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 |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 |
機構概要 | |
---|---|
成立時間 | 1854年7月11日 |
解散時間 | 1943年 |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英语: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缩写:SMC)是上海公共租界内的最高行政当局[1]。1854年7月11日,依据新修订后的《上海土地章程》,由上海租地人会选举产生首届工部局。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后停止存在。
目录
1 历史
2 结构
2.1 董事会
2.2 执行机构
2.3 所在地
3 标志
4 参考文献
5 外部連結
6 参见
历史
1853年9月7日,小刀会攻占上海县城,滿清政府失去对外侨居留地的控制。1854年7月11日,上海公共租界组成自治的行政机构工部局,开始形成自己的警察、法庭、监狱等一套类似于政府的体系,进行市政建设、治安管理、征收赋税等行政管理活动。其后开辟的租界,都仿照上海公共租界的制度。工部局在实质上担任了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府的角色。
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宣告结束。
结构
董事会
在规模最大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由董事会领导,1870年以后一般有9名董事。董事為無給職。董事互选产生总董。
英国人始终占据工部局董事会大多数席位,美国人通常占据1-2个席位。1873年-1914年,通常为德国人保留一个席位;1915年以后,这个席位转给了日本人。1928年,3名华董(贝淞荪、袁履登、赵晋卿)经选举首次进入董事会;1930年,又增至5名。虞洽卿、刘鸿生后来曾当选华董。
1924年,美国人首次出任工部局总董。
工部局还设有许多的专门委员会,作为董事会的咨议机构:
- 警备委员会(Watch Committee)
- 工务委员会(Works Committee)
- 财务委员会(Finance Committee)
- 卫生委员会(Health Committee)
- 銓叙委员会(Staff Committee)
- 公用委员会(Public Utilities Committee)
- 音乐委员会(Orchestra and Band Committee)
- 交通委员会(Traffic Committee)
- 学务委员会(Education Committee)
- 图书委员会(Library Committee)
- 房屋估价委员会(Rate Assessment Committee)
执行机构
- 总裁
- 总办处
警务处:1930年有雇员4879人,管辖14个巡捕房和侦探队。- 火政處
- 捐务处
- 卫生处
- 工务处
- 學務處
- 财务处
- 公共图书馆
- 乐队
- 华文处
所在地
1914年初,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兴建新楼,1922年11月16日竣工,占据江西路、福州路、汉口路和河南路4条马路之间的区域12亩地。该楼1945年-1955年成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现在仍为上海市许多市级机关使用。
标志
類別 | 政府旗(陆) |
---|---|
比例 | 5:3 |
名稱 | 一战前的版本 |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纹章呈圆形,外圈文字为:“上海市政府”(英语:Shanghai Municipality,亦有版本为“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内圈为拉丁文格言“合众为一”(拉丁語:Omnia Juncta In Uno),圈内空白处为汉字“工部局”。
中间Y型交叉上绘制有12个国家当时使用的国旗样式,左上方为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右上方为俄国、丹麦、意大利、葡萄牙,下方为瑞典、奥地利、西班牙、荷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对德国一方的抗议,工部局纹徽上的德国国旗被替换为纯白色。
工部局局旗于1868年设计,1869年4月啟用[2],为白底长方形,对角线交叉为红色X字,中心绘制有工部局的纹徽。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 工部局机构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9-24. 上海租界志
^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印章和工部局局旗. 上海市檔案局. 2008-04-08 [2018-01-09].
外部連結
- 上海工部局(淞滬會戰)服務紀念章
参见
- 上海公共租界
-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