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第二十二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1980 Moscow Olympics logo.svg
1980年夏季奧運會會徽

主辦城市
 蘇聯莫斯科
參賽國家及地區
80
參賽運動員
5179
比賽項目
21大项203小项
開幕典禮
1980年7月19日
閉幕典禮
1980年8月3日
正式宣佈開幕
苏共中央总书记兼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
運動員代表宣誓
尼库莱·安德里亚诺夫(體操)
裁判員代表宣誓
亚历山大·梅德韦季(摔跤)
奧運聖火点燃
谢尔盖·别洛夫(籃球)
主體育場
列宁体育场



莫斯科在俄罗斯

莫斯科

莫斯科




莫斯科在今俄罗斯的位置






苏联的地圖,標記顯示莫斯科的位置

苏联的地圖,標記顯示莫斯科的位置

莫斯科




莫斯科在前苏联的位置



第二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the Games of the XXII Olympiad,法语:les Jeux de la XXIIe Olympiade,俄语:Игры XXII Олимпиады),于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这是奥运会首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行。其主会场是莫斯科的中央列宁体育场。




目录






  • 1 背景


  • 2 焦点


  • 3 比赛项目


    • 3.1 表演项目




  • 4 参赛国家及地区


    • 4.1 抵制本届奥运会的国家及地区




  • 5 奖牌榜


  • 6 注释


  • 7 外部链接





背景


申办本届奥运会的只有莫斯科和洛杉矶两个城市(洛杉矶最终承办1984年的奥运会)。


为了抗议一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发起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使得最终只有80个国家参加,这是自1956年以来最少国家参加的一届奥运会。许多参赛的国家也只派一名旗手,以奥运会会旗代替国旗进场。



















198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投票结果[1]
城市
国家

第1轮
莫斯科
 蘇聯

39
洛杉矶
 美國
20


焦点




1980年夏季奧運會火炬



  • 1980年3月21日,为抗议苏联于1979年入侵阿富汗的行为,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宣布美国将抵制本届奥运会。美国的决定得到全球50多个国家的响应,包括日本、加拿大、西德和中國。还有一些国家宣布将不会以国家代表团出席奥运会,開幕式入场以及获胜后只以奥运会会旗代替。这使得最终只有80个国家参与本届奥运会。

  • 莫斯科为筹办本届奥运会共耗资90亿美元,创下历史记录。

  • 在本届奥运会上,西班牙人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接任基拉宁,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 女子曲棍球首次成为奥运会项目。


  • 埃塞俄比亚的米鲁茨·伊夫特获得男子5000米和10000米两个项目的金牌。


  • 東德跳高选手格尔德·韦西希爆冷击败波兰名将亚希克·弗绍瓦,并以2.36米的成绩刷新世界记录并获得金牌。

  • 東德马拉松选手瓦尔德马尔·西尔平斯基蝉联马拉松冠军。

  • 苏联体操名將阿列克桑德·季佳京夺得男子体操的三金、四银、一铜总共八枚獎牌,包括男子团体、个人全能、吊环金牌、鞍马、跳马、双杠、单杠银牌和自由体操铜牌。

  • 鉴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发生的恐怖袭击惨案造成极为严重的人员死伤,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地组建了阿尔法反恐特战队。



比赛项目


本届奥运会共21个大项203个小项目。










  • 足球

  • 篮球

  • 排球

  • 田径

  • 击剑

  • 射箭

  • 体操

  • 帆船





  • 赛艇

  • 射击

  • 手球

  • 马术

  • 举重

  • 摔跤

  • 拳击

  • 柔道





  • 曲棍球

  • 皮划艇

  • 自行车

  • 现代五项

  • 水上项目:

    • 游泳

    • 跳水

    • 水球






表演项目


  • 桑搏



参赛国家及地区分布



参赛国家及地区


共有81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其中66个国家打出本国国旗。









  •  阿富汗


  •  阿尔及利亚


  •  安哥拉


  •  奥地利


  •  贝宁


  •  博茨瓦纳


  •  巴西


  •  保加利亚


  •  緬甸


  •  喀麦隆


  •  哥伦比亚


  •  刚果(布)


  •  哥斯达黎加


  •  古巴


  •  賽普勒斯


  •  捷克斯洛伐克


  •  多米尼加


  •  厄瓜多尔


  •  衣索比亞


  •  芬兰


  •  东德


  •  希臘





  •  危地马拉


  •  几内亚


  •  圭亚那


  •  匈牙利


  •  冰島


  •  印度


  •  伊拉克


  •  牙买加


  •  约旦


  •  朝鲜


  •  印度


  •  科威特


  •  老挝


  •  黎巴嫩


  •  賴索托


  •  利比里亚


  •  利比亞


  •  马达加斯加


  •  马里


  •  馬爾他


  •  墨西哥


  •  蒙古





  •  莫桑比克


  •  尼泊尔


  •  尼加拉瓜


  •  奈及利亞


  •  秘魯


  •  波蘭


  •  羅馬尼亞


  •  塞内加尔


  •  塞舌尔


  •  塞拉利昂


  •  斯里蘭卡


  •  瑞典


  •  叙利亚


  •  坦桑尼亚


  •  千里達及托巴哥


  •  乌干达


  •  蘇聯(东道国)


  •  委內瑞拉


  •  越南


  •  南斯拉夫


  •  尚比亞


  •  辛巴威



有14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小规模的奥运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奥运会,但在运动会期间不使用本国/地区国旗和国歌,开幕式中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旗下入场,颁奖时亦以奥林匹克委员会会旗和会歌代替本国/地区国旗和国歌。这14个国家和地区是: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澳大利亚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安道尔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比利时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丹麦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法国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英国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爱尔兰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意大利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卢森堡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荷兰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葡萄牙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波多黎各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圣马力诺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瑞士



有2个国家的代表团手持特制旗帜入场。[2]




  • 紐西蘭


  • 西班牙



抵制本届奥运会的国家及地区





抵制本届奥运会的国家以蓝色和绿色标示




1979-1994年启用的紐西蘭代表团旗。




1980年西班牙代表团旗。


一共有64个国际奥委会成员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社会主义国家中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和索马里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  阿尔巴尼亚


  •  安地卡及巴布達


  •  阿根廷


  •  巴哈马


  •  巴林


  •  孟加拉国


  •  巴巴多斯


  •  伯利兹


  •  百慕大


  •  玻利维亚


  •  加拿大


  •  开曼群岛


  •  中非


  •  乍得


  •  智利


  •  中國


  •  科特迪瓦


  •  埃及


  •  薩爾瓦多


  •  斐济





  •  加彭


  •  冈比亚


  •  西德


  •  加纳


  •  海地


  •  洪都拉斯


  •  英屬香港


  •  印尼


  •  伊朗


  •  以色列


  •  日本


  •  肯尼亚


  •  韩国


  •  利比里亚


  •  列支敦斯登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模里西斯


  •  摩納哥


  •  荷属安的列斯


  •  尼日尔


  •  挪威





  •  巴基斯坦


  •  巴拿马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巴拉圭


  •  菲律賓


  •  卡塔尔*


  •  沙烏地阿拉伯


  •  新加坡


  •  索馬利亞


  •  苏丹


  •  苏里南


  •  斯威士兰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中华台北**


  •  泰國


  •  多哥


  •  突尼西亞


  •  土耳其


  •  阿联酋


  •  美國


  •  乌拉圭


  •  美屬維爾京群島


  •  扎伊尔



*卡塔尔是由于未收到国际奥委会的邀请而没参加运动会。[3]
**中华台北由于1979年国际奥委会名古屋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为中国奥委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与国歌;中华民国奥会将在中华台北奥会(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的名称下继续参加奥运会,但须提出不同于以往使用的旗、歌,并由执委会批准,未派队参赛。



奖牌榜




闭幕式上著名的“米莎的眼泪”。




























































































排名
国家/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總數
1
苏联(URS)
80 69 46
195
2
东德(GDR)
47 37 42 126
3
保加利亞(BUL)
8 16 17 41
4
古巴(CUB)
8 7 5 20
5
義大利(ITA)
8 3 4 15
6
匈牙利(HUN)
7 10 15 32
7
羅馬尼亞(ROM)
6 6 13 25
8
法国(FRA)
6 5 3 14
9
英国(GBR)
5 7 9 21
10
波兰(POL)
3 14 15 32


注释





  1. ^ Past Olympic host city election results. GamesBids. [17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3月17日). 


  2. ^ 虽然新西兰政府抵制了本届奥运,但仍有4名新西兰运动员以个人名义参加了比赛。新西兰、西班牙二国在1980年奥运会期间他们使用的是經過特殊設計的奥林匹克委员会会旗


  3. ^ Partial Boycott - New IOC President. Keesing's Record of World Events. December 1980, 26: 30599. 




外部链接






  • 国际奥委会关于1980年奥运会的资料








前任:
加拿大蒙特利尔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第22届:苏联莫斯科奥运会

1980年
继任:
美國洛杉矶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