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脷洲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 鴨脷洲(2016年) | |
![]() 鴨脷洲在香港的位置(紅色地方者) | |
地理 | |
---|---|
位置 | 香港南部 |
面積 | 1.30平方公里(321英畝) |
最高海拔 | 196米(643英尺) |
最高點 | 玉桂山 |
管轄 | |
![]() | |
分區 | 南區 |

鴨脷洲東岸

《粵大記》中鴨脷洲標示為「香港」

位於鴨脷洲東部的玉桂山

1971年鴨脷洲
鴨脷洲消防局
鴨脷洲(英語:Ap Lei Chau)是位於香港港島南區香港仔對開的島嶼,與香港仔之間的海面是香港仔避風塘。整個島面積僅1.3平方公里,在2011年時住有約86,355人[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達66,426人。現時鴨脷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島嶼[2][註 1]。若只計面積達0.1平方公里以上的島嶼更是世界第一。
目录
1 名稱起源
2 地理
3 歷史
3.1 早期
3.2 戰後
3.3 2000年代
3.4 2010年代
4 主要住宅區
5 交通
5.1 所有道路
5.2 公共交通
6 社區問題
6.1 公共空間不足
6.2 交通
7 區議會議席分佈
8 相關條目
9 注釋
10 參考資料
11 外部連結
名稱起源
鴨脷洲的脷字,在粵語中是舌頭的意思,因其形狀狹長像鴨舌而得名。在粵語,舌的讀音近似蝕,因為忌諱,所以改稱為利,後來為了書寫便創造了「脷」字[3]。
由於鴨脷洲的「脷」字屬香港字,以往在電腦中難以打出,所以有時候會被人改作「利」字,甚至以「鴨舌洲」代替鴨脷洲。[4]
地理
鴨脷洲與香港仔及黃竹坑僅一橋之隔,甚至步行可達。鴨脷洲的形狀也有點像縮小了的香港島:南部及中部是山丘,稱為玉桂山。整個島嶼主要是以住宅為主,集中在島嶼西部、北部,東部主要是豪宅發展;西南面則有一個規模很小的利南道工業區和香港駕駛學院,近年以時裝、家俱名牌折扣商場及名車銷售為主,亦設有數據中心等高科技產業設於鴨脷洲工業區。

從港島徑第二段奇力山南麓眺望鴨脷洲西部及北岸(2008年)
歷史
早期
鴨脷洲大街為島上最早的道路,亦為鴨脷洲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早在明朝《粵大記》中有記載有居民定居的記錄。
鴨脷洲洪聖廟在1773年建成。廟宇先後有多次重修。
第一次鴉片戰爭,滿清政府戰敗給英國。兩國簽署南京條約後,於1841年把香港島連同鴨脷洲一同割讓給英國。
鴨脷洲水月宮在1866年建成。
約1940年,英軍在鴨脷洲玉桂山上修建鴨巴甸炮台(Aberdeen Battery),用作鎮守香港南面海岸及南丫島一帶。及後為防止落入日軍手上,炮台在香港保衛戰期間由守軍自行破壞。由於當時鴨脷洲的英文名為Aberdeen Island,因此炮台的名稱取其英語音譯為鴨巴甸炮台。至1976年至78年間,鴨脷洲開始發展,政府將其名改為Ap Lei Chau(另一英文為Aberdeen Island)。
戰後
1960年代,鴨脷洲島上已有不少茶居及酒家,漁船商人都會到此飲茶談生意;漁船老闆又會在島上購買食糧、日用品及藥物。島上盛行手工作業,直至1990年代才式微。[2]
1970年,香港電燈公司於鴨脷洲西北部建立鴨脷洲發電廠。
1971年,鴨脷洲發電廠發生五級大火,損失約千萬港元。
1980年3月28日,第一條鴨脷洲大橋通車。通車前,鴨脷洲居民只靠街渡往返香港仔。同年,鴨脷洲邨落成入伙。
1987年,位於鴨脷洲東部、依玉桂山而建的公屋利東邨及居屋漁安苑落成。
1989年,鴨脷洲發電廠拆卸,遷往南丫島。原址發展為私人屋苑海怡半島,在1992年至1995年間落成,共9,812伙,是香港十大藍籌屋苑之一。除康體大樓、會所、3個游泳池、多項室外球場外,另屋苑有兩所商場,分別是海怡廣場西翼及東翼。
1994年7月,第二條鴨脷洲大橋落成(實際上是在原來的鴨脷洲大橋旁邊並排建橋,然後將兩組橋的行車方向調整),使進出鴨脷洲的交通,從雙線雙程行車變為四線雙程行車。
1994年8月16日,一場暴雨使鴨脷洲橋道旁的山坡發生塌坡,導致鴨脷洲邨和海怡半島對外交通中斷。當天油麻地小輪開辦一條臨時航線,接載乘客往返海怡半島與香港仔魚市場,而中巴則臨時開設95X線往返香港仔中心及香港仔魚市場。
1998年,位於大街的夾屋悅海華庭落成,三座大廈並排而立,是當時大街最具規模的屋苑。
1999年,位處於鴨脷洲洪聖街8號的鴨脷洲市政大廈啟用,是前市政局的全港第一座設有空氣調節設備的市政大廈,設有如街市、運動場、圖書館、餐廳等。
2000年代
2003年,海怡工貿中心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改作商業用途。於2009年改稱新海怡廣場,設有逾150間店鋪,以名牌折扣商場及傢具設計公司為主。現於海怡半島有接駁小巴前往,有不少遊客特意前往。
2004年,臨海而建,位於鴨脷洲徑的私人住宅深灣軒落成,共有過千伙單位,在同區私人住宅,規模僅次於海怡半島。
2007年,香港駕駛學院由海洋公園入口處附近遷往鴨脷洲工業區近海旁位置。
2007年,南港島綫落實興建,由海怡半島、利東、黃竹坑、海洋公園至金鐘,全程約10分鐘,預計2016年底通車。路線是特首曾蔭權提出的「十大基建」之一。
2009年,政府花費億元興建的風之塔公園落成,佔地2.62公頃,位於大街。
2010年代
2010年,港島區首個快速充電站於鴨脷洲怡雅路二號(近海怡半島一期)啟用,只需30分鐘就能為電動車充至八成滿。

南灣Larvotto
2011年,新鴻基地產牽頭發展的豪宅南灣(Larvotto)落成,位於鴨脷洲海旁道,深灣對岸。南灣依山臨海而建,設有花費5億興建的會所,單位平均呎價高於另一著名豪宅貝沙灣,部分分層單位的售價及租金甚至超越其他豪宅獨立屋。
2012年,鴨脷洲海旁道介乎南灣與深灣軒一幅住宅土地(即南區‧左岸(Marina South)),政府主動招標,反應熱烈,最終由中國海外以25.38億中標,每平方呎樓面地價高達$11,044,被譽為「天價」成交。單是樓面地價已超越同區深灣軒及海怡半島的優質海景單位的呎價,若計及發展成本及利潤,落成呎價將超越更具規模的豪宅南灣及對岸的深灣9號。
2013年,鴨脷洲大街中段的紅茶館酒店重建完成,另一幢達27層高的酒店及恆基的舊樓重建項目(即倚南(H.Bonaire))亦正式相繼動工。
2014年,鴨脷洲大街一帶進行多項改善工程,促進旅遊業發展,及改善社區環境。這源於政府花費約三億元美化香港仔海旁和鴨脷洲大街,於2014年主要進行鴨脷洲大街的工程,包括於現有的海濱觀景台加設多幅富地標性及透視效果的風帆,又會重鋪鴨脷洲大街一帶的行人路,堆砌成龍舟及帆船特色圖案,設置特色欄杆、特色街燈、銅像等一系列的美化。在鴨脷洲海濱長廊興建旅客資訊中心,加裝燈籠擺設和燈塔雕塑等。同年5月,古物古蹟辦事處將位於鴨脷洲的洪聖古廟,建議列作法定古蹟。10月,政府宣布,古物事務監督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鴨脷洲洪聖古廟正式列為法定古蹟。
2014年10月,南灣的一個車位以300萬售出,創南區屋苑及香港仔區車位新高,較2011年買入價150萬上升一倍。南灣這個300萬的車位,與當時鴨脷洲,香港仔、黃竹坑的樓齡較大的小型單位價格相約。南灣是全香港繼禮頓山,寶翠園後,第三個屋苑有超過300萬一個車位的二手成交。
2016年12月,隨著南港島綫通車,鴨脷洲增建了1條供港鐵使用的香港仔海峽大橋,使進出鴨脷洲的交通選擇增多。
2017年2月24日,中資財團龍光地產聯同內房合景泰富以168.5578億元投得利南道臨海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22,118元,成為香港史上地價最貴的官地。[5]
主要住宅區

鴨脷洲邨

南區‧左岸
鴨脷洲邨在落成時曾被中華巴士公司稱為「鴨脷洲新邨」。另外,自利東邨落成後,部分鴨脷洲居民習慣稱呼鴨脷洲邨為「西邨」或「鴨脷洲西邨」,以相對於利東邨的東邨。鴨脷洲大街則被稱為「大街」。
鴨脷洲邨(公屋)
利東邨(租置公屋)
漁安苑(居屋)
悅海華庭(夾屋)
鴨脷洲大街兩旁(單幢私人洋樓,普遍面積約400-600呎)
海怡半島(South Horizons,香港十大藍籌屋苑之一,標準單位達1121呎)
倚南(H.Bonaire,精品豪宅,標準單位實用面積由320呎-675呎不等)
深灣軒(精品豪宅,標準單位達957呎)
南灣(Larvotto,豪宅,標準單位達2567呎)
南區‧左岸(Marina South,豪宅,全部單位均為四房二千餘呎大宅)
交通
所有道路
|
|
公共交通
鴨脷洲除了有巴士服務來往港島、九龍其他地區外,亦有專線小巴。另外鴨脷洲大街亦有街渡來往鴨脷洲及香港仔。部分機構及屋苑亦設有穿梭巴士供住戶、客戶使用,如南灣便設有來往中環、香港仔的居民穿梭巴士。而隨著港鐵南港島綫於2016年12月28日通車[6],鴨脷洲便有鐵路直達,分別在島的西及東面設有海怡半島及利東兩站,由總站海怡半島來往南港島綫總站金鐘只需約11分鐘[7]。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mw-stack{float:none!important;width:100%!important}}.mw-parser-output .stack-container{box-sizing:border-box}.mw-parser-output .stack-clear-left{float:left;clear:left}.mw-parser-output .stack-clear-right{float:right;clear:right}.mw-parser-output .stack-left{float:left}.mw-parser-output .stack-right{float:right}.mw-parser-output .stack-object{margin:1px;overflow:hidden}
- 港鐵
█南港島綫:利東站、海怡半島站
- 巴士
90 |
鴨脷洲邨 |
⇄ |
中環(交易廣場) |
|
90B |
海怡半島 |
⇄ |
金鐘(東) |
|
90C |
鴨脷洲大街 |
→ |
中環(怡和大廈) |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91 |
鴨脷洲邨 |
⇄ |
中環碼頭 |
|
91A |
鴨脷洲邨 |
⇄ |
華富(南) |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93 |
海怡半島(美康閣)/鴨脷洲邨 |
→ |
羅便臣道 |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93A |
利東邨(東興樓) |
→ |
羅便臣道 |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93C |
鴨脷洲大街/田灣 |
→ |
堅道 |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94 |
利東邨 |
⇄ |
中環碼頭 |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94A |
華富(中) |
↺ |
利東邨 |
|
95 |
鴨脷洲邨/鴨脷洲(利南道工業區) |
↺ |
石排灣邨 |
|
95C |
鴨脷洲邨 |
↺ |
置富花園 |
|
95P |
田灣 |
→ |
鴨脷洲邨 |
只限平日下午放學時間服務 |
96 |
利東邨 |
⇄ |
銅鑼灣(摩頓台) |
|
97 |
利東邨 |
⇄ |
中環(交易廣場) |
|
97A |
利東邨/鴨脷洲大街 |
↺ |
深灣 |
|
98 |
利東邨 |
⇄ |
香港仔(成都道) |
|
99 |
海怡半島 |
⇄ |
筲箕灣 |
|
590 |
海怡半島 |
⇄ |
中環(交易廣場) |
|
592 |
海怡半島 |
⇄ |
銅鑼灣(摩頓台) |
|
595 |
海怡半島 |
↺ |
香港仔 |
|
N90 |
海怡半島 |
⇄ |
中環(港澳碼頭) |
通宵服務 |
A10 |
鴨脷洲(利樂街) |
⇄ |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
171 |
海怡半島 |
⇄ |
荔枝角 |
|
171A |
利東邨(東興樓) |
→ |
荔枝角 |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171P |
海怡半島 |
→ |
荔枝角 |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671 |
鴨脷洲(利樂街) |
⇄ |
鑽石山站 |
|
N171 |
鴨脷洲邨 |
⇄ |
荔枝角 |
通宵服務 |
- 專線小巴
27 |
鴨脷洲(惠風街) |
⇄ |
香港仔(西安街) |
|
27A |
鴨脷洲邨/鴨脷洲(惠風街) |
↺ |
香港仔(西安街) |
(狀態不明) |
29 |
鴨脷洲邨 |
↺ |
深灣 |
|
29A |
鴨脷洲邨 |
⇄ |
海洋公園(大樹灣) |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37 |
鴨脷洲邨 |
↺ |
利東邨 |
|
39C |
漁安苑 |
⇄ |
香港仔中心 |
|
39M |
漁安苑 |
⇄ |
天后站 |
|
39S |
利東邨/深灣軒 |
⇄ |
香港仔中心 |
- 渡海小輪
鴨脷洲大街往返香港仔海濱公園,服務時間由06:00至00:00,班次為4-10分鐘一班。
社區問題
公共空間不足
現時鴨脷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島嶼,但休憩用地不足,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現時鴨脷洲欠缺4.15公頃「地區休憩用地」。2016年,政府改劃利南道「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GIC)的海濱土地,用作興建超過1,400伙豪宅,被地區人士指盲搶地及私有化公共資源。城規會收集的607份意見書,只有6份贊成及1份不反對。[8][9]不過政府無視居民意見,如期發展地皮。2017年2月,中資財團以168.5578億元投得利南道臨海地皮,成為香港史上地價最貴的官地。
交通
現時鴨脷洲80%居民要跨區就業,同時有50%學生要跨區上學。在交通正常的情況下,如乘坐港鐵前往銅鑼灣普遍需15至20分鐘,中環只需10分鐘。若駕車來往商業集中的數碼港,只需約6分鐘,赤柱約25分鐘。
不過,由於鴨脷洲人口高,但南區通往港島其他地區主要依靠香港仔隧道和薄扶林道,居民早於1994年已要求政府興建南港島綫並途經鴨脷洲。在這條鐵路綫通車前,大部份居民到市區上班都要經過香港仔隧道及薄扶林道,一旦遇上路面事故即令香港仔隧道非常擠塞,隨著南港島綫已在2016年12月通車,居民便有除路面交通外多一個出行方式選擇。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屋苑/屋邨為分類範圍。
年度/範圍 | 2000-2003 | 2004-2007 | 2008-2011 | 2012-2015 | 2016-2019 | 2020-2023 |
---|---|---|---|---|---|---|
海怡半島及利南道工業區 |
海怡東選區及海怡西選區 |
|||||
鴨脷洲邨 | 鴨脷洲邨選區 |
|||||
鴨脷洲大街一帶 |
鴨脷洲北選區 |
|||||
利東邨及玉桂山 |
利東一選區及利東二選區 |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相關條目
- 香港駕駛學院
注釋
^ 鴨脷洲的人口密度,在已知的島嶼中排行第二,僅次於哥伦比亚的聖克魯斯島,它只有0.012平方公里,居住了1,200人,即每平方公里有103,917人。
參考資料
^ 區議會選舉2011-南區,D02至D07選區人口合計
^ 2.02.1 【南港島線】鴨脷洲躋身世界排名第二!究竟邊一瓣咁「叻」?. 香港01. 2017-01-01.
^ 從「看風駛𢃇」說起. 博文優質中國文化教育研究計劃. 12月2日. 请检查|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日期与年 (link)
^ 852郵報:「鴨脷洲」慘變「鴨舌洲」 驚現特區政府網站
^ 【地王爭霸戰】中資財團逾168億投得鴨脷洲地王 香港史上最貴地王. 蘋果日報. 2017-02-24 [2017-02-24].
^ 港鐵南港島綫本月28日通車. 香港電台. 2016年12月5日. (繁体中文)
^ 南港島綫(東段)背景資料. 港鐵. 2016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2). (繁体中文)
^ 政府鴨脷洲搶地 議員轟破壞多年地區規劃. 東方日報. 2016-09-26 [2017-02-24].
^ 陳家洛. 20160218 就《香港仔及鴨脷洲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H15/30》提出申述. [2017-02-24].
外部連結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鴨脷洲 |
- 香港南區遊-香港仔及鴨脷洲
- 在鴨脷洲長大的日子-鴨脷洲
- 中海外「天價」奪鴨脷洲地 媲美豪宅區
|
|||||
---|---|---|---|---|---|
|
|||||
中西區、 灣仔區、東區 |
|||||
離島區 | 本區主要地方 |
西貢區 | |||
薄扶林 - 鋼綫灣(數碼港) - 瀑布灣 - 雞籠灣 - 香港仔(石排灣) - |
|||||
區內其他地方 |
|||||
沙灣 - 田灣 - 深灣 - 壽臣山 - 深水灣 - 舂坎角 - 大潭 - 鶴咀 - 大浪灣 |
|||||
![]() |
|
坐标:22°14′30″N 114°9′20″E / 22.24167°N 114.15556°E / 22.24167; 114.15556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