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卡尔·巴里·夏普莱斯 Karl Barry Sharpless |
---|
出生 |
(1941-04-28) 1941年4月28日(77歲)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
---|
国籍 |
美國
|
---|
母校 |
达特茅斯学院 史丹佛大學 哈佛大學
|
---|
知名于 |
不对称合成、點撃化學
|
---|
奖项 |
Scheele Award(1991年) Harvey Prize(1998年) 诺贝尔化学奖(2001年) Benjamin Franklin Medal(2001年)
|
---|
科学生涯
|
研究領域 |
化學
|
---|
机构 |
麻省理工學院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
---|
卡尔·巴里·夏普莱斯(英语:K. Barry Sharpless,1941年4月28日-),美国化学家,前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正教授,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
基於他對点击化学的突出貢獻,湯森路透預測他將二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成就
對不對稱合成的研究廣為人知,較有名的化學反應包括夏普莱斯不對稱環氧化反應和夏普莱斯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等。
近年由其引入的合成的新概念点击化学成為了在藥物開發和分子生物學的諸多領域中,目前最為有用和吸引人的合成理念之一。
参考资料
^ http://www.ch.ntu.edu.tw/nobel/2001.html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
---|
|
1901年-1925年 |
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姆齐 |
1905年:拜尔 |
1906年:莫瓦桑 |
1907年:比希纳 |
1908年:卢瑟福 |
1909年:奥斯特瓦尔德 |
1910年:瓦拉赫 |
1911年:居里 |
1912年:格林尼亚、萨巴捷 |
1913年:维尔纳 |
1914年:理查兹 |
1915年:维尔施泰特 |
1918年:哈伯 |
1920年:能斯特 |
1921年:索迪 |
1922年:阿斯顿 |
1923年:普雷格尔 |
1925年:席格蒙迪
|
---|
|
1926年-1950年 |
1926年:斯韦德贝里 |
1927年:威兰 |
1928年:温道斯 |
1929年:哈登、奥伊勒-切尔平 |
1930年:费歇尔 |
1931年:博施、贝吉乌斯 |
1932年:朗缪尔 |
1934年:尤里 |
1935年:F·约里奥-居里、I·约里奥-居里 |
1936年:德拜 |
1937年:霍沃思、卡勒 |
1938年:库恩 |
1939年:布特南特、鲁日奇卡 |
1943年:德海韦西 |
1944年:哈恩 |
1945年:维尔塔宁 |
1946年:萨姆纳、诺思罗普、斯坦利 |
1947年:魯賓遜 |
1948年:蒂塞利乌斯 |
1949年:吉奥克 |
1950年:迪尔斯、阿尔德
|
---|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麦克米伦、西博格 |
1952年:马丁、辛格 |
1953年:施陶丁格 |
1954年:鮑林 |
1955年:迪维尼奥 |
1956年:欣谢尔伍德、谢苗诺夫 |
1957年:托德 |
1958年:桑格 |
1959年:海罗夫斯基 |
1960年:利比 |
1961年:卡尔文 |
1962年:佩鲁茨、肯德鲁 |
1963年:齐格勒、纳塔 |
1964年:霍奇金 |
1965年:伍德沃德 |
1966年:马利肯 |
1967年:艾根、诺里什、波特 |
1968年:昂萨格 |
1969年:巴顿、哈塞尔 |
1970年:莱洛伊尔 |
1971年:赫茨贝格 |
1972年:安芬森、摩尔、斯坦 |
1973年:菲舍尔、威尔金森 |
1974年:弗洛里 |
1975年:康福思、普雷洛格
|
---|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利普斯科姆 |
1977年:普里高津 |
1978年:米切尔 |
1979年:布朗、维蒂希 |
1980年:伯格、吉尔伯特、桑格 |
1981年:福井谦一、霍夫曼 |
1982年:克卢格 |
1983年:陶布 |
1984年:梅里菲尔德 |
1985年:豪普特曼、卡尔 |
1986年:赫施巴赫、李遠哲、波拉尼 |
1987年:克拉姆、莱恩、佩德森 |
1988年: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 |
1989年:奥尔特曼、切赫 |
1990年:科里 |
1991年:恩斯特 |
1992年:马库斯 |
1993年:穆利斯、史密斯 |
1994年:欧拉 |
1995年:克鲁岑、莫利纳、罗兰 |
1996年:柯尔、克罗托、斯莫利 |
1997年:博耶、沃克、斯科 |
1998年:科恩、波普 |
1999年:兹韦勒 |
2000年: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
|
---|
|
2001年- |
2001年:诺尔斯、野依良治、夏普莱斯 |
2002年:芬恩、田中耕一、维特里希 |
2003年:阿格雷、麦金农 |
2004年:切哈诺沃、赫什科、罗斯 |
2005年: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
2006年:科恩伯格 |
2007年:埃特尔 |
2008年:下村脩、查尔菲、钱永健 |
2009年:约纳特、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 |
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鈴木章 |
2011年:谢赫特曼 |
2012年:莱夫科维茨、科比尔卡 |
2013年:卡普拉斯、列維特、瓦舍尔 |
2014年:貝齊格、赫尔、莫尔纳尔 |
2015年:林达尔、莫德里奇、桑贾尔 |
2016年:索瓦日、斯托達特、費林加 |
2017年:杜博歇、法蘭克、亨德森 |
2018年:阿諾德、溫特、史密斯
|
---|
|
沃尔夫化学奖得主
|
---|
|
1970年代 |
卡尔·杰拉西 (1978)
赫尔曼·弗朗西斯·马克 (1979)
|
---|
|
1980年代 |
亨利·艾林 (1980)
Joseph Chatt (1981)
约翰·波拉尼 / George C. Pimentel (1982)
Herbert S. Gutowsky / Harden M. McConnell / John S. Waugh (1983/4)
罗道夫·阿瑟·马库斯 (1984/5)
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 / 阿尔伯特·艾申莫瑟 (1986)
大卫·菲利浦 / David Blow (1987)
Joshua Jortner / Raphael David Levine (1988)
Duilio Arigoni / Alan R. Battersby (1989)
|
---|
|
1990年代 |
理查德·恩斯特 / 亚历山大·派恩斯 (1991)
约翰·波普尔 (1992)
艾哈迈德·兹韦勒 (1993)
理查德·勒纳 / 彼得·舒尔茨 (1994/5)
吉尔伯特·施托克 / 塞缪尔·丹尼谢夫斯基 (1995/6)
格哈德·埃特尔 / 加博尔·绍莫尔尧伊 (1998)
Raymond Lemieux (1999)
|
---|
|
2000年代 |
弗兰克·阿尔伯特·科顿 (2000)
Henri B. Kagan / 野依良治 / 巴里·夏普莱斯 (2001)
哈利·格雷 (2004)
理查德·扎尔 (2005)
阿达·约纳特 / 乔治·费海尔 (2006/7)
威廉·莫尔纳 / 艾伦·巴德 (2008)
|
---|
|
2010年代 |
斯图尔特·A·赖斯 / 邓青云 / 克日什托夫·马蒂亚谢夫斯基 (2011)
保罗·阿利维萨托斯 / 查尔斯·利伯 (2012)
伯特·S·兰格 (2013)
翁启惠 (2014)
K·C·尼古劳 / 斯图亚特·L·施莱伯 (2016)
Robert G. Bergman (2017)
藤田诚 / 奥马尔·亚基 (2018)
|
---|
|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DBLP: 141/3357
- GND: 1089196504
- ISNI: 0000 0003 7431 0426
- LCCN: n86150205
- SELIBR: 236479
- SUDOC: 069131031
- VIAF: 44276084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