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倫敦
大倫敦在英格蘭的位置 | |
地理 | |
---|---|
狀態 | 區域 名譽郡* |
面積 — 總 | 第 9 1,572 平方公里 609 平方英里 |
NUTS 1 | UKI |
人口 | |
人口 — 總 — 密度 | 第 1 8,778,500[1](2016年) 4,758/km² (2006年) |
人均GDP | £27,633(1) |
政府 | |
行政總部 | 大倫敦市政廳 |
Assembly — 類型 | 倫敦議會 (直接民選) |
地區發展 | 倫敦發展局(LDA) |
Authority | 大倫敦政府 |
市長 | 簡世德(薩迪克·汗) |
歐洲議會 | 倫敦 |
Website | |
Notes | |
* - 倫敦市不算在內 |
大倫敦(英语:Greater London),位於英國英格蘭東南部,是英格蘭下屬的一級行政區劃之一,範圍大致包含英國首都倫敦與其周圍的衛星城鎮所組成的都會區。行政上,該區域是在1965年時設置,其下包含倫敦市與32個倫敦自治市,共33個次級行政區。除了是英格蘭的一級行政區外,大倫敦也是歐洲議會選區(European Parliament constituency)之一,設有9個歐洲議會議員(MEPs)席次。除了是整個英國的行政中樞所在地外,大倫敦地區也是全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行政區。
大倫敦地區面積為1,579平方公里,在剛進入21世紀時歡慶過人口突破7百萬的里程碑,根據2014年年中統計,大倫敦地區人口為8,546,761人[1]。大倫敦地區的北半緊鄰東英格蘭的埃塞克斯郡與赫特福特郡,南半則與東南英格蘭的白金漢郡、伯克郡、薩里郡與肯特郡為鄰。上述首都圈外圍郡份為通勤居住帶,合稱「伦敦周围各郡」(Home counties)。
目录
1 定義
2 政府
2.1 區域政府
2.2 地方政府
3 人口
4 地理
5 行政區劃
6 气候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連結
9 參見
定義
伦敦历史 |
---|
演变 倫蒂尼恩 伦迪威克 · 伦敦堡 西敏市 · 伦敦市 米德塞克斯 · 伦敦郡 大伦敦 |
时期 罗马伦敦 盎格鲁-撒克逊伦敦 诺曼-中世纪伦敦 都铎王朝伦敦 斯图亚特王朝伦敦 18世纪伦敦 19世纪伦敦 20世纪早期伦敦 现代伦敦 |
事件 黑死病 · 农民起义 倫敦大瘟疫 · 倫敦大火 宽街霍乱 · 大惡臭 伦敦大轰炸 伦敦烟雾 · 倫敦爆炸案 博覽會(1851 · 1908 · 1951) 奧運會(1908 · 1948 · 2012) |
相关 伦敦词源 · 伦敦计划 伦敦桥 · 伦敦城墙 |
雖然在一般的觀念中,大倫敦是一個「城市」,但在英格蘭的行政制度上它並不具有城市地位,反而是大倫敦底下兩個次級行政區,倫敦市(City of London)與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分別都具有城市地位。但根據《1997年郡尉職權法案》(Lieutenancies Act 1997),大倫敦與倫敦市(City of London)皆為名義上的「郡」級單位(名譽郡)。
形式上,不計入倫敦市在內的大倫敦地區設有大倫敦郡尉(Lord Lieutenant of Greater London);實務上,倫敦警察廳轄區(Metropolitan Police District,MPD)也是以扣除掉倫敦市(擁有自己獨立的警察體系)的大倫敦地區作為管轄的涵蓋範圍。
不同的定義下,大倫敦地區又可以進一步再分割成不同的次區域。1965年時,內倫敦教育局(Inner London Education Authority,ILEA)將位於大倫敦中央的12個自治市合稱為內倫敦,此區域以外的其他自治市則稱為外倫敦(Outer London),此分區方式一直沿用在不同的用途上,例如統計區域的分界等。除了內外倫敦的分割外,配合都市計畫的需要,大倫敦也被分為五個不同的區域;分別是中倫敦(Central London)、東倫敦、北倫敦、南倫敦與西倫敦。由於分區方法不同,此處的中倫敦並不能與前面的內倫敦互換。
政府
大倫敦地區整體由大倫敦政府負責規劃和管理,另外與33個區政府分享地方行政權力。
區域政府
大倫敦是英格蘭所有的一級行政區之中,唯一一個擁有直接民選首長的行政區,也是英國第一個民選市長。現任大倫敦市長(Mayor of London)是簡薩迪(Sadiq Khan),其職責是率領大倫敦政府(Greater London Authority,GLA)規劃與執行倫敦的社會、環境與經濟發展政策,市長任期為四年一屆[2]。除了市長與其所率領的行政團隊外,GLA的另外一個組成單位是由25位議員組成的倫敦議會(London Assembly)。倫敦議會的主要職責是監督市長的施政,但除了預算方面的控制與在重大法案中提出意見外,一般來說倫敦市長本身擁有非常高度的決策權限。
大倫敦政府的總部位於泰晤士河南岸的市政廳,行政上屬南華克(Southwark)的範圍內,是一棟擁有特殊造型的現代建築。
地方政府
大倫敦地區下轄的倫敦市(City of London)與32個倫敦自治市(London Boroughs)皆有各自的管理單位。自治市的管理單位稱為倫敦自治市委員會(London Borough Councils);而倫敦市則由一個迥異於其他市鎮的政府組織,稱為倫敦市法團(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管理,其歷史可以回溯至12世紀。
在32個倫敦自治市當中,只有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使用「市」(City)的行政區名;泰晤士河畔京士頓區(Kingston upon Thames),肯辛頓-切爾西區(Kensington and Chelsea)及格林尼治區(Greenwich)因為與英國皇室之間有較獨特的淵源,而稱為皇家自治市(Royal Borough);這只是名稱上的分別,在法理上仍屬於倫敦自治市,並沒有特權。
一般來說,倫敦市與32個倫敦自治市可以被視為是與英格蘭的一級行政區單一管理區(Unitary authorities)同等位階的行政單位,但在法理上卻仍然是倫敦自治市委員會及倫敦市法團的下轄單位。雖然擁有同樣的法理地位,但在實際行政上,倫敦市法團比其他倫敦自治市議會擁有更多的行政權力,例如擁有土地權及獨立的警察團隊。
這33個地方自治單位全都是協會組織「倫敦委員會」(London Councils)的成員。
人口
以人口計算,最大的6個倫敦自治市依序是:克羅伊登區(337,000)、巴尼特區(328,600)、伊靈區(306,400)、布羅姆利區(299,100)、恩菲爾德區(285,300)、旺茲沃思區(279,000)。
地理
大倫敦大致上包含了大倫敦都會區,四周均被M25外環高速公路及倫敦綠帶圈(Metropolitan Green Belt)圍繞,北半緊鄰東英格蘭的埃塞克斯郡與赫特福特郡,南半則與東南英格蘭的白金漢郡、伯克郡、薩里郡與肯特郡為鄰。
行政區劃
|
|
气候
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伦敦市区因常常充满着潮湿的空氣,燃煤歷史長致空氣多塵提供凝結核,故而霧甚,別稱“雾都”。
倫敦 (格林尼治)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18.5 (65.3) | 19.7 (67.5) | 25.3 (77.5) | 29.8 (85.6) | 32.8 (91) | 35.6 (96.1) | 36.5 (97.7) | 38.1 (100.6) | 35.4 (95.7) | 29.9 (85.8) | 21.1 (70) | 17.7 (63.9) | 37.5 (99.5) |
平均高温℃(℉) | 8.3 (46.9) | 8.5 (47.3) | 11.4 (52.5) | 14.2 (57.6) | 17.7 (63.9) | 20.7 (69.3) | 23.2 (73.8) | 22.9 (73.2) | 19.7 (67.5) | 15.6 (60.1) | 11.4 (52.5) | 8.6 (47.5) | 15.2 (59.4) |
平均低温℃(℉) | 2.6 (36.7) | 2.4 (36.3) | 4.1 (39.4) | 5.4 (41.7) | 8.4 (47.1) | 12.2 (54) | 14.2 (57.6) | 14.0 (57.2) | 11.2 (52.2) | 8.3 (46.9) | 5.1 (41.2) | 2.8 (37) | 7.5 (45.5) |
历史最低温℃(℉) | −10.0 (14) | −9.0 (15.8) | −8.0 (17.6) | −2.0 (28.4) | −1.0 (30.2) | 5.0 (41) | 7.0 (44.6) | 6.0 (42.8) | 3.0 (37.4) | −4.0 (24.8) | −5.0 (23) | −7.0 (19.4) | −10.0 (14)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51.6 (2.031) | 38.2 (1.504) | 40.5 (1.594) | 45.0 (1.772) | 46.5 (1.831) | 47.3 (1.862) | 41.1 (1.618) | 51.6 (2.031) | 50.4 (1.984) | 68.8 (2.709) | 58.0 (2.283) | 53.0 (2.087) | 591.8 (23.299) |
平均降雪量㎝(英寸) | 24.4 (9.61) | 10.8 (4.25) | 2.7 (1.06) | 0.4 (0.16)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2 (0.08) | 8.2 (3.23) | 46.7 (18.39) |
平均降雨日数(≥ 1.0 mm) | 10.8 | 8.5 | 9.6 | 9.4 | 9.0 | 8.3 | 8.0 | 7.6 | 8.5 | 10.7 | 10.1 | 9.9 | 110.4 |
平均降雪日数 | 4 | 4 | 3 | 1 | 0 | 0 | 0 | 0 | 0 | 0 | 1 | 3 | 16 |
平均相对湿度(%) | 91 | 89 | 91 | 90 | 92 | 92 | 93 | 95 | 96 | 95 | 93 | 91 | 92.3 |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 49.9 | 71.4 | 107.1 | 159.8 | 181.2 | 181.0 | 192.1 | 195.1 | 138.9 | 108.1 | 58.5 | 37.4 | 1,480.5 |
来源 #1:Record highs and lows from BBC天氣,[3] except August and February maximum from 英國氣象局[4][5] | |||||||||||||
来源 #2:All other data from 英國氣象局,[6] except for humidity and snow data which are from NOAA[7] |
参考文献
^ 1.01.1 MYE2: Population Estimates by single year of age and sex for local authorities in the UK, mid-2014. ONS.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9 July 2015].
^ 什麼是GLA?(大倫敦政府官方網站)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8-11.
^ London, Greater London: Average conditions. BBC天氣.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8).
^ August 2003 — Hot spell. Met Offic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8).
^ http://www.metoffice.gov.uk/climate/uk/extremes/monthly_temperature_country.html#highest_daily_maximum_england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2-06.
^ Greenwich 1981–2010 averages. 英國氣象局. [September 13,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十月 27, 2012). 请检查|archive-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NOAA. NOAA.
外部連結
(英文)大倫敦政府
參見
- 倫敦
- 內倫敦
- 外倫敦
- 倫敦通勤帶
|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