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華人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華人、𠊛華
Người Hoa














Tượng Mạc Cửu.jpg Tsui Hark.jpg Luongbichhuu2.jpg Wong Kwok Hing.jpg

鄚玖


徐克


梁碧友


王國興


Bên trong Đình Minh Hương Gia Thạnh.jpg
明鄉嘉盛會館,位於越南最大華人區堤岸

總人口

823071
占越南全国人口0.96%(2009年)
分佈地區

 越南:胡志明市、芹苴、薄遼、峴港、堅江、廣寧
 香港
 美國;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法国
語言

主要以越南語和粵語(廣府話、越南白话)為主
其他漢語:潮州話、泉漳話、客家話(𠊎话)、粵語欽廉話、普通話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基督宗教(新教、羅馬天主教)[1]
相關民族

明鄉人 · 胡志明市华人 · 在越臺灣人 · 在港越南人 · 艾族 · 山由族 · 京族

























Hoa
汉语名称
繁体字
越南華人





























越南语名称
越南语
người Hoa
người Hán

喃字
.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Lt-HKSCS-ExtB","FZKaiT-Extended","FZKaiT-Extended(SIP)","FZKaiS-Extended","FZKaiS-Extended(SIP)","Sun-ExtA","Sun-ExtB","MingLiU","MingLiU-ExtB","MingLiU_HKSCS","MingLiU_HKSCS-ExtB","SimSun","SimSun-ExtB",sans-serif}

𠊛華

𠊛漢


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华族为823,071人(占越南总人口0.96%);1999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华族为862,371人(占越南总人口1.1%),十年间将近减少四万人。根据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数据,按各民族人口数量排名,华族是越南第八大民族。




目录






  • 1 歷史


    • 1.1 明鄉人


    • 1.2 著名的越南華僑鄚玖


    • 1.3 黑旗軍




  • 2 人口


    • 2.1 籍贯主要分布地區




  • 3 語言


  • 4 名人


  • 5 相關條目


  • 6 参考文献


    • 6.1 引用


    • 6.2 书籍




  • 7 外部連結





歷史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军越过南岭将今越南中北部纳入版图,置为象郡。自此始有漢族人從中國北方到越南定居。這些漢族定居者包括百姓、軍人與朝廷官員。特別是在東漢馬援平定徵氏姐妹的叛亂期間,三萬余的漢族駐軍都定居在交趾,其中有大部分軍人的與越族女人通婚。此外,大部分當地貴族官員都與漢族女性聯姻,第一、二代的土生後裔也維持漢族人的文化習俗。然而,有的貴族與其後裔也定居在南越,在三四代之后逐漸與越族人同化。漢越兩民族隔阂也逐漸地消失,而他們的混血後代京族都取代母系的種族身份。


從王莽時期開始,中國朝廷開始委派漢族官僚到交趾管理行政,以及推行漢族的政治制度與文化習俗。交趾人受到漢族文化的熏陶,開始採取漢族人的姓氏。不少漢越混血兒也逐漸從商,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沿海城市進行貿易活動。安南屬明時期期間,不少華裔商人搬遷到越南從商。在南宋和明朝分別被北方的民族所滅後,大量漢族官僚都逃到安南尋求庇護,而當時的安南朝廷亦授予流亡的中國官員參與科舉的資格。然而,那些官員必須與當地人同化,禁止返回中國。而那些駐紮在安南的中國商人,只能在海港城鎮范圍內活動,不能深入內地。安南朝廷禁止商人宣傳中華文化或與當地人交流。明朝時期,不少華裔商人聚集在越南沿海城鎮進行貿易。根據一名屬於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長官,卓汉·范林加(Johan van Linga)在公元1642年记述,會安港(今越南廣南省)当时有平均五千名華裔商人遷居起家。



明鄉人




越南邊和的陳上川祠堂



清朝初年,一部分明朝遺民因為不願意歸順清朝政府,紛紛南逃越南。公元1679年,清廷逐漸平定三藩之亂,三千名南明遺民在高雷廉總兵陳上川、副將陳安平(Trần An Bình),龍門總兵楊彥迪,副將黃進的率領下,乘坐五十艘戰船前往今日越南的峴港,請求得到當時廣南國阮福瀕的庇護。阮福瀕嘉其忠義,不想拒絕;當時廣南國正在開墾南方的領地,遂令陳上川和楊彥迪前往南方的邊和、美萩一帶開墾田地、建造房屋和城市[2]。陳上川所率部眾,就是今日越南明鄉人的始祖,遷入當時由高棉人所控制的下柬埔寨地區(即南圻),隨後清朝固守中原,南明復辟無望,這些移民於是在南圻定居,稱自己為明鄉人


明鄉人原稱「明香」,意指「明朝香火」。雖然明鄉人不斷與當地越人及高棉人通婚,逐漸發展成一個土生族群,亦融入當地越南社會,但為了表示自己不忘本,常常稱自己為明香人,又保留明朝衣冠,以示不忘自己為明朝遺民。當時阮朝君主欽佩他們的氣節,特許他們立祠祭祖,傳承中華文化習俗,在越南境內成立「明香社」[3],一些阮朝官員更以明香人自居。現時胡志明市第五郡堤岸同慶大道仍保留明鄉會館,公元1863年曾獲阮朝嗣德帝賜匾,現列為越南的國家古蹟。


不過在給予明鄉人一定權利後,阮朝統治者亦同時收緊對明鄉人的政策,首先,阮朝政府不允許明鄉人參加華僑商會及以華人自稱。公元1826年7月,阮朝明命帝阮福晈下令將「明香」改為「明鄉」[3]。公元1829年(明命十年),阮福晈詔示:「明鄉人夫婦及其家族,不得復返中國。」公元1842年(紹治二年),阮朝紹治帝阮福暶下詔:「凡有五名以上明鄉人之處,得准自行另立鄉社,明人須造冊呈報姓名,並禁止剃髮結辮,不得什於華人戶籍。」,意思是說,要有五名以上明鄉人才可立明鄉社,登記造冊以便查核,同時禁止他們薙髮易服,以別於其他華人,加速明鄉人的「越南化」過程[2]


十九世紀末期,明鄉人曾成為清法兩國外交角力中的主題,清法兩國都希望把明鄉人視為己國之公民。公元1869年,法屬印度支那總督柯希爾宣布明鄉人在行政、司法和稅務方面,享有和越南人一同待遇。五年後(公元1874年),法屬印度支那政府重申將明鄉人當作越南人看待,以便日后統一管理。此外,法屬印度支那政府容許明鄉人繳交一筆費用就能更改國籍,結果部分明鄉人選擇了像中國新移民一樣的外僑身份。


根據法國的統計數據,1921年越南南部約有4.65萬明鄉人,佔當地有中國血統居民總數的42%。到1950年,這個數字增至7.5萬人,但只佔南圻華人總數的10%左右。明鄉人在華人總數比例下降,是因為在20世紀20至40年代有大批中國新移民湧往當地。然後,中方估計之明鄉人口遠高於此數,究其原因,是中法兩國對明鄉有不同定義。




位於胡志明市第五郡的盛嘉明鄉會館,門聯為:
嘉獻復振基光舊,盛德長留廟貌新。



著名的越南華僑鄚玖



鄚玖(越南語:Mạc Cửu,1655年6月11日-1735年7月17日),本姓「莫」,及至僑居越南後,因避免與篡黎自立的莫登庸的家姓相混淆,便在自己的姓「莫」上加上「阝」(邑部),成為「鄚」氏[4]),17世紀末、18世紀初越南河仙鎮的華僑領袖及實際統治者。他本是中國廣東雷州人氏,明朝滅亡後,因不願受滿清的統治,於是僑居位於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即現今的越南堅江省),在該地積極開發及進行管治。


本來河仙屬於真臘國,當時稱恾坎,是鄚玖賄賂真臘國國王寵妃倖臣而得到統治權,后見真臘國政府在面對暹羅的入侵中,真臘國王竟「聞警盡帶眷屬而走,暹兵至國,擄掠其女子玉帛財物而歸」,處於總潰敗的狀態,表現得十分懦弱[5],於是謀士蘇公提出「高棉素性淺薄,長於狡詐,少忠厚,非久依之勢。不若南投大越(廣南國),叩關稱臣,以結盤根之地。萬一有故,依為亟援之助。」


鄚玖接納此一建議,便於公元1708年農曆八月,親自到廣南國首都富春,覲見阮氏政權第七任君主阮福淍,向阮福淍稱臣。阮福淍隨即授予鄚玖為河仙鎮總兵玖玉侯一職(河仙鎮總兵從此成為河仙鄚氏統治者的名銜)。鄚玖取得阮氏政權的承認後,便在河仙繼續其實際的統治[6],使之成為繁榮的中南半島城市,並備受當地華僑的尊崇[7]



黑旗軍




人口


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華族為823,071 人(佔越南总人口0.96%);1999年越南人口普查,華族為862,371人(佔越南总人口1.1%),十年间将近減少四萬人。根据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按各民族人口数量排序,华族是越南第八大民族。



籍贯主要分布地區


华人人口当中,廣府人占多数,根据1989年华人统计占56.5%。潮州人人口排行第二,占于34%。閩南,海南以及客家籍占少数, 份额数目分别为6%, 2%,1%。[8]






























































華人祖籍民系及分佈地區[9]


1924

1950

1974

1989

通行地區

廣府人
35.0%
45.0%
60.0%
56.5%

胡志明市 (41%)、[10]芹苴市 (44%)、[11]前江省 (41%)、[12]檳椥省 (30%)[13]

潮州人
22.0%
30.0%
20.0%
34.0%

薄遼省 (85%)、[14]朔莊省 (80%)、[15]堅江省 (70%)、[16]隆安省 (45-50%)、[17]西寧省 (45%)、[18]永隆省 (40%)、[19]同塔省 (30-40%)、[20]茶榮省 (33%)[21]

閩台閩南人
(福建人)
24.0%
8.0%
7.0%
6.0%

会安市(>50%) [22]、 平陽省 (45%)[23]、順化市[24]

客家人
7.0%
10.0%
6.0%
1.5%

頭頓省 (45%)、[25]同奈省 (15%)、[26]

海南人
7.0%
4.0%
7.0%
2.0%

富国岛 (85%)[27]寧和市社、 綏和市、 芽莊市[28]
其他
5.0%
3.0%
-
-



語言


越南華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使用廣東話,此外有部份住在越南農村的華人講潮汕話(潮州話),越南華人當中雖然有來自惠陽、東莞、梅縣、大埔、興寧的客家人,但客家話時至今日似乎在當地的華人社區中失傳。大部份客家人則改口講廣東話或者講越南語。福建閩南人、海南人的情況同樣與客家人一樣,早已失去其族群的方言,換之所有的福建閩南人、海南人都改口講粵語或者越南語。越南最大的唐人街在胡志明市的堤岸區,這裡的華人主要以粵語作為媒介語言。


此外在越北与中国相鄰的地区,有山猺族和艾族通用當地特色的粵語欽廉話。



名人




1885年(清朝时期)的越南華僑



  • 呂良偉

  • 岑麗香

  • 梁碧友

  • 許偉文

  • 徐克

  • 李華夏

  • 尹光

  • 許志安

  • 黃長興



相關條目



  • 胡志明市華人

  • 堤岸

  • 唐人街



参考文献



引用





  1. ^ 认识越南华人的佛教信仰. [2009-01-08]. 


  2. ^ 2.02.1 張文和:《越南華僑史話》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第32頁


  3. ^ 3.03.1 潘安:《越南南部華人文化考究》 胡志明市:文化—新聞出版社(2006年),第24-25頁


  4. ^ 戴可來《河仙鎮葉鎮鄚氏家譜》注釋,附錄於,《嶺南摭怪等史料三種》,250頁。


  5. ^ 武世營《河仙鎮葉鎮鄚氏家譜》,收錄於《嶺南摭怪等史料三種》,231-232頁。


  6. ^ 鄭懷德《嘉定城通志·疆域志·河仙鎮》,收錄於《嶺南摭怪等史料三種》,152頁。


  7. ^ 《東南亞歷史詞典·「鄚玖」條》,406頁。


  8. ^ Tran (1993), p. 31


  9. ^ Khanh (1993), p. 31


  10. ^ 龚伯洪 (2003), p. 163 –西贡堤岸有华侨华人 40 万人,其中廣東帮有 16.45 万人,占总数 41.1%。


  11. ^ 陈机星 (1955), p. 163


  12. ^ 陈机星 (1955), p. 146–旧名为美托省


  13. ^ 同奈省(30%)陈机星 (1955), p. 115


  14. ^ 陈机星 (1955), p. 171


  15. ^ 陈机星 (1955), p. 127


  16. ^ 陈机星 (1955), p. 109 –故属河仙省,迪石省


  17. ^ 陈机星 (1955), p. 124, 151, 152 –故属新安省,堤岸省


  18. ^ 陈机星 (1955), p. 138


  19. ^ 陈机星 (1955), p. 155


  20. ^ 陈机星 (1955), p. 119, 120–旧名为东川省


  21. ^ 陈机星 (1955), p. 97


  22. ^ 庄国土 (2001), p. 106, "...越南的重要商埠会安的华人商家早期也以闽南人为多...会安沿海直街长三四里,名大盾街,夹道行肆比而居,悉闽人。"


  23. ^ 陈机星 (1955), p. 134 –旧名为土龙木省


  24. ^ Cooke, Li (2004), p. 60-61


  25. ^ 陈机星 (1955), p. 176


  26. ^ 陈机星 (1955), p. 143


  27. ^ 陈机星 (1955), p. 108


  28. ^ Nguyen (2007), p. 174




书籍



  • 陈机星, 高棉南越 - 华侨事业, Giay phep so 398/T.X.B. 23 thang 5 duong lich nam 1955, 堤岸华侨印刷公司承印

  • 龚伯洪, 广府华侨华人史, 2003, 广东高等敎育出版社

  • Taylor, Keith Weller, The Birth of Vietna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ISBN 0520074173

  • Tran, Khanh, ;;The Ethnic Chine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Vietnam;;, 1993,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SBN 9813016671

  • Tucker, Spencer, Vietnam, Routledge, 1999, ISBN 1857289226

  • Woods, L. Shenton, Vietnam: A Global Studies Handbook, ABC-CLIO, 2002, ISBN 1576074161

  • 庄国土, 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 2001, 广东高等敎育出版社



外部連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