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特区”引领的中国三大经济增长极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了区别于1980年代的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常被称为“新特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在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家所建立的以制度创新为主要动力,以全方位改革试点为主要特征,对全国:| 00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的实验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除了具有 “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内涵,还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改革,是一项以全面制度体制建设的方式推进改革的系统过程[1]。
2014年6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員會副秘书长范恒山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务院已经先后批准了12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这些试验区从主题上分可以分为:开发开放的,比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市的、厦门市的、义乌市的,还有统筹城乡的,包括重庆、成都,还有‘两型’社会建设的,包括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还有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的,包括沈阳经济区,还有农业现代化的,包括黑龙江省的两大平原,还有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包括山西省。
目录
1 设立背景
2 改革措施
3 开发开放试验区
4 统筹城乡试验区
5 ‘两型’社会试验区
6 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试验区
7 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
8 农业现代化试验区
9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10 一览
11 金融试验区
12 参考文献
13 外部链接
14 参见
设立背景
1980年代设立的一些经济特区在经济上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但是许多其他社会问题开始显现,且日趋严重。这些问题包括:城乡贫富差距、城乡居民身分差距、社会福利保障缺失、城市规划混乱、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等等。中国政府遂计划加快城市化进程,有意避免经济发展过热,通过调整城乡人口比例来缩小城乡差距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005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成为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6年5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更可在涉外经济体制、金融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改革上有所突破[2]。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后开始进行专题性试验,十七大报告的文字表述是专题性试验区的基础。
改革措施
与经济特区相比,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很大的不同。经济特区主要表现在经济对外开放,通常情况下着重吸引外资,以增进当地税收,从而带动经济增长。而配套改革试验区则注重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以求全面发展,力图带动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共同进步。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设立就是为了探索在沿海对外贸易为框架下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其他地区拉动影响的效果和方式[3][4]。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后开始进行专题性试验,十七大报告提出对统筹城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新型工业化等专题的重视,因此专题性试验区应运而生。
开发开放试验区
- 上海市浦东新区
2005年6月,中国国务院批准浦东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天津市滨海新区
2006年5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在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涉外经济体制、金融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农村体制、社会领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十个方面先行试验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5]
深圳市
2008年5月,中国国务院批准深圳市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深圳市的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社会领域、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等六大方面的改革创新。[6]
义乌市(国际贸易)
2011年3月9日,浙江省义乌市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为浙江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提出建立新型贸易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义乌市场建设、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等方面的主要试点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优化国际贸易发展环境、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构筑区域合作优势和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等保障措施。
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
2011年12月21日,中国国务院批准实施《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积极推进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更好地发挥厦门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经验与示范。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mw-parser-output .mw-module-gallery{display:block!important;float: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mw-module-gallery table{display:inherit!important;float:none!important;width:auto!important}}
|
统筹城乡试验区
2007年6月7日,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发改经体(2007)1248号”文件,批准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设立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着重城乡统筹,继续探索“城市带动农村”的城乡均衡发展模式,并期中国西部加快发展。与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相比,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更注重协调城乡二元发展的改革。而这两个城市中,城乡经济差距问题在重庆主城区尤其明显。2010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市两江新区,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先行区。
‘两型’社会试验区
2007年12月7日,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设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试验区
2010年4月6日,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第八个“新特区”。沈阳经济区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将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区。
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
2010年11月19日,山西省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第九个“新特区”,也是首个全省范围、最大面积的综改区。[7]
农业现代化试验区
2013年6月13日,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修改稿)的请示》(发改农经〔2013〕898号)收悉,原则同意《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发文《国务院关于支持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有关政策的批复》(国函〔2014〕123号)[8] ,同意设立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试验区处于汕头经济特区核心地带,区位条件优越,比较优势突出,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潜力。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把试验区建设作为汕头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重大举措,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
一览
开发开放
- 2005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
- 2006年5月,天津滨海新区
- 2008年5月,深圳市
- 2011年3月,义乌市
- 2011年12月,厦门市
统筹城乡
- 2007年6月,重庆市,成都市
‘两型’社会
-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
- 2010年4月,沈阳经济区
资源型经济转型
- 2010年11月,山西省
农业现代化
- 2013年6月,黑龙江省“两大平原”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
- 2014年9月,汕头经济特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金融试验区
此外,国务院还决定设立5个“金融试验区”(区别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浙江省温州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福建省泉州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山东省青岛市。
-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2年3月28日,浙江省温州市获中国国务院批准,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尝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 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2012年7月25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获中国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2年12月21日,福建省泉州市获中国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批准《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 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3年11月27日,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获中国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批准《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 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4年2月10日,山东省青岛市获中国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批准《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参考文献
^ 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中国网. 2008-12-17 [2011-09-28] (中文(简体)).
^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进展顺利-将在3方面有突破. 中国政府网. 2007-04-20 [2011-09-28] (中文(简体)).
^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发改委网站. 2005-08-05 [201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21) (中文(简体)).
^ 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年). 发改委网站. 2007-03-26 [2011-09-28]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連結]
^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案获批. 新华网. 2009-10-29 [2011-09-28] (中文(简体)).
^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 新华网. 2009-05-26 [2011-09-28] (中文(简体)).
^ 山西加入新特区行列,成为国家批复面积最大综改区. 凤凰网. 2010-11-19 [2011-09-28] (中文(简体)).
^ 国务院关于支持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有关政策的批复. 中国政府网. 2014-09-19 [2015-05-20].
外部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 重庆和成都两市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 全国6省份争夺第三个新特区名额
江苏南通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中国经济网 2014-05-30
参见
- 经济特区
- 国家级新区
-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