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




























菩提達摩

Bodhidharma, Porcelain, Ming Dynasty.JPG

明朝時的菩提达摩像

出生
382年
南天竺
宗派
楞伽宗(禅宗)
師承
般若多羅
徒弟與學生
慧可、道育、曇林















































菩提达摩(磨)(梵語:बोधिधर्म转写:Bodhidharma,?-535年),又作菩提達摩,簡稱達摩,在中土的南天竺人[1]或波斯人[2][3][4][5][6],為佛教中国禅宗初代祖師,其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武神」[7]。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菩提达摩”意譯為覺法,菩提本意为“觉悟”,达摩本义则是“佛法”(Dharma)。[8] 在中國佛教裡,被視作中國禪宗初祖、東土第一代祖師。 [9]


南北朝時來到南朝梁,但因與梁武帝話不投機,而轉投北魏少室山的少林寺面壁閉關。相传达摩是少林武術瑰寶《易筋经》、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的佈道者,相傳口述《少室四論》,由弟子曇林筆受。達摩的事蹟繁多,是一位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




目录






  • 1 身世師承


  • 2 渡江面壁


  • 3 思想


    • 3.1 開啟禪門


    • 3.2 二入四行说




  • 4 广州聖跡


  • 5 南京胜迹


  • 6 參見


  • 7 注释


  • 8 參考資料


  • 9 外部链接





身世師承




達摩塑像


達摩的身世,後世傳說甚多。他的弟子曇林說,他原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後出家為僧[10]。但《洛陽伽藍記》則記載他是西域波斯國人[11]


达摩是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同时是天竺禅宗二十八代祖师。[12] 一次,达摩问师傅得到其真谛之后該去何处传教。师傅吩咐他去中國,但告诉他不要去南方,南方君主好大喜功,无法领悟佛教真谛。


達摩在南北朝劉宋(西元470年-478年)間,乘船來到中國南越地方(今廣州)。[13]。其登岸處立有“西來初地”一碑(即今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北側的西來正街一帶,古爲港口)。並建有千年古刹“華林寺”(初名“西來庵”。寺內的石塔中藏有21顆释迦佛的真身舍利子),相傳爲達摩所建。


根據《楞伽師資記》,達摩至中國後,成為求那跋陀羅的弟子,屬於南天竺一乘宗(又稱楞伽師)[14]。求那跋陀羅 (Gunabhadra),義譯為功德賢,中天竺人,於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譯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後菩提達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經》傳授徒眾[15]。達摩在《楞伽經》之外,又相當重視《般若經》、《維摩詰經》,這可能是他在江南這一帶生活,受到江南佛教的影響所致。



渡江面壁


傳統上的說法,达摩自海路來到震旦後,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与其谈法。由于達摩与梁武帝的佛教理念不合。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抄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16][17][18],遂“一苇渡江”止於嵩山少林寺,於寺中面壁九年,称“壁观婆罗门”。[19][20][21] 在石洞留下至高無上武學《易筋经》和《洗髓经》。[12]


達摩在西元478年以前,從海路到了中國南越(今海南島對岸廣東地方),師從求那跋陀,為當時的楞伽師之一,他同時又精通禪法,在江南一帶逗留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他東渡北魏,「遊化嵩洛」,教授禪法。他所傳授的禪法,在當時受到很大的爭議[22],主要的門徒只有道育、慧可、曇林等人。[23][24][25]


《續高僧傳》和《楞伽師資記》均未見有梁武帝與菩提達摩晤見的記載。胡適在《菩提達摩考》和《書菩提達摩考後》兩篇文章據唐朝初年道宣所撰的《續高僧傳》證明,達摩來華最遲在劉宋滅亡(479年)以前,此時梁朝還未建立[26]



思想



開啟禪門



達摩大師相傳有《達摩四行論》、《達摩血脈論》、《達摩破相論》、《達摩悟性論》等少室四論傳世。


《達摩血脈論》:“吾本來此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似乎就預言了禪宗六祖惠能在涅槃以後,門下43位成道的的弟子,會創立五個宗派。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27][28]。後世建立的禪宗世系為:初祖達摩、二祖慧可(公元487年——593年)、三祖僧璨(公元?——606年)、四祖道信(公元580年——651年)、五祖弘忍(公元602年——675年)、六祖惠能(公元638年——713年)。但其世系说法尚存争议。[29][30]
傳說達摩留下一隻草鞋,用來認可二祖慧可。



二入四行说




廣州市光孝寺內的《六祖大鑒禪師殿記》拓本及《菩提達摩像》拓本。


達摩所教授的禪法,因為資料残缺,主要由其弟子曇林所著。


二入四行说为其主要理论[31],是以“壁观”法门为中心[32]
首先,他教授的是大乘佛法,所謂的「入道」,即是趣入菩提道。入道,先要「見道」──悟入諦理。佛法不只是悟了,悟是屬於見(理)的,還要本著悟入的見地,從實際生活中,實際事行上去融冶,銷除無始來的積習,這叫「修道」。修到究竟圓滿,名為「無學道」。『楞伽經』說:「頓現無所有清淨境界」,是頓入的見道。「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是漸非頓」,是修道。經說與「理入」、「行入」的意趣相合。故入大乘道的方法,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是「藉教悟宗」。「宗」是《楞伽經》說的「自宗通」,自證聖教,但是要「悟宗」,需要「藉教」。「藉教」,依曇林的說法,是「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覆,不能顯了」,這也是《楞伽經》所持的如來藏思想。[33]而依對如來藏教說的深切信解,發起「捨妄歸真」的意樂,從「凝住壁觀」[34][35]去下手參究。


但在悟入之後,還要發行,行深,以四行在人世間克己利他[36]。達摩的禪法,簡明深入,展現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真面目,開展了中國禪宗的先聲。[37]四行着重在于劝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爱憎情欲,按佛教教义苦下功夫。理入属于理论,行入属于实践,即禅法结合教义,也就是菩提达摩的简易禅法。爾後中國的禪者,雖稟承達摩的禪法,而專重「理入」,終於形成了偏重理悟的中國禪宗。



广州聖跡




  • 广州市上下九古为珠江码头,现为繁华步行商业街。其中华林正街内有一小块“达摩祖师西来登岸处”石碑,并建有千年古刹“华林寺”(初名“西来庵”),相传为达摩所建。寺内的石塔中藏有21颗释迦佛的真身舍利。


  • 光孝寺内有達摩“洗钵泉”,俗称“達摩井”。



南京胜迹


南京雨花台的高座寺,相传为达摩祖师在此听主持神光讲法,摇头不以为然,神光诧异,后追随至少室山,雪中断臂求法,终成禅宗二祖慧可。
南京长江边上的幕府山下有达摩洞,相传既达摩从此处“一苇渡江”处;
江北六合的长芦镇有“长芦寺”遗址,为纪念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所建,历朝历代屡废屡建,现正异地复建中;
江北浦口有定山寺遗址,为达摩一苇渡江后的第一个驻锡的寺院,有“达摩岩”等遗迹,作为禅宗祖庭比少林寺还要早。该寺现正在重建中。



參見



  • 少林寺

  • 禪宗

  • 惠能

  • 神秀

  • 不倒翁

  • 法鼓山



注释





  1. ^ 曇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西域南天竺國人,是大婆羅門國王第三子。」


  2. ^ 《洛陽伽藍記》:「西域沙門菩提達摩者,波斯國胡人也。」


  3. ^ blue_eyed_Persian Bodhidharma blue eyed Persian - Chinese Buddhist Encyclopedia. www.chinabuddhismencyclopedia.com. [2018-07-30] (英语). 


  4. ^ Broughton, Jeffrey L. The Bodhidharma Anthology: The Earliest Records of Z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ttps://books.google.at/books?id=BNfuSJ7cvnIC&pg=PA54&lpg=PA54&dq=bodhidharma+persian&source=bl&ots=rAsr2L-jm9&sig=MCoVsD9Y7kZEjqFiTPeR7YOxtVg&hl=de&sa=X&ved=2ahUKEwii8oPRxMbcAhUHmbQKHdiEALkQ6AEwC3oECAUQAQ#v=onepage&q=bodhidharma%20persian&f=false. 1999-09-21. ISBN 9780520923362 (英语).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5. ^ Broughton 1999, p. 54–55.


  6. ^ Soothill 1995.


  7. ^ 禪宗六祖


  8. ^ 《法華經疏義纘》卷3


  9. ^ 《永嘉證道歌》:「明明佛勅曹溪是,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磨為初祖,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


  10. ^ 曇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西域南天竺國人,是大婆羅門國王第三子。」


  11. ^ 《洛陽伽藍記》:「西域沙門菩提達摩者,波斯國胡人也。」


  12. ^ 12.012.1 一灯大师印度师弟原型:天竺医僧史话. 腾讯网. [2006年] (中文(简体)‎). 


  13. ^ 《續僧傳》:「初達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隨其所止,誨以禪教」


  14. ^ 《楞伽師資記》:「魏朝三藏法師菩提達摩,承求那跋陀羅三藏後。」


  15. ^ 《續僧傳》〈慧可傳〉:「初,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觀漢地,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16. ^ 记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


  17. ^ 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


  18. ^ 《碧岩录》


  19. ^ 《楞伽经》


  20. ^ 《会元达磨章》:“达磨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曰默然。人莫测之,谓之壁观婆罗门。”


  21. ^ 《释门正统》(卷八):“独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客尘伪妄不入曰壁。”


  22. ^ 曇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亡心寂默之士,莫不歸信,取相存見之流,乃生譏謗。」


  23. ^ 《楞伽师资记》推求那跋陀罗为初祖,菩提达摩为二世,下以神秀为七世。


  24. ^ 宋道原《景德传灯录》


  25. ^ 契嵩《传法正宗记》


  26. ^ 《胡適文存》,集 3 卷 4,頁 293─304


  27. ^ 《释门正统》(卷三):“禅宗者,始菩提达磨,远越荒岭,来于此土。初无不立文字之说,南泉普愿,始唱别传不立文字,以心傳心,见性成佛。”


  28. ^ 《碧岩》(第一卷):“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29. ^ 其后智炬作《宝林传》,本北魏吉迦夜、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时叙述的西天(天竺)世系的说法


  30. ^ 西天佛祖相传自迦叶至菩提达摩为二十八世,以后此说复为《景德传灯录》、《传法正宗记》等所采用。


  31. ^ 唐净觉《楞伽师资记·达摩传》


  32. ^ 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


  33. ^ 北凉所译《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第五卷


  34. ^ 《傳燈錄》卷三:「為二祖說法,祗教曰;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35. ^ 《金刚三昧经》说的理入是“觉观”。


  36. ^ 曇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行入者,所謂四行;其餘諸行,悉入此行中。何等為四行?一者報怨行,二者隨緣行,三者無所求行,四者稱法行。」


  37. ^ 《续高僧传·习禅篇》(卷二十):“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




參考資料



  • 依續僧傳:初達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隨其所止,誨以禪教。

  • 胡適:〈菩提達摩考〉(收在《胡適文存》,集 3 卷 4,頁 293─302)

  • 胡適:〈禪學古史考〉(收在《胡適文存集 3 卷 4,頁 255─34)

  • 印順導師《中國禪宗史》



外部链接








  • 達摩大師集[永久失效連結] - 包括:達摩四行觀、達摩血脈論、達摩悟性論和達摩破相論。

  • 小岛岱山:〈菩提达摩石碑碑文并参考资料〉。






前任:


漢傳佛教禪宗
初祖
繼任:
慧可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