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东赞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噶尔·东赞域松 | |
---|---|
《步辇图》中的禄东赞 | |
出生 | ? 吐蕃堆垅让巴 |
逝世 | 667年 日布 |
职业 | 吐蕃大贡论 |
![]() |
本页面包含藏文字母,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为藏文字母,否则可能出现乱码、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
噶尔·东赞域松(藏文:.mw-parser-output .uchen{font-family:"Qomolangma-Dunhuang","Qomolangma-Uchen Sarchen","Qomolangma-Uchen Sarchung","Qomolangma-Uchen Suring","Qomolangma-Uchen Sutung","Qomolangma-Title","Qomolangma-Subtitle","Qomolangma-Woodblock","DDC Uchen","DDC Rinzin",Kailash,"BabelStone Tibetan",Jomolhari,"TCRC Youtso Unicode","Tibetan Machine Uni",Wangdi29,"Noto Sans Tibetan","Microsoft Himalaya"}.mw-parser-output .ume{font-family:"Qomolangma-Betsu","Qomolangma-Chuyig","Qomolangma-Drutsa","Qomolangma-Edict","Qomolangma-Tsumachu","Qomolangma-Tsuring","Qomolangma-Tsutong","TibetanSambhotaYigchung","TibetanTsugRing","TibetanYigchung"}མགར་སྟོང་བཙན་ཡུལ་སྲུང༌།,藏语拼音:ga tong zain yü sung,威利:mgar stong btsan yul srung,THL:Gar Tongtsen Yulsung,?-667年),吐蕃帝国早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出身噶尔氏家族,曾担任过大贡论之职。他是松赞干布时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根据史籍记载,禄东赞为人“明毅严重”,当政期间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多有建树。
噶尔·东赞域松在汉文史籍中以禄东赞、论东赞、大论东赞的名字出现,皆自藏语“བློན་སྟོང་རྩན”(Lon Tongtsen,意为“贵族东赞”)翻译而来。其中,又以禄东赞一名为汉族人民所熟知。
目录
1 生平
1.1 松赞干布时期
1.2 摄政时期
2 禄东赞的相关传说
3 后世对禄东赞的评价
4 子孙
5 脚注
6 参考资料
生平
松赞干布时期
禄东赞出生年月不详,出生在吐蕃的堆垅让巴(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隆子县列麦乡)。[1]噶尔氏家族世袭领有加布(藏文:བྱ་པུ།)一带的封地。 松赞干布继位之初,率领吐蕃骑兵征服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确立了吐蕃在高原的霸主地位。
在吐蕃威震青藏高原的同时,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与吞弥·桑布扎,携带礼物和随从一百余人出使尼婆罗,向国王阿姆苏·瓦尔玛(光胄王)提出和亲,希望娶公主布里库提(尺尊公主)为妃。在吐蕃的威胁恫吓下,光胄王被迫将尺尊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2]
640年,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为正使,吞弥·桑布扎、支·塞汝贡敦(藏文:འབྲི་སེ་རུ་གུང་ཐུན)为副手[3]出使中国唐朝,成功地促使唐朝与吐蕃和亲,派遣文成公主进入吐蕃。在出使唐朝期间,禄东赞因机智善变,极为唐太宗赏识,唐太宗封其为唐朝的右卫大将军。[4]因支·塞汝贡敦嫉妒禄东赞的才能,建议唐太宗将禄东赞留在唐朝以永保两国和平;[5]因此唐太宗试图将琅琊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嫁给禄东赞,诱使他为唐朝效力,但被禄东赞婉拒。[4][6]
根据《贤者喜宴》的记载,禄东赞与达杰·莽布支(藏文:ད་རྒྱལ་མང་པོ་རྗེ།)创立了吐蕃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区域——“如”(藏文:རུ།),并颁布了相关法律;又设置“奎本”(藏文:ཁོས་དཔོན)一职,为这些地区的行政长官。禄东赞自任吐蕃的奎本。[7]
根据《大相世系》记载,642年,禄东赞与琼波·邦色等著名大臣,追随松赞干布讨伐羊同(即象雄),费时三年,成功征服了这个国家,统一了青藏高原。[8]琼波·邦色被任命为象雄的奎本。[7]
吐蕃大相娘·芒布杰尚囊因征服孙波而受到松赞干布的重用,大臣穷波·邦色波则(琼波·邦色)心中嫉妒,使用离间计陷害并害死了尚囊,继任大相之位。后来琼波·邦色邀请松赞干布到自己的封地藏蕃视察,试图谋害赞普。松赞干布命令禄东赞前往藏蕃安置赞普的牙帐。但禄东赞发现了奸谋,将其报告松赞干布。结果琼波·邦色被迫自杀,禄东赞继之为大相。[9]
摄政时期
650年左右,松赞干布去世,其孙芒松芒赞年幼,由禄东赞辅政。禄东赞掌权期间,致力于安定吐蕃内部,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同时也继承了松赞干布的对外扩张政策。
652年,禄东赞发兵征服洛沃(藏文:གློ་བོ།,今阿里地区)和藏尔夏(藏文:རྕང་རྒྱའ།,今后藏地区)。653年进行税制改革,制定牛腿税制度(藏文:གནག་ལིངས་།),遣达杰·莽布支征收田税。次年于蒙布赛拉宗(藏文:མོང་པུ་སྲལ་མཛོང་།)主持集会,点视户口,建立户籍制度。655年,又制定了吐蕃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律。此后,禄东赞多次巡视吐蕃各地。
656年,禄东赞率12万大军攻灭白兰部,同时积极保持同唐朝的友好关系,两次向唐朝请求和亲。659年始,禄东赞开始对青海湖一带的吐谷浑展开大规模入侵,并于663年彻底灭亡吐谷浑,改其地名为“阿豺”(藏文:ཨ་ཞ་)。此后禄东赞一直居住在吐谷浑故地,招抚吐谷浑旧部。[10]
659年,禄东赞前往吐谷浑。同年,吐蕃将领达延莽布支在乌海被唐朝将领苏定方大败,达延阵亡。[11]芒松芒赞借机以年老为由罢免了禄东赞的大贡论之职,以倭美岱类赞代之。661年,倭美岱类赞谋反被杀,禄东赞再次被任命为大贡论。[12][13]
禄东赞执政期间,吐蕃曾试图夺取唐朝辖下的西域。662年,唐朝西域都护府辖下的疏勒、龟兹以及西突厥的弓月等部反唐投蕃。唐朝派遣苏海政、昔兴亡可汗阿史那弥射、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前往讨伐。但昔兴亡与继往绝有矛盾,昔兴亡在内讧中被杀,其余部投奔吐蕃。唐军与蕃军在西域遭遇,苏海政以行贿的方式让吐蕃退兵。665年,弓月等部引蕃军进攻于阗(吐蕃人称之为“李域”,藏文:ལི་ཡུལ་)。唐朝派西州都督崔知辩往救。崔知辩以围魏救赵的方式袭击吐蕃,迫使蕃军退回境内。
666年,禄东赞自吐谷浑回逻些城,途经悉立山谷,颈部得了痈疽之症。[14]次年,老死于日布(藏文:རིས་བུར་)。[15][12][16]其子赞悉若、论钦陵相继担任大相,继续把持吐蕃朝政数十年。禄东赞的其他儿子则把持着各地的兵权,其家族权倾一时。
禄东赞的相关传说
根据藏族传说,禄东赞奉松赞干布之命到达长安,向唐太宗提出和亲。但当时有格萨(指党项)、大食(指波斯)、天竺、白达霍尔(指突厥或回纥)等国使臣[17],各率一百人同时前来提亲。这使唐太宗十分为难,最终决定出难题考验使臣的智慧,将文成公主嫁给胜出者所属的国家。[18]
第一试:丝绸穿孔。唐太宗取出一块翠玉,其中有一个十分曲折的孔,要求众使臣将一束丝绸穿过这个孔。四国使臣皆不能穿过,唯禄东赞为人机智灵敏,事先捉了一只蚂蚁,用牛乳把它喂得如拇指般大小;待穿孔之时,将丝绸的一端拴在蚂蚁身上,置之于孔前,用力一吹,蚂蚁带着丝绸从孔中爬过,顺利完成了任务。
第二试:吃羊鞣革。唐太宗给每个使团五百只羊、一百坛酒,要求一天之内将羊全部吃完并将羊皮鞣成皮革。禄东赞令每名随从各杀羊一只,将皮剥下,加盐调和,排队传递羊肉吃下,同时喝酒。吃完羊肉后,禄东赞下令从队首依次传递羊皮搓揉,到了队末之人便可以涂油了。最终只有吐蕃使团完成了任务。
第三试:为马、鸡辨认母子关系。唐太宗令人将母马一百匹和小马一百匹混杂在一起,要求使臣辨认它们之间的母子关系。禄东赞在前一天晚上将小马和母马分别拴在不同的地方,只给小马吃草不给它们饮水。次日将小马放入母马群里,小马各寻其母吸食其乳,因此得以辨识。唐太宗又让使臣辨认鸡的母子关系。禄东赞将母鸡和小鸡都放入一个大的鸡槽之中,在母鸡脖子下跳动觅食的即为其子。
第四试:辨认树木的根与梢。唐太宗给了使臣一百条松木,要求他们辨认根和梢。禄东赞命人将松木投入河中,下沉的一端便是根,上浮的一段便是梢。
第五试:辨认路径。唐太宗在夜间召见各国使臣入宫听戏,听戏结束后,唐太宗要求使臣都按原路返回馆驿。由于宫中路径复杂,其他四位使臣都迷路了。只有禄东赞由于在入宫之时,于所经过的每个宫门旁都用蓝靛和朱砂作了记号,顺利地返回了馆驿。
第六试:辨认公主。唐太宗下令给各国使臣三天期限,三天之后到城东郊集合,在三百名美女中辨认出文成公主。禄东赞事先探听得知馆驿的主妇曾与文成公主相善,向她询问了文成公主的相貌特征,最终认出了文成公主。
由于禄东赞顺利通过了唐太宗的六次难题的测试,被唐朝人称赞为“六试婚使”、“六难婚使”。唐太宗赞赏禄东赞的才智,最终决定让文成公主和亲吐蕃。
后世对禄东赞的评价
- 《新唐书》评价:“东赞不知书,性明毅,用兵有节制。吐蕃倚之,遂为强国”。[19]
- 敦煌出土的藏文文献《赞普传记》称赞道:“在上者深沉要数赤松赞赞普(指松赞干布),在下者贤明要数东赞域松。”[20]
五世达赖称赞:“他所作政教相辅事业,不仅对吐蕃国王尽忠职守,对吐蕃人民也留下了难忘的德泽。”[21]
- 禄东赞与吞弥·桑布扎、支·塞汝贡敦、娘·墀桑扬敦(藏文:
ཉང་གི་གྲི་བཟང་ཡང་སྟོན)四人,被合成为“四贤臣”(藏文:
མེད་ཐབས་མེད་པའི་བློན་པོ)。[22]
子孙
据敦煌吐蕃文献《大事记年》记载,禄东赞有五个儿子。[23]
- 长子:赞悉若(?—685年),即噶尔·赞悉若多布(藏文:
མགར་བཙན་སྷ་ལྡོབ་བུ།),继禄东赞之后为吐蕃大贡论。 - 次子:论钦陵(?—698年),即噶尔·钦陵赞卓(藏文:
མགར་ཁྲི་འབྲིང་བཙན་བྲོད།),继赞悉若之后担任吐蕃的大贡论。[24]
- 三子:赞婆,即噶尔·政赞藏顿(藏文:
མགར་འབྲིང་རྩན་རྩང་སྟོང།)。[24]
- 四子:悉多于,即噶尔·达古日耸(藏文:
མགར་སྟ་གུ་རི་ཟུམ།)。 - 五子:勃伦赞刃(?—695年),即噶尔·赞辗恭顿(藏文:
མགར་བཙན་ཉེན་གུང་སྟོན།)。
禄东赞的诸子皆把持着吐蕃的政权和兵权,其威望甚至超过了赞普一族。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699年赞普赤都松赞消灭论钦陵为止。政变发生后,禄东赞的第三子赞婆与论钦陵之子噶尔·莽布支(藏文:མགར་མང་བུ་རྗེ་,汉文文献称之为论弓仁),率部众和一些族人向唐朝投降,并且以“论”为姓,成为论姓的始祖。
脚注
^ 《西藏王统记》47页
^ 尺尊公主入藏的时间没有确切记载,据《新编尼泊尔史》记载光胄王死于621年,因此其入藏时间应在621年之前。
^ 《西藏王统记》第十三章迎娶文成公主一节中,有二人的名字登场(见该书66页)
^ 4.04.1 《新唐书·吐蕃传》
^ 《西藏王统记》69页
^ 《西藏王统记》称禄东赞被唐太宗扣留在唐朝,后来逃归吐蕃。(参见该书第十三章)但此故事不见于任何汉文文献的记载。
^ 7.07.1 《贤者喜宴》30~31页
^ 《吐蕃史稿》第56页
^ 《吐蕃史稿》65页
^ 《吐蕃史稿》85~86页
^ 《大事纪年》:“及至羊年,大论东赞前往阿豺。达延莽布支于乌海之东岱初与唐朝苏定方交战,达延亦死,以八万之众败于一千。”
^ 12.012.1 根据敦煌出土的吐蕃时期藏文文献《赞普传记》(编号为P.T.1287)记载:“噶尔·东赞域宋任之,域宋年耄,由倭美岱类赞继任。不久,彼以心怀逆二见杀。其后,东赞重新出任,六年,老死。”
^ 薛宗正,“噶尔家族与附蕃西突厥诸政权——兼论唐与吐蕃间的西域角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12卷 第4期,2002年12月。
^ 敦煌出土的吐蕃时期藏文文献《大事纪年》(编号P.T.1288)记载:“及至虎年,……大论自吐谷浑境还。于悉立山谷颈部患痈疽。”
^ 《大事纪年》:“及至兔年,赞普至倭儿芒,大论东赞薨于日布。”
^ 《资治通鉴》记载:“至兔年(667年),……大论东赞死于日布根據,《如意宝树》可能與安集大使苏定方开战并且战死于吐谷浑。”《贤者喜宴》称禄东赞在征讨唐朝期间死于军中,这里的日布应该是吐谷浑的一个地名。(《贤者喜宴》95页脚注6)。
^ 关于这些国名的注解,参见《西藏王统记》第185页
^ 《西藏王统记》第62~66页
^ 《新唐书·吐蕃传》。此处所称的“书”应当指的是四书五经之类的汉文儒学典籍,禄东赞创立法律制度说明了他能够看懂藏文。(《吐蕃史稿》85页)
^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169页
^ 原文参见《西藏王臣记》103~104页。转引自《吐蕃史稿》88页
^ 《贤者喜宴》30页
^ 《吐蕃史稿》89页
^ 24.024.1 部分汉文史料称是禄东赞的孙子。但据敦煌出土的藏文文献记载,实应为禄东赞之子。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吐蕃传
新唐书·吐蕃传- 册府元龟
- 资治通鉴
- 《吐蕃史稿》,才让著
- 《贤者喜宴》,黄颢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89年3月出版(原载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西藏王统记》,索南坚赞著,刘立千译注。民族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
- 《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著,郭和卿译。民族出版社,1983年出版。
-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王尧、陈践译注,民族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
- 藏人文化网·禄东赞
噶尔·东赞域松 (禄东赞) | ||
前任: 琼波·邦色 |
吐蕃大贡论 652年—659年 |
繼任: 倭美岱类赞 |
前任: 倭美岱类赞 |
吐蕃大贡论 661—667年 |
繼任: 尚·论叉木 (代理大贡论)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