1.1 俄羅斯民族之歷史
1.1.2 俄烏民族分化之過程
1.2 衝突開始之導火線
2 批評
3 冲突时间表
3.1 親歐盟示威與亞努科維奇政府下台
3.2 克里米亞公投獨立
3.3 東烏克蘭親俄示威及公投獨立
3.4 9月5日明斯克協議前武裝衝突
3.5 明斯克協議
3.6 9月5日簽訂停火協議後衝突
3.7 核武威脅
3.8 美國國會通過武器支援
3.9 2015年至今
3.10 2015年新明斯克停火協議
4 關於烏克蘭與民兵軍備
5 傷亡與損失
6 各界反應
6.1 俄羅斯
6.2 烏克蘭
6.3 聯合國
6.4 中华人民共和国
6.5 歐盟
6.5.1 德國
6.5.2 法国
6.5.3 希臘
6.6 以色列
6.7 美國
6.8 金融機構
7 参考文献
8 参见
事發原因
歷史
新俄羅斯是一個歷史名詞,其歷史上的疆域包括黑海北部連接俄羅斯帝國的領土,於十八世紀下半葉俄羅斯-土耳其戰爭時產生,包括今烏克蘭東南部各洲,以及庫班區域,是葉卡捷琳娜女皇於俄土戰爭後取得之俄羅斯領土[28]。這個詞一直使用到1917年的十月革命後,之後新俄羅斯土地的割讓被蘇聯政府教育视作為十月革命的結果和妥協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兩國之間的分歧。冷戰後解密後的資料顯示,當時德皇威廉二世暗中支持列寧發動十月革命政變並提供金馬克和武器的支持,列寧以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為代價,這是列寧做為回報德國肢解俄羅斯的代價,當時俄國國內大多數人反對簽定該割地賠款之條約而列寧堅持要簽訂的原因之所在[29],而烏克蘭的獨立正是因為列寧簽訂了該條約。列寧並槍斃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一屆民選俄國臨時政府,而在史達林時期烏克蘭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蘇聯一國三票的由來在此,史達林並給予烏克蘭獨立國家地位,並將二戰前瓜分波蘭之利沃夫領土劃歸烏克蘭管轄,理由是讓烏克蘭民族統一在一個國家裡,隨後烏克蘭出身之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又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管轄。
新俄羅斯為在20世紀初以前為俄羅斯的領土其原著居民在20世紀初大多數為俄羅斯族。包括哈爾科夫、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尼古拉耶夫、敖德薩,它們是在1922年蘇聯時代俄羅斯劃分給烏克蘭管轄的領土。而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執行一系列去俄羅斯化政策引起當地俄羅斯原住民不滿衝突逐漸暴發到東南部各州,但是在頓巴斯地區抵抗強度最高,有觀點認為是前蘇聯在領土劃分的民族問題沒處理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在衝突後自行宣佈獨立,而後兩國合併成立新俄羅斯聯邦。
俄羅斯民族之歷史
在1200年前基輔羅斯是俄羅斯、烏克蘭(小俄羅斯)、白俄羅斯,是東斯拉夫人民族之共同文化發源地和搖籃,三國都承認基輔羅斯為羅斯文明之母,隨後蒙古金帳汗國入侵基輔羅斯而滅亡,以及波蘭-立陶宛大公國的軍事干預逐漸將古基輔羅斯之領土分裂,往後俄烏兩國並簽訂佩列亞斯拉夫爾條約合併,而在彼得大帝時期全俄羅斯完成吞并烏克蘭,將古基輔羅斯的各公國領土归入俄罗斯。
俄烏民族分化之過程
1897年全俄羅斯的全國人口普查,三個組成部分:大俄羅斯,小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

1923年英國對歐洲的民族概念圖
蒙古征服俄羅斯後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古基輔羅斯滅亡,兩國共同的歷史開始出現分歧[30]。伊凡雷帝時期莫斯科公國從一個小公國逐漸統一了古基輔羅斯分裂的的領土,此時蒙古金帳汗國因為內部的分裂和爭奪汗位而分裂成許多小國家如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克里米亞汗國,莫斯科公國並驅逐了蒙古金帳汗國在東歐和中亞的勢力,成為最强大的東斯拉夫人國家;而西烏克蘭被立陶宛大公國併吞,隨後又成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一員。烏克蘭中部的哥薩克人和哥薩克酋長國拒絕接受波蘭貴族的控制,因波蘭強迫西烏克蘭改宗天主教,經常與波蘭聯邦發生衝突。西部烏克蘭的利沃夫成為小波蘭的一部份,中部烏克蘭要求改為加入文化相同的俄罗斯正教会,最終哥薩克議會於1654年通過《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加入莫斯科公國[31]。17世紀中期,烏克蘭逐漸和俄罗斯沙皇国融合,此後在18世紀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與普魯士和奧地利聯合瓜分波蘭後西烏克蘭被俄国吞并,俄国完全控制了古基輔羅斯領土。
衝突開始之導火線
2013年11月底到2014年2月下旬,由于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受到俄方压力,停止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引发亲欧民众示威等一系列国内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亚努科维奇被解除职务,前往俄罗斯寻求庇护。随后,乌克兰反派上台,组建了临时政府。之后克里米亚成为危机的焦点,并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公投并入俄罗斯。[32]乌克兰随后举行了总统选举,波罗申科当选为新一任总统。
批評
俄羅斯國內的媒體認為,美國在這次烏克蘭政變中扮演積極的角色,且使用雙重標準看待克里米亞獨立公投、烏克蘭政權更迭以及科索沃戰爭,其北約東擴的政策和顏色革命試圖顛覆其政權是導致烏克蘭內戰的主要原因。美國等西方國家則指責俄羅斯煽動並支持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武裝發動叛亂,美國及許多其他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動經濟制裁。而俄羅斯媒體聲稱高達5000烏克蘭平民被政府軍砲擊而死亡的人道主義危機西方國家及媒體並未給予高度關注,是雙重標準。[33]

5月11日在頓涅茨克的「獨立公投」,不獲國際承認。
馬烏波爾烏政府軍使用BM-21多管火箭轟炸
冲突时间表
親歐盟示威與亞努科維奇政府下台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决定,暂停有关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同时表示将加强与俄罗斯等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乌克兰社会和政治危机自此爆发,觸發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
[34]至2014年2月22日,烏克蘭國會通過解除亞努科維奇的總統職權下台,佔領獨立廣場的示威者衝進政府大樓並控制基輔。[35]不過當時亞努科維奇稱這是一場政變,俄羅斯亦質疑此事的合法性,認為是武力政變,拒絕承認反對派國會議長亞歷山大·圖奇諾夫領導的烏克蘭臨時政府[36];但歐盟、美國及聯合國都予以承認。[37]
克里米亞公投獨立
自2月26日起,俄羅斯駐軍联合克里米亞親俄議員開始逐步控制克里米亞半島。2月27日,广泛被认为是俄罗斯特种部队的无徽章军人占领了克里米亚最高议会以及辛菲罗波尔的市政大厅。[38][39] 在军人占领的时候,召开了一次紧急议会[40][41],决定结束现有克里米亚政府,选謝爾蓋·阿克肖諾夫作为总理[42] 。阿克肖諾夫属于『俄罗斯统一党』,在上一次选举只得了4%的选票。随后,克里米亞議會亦宣布在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投。3月1日烏克蘭海軍將領丹尼斯·貝雷佐夫斯基率領海軍排水量最大的導彈驅逐艦旗艦「薩蓋達奇內號」叛逃至克里米亞,因艦艇上海軍官兵超過一半大多為俄羅斯族,隨後克里米亞將艦艇歸還烏克蘭。[43][44]全民公投於3月16日舉行,當地居民以俄羅斯族為多數,亦有部分克里米亞韃靼人杯葛公投[45]。最後克里米亚政府宣称97%的贊成票支持克里米亞獨立。公投前夕,聯合國安理會表決一項宣聲明公投無效並不影響克里米亞地位,維護烏克蘭主權、獨立、統一及領土完整的無約束力決議,其中俄羅斯運用了她的否決權令決議未獲通過[46][47]。公投結果公布後歐盟、美國等國家譴責俄羅斯,烏克蘭及美國等國家均不承認此次公投,但克里米亞於3月17日即宣布獨立並要求加入俄羅斯聯邦,於3月18日簽署加入聯邦的條約,並於3月21日在普京簽署法案下正式生效。3月27日,聯合國大會則以100票贊成,11票反对,58票棄權通過了一項維護烏克蘭領土完整,指公投無效的無約束力議案。[48]
克里米亞入俄後,愈來愈多居於當地的烏克蘭人離開並轉往烏克蘭其他區域[49]。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於5月20日表示已統計到10000人進行遷移,並急需社區服務及住所,這些遷移的居民主要都是克里米亞韃靼人,他們離開的原因主要都是感到不安全及怕會受逼害[50]。
東烏克蘭親俄示威及公投獨立
東烏克蘭各地在克里米亞公投後亦爆發親俄示威,他們亦要求在東烏克蘭舉行像克里米亞一樣的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示威者屢次與警察發生衝突,更於4月初攻佔了頓涅茨克的政府行政大樓及盧甘斯克的安全部門大樓,並宣布建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及「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並決定在5月11日舉行公投決定是否獨立。[51][52]頓涅茨克州南部城市馬里烏波爾更在4月17日爆發親俄武裝份子與烏克蘭軍隊的衝突,烏克蘭內政部長阿瓦科夫聲稱有親武武裝分子襲擊當地國民衞隊基地,烏軍作出反擊擊斃三名武裝分子。[53]接著東烏克蘭各地亦繼續有親俄份子佔領政府大樓的事件。親俄武裝份子亦控制了斯拉維揚斯克,烏克蘭政府宣稱要是進行反恐行動,自4月起派軍試圖重奪而與武裝份子發生多次激烈戰鬥。[54]
東烏克蘭武裝份子於5月11日如期舉行他們控制下的獨立公投,烏克蘭國民衞隊為了阻止公投,在公投當日試圖控制紅軍城市政廰,遂與建築外群眾發生衝突,國民衞隊在衝突中更向群眾開火,至少造成一死兩傷,但公投還是繼續下去[55]。親俄部隊隨後宣布公投結果,稱於頓涅茨克州有89%的人支持獨立;盧甘斯克更有96%,親俄份子遂宣布兩州正式獨立並申請加入俄羅斯聯邦。然而烏克蘭一直不承認這場公投,圖奇洛夫稱這場公投非法,乃是掩蓋謀殺、綁架、暴力和各種嚴罪行的宣傳;烏克蘭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安德里·帕魯比更稱這場公投是普京的宣傳鬧劇,如同希特勒於奧地利所作的公投;歐盟及美國亦指這場公投並不合法,拒絕承認。[56][57][58]俄羅斯總統府則發表聲明對兩州人民在公投中表達的意願表示尊重,期望基輔與兩州代表們以和平原則溝通並執行公投結果,停止暴力。[59]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則表示俄國並無義務拒絕插手當地事務,不願保証會確保烏克蘭領土完整。不過,俄羅斯並沒有正面承認兩州獨立,亦沒有正面回應其入俄申請。[60][61]
9月5日明斯克協議前武裝衝突
在5月25日烏克蘭總統選舉,因親俄武裝份子的阻撓,頓涅茨克州许多票站未能開放。而選舉後武裝份子與烏軍持續爆發激烈衝突,5月26日,親俄武裝份子於早上佔據了頓涅茨克機場,烏軍隨後為重奪機場,派出攻擊直升機攻擊機場內的武裝份子,據俄羅斯傳媒報導,烏軍动用了蘇愷25、米格29戰鬥機及米-24直升機參戰,終宣布重奪機場控制權。在奪取頓涅茨克機場的行動中,共有約五十名親俄武裝分子被擊殺,另有數十人受傷。[62][63][64]而在斯拉維揚斯克,5月29日有軍方直升機遭親俄武裝分子用肩托式導彈擊落,造成12名軍人死亡,包括一名將領。[65]
6月20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提出和平建議,並實施為期一週的政府軍方面的單方停火。[66]普京對此表示支持。[67]其後,波羅申科更宣佈延長停火令至6月30日。[68]但最終,和談並沒有成果,7月1日烏克蘭總統宣布停火結束,政府軍繼續對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分離反叛活動進行打擊,正式終結了僅僅維持了10天的停火。烏克蘭總統表示這是因為反叛者拒絕放下武器,並且還在繼續攻擊政府軍隊。[69]。
7月初,烏克蘭政府軍進攻親俄羅斯分離主義者並且成功奪回了一些他們佔領的據點,包括斯拉維揚斯克。親俄分離主義者則退至頓涅茨克重新集結[70][71]。
7月17日,由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的馬來西亞航空17號班機在頓涅茨克州上空被SA-11導彈擊落,造成機上298人全部死亡,烏克蘭政府軍、東部叛軍和俄羅斯政府均否認自己与袭击有关。
明斯克協議
武裝份子與烏克蘭軍隊於東烏克蘭戰事不斷,雙方於東烏克蘭人口稠密區域使用重型武器後更令平民傷亡數字增加,截至8月27日,聯合國估算衝突已造成2593人死亡,而平均每日有36人因衝突而死。[72]烏克蘭軍方指俄羅斯已經派出軍用車輛、坦克及重型武器進入烏克蘭境內參與作戰,西方一直指俄羅斯一直支持東烏克蘭武裝份子,藉救援車輛為掩飾將物資送給他們;而俄羅斯對這些指控都一直予以否認。[5]。8月27日,俄烏兩國總統於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進行首次會面,但普京仍堅持衡突是烏克蘭的事,當由親俄武裝與烏克蘭政府洽商,俄羅斯只能夠為和談提供互相信任氣氛。[73]而烏克蘭政府和東烏克蘭武裝份子代表終在9月5日於明斯克達成協議,簽下《明斯克協議》,內容包括雙方停火。協議於當日14:00(GMT)正式生效。
9月5日簽訂停火協議後衝突
協議生效前數小時馬里烏波爾等地據報仍然有衝突,烏克蘭戰機仍在轟炸武裝份子陣地[74]。而在生效翌日,雖然俄烏總統都報稱停火已大致執行,但作為衝突熱點的馬里烏波爾及頓涅茨克機場仍然發生衝突,馬里烏波爾據報發生炮擊,當時由政府控制的頓涅茨克機場附近亦有炮擊和槍擊[75][76]9月13日上午,烏克蘭軍方宣布他們擊退了武裝份子對頓涅茨克機場的一次攻擊,而當地每天亦不斷傳出炮火聲。頓涅茨克武裝份子領袖指責烏克蘭多次違反停火協議,烏軍則指控武裝份子多次主動攻擊烏軍據點[77] 。日丹尼夫卡等地駐守的烏軍據報亦遭武裝分子攻擊,爆發激烈衝突[78],哥羅夫卡、傑巴利采韋、基洛夫斯克、多庫恰耶夫等多處地方傳出烏政府軍砲擊事件。雙方不斷的軍事衝突令明斯克協議中的停火條款面臨挑戰。[79][80]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俄、烏政府及武裝份子代表遂於9月20日加簽和平備忘錄,訂明雙方須撤走各自的「外國僱庸軍」,設立寛30公里的非軍事區,重型武器自前線後撤15公里的條款。[81]
繼8月22日的第一批人道主義車輛進入烏克蘭後,9月13日俄羅斯再次在沒得烏克蘭政府准許,亦沒有紅十字會委員會人員陪同下派遣第二批人道主義物資的卡車越過俄烏邊境,並得親俄武裝份子護送。俄羅斯宣稱這些車輛對烏克蘭東部民眾發放運送一批共2000噸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包括食品、藥品、醫療設備等,[82]但烏克蘭政府一直為防俄軍乘機入侵而一直拒絕車輛進入,及後對於俄方車輛再次擅自穿越邊界表示抗議,堅持人道物資該交給紅十字會接收運輸及派發,並指物資清單中有部分物品不能視為人道物資;美國表示俄羅斯人道主義援助違反國際法,人道主義車輛必須烏克蘭政府許可同意下能進境。不過俄羅斯一直否認車隊是乘機入侵,反而顧慮到烏東人道主義危機日益惡化,在烏克蘭一直阻止下才不等烏方許可而下令車隊前進。[83]而及後俄羅斯仍然多次派出車輛宣稱運載人道物資到烏克蘭,至2015年1月8日已輸送了11批。[84]

8月12日將進入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人道主義車輛
10月21日,人權觀察組織指出烏克蘭政府廣泛使用了被普遍禁用的集束炸彈[85][86],烏克蘭軍方即否認,但烏政府表示會作出調查[87]及後烏克蘭國防部於12月初聲明烏軍從來沒有在東烏克蘭戰爭中使用集束彈。[88]
核武威脅
西方一直在俄羅斯否認下堅稱其派軍參與東烏克蘭戰事,普京於8月29日在與青年營會面時指俄羅斯擁有核武,警告其他國家別招惹俄國;[89]但9月4日北約峰會中北約宣布會加強與烏克蘭的合作關係,北約更表示因應愈來愈多証據顯示俄羅斯參與東烏克蘭戰事而研究設立一支快速反應部隊援助烏克蘭,普京遂於9月10日俄國將發展新一批攻擊性武器,包括核武器及常規武器。[90][91]而據俄媒報導,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謝特於9月15日称,若果世界無法協助烏克蘭扺抗俄羅斯,烏克蘭將重新發展本國核計劃。[92]另外該國防部長亦於9月14日表示北約已開始向烏克蘭運送武器,但沒有表明是哪些北約國家提供武器,意大利、波蘭及挪威亦已否認。[93]北約及烏克蘭於9月15日在利沃夫州舉行聯合軍演,北約官方表明沒計劃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但也說個別成員國能夠據與烏克蘭的單邊協議運送武器。[94]
美國國會通過武器支援
12月13日 美國國會通過對支持烏克蘭的法案,該法案允許美國給予烏克蘭武器支持的法案,該法案授權奧巴馬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國防產品出口公司等大型公司追加制裁措施;在2015財年劃撥3.5億美元向烏克蘭提供反坦克炮和穿甲彈、反砲兵雷達、無人機和通訊設備,等武器裝備,並授權奧巴馬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給予烏克蘭、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北約之外盟友的地位。俄羅斯外交部表示抗議。[95][96]

英國販售退役的薩克遜裝甲車予烏克蘭軍投入戰爭
2015年至今
頓涅茨克機場一直是烏克蘭政府軍和東部親俄武裝份子的激烈戰場,多月來的戰鬥摧毀了機場內的建築,包括航站樓、控制塔以及跑道,讓機場成了廢墟。機場一度在2015年元旦時停火,但在1月中再度爆發激烈戰爭,至2015年1月22日,烏克蘭官員正式宣布放棄機場。同時,烏克蘭又指俄羅斯於兩國邊境的羅斯托夫地區有大型軍事調動,涉及BMD空降步兵作戰車、裝甲運兵車、坦克、自行火炮系統、移動火箭發射裝置、燃料車和載重汽車等軍用車輛,並指這些車輛大部分都沒有軍徽、側面標識或號牌。北約亦表示於烏東觀察到俄羅斯的電子戰裝置和防空系統。[97][98][99]
1月24日,南部重鎮馬里烏波爾就遭受了火箭炮襲擊,造成了30人死亡,而東烏克蘭武裝份子領袖扎哈爾琴科更宣布進攻馬里烏波爾,表明不會與烏克蘭政府進行和談。[100][101]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則表示馬里烏波爾的襲擊和傷亡是烏克蘭軍方拒絕為履行明斯克協議談判及持續軍事鎮壓東烏克蘭引起的,並強調有必要對襲擊作出公正客觀調查。[102]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則指俄羅斯違反明斯克協議、國際法和人道準則,促請聯合國調查俄國在此事上角色。[103]
2月3日,有消息称,美國考慮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烏克蘭政府軍,將提供的武器可能包括反坦克、防空和針對迫擊炮的系統[104]。
據聯合國估計,烏克蘭衝突的受害者人數已經超過5300人,而非官方的數字则比这一数字高出10倍。冲突产生了近百萬的难民,其中可能有八十萬人逃往俄羅斯。[105]
2015年新明斯克停火協議
2月12日白俄羅斯,俄羅斯,德國,法國和烏克蘭的元首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峰會在談判中制定了明斯克協議 II條約中規定冲突双方撤离所有重型武器并后撤相同距离,以創造至少50公里(31英里)的军事缓冲区。其中,双方的100毫米以上口径火砲后撤70公里,而9A52-4旋風-S、颶風BM-27、BM-30龍捲風多管火箭炮系統和圓點-U戰役戰術彈道導彈系統需后撤140公里。
2月14日在停火協議前烏克蘭西部極端右翼民間人士邊界右區組織不滿意停火,不聽烏克蘭政府命令封鎖了烏克蘭軍隊的司令部,他們搶當地的房子並拿走財產。在該地區發現一輛卡車,其中有大量的家用電器:微波爐,電視機。烏克蘭西部部分組織擁有獨立於烏克蘭政府的武裝,烏克蘭政府此前是允許這類獨立武裝的民間組織存在以助東部反恐)而在2014年的明斯克協議簽訂後不久部分右翼組織才抗議過烏克蘭政府一次。[106]
2月15日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指責基輔當局,經過一個小時的休戰後,烏克蘭軍隊在民兵陣地的位置開火。人民共和國的領導召開緊急會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107]。
2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俄羅斯對烏克蘭明斯克和平協議的一致草案。[108][109]
2月20日,烏克蘭軍隊撤離傑巴利采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武裝份子佔領該地。VICE新聞其後製作了一段23分鐘長的YouTube報導[110],追蹤和調查一名來自西伯利亞布里亞特共和國的俄軍士兵巴托·頓巴耶夫(Бато Дамбаев[111])的社交網站相片,發現此俄軍士兵曾隨軍從俄羅斯進入烏克蘭國境,後改穿親俄份子的軍服,於傑巴利采韋一帶上載自拍照片。報導指這次調查證明了俄軍正規部隊在烏克蘭衝突中進行了積極的干預,並認為俄軍的參與是親俄份子能夠支持至今的關鍵[112]。
關於烏克蘭與民兵軍備
2015年1月24日,英國每日電訊報採訪了乌克兰坦克连长瓦迪姆·奥兹尼,奥兹尼表示他在戰場上遇到了許多T-72,然而烏克蘭政府軍的T-72並不多,因此他認為這些T-72是俄羅斯提供的。[113]
然而根據烏克蘭在1992年蘇解體後繼承的烏克蘭陸軍裝備清單裡有1000~1300輛T-72坦克、2100輛T-64坦克[114][115],電視台亦有報導過烏克蘭重啟位於哈爾科夫的坦克修理廠,以及BM-21多管火箭炮315輛[116]烏克蘭也繼承了許多前蘇聯的高端武器例如300輛T-80坦克和烏克蘭改良型的T-84堡壘主戰坦克也能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T-80使用燃汽輪機發動而非柴油機馬力達1200匹類似美國M-1艾布蘭坦克機動力和火力較強,以及蘇-27戰機、龍捲風多管火箭炮、S-300防空導彈等等、MI-24武裝直昇機、Su-25強擊機、伊爾76戰略運輸機、蘇-24轟炸機等等,然而這類重裝備在城市巷戰的地形中難以發揮作用。
1月27日俄羅斯電視台報導東烏民兵奇襲攻陷了之前炮擊戈爾洛夫卡的政府軍砲兵陣地,並虜獲大批火炮、裝甲車輛。政府軍措手不及倉皇逃跑,留下了一系列包括軍事地圖在內的軍事機密文件。文件證實之前對城市中醫院、餐廳、幼稚園、學校的炮擊並非誤傷,而是圈定的故意炮擊。[117]
2014年12月6日根據烏克蘭媒體報導在波羅申科遞交人員的新世武器裝備中有大量的新開工坦克以及改進型號,為一個新的現代化。總統頒發證書國有企業軍方新增一百多件裝備:KrAZ卡車,布拉特T-64BM坦克、T-72,和BTR-4E和BTR-3E1U步兵戰車,2S1自行火砲,以及米-8直升機和MI-2。[118][119]
由於親俄民兵一直缺乏可用於作戰的飛機,因此他們決定修復航空博物館的退役戰機進行作戰。在此之前民兵已修復了一輛原本被改作纪念碑的IS3坦克。以及民兵中有許多前軍工產業技術人員修復了一架在盧甘斯克航空博物館的SU-25戰機[120][121][122]
另外詹氏資訊集團报道,烏克蘭國防部稱:擊毀了烏東的TOS-1火箭炮和铠甲-S1防空系统,這類俄系多管火箭炮烏克蘭並沒有裝備,但詹氏防衛週刊稱無法單獨驗證這訊息的真偽。[123]
目前烏克蘭方面已經將手上幾乎所有可用兵力派遣至烏東前線,並且正在大量收購彈藥與維修零件,頓巴斯方面也得到了俄羅斯提供的T-62坦克、T-72坦克和諸多武器零件,隨時有可能再度爆發大規模衝突。
傷亡與損失
据俄媒消息称,至2014年9月4日乌克兰东部武装冲突共造成至少3000平民死亡許多平民包括老人、兒童、婦女死亡,東正教堂遭焚毀,約2萬軍人死亡、70~100萬難民流離失所其中大部份去了俄羅斯。至今還有大量遺體停留在頓涅茨克市太平間而來不及被驗屍證實身份者不計算在聯合國的死亡名單內。[124]在2014年8月底戰況最激烈時,烏克蘭政府軍損失3個旅的兵力和數百輛裝甲車,而同年4~7月期間烏克蘭損失伊爾76運輸機和米格29戰鬥機多架蘇愷25強擊機等。有不少直升機被肩扛式的武器如便攜式針刺導彈擊落。
烏克蘭東南部的地下軍火庫儲存數萬噸的前蘇聯遺留下的武器彈藥,而當地亦有大量兵工廠及熟練的軍工產業技術人員,以及被繳獲的烏軍武器,均成為當地民兵武器來源。2014年9月5日後,乌克兰政府簽訂了明斯克協議,給予東南部2州法律地位,並在同年10月撤換要發展核武的國防部長,但是遭到烏克蘭民族主义者反對,他们要求繼續作戰行動。而國會議長和班德拉組織右區組織等政黨也支持繼續作戰。在2013年政變後烏克蘭政府軍大量臨時徵召缺乏訓練的新兵上戰場,乌克兰利沃夫州和西部軍民組織烏克蘭國民警衛隊,以清洗和清算前政府亞努科維奇時代留下的政府軍和特戰單位,許多部隊都因對此政策不滿而前往烏克蘭東部加入當地民兵與基輔作戰。
据聯合國統計,至2014年底平民傷亡人數已經超過5000人,軍人死亡人數不詳。据分离主义武装单方面統計,在2015年1月中的15天內烏軍死亡了1435人。[125],2015年2月11日根據烏克蘭軍隊的被俘士兵說我們仍然被下達持續作戰的命令:「烏克蘭軍方在德巴爾切夫被包圍的情況下卻沒有通知他們真實戰況而把部隊被派往該地,我們在什麼都不知道狀況下被告知要死守該地,然後就陷入了絕境。」在過去的25天超過2300士兵被打死,自從1月烏克蘭政府恢復反恐行動後,失去了一架直升機,179輛坦克,149輛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135炮槍,超過2300人死亡。[126]
各界反應
俄羅斯
2015年1月份俄羅斯國內許多老百姓認為西方「國際主流媒體」卻依然聚焦在只死了12個人的法國查理週刊事件和穆斯林恐怖主義,而忽視在烏克蘭東部的大屠殺和人道主義危機(至少造成5000平民死亡),而在烏克蘭也有許多俄羅斯記者被殺。[127]
2015年1月11日克里米亞檢察官娜塔莉亞在Twitter留言表示:戈爾洛夫卡(東烏城市)被白磷彈的炮擊淹沒了!就是現在!正中居民聚集區。巴黎的那幫小丑們現在在哪裡呢?[128]
俄羅斯總統普京稱:距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報導,在烏克蘭的內戰中實際可能有一支北約部隊和外籍雇傭兵參與其中。所謂的烏克蘭軍隊實際上就是北約,他們的目的不是保護烏克蘭的國家利益而是透過地緣政治試圖遏制俄羅斯。[129]
俄羅斯前任副總理鮑里斯·涅姆佐夫撰寫報告稱:至少220名俄軍士兵死於這場戰爭之中。[130]
烏克蘭
烏克蘭國會決定將俄羅斯界定為侵略國,並將烏克蘭東部的親俄武装認定為恐怖組織。[131]
烏克蘭總理阿爾謝尼·亞采尼克表示,俄羅斯不只違反明斯克協議,也違反了國際法和人道的基本凖則。[132]
2015年2月11日烏克蘭前總理米克拉·阿扎羅夫表示:主要的原因是烏克蘭的違憲政變烏克蘭本身是個錯誤,無論是政府和反對派。前烏克蘭總理舉行推動烏克蘭聯邦化,希望作為在該國的局勢穩定的唯一保障。 [133]
聯合國
2015年1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在烏克蘭政府軍於東部城市頓涅茨克為了重新控制機場而向武裝分子發起了猛攻,並導致十多人死亡一事發表聲明,對這一事態表示警惕。他亦强烈呼吁各方遵守《明斯克议定书和谅解备忘录》中所做的承诺,立即和全面停止行动,並支持所有缓解局势的努力,以及重启旨在恢复乌克兰稳定与领土完整的真正的和平进程。[134]聯合國主管政治事務的副秘書長費爾特曼(Jeffrey D. Feltman)表示,在烏克蘭東部故意針對平民所發生的火箭彈攻擊違反國際法 ,並且聲稱這些火箭彈是由一個親俄民兵所控制的地區發射的。[135]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5年1月26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呼籲雙方儘速在烏克蘭東部實現停火。[136]
歐盟
歐盟外長會議於2015年1月30日決定延長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至2015年9月。[137]
德國
2015年1月1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違反國際法,因此不會邀請普京參加七國峰會。[138]2015年1月23日,德國副總理西格瑪爾·加布里爾表示:歐洲需要經濟上強大的俄羅斯。歐洲需要一個緊密聯繫,不僅面向美國,也需要面向俄羅斯。[139]
德國對於烏克蘭事件是否擴大經濟制裁持保留態度,德國在俄羅斯有6200家企業[140],俄德兩國貿易額超過800億美元,德國有30萬个工作崗位和俄羅斯市場相關。[141]
2015年2月2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會談,俄羅斯總統普京,德國默克爾,法國奧朗德,烏克蘭波羅申科,各國總統舉行會議,各方在烏克蘭東部的危機形勢下努力尋找出路。[142]
法国
2014年12月7日法國總統奧朗德突訪俄,法國和俄羅斯均贊成立即停止流血衝突,找到互相接近的途徑,包括恢復,烏克蘭統一的政治空間普京對會談滿意,法國是烏克蘭危機以來第一個訪問俄羅斯之國家元首。[143]
2015年1月5日,奧朗德說「我们想要的是对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尊重,要他(普京)不再支持分离主义分子」,並且表示若目前烏克蘭的局勢有所發展,可能會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144]
2015年2月6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德國總理梅克爾前往俄羅斯莫斯科會談[145][146],奧朗德指出應該給予烏克蘭東部地區更多自主權,以及建立非軍事區。[147]
希臘
希臘先前反對引進針對俄羅斯的歐盟新制裁,擔心歐盟經濟可能會惡化,加重債務增加人民的經濟負擔。[148]此外,亞歷克西總理齊普拉斯已上任一個半小時後,在雅典會見了俄羅斯大使,以及新政府的成員已多次表達了對莫斯科的同情。[149]但是歐盟於2014年9月30日決定延長制裁後,2015年1月希臘新上台的左翼聯盟政府一改先前的態度,支持歐盟此項決議。[150][151]根據今日俄羅斯報導,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雷格·羅伯茲對希臘建議:與俄羅斯合作將拯救希臘的經濟和債務被歐盟的施壓,美國政治學家指出,西方反過來要讓新的希臘當局明白自己不會讓步,不要繼續與地中海國家的人民趁火打劫,也警告不要與俄羅斯合作。該報導指出,在當人們得知希臘政府的組成將包括與莫斯科建立關係的那一刻,西方發動了對希臘股指和證券市場的攻擊。因此,在公債殖利率提高2.66點至6.69%,而雅典證券交易所指數下跌了9%,至三年低點。[152]
以色列
以色列表示:以色列願成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中間人,以色列願幫助促進俄羅斯和烏克蘭關係正常化,並稱以色列的中立路線為斡旋奠定良好基礎。[153][154]
在2014年俄羅斯在聯合國提案反對英雄化納粹主義的議案中只有烏克蘭、美國和加拿大3國投了反對票,而以色列、俄羅斯和其他115國投贊成票,以色列並不希望看見烏克蘭的新納粹主義擴散例如班德拉雖然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屠殺俄羅斯人但是同時也屠殺猶太人。[155]
美國
美國財政部長賈克·盧表示國際制裁已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壓力,美國與其盟友可能對俄羅斯繼續實行更嚴厲的制裁。[156][157]
金融機構
因為俄羅斯經濟持續受到國際制裁與油價下跌的影響,標準普爾決定將俄羅斯主權信用評級調至「垃圾級」。[158][159]
参考文献
^ Lithuania says it supplies ammunition to Ukraine for first time in two years. Reuters. 3 September 2016 [31 July 2017].
^ Yuras Karmanau; Vladimir Isachenkov. Vladimir Putin admits for first time Russian troops took over Crimea, refuses to rule out intervention in Donetsk. National Post. Associated Press. 17 April 2014 [10 May 2014].
^ Ukraine gets new evidence of Russian soldiers fighting on its turf (PHOTOS). Kyiv Post. 21 August 2014 [22 August 2014].
^ NATO condemns Moscow's aid convoy, says Russian artillery firing at Ukrainian army. The Washington Post. 22 August 2014 [22 August 2014].
^ 5.05.1 Ukraine accuses Russia of invasion after aid convoy crosses border. Reuters. 22 August 2014 [22 August 2014].
^ Russia Moves Artillery Units into Ukraine, NATO Says. The New York Times. 22 August 2014 [22 August 2014].
^ Ukraine: Mounting evidence of war crimes and Russian involvement. Amnesty International. 7 September 2014 [8 September 2014].
^ 乌克兰称被抓俄士兵承认其部队向乌运送武器|乌克兰|武器_新浪新闻. News.sina.com.cn. [2015-12-10].
^
Cossack against cossack Svetlana Bolotnikova, openDemocracy, 30 July 2014
^ Meet the Cossack 'Wolves' Doing Russia's Dirty Work in Ukraine. Time.
^ Suspicions abound as Chechen fighters make mysterious exit from Donbas battlefield. Kyivpost.com. 8 May 2015 [2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9).
^ (www.dw.com), Deutsche Welle. Serbian mercenaries fighting in eastern Ukraine - Europe - DW - 14.08.2014. DW.COM.
^ Probability of full-scale Russian invasion remains high - Ukrainian army general. Ukraine Today. 28 July 2015 [29 Jul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February 2017).
^ Pro-Russian rebels have 40,000-strong army, sufficient for 'mid-sized European state': Ukraine defence minister. ABC AU. 9 June 2015 [26 June 2015].
^ Around 3-4 thousand Russian volunteers fighting for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militia. Information Telegraph Agency of Russia. 28 August 2014
^ Kyiv Says 42,500 Rebels, Russian Soldiers Stationed in East Ukraine.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5 June 2015].
^ Книга пам'яті загиблих [Memorial Book to the Fallen]. Herman Shapovalenko, Yevhen Vorokh, Yuriy Hirchenko. [31 January 2015] (乌克兰语).
^ The Museum of Military History also lists separately 150 currently unidentified soldiers who were killed: 74 at Krasnopolye cemetery,[1] 65 at Kushugum cemetery[2] and 11 at Starobilsk cemetery.[3]
^ Poroshenko: 21 Ukrainian soldiers killed in Donbas since year's start
^ 108 people held hostage in occupied Donbas, 495 gone missing, - SBU. en.censor.net.ua. 24 November 2016 [24 November 2016].
^ Ukraine Today: Over 3000 Ukrainian servicemen killed in Donbas war. KyivPost. 6 December 2016 [6 December 2016].
^ At least 22 Ukrainian soldiers killed in Russia’s war in December-January - Jan. 12, 2017. 12 January 2017.
^ With the UN putting the overall death toll at 10,303 by mid-November,[4] of which 3,966 were confirmed as soldiers[5][6] and 2,821 as civilians,[7] an estimate of 3,516 rebel dead can be made
^ 24.024.1 Проект «Груз-200 из Украины в Россию».. [1 March 2018].
^ 25.025.1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 Report on the human rights situation in Ukraine - 16 August to 15 November 2017 (PDF). OHCHR. 12 December 2017 [12 December 2017].
^ Ukraine (PDF). OCHA. August 2015 [15 September 2015].
^ Bellal, Annyssa. The War Report: Armed Conflict in 201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302 [17 October 2016]. ISBN 978-0-19-876606-3.
^ 斯蒂芬·科特金 2014年12月1日. 斯大林與烏克蘭民族獨立 -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n.nytimes.com. [2015-12-10].
^ 存档副本. [2015-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7).
^ Gumilev, Lev. Ot Rusi k Rossii. AST. 2005. ISBN 5-17-012201-2.
^ Shambarov, Valery. Kazachestvo Istoriya Volnoy Rusi. Algorithm Expo, Moscow. 2007. ISBN 978-5-699-20121-1.
^ 乌克兰政局动荡_腾讯新闻_腾讯网. News.qq.com. [2015-12-10].
^ Двойные стандарты США
^ 欧盟对乌克兰暂停签署联系国协定表示失望-新华网. News.xinhuanet.com. [2015-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5).
^ Ukraine Protestors Seize Kiev As President Flees. 時代雜誌 (USA). 2014-02-22 [2015-02-23].
^ Russia refuses to recognise Ukraine government.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2015-02-25 [2015-02-23].
^ US, EU, UN recognize Ukraine’s new government. 俄通社. 2015-02-24 [2015-02-23].
^ Andrew Higgins; Steven Erlanger. Gunmen Seize Government Buildings in Crimea. The New York Times. 27 February 2014 [25 February 2015].
^ Lessons identified in Crimea – does Estonia's national defence model meet our needs?. Estonian World. 5 May 2014 [12 June 2014].
^ http://en.interfax.com.ua/news/general/193292.html Number of Crimean deputies present at referendum resolution vote unclear]. Interfax-Ukraine, 27 February 2014.
^ RPT-INSIGHT: How the separatists delivered Crimea to Moscow. Reuters, 13 March 2014.
^ Crimea sets date for autonomy vote amid gunmen, anti-Kiev protests, (27 February 2014).
^ Ukrainian Navy flagship takes Russia’s side – report — RT News. Rt.com. 2014-03-01 [2015-12-10].
^ 烏軍導彈驅逐艦倒戈投俄
^ Crimean Tatars Appear to Boycott Voting. 華爾街日報. 2014-03-17 [2015-02-23].
^ 決議草案文件
^ 會議記錄
^ 聯合國大會決議 不接受克里米亞公投. 中國時報. 2014-03-27 [2015-02-23].
^ Over 1,200 people leave Crimea for Ukraine. 基輔報. 2014-03-20 [2015-02-25].
^ UNHCR says internal displacement rising in Ukraine
^ Ukraine crisis escalates as pro-Russia activists declare independence in Donetsk. The Guardian. 2014-04-07 [2015-02-25].
^ 烏克蘭東部城市爆發親俄示威. BBC中文網. 2014-04-06 [2015-02-25].
^ 烏克蘭危機:東部軍事基地衝突三人死亡. BBC中文網. 2014-04-17 [2015-02-25].
^ Ukraine as it happened: Kyiv starts “anti-terror” operation retaking Kramatorsk airfield. euronews.com. 2014-04-15 [2015-02-25].
^ Ukraine Guardsmen Opened Fire Amid Referendum Vote, Rebels Say. 時代雜誌 (USA). 2014-05-11 [2015-02-26].
^ 'Referendums' in eastern Ukraine have no legal consequences - Turchynov. The Guardian. 2014-05-12 [2015-03-02].
^ Ukraine: pro-Russia separatists set for victory in eastern region referendum. The Guardian. 2014-05-12 [2015-02-25].
^ Denyer, Simon; Nemstova. Eastern Ukrainians vote for self-rule in referendum opposed by West. 華盛頓郵報. 2014-05-11 [2015-02-26].
^ Referendum results in Donetsk and Lugansk Regions show landslide support for self-rule. RT. 2014-05-11 [2015-02-26].
^ Medvedev Says Russia Has No Obligation to Stay Out of East Ukraine. 莫斯科時報. 2014-05-21 [2015-02-26].
^ Russia declines to recognize separatist victories. RT. 2014-05-21 [2015-02-26].
^ Gunfire, airstrikes leave Donetsk Intl airport up in smoke. RT. 2014-05-26 [2015-02-26].
^ Ukraine crisis: Stand-off amid fight for Donetsk airport. BBC. 2014-05-27 [2015-02-26].
^ Ukraine: Fierce fighting closes Donetsk airport, claims dozens of lives. CNN. 2014-05-27 [2015-02-26].
^ Ukraine army helicopter shot down near Sloviansk, 12 dead. BBC. 2014-05-29 [2015-02-26].
^ 烏克蘭危機:波羅申科宣佈單方停火一周. BBC中文網. [2014-06-20].
^ 烏克蘭危機:普京支持烏停火一周計劃. BBC中文網. [2014-06-22].
^ 烏克蘭危機:波羅申科宣佈延長停火令. BBC中文網. [2014-06-28].
^ 烏克蘭總統宣布停火結束,西方與俄羅斯相互指責.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4-07-01].
^ 烏克蘭危機:叛軍撤退至頓涅茨克. BBC中文網. [2014-07-05].
^ 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受挫後重新集結. BBC中文網. [2014-07-06].
^ Ukraine: UN report shows rising civilian deaths, ongoing rights abuses
^ Kiev says Russian army convoy in east Ukraine. Aljazeera.com. 2014-08-27 [2015-03-03].
^ 烏克蘭交戰雙方達成初步停火協議. BBC中文網. 2015-09-05 [2015-03-03].
^ Ukraine crisis: Shelling near Mariupol threatens truce. BBC. 2014-09-07 [2015-03-03].
^ Artillery attack challenges ceasefire in east Ukraine. 路透社. 2014-09-07 [2015-03-03] (英语).
^ Ukraine rebels say ceasefire has broken down. The Telegraph. 2014-09-17 [4-3-2015]. 请检查|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快速三叉戟-2014”多国军演在乌克兰举行. 中國新聞網. 2014-09-16 [2016-06-26].
^ Despite Cease-Fire, Fighting Escalates in Eastern Ukraine City. 紐約時報. 2015-09-14 [2015-03-03].
^ 乌克兰停火协议面临挑战 乌俄相互指责升级
^ 乌克兰政府与亲俄武装明斯克和谈达协议. BBC. 2014-09-20 [2015-03-03].
^ Москва и Моск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 отправили гуманитарную помощь на восток Украины. INTERFAX. 2014-09-12 [2015-03-04]. 據此俄方報導提及,280輛卡車運載包括400噸穀物、100噸糖、62.4噸嬰兒食品、54噸醫療設備和藥品、12000個睡袋,以及69套不同的發電機
^ 烏克蘭指責人道主義車隊進入東部. 人民網. 2014-11-01 [4-3-2015]. 请检查|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俄罗斯向乌克兰提供第11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新華網. 8-1-2015 [4-3-2015]. 请检查|access-date=,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Применение кассетных бомб войсками Украины выявлено анализом фактовОригинал новости RT на русском-. RT. 2014-10-21 [5-3-2015]. 请检查|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烏克蘭政府軍被指發射集束炸彈.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4-10-21 [5-3-2015]. 请检查|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基辅承诺调查使用集束弹指控. DW. 2014-10-22 [5-3-2015]. 请检查|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烏克蘭否認在本國東部使用集束炸彈. DW. 4-12-2014 [5-3-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请检查|access-date=,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Putin announces Russia is developing new nuclear and conventional weapons to counter moves from Nato and the US in wake of Ukraine crisis. 路透社. 10-9-2014 [5-3-2015]. 请检查|access-date=,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北約峰會:北約「同烏克蘭站在一起」. BBC中文網. 4-9-2014 [5-3-2015]. 请检查|access-date=,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普京放狠话:俄是核武大国 “最好别惹我们”. 每日郵報. 10-9-2014 [5-3-2015]. 请检查|access-date=,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Inmates running the asylum’: Kiev threatens to restart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路透社. 2014-09-15 [5-3-2015]. 请检查|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北約成員「開始向烏克蘭運送武器」. BBC中文網. 2014-09-14 [5-3-2015]. 请检查|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美國和北約部隊開始在烏克蘭西部軍演. BBC中文網. 2014-09-15 [5-3-2015]. 请检查|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俄對奧巴馬簽署支持烏克蘭深感失望
^ 俄羅斯批評美國國會通過議案,授權向烏克蘭提供3億5千萬美元的軍事援助
^ At least 11 killed as fierce fighting breaks out in east Ukraine, say officials. The Giardian. 2015-01-16 [2015-04-15].
^ 烏克蘭政府軍放棄頓涅茨克機場控制權.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5-01-23 [2015-04-15].
^ 顿涅茨克机场: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战略重地. 德國之聲中文網. 2015-01-20 [2015-04-15].
^ Rocket fire falls on strategic city in east Ukraine. Aljazeera.com. 2015-01-24 [2015-04-15].
^ 乌克兰悼念马里乌波尔袭击死者. 德國之聲中文網. 2015-01-25 [2015-04-15].
^ 俄方关注马里乌波尔炮击事件. 透視俄羅斯. 2015-01-26 [2015-04-15].
^ 烏克蘭叛軍向港城馬里烏波爾發動攻擊. BBC中文網. 2015-01-24 [2015-04-15].
^ 美國考慮提供武器援助烏克蘭政府軍 - BBC 中文网. Bbc.co.uk. [2015-12-10].
^ Почему Порошенко воюет против мирных граждан. Russian.rt.com. [2015-12-10].
^ В Красноармейске 100 боевиков «Правого сектора» блокировали военную комендатуру
^ ДНР обвинили киевские власти в нарушении условий перемирия. YouTube. [2015-12-10].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xIafXKitYw 聯合國安理會會議紀錄
^ Russian draft resolution on Ukraine passed by UN Security Council — RT News. Rt.com. [2015-12-10].
^ YouTube上的Selfie Soldiers: Russia Checks in to Ukraine
^ Бато Дамбаев|ВКонтакте. vk.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1).
^ Simon Ostrovsky. Russia Denies That Its Soldiers Are in Ukraine, But We Tracked One There Using His Selfies. VICE News. 2015-06-16 [2015-06-22].
^ 英媒采访乌克兰坦克连长:我从战场归来. 中国青年网. 2015-01-31 [2015-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9).
^ 烏克蘭陸軍裝備清單
^ 關於烏軍T-72坦克數輛
^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е склады забиты неисправной военной техникой советских времен. YouTube. 2014-09-23 [2015-12-10].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x-yt-cl=85114404&v=Wz9ttf5vreE&x-yt-ts=1422579428 1月27日ВСУ / ДНР ЛНР共和國取得烏軍潰逃後的大批軍火 28.01.2015
^ 烏克蘭媒體對於新裝備的資料來源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12-11.
^ bmpdDecember 7th, 2014. С миру по нитке - bmpd. Bmpd.livejournal.com. 2014-12-07 [2015-12-10].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3orCbYs4DA Авиация ЛНР продолжает нести охрану воздушн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республики盧甘斯克航空博物館飛機修復原始資料來源
^ Ukrainian separatists show off 'air force'. 简式信息集团. 2015-02-01 [2015-02-03].
^ 乌克兰民间武装修复博物馆里老飞机 准备试飞. 观察者. 2015-02-03 [2015-02-05].
^ Russian TOS-1 and Pantsyr-S1 systems reported in east Ukraine. 简式信息集团. 2015-02-04 [2015-02-09].
^ Новости дня: Новые данные ООН о погибших на востоке Украины: число жертв неустанно растет - 08.10.2014 - сегодня (смотреть онлайн) - Российский Диалог - Rusdialog.ru. http://www.rusdialog.ru/.
^ ВСУ за 15 суток потеряли 1439 человек
^ Пленные украинские солдаты: Командование нас бросило в дебальцевском котле. Russian.rt.com. [2015-12-10].
^ 關於查理週刊記者被殺和俄羅斯記者被殺的雙重標準評價
^ https://twitter.com/NPoklonskaya/status/554355192725241856 克里米亞檢察官
^ 普京稱烏克蘭有北約軍團
^ 西報:至少220名俄軍士兵在烏克蘭戰爭中喪生. 中國網. 2015-05-13 [2015-05-16].
^ 俄羅斯指烏克蘭列其為侵略國不負責任. now新聞. 2014-01-28 [2015-01-29].
^ 烏克蘭叛軍向港城馬里烏波爾發動攻擊. BBC. 2015-01-24 [2015-01-29].
^ Николай Азаров о ситуации и перевороте на Украине. Russian.rt.com. [2015-12-10].
^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之發言
^ 聯合國稱烏克蘭襲擊事件違反國際法. 美國之音. 2015-01-27 [2015-01-29].
^ 中國代表呼籲儘快在烏克蘭東部實現停火. 國際日報. 2015-07-27 [2015-01-29].
^ 歐盟對俄制裁 延長至9月. 聯合新聞網. 2015-01-30 [2015-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5).
^ 默克爾:不會邀請普京參加七國峰會. BBC. 2015-01-15 [2015-01-31].
^ Вице-канцлер ФРГ: Европа заинтересована в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 сильной России. Russian.rt.com. 2015-01-23 [2015-12-10].
^ 外媒:俄罗斯遭欧洲制裁 德国企业苦不堪言-中新网. Chinanews.com. 2015-06-12 [2015-12-10].
^ 俄羅斯對外貿易額
^ 明斯克峰會解決烏克蘭的局勢
^ 奧朗德突訪俄 普京對會談滿意
^ 法国:若乌克兰局势有进展可解除对俄制裁. 騰訊財經. 2015-01-06 [2015-01-29].
^ 法德俄三國元首會談
^ В Москве состоялись переговоры по Украине. Russian.rt.com. [2015-12-10].
^ 法國總統之發言
^ Греция против новых санкций ЕС против России. RT на русском.
^ BBC分析:希臘外交政策要轉變了嗎?
^ 歐盟延長對俄制裁措施 希臘表示支持. 鉅亨網. 2015-01-30 [2015-01-30].
^ 烏克蘭續衝突 歐盟延長制裁俄羅斯. 蘋果日報. 2015-01-30 [2015-01-31].
^ 保羅·克雷格·羅伯茨:與俄羅斯的合作將拯救希臘
^ 以色列外長:以色列願成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中間人
^ 烏克蘭問題以色列不支持美國
^ http://www.un.org/en/ga/third/69/docs/voting_sheets/L56.Rev1.pdf
^ 美國財長:若有必要將聯合盟國擴大制裁俄羅斯. 新浪香港. 2015-01-28 [2015-01-29].
^ 美國及其盟友發警告:俄羅斯或面臨更嚴格制裁. 鉅亨網. 2015-01-27 [2015-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4).
^ 標普降俄羅斯主權評級至垃圾級 10年來首次. 蘋果日報. 2015-01-27 [2015-01-29].
^ 標普揮刀 俄羅斯信評淪垃圾級. 聯合新聞網. 2015-01-27 [2015-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4).
参见
- 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
-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
新俄羅斯聯邦
-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 大西洋決心行動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