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

東方紅一號衛星(1970年)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mw-parser-output .tmulti>.thumbinner{width:100%!important;max-width: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tmulti .tsingle{float:none!important;max-width:none!important;width:100%!important;text-align:center}}

上海中环路顾戴路出口北侧的高架引桥上運輸火箭段車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可以追溯到1956年,那时中国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现在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前身。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北斗导航,从第一枚运载火箭到首次载人航天,从天宫一号到嫦娥落月,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目录
1 宗旨
1.1 计划
1.2 目标
2 航天发展的机构与地区
2.1 高校研究所
2.2 航天城
2.3 亚轨道发射场
2.4 發動機試驗场
2.5 航天发射中心
2.6 监测和控制中心
2.7 国内跟踪站
2.8 国外跟踪站
2.9 载人航天器着陆场
2.10 航天系统医院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
5 参见
宗旨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1]
中央专委会议,原则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人造卫星
从1970年4月24日,中國发射第一顆人造卫星東方紅一號,至2013年初,中國已成功自主研製並發射140顆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2012年12月27日,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亞太区域服务。
- 运载火箭
自1996年10月至2009年8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錄得連續76次發射成功。新一代運載火箭多項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120噸級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推力的氫氧發動機研製進展順利,長征五號、六號、七號,在2015年至2016年相繼服役,成功發射。
- 载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並回收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进入太空。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國的神舟六號飛船實現“兩人五天”的載人航太飛行。
2008年,神舟七號飛船將三名太空人翟志剛、刘伯明和景海鵬帶入太空,其间翟志剛實現了中國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2011年,中國发射了首个试验型空间站天宫一號,并成功完成与后续发射的神舟八號飞船的对接。
2012年,神舟九號飛船將两名航天员景海鵬、劉旺以及一名女航天員劉洋送入太空,與天宮一號進行兩次對接,其中一次為手動對接。
2013年,神舟十號飞船将两名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一名女航天员王亚平送入太空。
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两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送入太空,并与同年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在轨驻留时间长达30天。
- 探月工程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在月球登陸成功。
2014年11月1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从月球轨道返回。
- 深空探测
2012年12月13日16时30分09秒,嫦娥二号在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掠过小行星4179,最近距离仅为3.2公里,飞掠时速高达10.73公里/秒。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小行星进行探测,中国也成为继美国、欧空局和日本后,第四个对小行星实施探测的国家或组织。
有关测控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年中,嫦娥二号已经突破了1亿公里深空。[2]
计划
- 研製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動力的運載火箭,最終實現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全面完成240噸級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推力的氫氧發動機的研製工作;提高現有“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和發射適應性。
- 中國航天將在掌握載人航天技術後,接下來的是要解決空間飛行器的對接技術。中國已在2011年發射“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在太空建立空間實驗室。此後,是建造20噸級的空間站。
- 啟動中國首個月球探測計畫“嫦娥工程”。作為嫦娥工程計畫的一部分,中國已於2007年10月24日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嫦娥一號繞月衛星。[3]并于201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国庆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嫦娥二號繞月衛星。
- 2012年6月14日,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在中科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上表示,中国深空探测当前的任务是进行太阳系探测,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太阳系生命信息的探寻,行星的起源与演化和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太阳和小天体活动对地球的灾害性影响,地外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以支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4]
目标
中国国家航天局《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列出了短期(5年)目标[5]:
- 建立一个长期的地球观测系统
- 建立一个独立的卫星通信网络
- 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提供商业发射服务
- 建立遥感系统
- 进行微重力,空间材料,生命科学和天文学研究
- 月球探测计划
中国航天的长远目标是:
- 提高中国在世界空间科学的地位
- 建立一个长期的载人空间站
- 完成月球载人登月
- 建立月球载人基地
- 完成火星无人使命
航天发展的机构与地区
高校研究所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天城
东风航天城,也被称为二十基地或东风基地[6]
- 北京航天城
- 文昌航天城
- 上海航天城
烟台航天城[7][8]
- 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也被称为航天○六一基地,于2002年在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批准后建立[9]
亚轨道发射场
- 南汇县老港镇东进村31°1′11.91″N 121°51′58.72″E / 31.0199750°N 121.8663111°E / 31.0199750; 121.8663111于1960年2月19日第一次成功发射了t-7m探空火箭[10]。
- 603基地(安徽广德誓节渡中国科学院六○三基地)也被称为广德发射场30°52′51.21″N 119°12′11.25″E / 30.8808917°N 119.2031250°E / 30.8808917; 119.2031250。[11]于1964年7月19日第一次成功发射生物实验t-7a(s1)探空火箭将八只白老鼠运送到太空并存活返回[12]。
- 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19°31′44.71″N 109°07′09.57″E / 19.5290861°N 109.1193250°E / 19.5290861; 109.1193250。
發動機試驗场
- 北京云岗基地39°49′45.26″N 116°08′16.01″E / 39.8292389°N 116.1377806°E / 39.8292389; 116.1377806
- 西安秦岭基地34°01′24.38″N 108°54′20.88″E / 34.0234389°N 108.9058000°E / 34.0234389; 108.9058000
航天发射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有4个航天发射中心: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文昌航天发射场
监测和控制中心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40°04′19.14″N 116°15′24.65″E / 40.0719833°N 116.2568472°E / 40.0719833; 116.2568472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也被称为二十六基地34°15′07.37″N 109°01′04.81″E / 34.2520472°N 109.0180028°E / 34.2520472; 109.0180028
远望级测量船[13]- 远望三号
- 远望五号
- 远望六号
- 远望七号
- 天链一号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星座
天链一号01星,专门开发用来增加神舟7号飞船和地面的通讯时间,并增大数据传输量。[14][15]
- 天链一号02星
- 天链一号03星
- 天链一号04星
- 无线电天线深空跟踪网络,在北京,上海,昆明,乌鲁木齐之间形成3000公里的VLBI(甚长基线干涉)。[16]
国内跟踪站
在中国西北的喀什,东北的佳木斯和南方的三亚之间形成一个新的大三角综合陆地空间网络监测站。[17]
- 渭南站
- 长城站
- 青岛站
- 沾益站
- 南海站
- 天山站
- 厦门站
- 鲁山站
- 佳木斯站
- 喀什站
- 三亚站
- 西沙站
- 铜鼓岭站
- 东风站
- 和田站
国外跟踪站
- 卡拉奇站
- 马林迪站
- 斯瓦科普蒙德站
- 澳大利亚当加拉测控站
- 巴西阿尔坎特拉
- 法国奥赛盖尔
- 法国凯尔盖朗群岛
- 瑞典基律納北極站
- 阿根廷內烏肯站
载人航天器着陆场
四子王旗载人航天器着陆场
航天系统医院
- 北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公司(北京航天总医院,711医院)
航天中心医院(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心医院,721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北京急救中心西区分中心)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31医院(731医院)
参考文献
^ 从“天宫一号”看外太空的战略意义,《当代世界》,2011年11月29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嫦娥二号突破1亿公里深空 存档副本. [2014-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5).
^ 《2006年中國的航太》白皮書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3-21.
^ 欧阳自远:嫦娥三号明年发射将实现着陆器与月球车联合探测. 新华网. 2012年6月14日 (中文(简体)).
^ http://www.china.com.cn/txt/2006-10/12/content_7234801.htm 国家航天局局长解读《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中国网
^ 存档副本. [200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4). 航天科技游圣地——东风航天城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007-12-05. Retrieved May 7, 2008.
^ http://www.shm.com.cn/newscenter/2005-04/02/content_732207.htm "烟台航天城"起航"了 力争成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基地". 水母网. 2005-04-02. Retrieved May 9, 2008.
^ http://yantai.dzwww.com/xinwen/xwzt/szlh/ "烟台大众网--神舟六号专题:513所简介". 烟台大众网. 2007-06-06. Retrieved May 9, 2008.
^ 存档副本. [200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9). "航天○六一基地自主创新促发展". 国家航天局网. 2008-07-14. Retrieved July 22, 2008.
^ 存档副本. [200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4). "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 探空火箭T-7M发射场遗址". 南汇医保信息网. 2006-06-19. Retrieved May 8, 2008.
^ 存档副本. [2008-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7). "军事史话(第七部) 导弹部队史话". 蓝田玉PDF小说网. 2008-03-01. Retrieved June 4, 2008.
^ http://tech.sina.com.cn/d/2006-11-15/16531238936.shtml "贝时璋院士:开展宇宙生物学研究". 新浪. 2006-11-15. Retrieved May 8, 2008.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7117881.html "远望六号航天测量船交付将执行神七任务". 人 民 网. 2008-04-14. Retrieved April 15, 2008.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7170743.html "我国首颗中继卫星发射成功 将测控神七飞行". 人 民 网. 2008-04-26. Retrieved April 27, 2008.
^ http://video.sina.com.cn/v/b/12690835-1235819911.html "天链一号01星发射现场DV实录". 新浪. 2008-04-27. Retrieved May 5, 2008.
^ http://www.stcsm.gov.cn/ "精密测轨嫦娥二号 "即拍即显"". 上海科技. 2008-06-18. Retrieved June 18, 2008.
^ http://www.gov.cn/jrzg/2008-04/25/content_953727.htm "海南省三亚市新型综合航天测控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政府网. 2008-04-25. Retrieved April 25, 2008.
外部链接
- 嫦娥奔月--中國網
- 中青網--中國航天史
- 中國航天報社
参见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
- 中国航天史
- 国家航天局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 中国探月工程
- 中國火星探測計劃
-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列表
- 神舟系列飞船
- 东方红一号
- 天宫一号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