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HD-SN-99-02041.JPEG
一名法國外籍兵團士兵途經法軍控制地區













日期 1946年-1954年
地点 中南半島
结果
越盟勝利,法軍撤出越南,越南暫時分裂為北越和南越。
参战方

Flag of France.svg法國




  •  法属印度支那


  • Flag of South Vietnam.svg越南国




支援方:


 美國


Flag of North Vietnam (1945-1955).svg越南民主共和国
老挝 巴特寮




支援方:


 蘇聯
 中华人民共和国
指挥官和领导者

Flag of France.svg德·拉特爾·德·塔西尼
Flag of France.svg拉乌尔·萨朗英语Raoul Salan


Flag of France.svg亨利·納瓦爾英语Henri Navarre

Flag of North Vietnam (1945-1955).svg胡志明
Flag of North Vietnam (1945-1955).svg武元甲
老挝 蘇發努馮親王
兵力

400,000

500,000
伤亡与损失

94,581人死亡
78,127人受傷
40,000人被俘

300,000多人死亡
500,000多人受傷
100,000多人被俘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法语:Guerre d'Indochine),或稱法越戰爭,越南稱東洋戰爭(越南语:Chiến tranh Đông Dương.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Lt-HKSCS-ExtB","FZKaiT-Extended","FZKaiT-Extended(SIP)","FZKaiS-Extended","FZKaiS-Extended(SIP)","Sun-ExtA","Sun-ExtB","MingLiU","MingLiU-ExtB","MingLiU_HKSCS","MingLiU_HKSCS-ExtB","SimSun","SimSun-ExtB",sans-serif}
戰爭東洋
)、反法抗戰(越南语:Kháng chiến chống Pháp
抗戰𢶢法
),是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间越南獨立同盟會为使越南独立与法國进行的一場戰爭,战争以越南獨立同盟會胜利,法國被迫簽訂日内瓦协定告终。




目录






  • 1 战争起因


  • 2 战争过程


  • 3 战争罪行与劳改营


  • 4 后续


  • 5 參考文獻


    • 5.1 引用


    • 5.2 来源




  • 6 参见


  • 7 外部链接





战争起因


1883年,中南半島(即印度支那)成為法屬殖民地。二戰期間(1940-1945),大日本帝國佔領中南半島,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945年8月18日,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和英国军队以北纬16度线为界,分别接管了越南的北部与南部。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发表《独立宣言》,宣布越南从日本手中独立,废除君主制、与法国脱离关系,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


1945年6月15日戴高乐任命亲信菲利普·勒克萊爾中将为法国远东军总司令。8月17日任命海军中将达尚礼为印度支那高级专员,同时任命菲利普·勒克萊爾中将为印度支那最高军事司令官。8月18日,勒克莱尔离开法国麾军远东。


1945年8月19、23、25日,越盟发动了越南总起义(即“八月革命”)。8月25日越盟占领了西贡,建立了自己的权力机关。8月27日组成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9月2日宣告越南独立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根据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与美國總統小罗斯福之间达成的有关托管印度支那的共识,以及盟军最高统帅部有关印度支那受降令,蒋介石命陆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卢汉统部进入越南,在河内设占领军司令部,接受日本投降。陆军总部为受降规定:“一、接受日军的投降,解除武装,遣送回日;二、组织军政府管理民政;三、驻云南的法越军在原地待命,不准入越,如有个人志愿返回越南者,必须解除武装。”[2]8月31日,卢汉通知驻越的日军第38军团军团长土桥勇逸派代表并携带驻越日军人员及驻越16度纬线以北所有日军人员、武器弹药及其它装备的名录清单前来云南蒙自洽降。9月1日,土桥勇逸派出第38军团参谋长酒井千城和随员、译员共5人,乘日机飞抵云南蒙自,改乘中国飞机往开远。9月2日在开远的中国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礼堂内举行了洽降仪式。随即第一方面军副参谋长尹继勋随机抵达河内,设立前进指挥所,商洽与筹备入越受降事宜。国民政府从外交部、财政部、军政部、交通部、粮食部等六部各派出一名代表,组成受降顾问团。卢汉鉴于越南人仇法情绪激昂,为了防止发生越法冲突乃至中越冲突,卢汉下令阻止三九事件后逃入云南避难的法国官兵返回越南,解除从日军集中营释放出来的法国官兵的武装,禁止街巷及公共场所悬挂法国国旗。[3]坚持长期占领越南、托管越南和扶助越南走向独立的原则。[4]受降部队总兵力约20万人:



  • 第六十军曾泽生部

  • 第九十三军卢浚泉部

  • 暂编十九师龙绳增部

  • 暂编二十三师潘朔端部

  • 第六十二军黄涛部

  • 第五十二军赵公武部

  • 第五十三军周福成部

  • 第九十三师吕国权部

  • 荣誉第一师戴坚部


1945年8月24日,杜鲁门在会晤戴高乐时,明确表示:“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美国政府对于法国重返印度支那一事决不反对”。[5]这是美国改变了罗斯福总统的政策,首次允许法国恢复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


格雷西(Gracey)将军统帅的英国军队在9月10日进入越南南部,他们的“使命”是按照波茨坦公告的约定,接受驻越十六度线以南的日军投降。格雷西立即关闭了越南的新闻媒体,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还施行了宵禁。禁止集会结社,禁止持有武器。9月22日,英国人重新武装了被日军关押的法国殖民军。法军立即开始在西贡逮捕、杀害越南独立份子,占领了大部分的警察局、中央银行和市政府大楼,几乎没有遇到激烈抵抗。1945年9月23日,在美、英支持下,法國派遣遠征軍接管越南南部;1946年1月法国的接管完成。


1945年9月14日卢汉抵达河内。9月27日,受降顾问团外交代表凌其翰在昆明接到蒋介石电话指示,转告卢汉三点指示:[6]



  1. 牢牢掌握老街-河内-海防铁路运输线

  2. 对越南当局采取不管态度

  3. 让法军开入越南,不得予以阻挡


蒋介石随即与卢汉通电下达五项补充指示:



  1. 对法越纠纷严守中立

  2. 越军进入我防区即须解除武装

  3. 对越党不干涉

  4. 对越党亦不警戒

  5. 对法人生命财产尽力保护


9月28日,卢汉按计划在原法越总督府举行接受日本投降仪式。出席受降仪式盟国各国代表甚至包括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以及来宾约有五六百人。惟独没有法国代表出席。[7]虽然法国驻华大使多次向中国外交部交涉在云南流亡的法军返回越南及法国派代表参加北越受降仪式,行政院与外交部也向卢汉发出指示,但陆军总部与卢汉仍坚持自己主张。法国驻印度支那高级专员达尚礼为河内受降仪式上中国不给法国位置,要求法国驻华大使提出抗议。[8]


1945年10月5日菲利普·勒克萊爾中将率领远东军到达越南西贡。此后3个月法国远东军登陆并平定了柬埔寨和交趾支那(南圻)。


1946年2月28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世杰和法国驻华大使梅理蔼英语Jacques Meyrier在重庆签署并互换了《关于中越关系之协定》、《关于中国驻越北军队由法国军队接防之换文》、《关于法国供给中国驻越北军队越币之换文》等外交协议。其中《关于中国驻越北军队由法国军队接防之换文》规定“中国军队交防,于三月一日至十五日期间开始,至迟应于三月三十一日完毕”。3月4日下午,中法双方军事代表在中国受降军队司令部召开交接防务会议,,法方要求中方准许法国军队于3月6日在海防港登陆。中方拒绝法军有关3月6日登陆海防的要求,并且强调法越谈判签字以前不让法国单方面接防。3月6日上午,法国远东军舰队司令阿巴努中将(Auboyneau)根据远东军司令勒克莱尔中将的指示,不顾中国军队警告,率领海陆军强行登陆海防港,并对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最后这场武装冲突以法国舰队司令阿巴努签署协定承担一切责任、赔偿一切损失并保证今后不再袭击中国占领军守地而告结束。 [9]


1946年3月6日,胡志明和法国签署了一份协定,允许法国军队返回北越,而法国承认越南是“法国印度支那联邦下的一个自由国家,可以拥有自己的下政府、议会、军队和税收系统。”


1946年春,法国政府任命著名将领勒克莱尔为东方远征军司令,决心以武力恢复殖民秩序。1946年5月初,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全部撤出越南,法国军队开始接管越南北方。1946年7月6日,越南独立同盟会与法国政府在法国枫丹白露开始谈判[10]。9月14日,双方签订临时协定,但是法国无意守约。


1946年11月26日,法国舰队轰炸了海防,造成2000人死亡,4000多伤。12月法国又向越南民主共和国宣战。



战争过程


1946年11月20日,法国军队向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越盟军撤出海防。1946年11月24日,法国军舰和炮兵开始炮轰海防,随后越盟同意了停火协议并撤出了海防,但不久又派出军队骚扰海防。随后越盟与法国开始了游击战。越盟军兵员素质、作战经验和武器装备等均差,处处被法军压制,原本与越盟军并肩作战的高台教、和好教等宗教团体也纷纷转向投法。1947年,法军攻陷河内,越盟军重返丛林,坚持游击战。1947年,法国军队包围了越盟位于北越的基地,当时胡志明藏匿在地洞内,得以避过法军的生擒。




抗議日內瓦協定,被吊起來的胡志明以及戴高樂人偶(1964年西貢)


1949年6月,法国决定靠成立傀儡政权的方式改善局面,法国成立了越南国并挑选了当时流亡在香港的保大来擔任国家元首,越南国随后成立了自己武装力量——越南国军,越南国军与法国军队一起对越盟进行围剿。


1950年12月,法國和美國簽訂了《共同防禦協定》,法國获得了美國提供的大批武器裝備。越南共产党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也获得大批军事援助。1950年7月至8月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顾问团应邀赴越。1950年9月16日,越南人民军发动边界战役,攻占东溪、七溪等重要据点,至10月23日时共歼敌8000人,收复了高平、谅山、太原、老街、和平等市镇,巩固并扩大了越北根据地,打通了中越边境交通线,掌握了北部战场主动权。1950年4月和8月,柬埔寨抗战政府和老挝抗战政府先后成立,积极开展抗法武装斗争。


随后经历了平原战役、西北战役。


1954年3月,奠邊府戰役开始,5月,法国战败,被迫與越盟就和平问题進行谈判,1954年7月21日,柬埔寨、北越、法国、老挝、中华人民共和国、南越、苏联、英国、美国九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在日內瓦會議中达成協定,法國撤出越南,並承認越南、老挝、柬埔寨为獨立國家,以北纬17度作为北越(当时国号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与南越(当时国号为“越南国”)的分治线,在1956年7月前进行普选,根据普选结果合并南北越。



战争罪行与劳改营



  • Boudarel事件。Georges Boudarel是一名参加战争的法共成员,他负责在劳改营裡折磨和洗脑被俘的法国人。[11]法国全国战俘协会后来以战争罪将他告上法庭。很多法国和越南国军的战俘都再未找到下落。


  • 自由之路行動是法美合作的一次撤离难民的行动,被撤走的是保皇派和天主教徒为主的越南人。[12]

  • 1957, 法国参谋长Raoul Salan利用越盟劳改营中的经验创立了两个"绥靖与反叛乱训练中心"(Centre d'Instruction à la Pacification et à la Contre-Guérilla)并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培养了几千军官。



后续


1955年10月,吳廷琰通过賄賂、恐嚇赢得了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越南国由君主制变为共和制,国名更改为越南共和国,吳廷琰出任总统,保大帝流亡巴黎。1956年6月,法軍完全撤出越南。美国从1954年开始介入越南事务,1965年,美国开始派兵直接与越共作战,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1975年,越共将越南共和国推翻,越南統一。



參考文獻



引用





  1. ^ 胡志明, 《独立宣言》, 《胡志明选集》 第二卷, 越南外文出版社: 第3页, 1945年9月2日, 事实上从1940年秋起,我国已经成了日本而不是法国的殖民地了。而且在日本投降同盟国时,我们全国人民已经起来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事实上,我国人民是从日寇的手里而不是从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手里夺回政权的。法国人逃跑、日本投降,保大皇帝逊位,我们人民已经粉碎了近百年来的殖民枷锁而建立了独立的越南,我们的人民还推翻了几十个世纪以来的君主制度,从而缔造了民主共和制度。因此,我们──代表越南全体人民的新越南临时政府──宣布完全同法国脱离关系,废除法国与越南签订的一切条约,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 


  2. ^ 陈修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入越受降纪略》,载《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第16-17页。


  3. ^ 陈修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入越受降纪略》,载《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第23页。


  4. ^ 罗敏:《中国关于战后越南问题的认知与实践(1942-1946)》,《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第78页。


  5. ^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三卷《拯救(1944-1946)》,第160、565页。


  6. ^ 凌其翰:《我的外交官生涯———凌其翰回忆录》,第75-78页。


  7. ^ 朱翧:《越南受降日记》,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19页。


  8. ^ 戴高乐著:《战争回忆录》第三卷《拯救(1944-1946)》,第582页。


  9. ^ 王理寰:《抗战胜利后海防痛击法军纪实》,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45-154页。


  10. ^ 中越战争谁是赢家:苏联帝国梦碎,美国深陷泥潭(4)


  11. ^ Boudarel affair in the ANAPI official website


  12. ^ USS Skagit and Operation Passage To Freedom. self-published. [May 20,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0月27日).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Buttinger, Joseph. A dragon defiant: a short history of Vietnam. Praeger. 1972. 

  • Chaliand, Gérard. 1982. Guerrilla Strategies: An Historical Anthology from the Long March to Afghanistan, California. ISBN 978-0-520-04443-2

  • Chen Jian. 1993. "China and the First Indo-China War, 1950-54",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3. (Mar., 1993), pp. 85–110. London: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 Cogan, Charles G. 2000. "L'attitude des États-Unis à l'égard de la guerre d'Indochine" in Vaïsse (2000: 51–88).


  • Devillers, Philippe; Lacouture, Jean. End of a war; Indochina, 1954. Praeger. 1969. 

  • Dunstan, Simon. 2004. Vietnam Tracks: Armor in Battle 1945-75, Osprey Publishing. ISBN 978-1-84176-833-5


  • Fall, Bernard B. Hell in a very small place: the siege of Dien Bien Phu. Lippincott. 1967. 

  • Fall, Bernard. 1994. Street Without Joy, Stackpole Books. ISBN 978-0-8117-1700-7


  • Fall, Bernard B. The two Viet-Nams: a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nalysis. Praeger. 1963. 

  • Giap, Vo Nguyen. 1971. The Military Art of People's War. Modern Reader, New York & London. ISBN 978-0-85345-193-8


  • Hammer, Ellen Joy. The struggle for Indo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4. 

  • Humphries, James. F. 1999. Through the Valley: Vietnam, 1967-1968,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SBN 978-1-55587-821-4

  • Perkins, Mandaley. Hanoi, adieu: A bittersweet memoir of French Indochina. Sydney: Harper Perennial, 2006. ISBN 978-0-7322-8197-7, ISBN 978-0-7322-8197-7


  • Roy, Jules. The battle of Dienbienphu. Pyramid Books. 1963. 

  • Summers, JR., Harry G. Historical Atlas of the Vietnam War.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1995. ISBN 978-0-395-72223-7

  • Thi, Lam Quang. 2002. The Twenty-Five Year Century: A South Vietnamese General Remembers the Indochina War to the Fall of Saigon,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ISBN 978-1-57441-143-0

  • Vaïsse, Maurice (editor). 2000. L'Armée française dans la guerre d'Indochine (1946–1954). Editions Complexe, Paris. ISBN 978-2-87027-810-9

  • Wiest, Andrew (editor). Rolling Thunder in a Gentle Land.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6. ISBN 978-1-84693-020-6

  • Windrow, Martin. 1998. The French Indochina War, 1946-1954, Osprey. ISBN 978-1-85532-789-4

  • Windrow, Martin. 2004. The Last Valley.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ISBN 978-0-306-81386-3




参见




  • 法属印度支那


  • 印度支那戰爭
    • 越南戰爭


  • 越南現代史年表

  • 戰爭列表 (1945年-1989年)



外部链接


纪录片



  • (法文) VIÊTNAM: La première Guerre 1945-1954 (1) 52' Documentary


  • (法文) VIÊTNAM: La première Guerre 1945-1954 (2) 52' Documentary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