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
建議将姓併入本條目或章節。(討論) |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通常同一个父系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一个人的姓名。相关的学科是人名学。
目录
1 姓氏的起源
1.1 汉族姓氏起源
2 不同语言的姓氏
3 依人口排序
4 参考文献
5 研究書目
6 参见
姓氏的起源
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對人類的歷史發展研究有非常大的貢獻。
汉族姓氏起源
華文中的姓氏一词,最早时期“姓”与“氏”不同。姓产生在前,氏产生于後。“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母系社会,“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隨着母親的姓而改,也可以看出那時上古八大姓中,姓“姬”、“姒”、“媯”、“姚”、“姜”和“嬴”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這一特點,隨時間發展到父系社会後,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所有後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姓产生後,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後代有几个氏或者父子两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间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命氏,因此会出现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现象。
在周朝以前,贵族除了有姓之外,还往往以国、官位为氏。
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
- 以国名为氏
- 以邑名为氏
- 以官名为氏
- 以职业名为氏
- 以住地之名为氏
- 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
- 以贵族的字为氏
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区别贵贱,贵族有氏,贫民有名无氏。姓用来区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则可以通婚。後来在中国一直保持了这种传统,同姓之人通婚被视为禁忌。直到现代,这种传统才被逐渐打破,但是许多地方民间仍然不赞成同姓通婚。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姓、氏差异渐渐模糊。战国以後,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这反映了贵族没落,平民地位上升。
秦汉以後,姓与氏合一,遂称“姓氏”。唐宋後中國姓氏學逐步定型,民國前《百家姓考略》、《姓氏考略》等典籍往往把諸姓(即先秦的氏)起源上溯至堯舜、甚至炎黃傳說時期,並不符合今日的科學原則[哪個/哪些?][誰說的?]。
不同语言的姓氏
不同语言的姓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请参考:
- 汉族姓氏
- 朝鲜姓氏
- 日本姓氏
- 越南姓氏
- 英语姓氏
- 法语姓氏
- 德语姓氏
中亚和高加索的突厥语民族没有自己的本民族姓氏,在被俄罗斯殖民统治100多年后大多采用俄语姓氏,未被俄罗斯帝国统治过的突厥语民族(如维吾尔人)至今仍处于没有姓氏的状态。土耳其人和泰国人在本国政府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苗字必称令”进行相关的改革后也產生民族的姓氏,而近代没有进行过相关改革的缅甸人至今仍然无姓。
依人口排序
参考文献
籍秀琴,《姓氏·名字·称谓》(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大象出版社,1997年出版。 ISBN 7534720109
研究書目
- 楊希枚:《先秦文化史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 李学勤:〈考古发现与古代姓氏制度〉。
参见
- 常见姓氏列表
- 中国姓氏列表
- 日本姓氏列表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