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的是清朝官職。關於
中國地名,請見「
太仆寺旗」。
太僕寺,亦作冏寺,中國古代朝廷的中央機構之一,周穆王任命伯冏擔任周的太僕正,史官寫了冊書,名爲〈冏命〉。
歷史沿革
秦、漢九卿中有太僕,為掌車馬之官。北齊定制,以寺爲官署名,寺卿爲官名。隋、唐後均沿其制。
明朝时,掌牧馬之政令,屬兵部,洪武六年於滁州設立南京太僕寺設卿、少卿、寺丞等官職,洪武三十年置北平及遼東、山西、陜西、甘肅等䖏行太僕寺。清代因之,皇帝出巡,扈從車馬雜物皆為總管。其中,置卿、少卿、員外郎等官職。1910年代清末新政,同兵部與練兵處整併為陸軍部。
參考文獻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孫文良:《中國官制史》,1993年,台北,文津出版社。
参见
九卿九寺
|
九卿:
|
太常 |
光禄勋 |
卫尉 |
宗正 |
太仆 |
廷尉 |
大鸿胪 |
大司农 |
少府
|
九寺:
|
太常寺# |
光禄寺# |
衛尉寺 |
宗正寺 |
太僕寺# |
大理寺# |
鸿胪寺# |
司農寺 |
太府寺
|
|
注:#者为明清五寺
|
唐朝中央官制
|
|
三公三師 |
【三師】太師 太傅 太保 【三公】太尉 司徒 司空
|
|
宰相 |
正尚書中書門下平章事 同中書門下三品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中書令 侍中 尚書令 尚書僕射
|
|
三省/六省 |
【三省】 中書省 門下省 尚書省 【六省】 中書省 門下省 尚書省 殿中省 祕書省 內侍省
|
|
六部 |
|
吏部 |
吏部司 司封司 司勳司 考功司
|
|
戶部 |
戶部司 度支司 金部司 倉部司
|
|
禮部 |
禮部司 祠部司 膳部司 主客司
|
|
兵部 |
兵部司 職方司 駕部司 庫部司
|
|
刑部 |
刑部司 都官司 比部司 司門司
|
|
工部 |
工部司 屯田司 虞部司 水部司
|
|
其他機構 |
|
御史臺 |
臺院 殿院 察院
|
|
九寺 |
太常寺 光祿寺 衛尉寺 宗正寺 太僕寺 大理寺 鴻臚寺 司農寺 太府寺
|
|
五監 |
國子監 少府監 將作監 軍器監 都水監
|
|
朝廷中央武装力量(禁軍) |
|
南衙十六衛
|
左右衛 左右驍衛 左右武衛 左右威衛 左右領軍衛 左右金吾衛 左右監門衛 左右千牛衛
|
|
北衙十軍 |
左右羽林軍 左右龍武軍 左右神武軍 左右神策軍 左右神威軍
|
|
清朝中央官制
|
|
旧官制 |
中枢部 |
|
|
佐理部 |
都察院
- 大理寺
- 理藩院
翰林院
- 通政司
国子监
- 钦天监
|
|
帝室部 |
- 宗人府
內務府→十三衙門→內務府
- 詹事府
- 太常寺
- 光禄寺
- 太仆寺
- 鸿胪寺
- 太醫院
|
|
|
新官制 (1911年)
|
内阁 |
- 總理大臣
- 協理大臣
- 外务部
- 吏部
- 民政部
- 度支部
- 学部
- 陆军部
- 海军部
- 法部
- 农工商部
- 郵傳部
- 理藩部
|
|
其他 |
- 弼德院
- 法制院
- 典礼院
- 资政院
- 翰林院
- 大理院
- 軍諮府
- 盐政院
- 宗人府
- 内务府
- 钦天监
- 太医院
|
|
|
参考:蕭一山. 《清代通史》修订本 1. 台北. 1962: 503.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